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怎樣都繞不開to這個兩個字母的單詞。即使是小學剛學英語,你也要說“

go to school”和“go to bed”。到了中學,老師就開始給你灌輸語法知識,詞性、時態、從句、非謂語一大堆,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好像古代的英語母語者花費了幾百年去發明了一套嚴謹有複雜的語法規則一樣,但真的是這麼複雜的嗎?

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任何語言的語法的發展過程都是先用再總結,而不是先制定好再用。所以在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我們少去背誦語法規則,多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規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to,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介詞,要接動詞ing形式;但我們平時大部分用到的都是不定時的to加動詞原形?

就這麼個小學生就知道的單詞,卻弄懵了很多人。


表事件的目的,還是表名詞的補充?

在各類字典中,我們會看到大量關於to的使用,表示不定式啦,時間啦,目的地啦,接受方啦各式各樣,可就是沒有列明什麼時候用不定式,什麼時候用動詞ing形式。為什麼字典這麼不走心?

其實只要記住兩個點:

  1. 當to表示目的的時候,做非謂語從句,用不定式,翻譯成“去...”,“為了...”。
  2. 當to表示前面名詞的補充說明,做介詞短語,接動名詞,翻譯成“對於...的

下面我們詳細講解一下,看例句。

  • 表示目的:I came to London [ to learn English ].(我來倫敦學習)
  • 表示補充:A focus on training is [ the key to unlocking potential ].(集中訓練是解鎖潛能的關鍵。)

上面兩個例句中,第一個表示目的,我把下劃線劃到了 to learn English上,表示我來倫敦,目的是學英語。按照上面第一點,可以翻譯成:

  • 我來倫敦,為了學英語。

而第二個句子表示補充,我把下劃線劃到了 the key to...上。為什麼需要把the key也劃上呢?因為to後面補充說明的正好就是這個the key。簡單來說就是to後面是修飾the key的,表明“

對於...的關鍵”,根據第二點我們可以翻譯成:

  • 集中訓練是對於解鎖潛能關鍵。
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為什麼要用動詞ing?

表示目的很容易懂,但是表示補充很多人不太容易懂,為什麼to在這裡要做介詞,要用動詞ing?

我們有兩種參透的方法:

1.to是介詞,介詞後面要加ing。這是很死板的記憶方法,但是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小編來說,記住還是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

2.作為補充的時候,表示“對於A的B”。這個A, B 應該是一樣東西才對。比如:

  • He contributed to the fund.(他對基金做了貢獻。)
  • I have the key to success. (我有成功的秘訣。)

基金有貢獻,對家庭

有貢獻,對什麼東西有貢獻...可以知道這些貢獻,這些秘訣都是對於一個物品的,英語裡也是一個固定的搭配,後面接sth(某樣東西)。我們列舉一些:

  • contribute to sth. (對...做貢獻)
  • key to sth.(對於...的關鍵)
  • get used to sth. (對...習慣)
  • look forward to sth. (對...期待)
  • approach to sth. (對...的方法)
  • admit to sth. (承認...,對...承認)
  • stick to sth. (堅持...,對...堅持)
  • pay attention to sth. (注意...,對...關注)

像一些動詞+to的,就是不及物動詞,要加to來連接賓語。

那如果我想接動詞怎麼辦?那就把這個動作變成一個東西啊!所以我們引入了動名詞(gerund)的概念。所謂動名詞,就是把動詞變成名詞形式。最簡單的就是動詞加ing!

  • swim 游泳動詞 —— swimming 游泳名詞
  • run 跑的動詞 —— running 跑步名詞

當然還有其它變名詞的方式,比如:

  • succeed 成功動詞 —— success 成功名詞
  • discuss 討論動詞 —— discussion 討論名詞

好啦,動詞變名詞之後,就可以符合

to sth的結構了。看看例句:

  •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rty. (我對這個聚會很期待。)
  • I'm looking forward to doing speech.(我很期待做演講,我對做演講很期待)
  • I'm used to darkness.(我習慣黑暗。)
  • I'm used to sleeping in darkness.(我習慣在黑暗中睡覺。)
  • The government found an approach to promoting innovation.(政府找到了推動創新的方法。)

我們可以把 doing speech,sleeping,promoting innovation看成一個完整的事情,是名詞性的,而不單單是一個動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這些動詞或者名詞帶to,我們只要想想這個to後面的句子是目的還是補充前面的內容,就可以知道用原形還是ing形式。

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動名詞


用原形和ing都可以的情況?

