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資料圖 圖源網絡)

老子認為人們應該像水那樣,給萬物送去好處、帶來生命,要有所“為”,但是“為”的目的不是去爭名奪利,做事情不要總想著回報,要不計得失。因為不爭名利故而無憂,得以健康的生活。

在《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老子進一步說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他號召人們應該學習水德,以“不爭”為修行動機,以“為”為行動指南。

那麼,面對千變萬化的自然和社會,如何才能做到“為而不爭”呢?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為”的關鍵和成功的基礎。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蕭何劇照(資料圖 圖源網絡)

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人,劉邦的老鄉,又一起追隨劉邦參加反秦鬥爭和楚漢戰爭。兩人既是同鄉又是戰友,只是職責分工稍有不同,蕭何主要負責後勤補給,曹參則在前線衝鋒陷陣。劉邦稱帝后對功臣進行封賞,蕭何被排在功臣的第一位,曹參雖然身被七十處創傷但卻只能排在蕭何之後,兩人的關係因此有了隔閡,長時間不曾說話。

蕭何任職漢帝國丞相,而曹參到諸侯國齊國那裡任丞相。蕭何臨終時向漢惠帝推薦的相國人選是曹參,而曹參接任丞相一職後,也沒有因為和前任有嫌隙就改弦易轍推倒重來,而是“蕭規曹隨”,一概遵循蕭何時期的舊有法度去處理公務,自己一有時間就在家飲酒作樂。

曹參的這種做法讓漢惠帝很不解,他暗自埋怨曹相國不理朝政。曹窋代表惠帝向父親曹參問詢時還遭到一頓訓斥。曹參向漢惠帝解釋道:“論聖明英武您比不上高皇帝劉邦,論賢能智慧我比不上蕭何,所以就治國理政而言,我們謹守各自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不隨意更改就是最好的作為。”一席話使漢惠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君臣之間的誤會解除了。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曹參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蕭何以國家利益為重選擇曹參繼任相國,曹參根據漢初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做出蕭規曹隨的最佳選擇。有私人恩怨關係不好可以不說話不交流,這是“不為”,而在國家大局面前雙方各自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這是“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兩人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不爭”並不是讓人們整日無所作為遊手好閒,“爭”的是為自己和他人謀福祉的決心和行動,“不爭”的是功名與利祿。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經過艱苦努力的“作為”取得了成功,面對勝利果實,是否格外看重名利甚至拼命爭名奪利,最能彰顯一個人的品德高低。

《後漢書·馮異列傳》記載:“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馮異是光武中興二十八將之一。他為人謙虛不喜歡自我炫耀,當別人為了誰的軍功大小互相爭論不休時,馮異則常常一個人獨坐在大樹底下不參與爭論,因此號稱“大樹將軍”。當部隊攻破邯鄲城,將士們挑選自己的屬官時,軍士都說願意做大樹將軍的屬官!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馮異劇照(資料圖 圖源網絡)

馮異因其“不爭”的高貴品格而產生了爭的效果,將士們信服其為人,爭相歸屬,“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就是“不爭之爭”,是“不爭”的最高境界。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以其“低調、謙恭、卑下”的品格而善利萬物,同時水又無往而不利,世間莫能與之爭。在新時代的今天,全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需要人們學習水善利萬物的美德,需要“為而不爭”的精神,從而實現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莫能與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