有沒有什麼情況,to後面可以用原形也可以用動名詞ing?不單單有,而且還很多!但是,用不同形式的動詞,句子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 I contribute to develop the economy.(我做貢獻,為了發展經濟。)
  • I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the economy.(我對發展經濟做貢獻,我促成了經濟發展。)

兩個句子,一個用原形,一個用動名詞。區別在哪?第一個句子強調貢獻的目的是發展經濟,但是他做的事可能對發展經濟微乎其微;而第二個句子強調做的貢獻就是發展經濟,也就是經濟的發展來源於他的貢獻。

我們再看一個例句:

  • The approach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innovation] is essential.(政府為了提升創新而採取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 The approach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ing innovation is essential.(政府採取的提升創新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這個例子稍微複雜一點,其中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是非謂語,修飾這個approach,表明這個approach是由政府採取的。但是由於這個非謂語的出現,導致上下兩句的結構有很大的區別。其中第一句中,“to+原形”引導的是目的狀語,表示政府採取這個方法是為了什麼,所以句中我用方括號把它框出來。而第二句中,“taken by the government”硬生生插在了 approach to 中間,所以看起來覺得很複雜。其實 to+ing 還是補充說明approach。我們可以將中間的移開,如下:

  • The approach to promoting innovation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is essential.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approach(方法)是“解決提振創新的問題“,而不是“得到提振創新的結果”。

雖然兩者還是又一定的類似,但是在語法結構上則有很大的區別。

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不定式


有些動詞加to,有些動詞加ing?

是的,剛剛上面列舉了一些動詞+to+動詞ing,表示“對於...的動作”,而這個to就是“對於”的意思。但是在平常使用中to加不定式的更多,而且不一定是表示目的。比如:

  • I want to go home.(我想回家。)
  • He stopped to do his homework.(他停下來,去做作業)
  • I forget to wash my clothes.(我忘了要去洗衣服。)

雖然不是表示目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看作是目的,或者還沒發生的事,帶有一種指向未來的感覺。如果不是表示未來要做的事,我們會用【動詞+動詞ing】的形式,比如:

  • He stopped doing his homework.(他停止做作業了。)
  • I forgot washing my clothes.(我忘了我洗衣服了。)

這裡其實也可以看作固定搭配(及物動詞,直接加賓語,不需要介詞):

  • stop sth. (把...停下來)
  • forget sth.(忘了什麼東西)

所以,後面的動詞ing其實還是動名詞。只是這些動詞是及物動詞,而前面說的是不及物動詞。我們對比一下:

  • I love you.(我愛你,you是名詞,love是及物動詞,直接接you)
  • I love playing football.(我愛踢足球,playing football是動名詞短語,看作名詞,love是及物動詞)
  • I stick to working hard.(我堅持努力工作,working hard是動名詞短語,看作名詞,stick是不及物動詞,加介詞to才能接賓語)
  • We discuss on the topic. (我們討論這個話題,the topic是名詞,discuss是不及物動詞,加介詞on才能接賓語)
  • We discuss on doing well in school.(我們討論在學校表現好,doing well是動名詞短語,看作名詞,discuss是不及物動詞)

第三句和第五句其實是類似的,只是stick和discuss搭配的介詞不一樣。

to是接ing還是接動詞原形?

介詞


總結

1.【句子A + to + 動詞原形】,作為不定式,表示A句子的目的狀語,句子A可單獨成句。

  • I came to London [to learn English].

2.【名詞A + to + 動名詞】,作為A的補語,補充說明名詞A的內容。

  •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3.【不及物動詞A + to + 動名詞】,作為A動作的賓語,補充說明這個動作。

  • I [get used to] doing this.

4.【動詞A + to + 動詞原形】,作為動作A的賓語,表示動作的目的或將要做的事。

  • I want to eat that.
  • I remember to call you tonight.

補充:

【及物動詞A +動名詞】,表示把一個事情作為動詞A的賓語,不表示將來。

  • I love [watching TV].
  • My car wants [repairing]. (我的車需要維修)

我們都知道【動詞+ing】可以是動名詞,也可以是現在分詞,那下次我們就討論一下,動名詞和現在分詞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