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签订投降协议后,同盟国进驻日本本土,解除旧日本帝国陆海军武装,将旧日本帝国海军残存舰艇进行分类处理:其中潜艇和特攻舰艇直接拆解,剩余堪用舰船则解除武装后改装为特设输送舰负责将分布在各战区的日本降军和侨民送回日本本土,特别输送任务结束后,1946年9月驻日盟军总部决定将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下级别的舰艇中选择舰况较好的部分舰只均分为四份,分四批赔偿给中、美、英、苏四国,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四大战胜国造成损失的先期补偿,史称“赔偿舰”。

第一批赔偿舰于1947年6月28日上午在东京盟军总部抽签完毕。中国海军代表马德建抽得其中第二组,总共8艘。1947年7月6日这批军舰被押送到上海高昌庙江南造船所码头被中国海军接收。

“接1”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甲型“阳炎”级驱逐舰“雪风”号,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铁工所樱岛造船厂开工,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曾参加过著名的中途岛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斯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班加拉岛海战、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冲绳特攻战等战役,因全舰操舰纯熟,作战得力外加运气庇护,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在日本海军被视作幸运的祥瑞舰。日本投降后该舰被解除武装后先是作为特别输送舰运送东南亚的日本降军返回本土,随后被定为首批赔偿舰被中华民国抽中,1947年7月1日该舰离开佐世保,7月3日抵达上海,于7月6日在高昌庙码头被中国接收,暂定名为“接1”号,因当时中国海军缺乏足够的官兵操作该舰,该舰被集中在吴淞口外停泊,长期抛锚搁置。

1948年5月1日,该舰被命名为“丹阳”,舰名取自江苏省丹阳县。暂编在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1949年该舰被拖曳到澎湖马公,8月该舰遭遇台风搁浅,1950年8月25日该舰由拖船大青成功拖离海滩,送入基隆造船厂修理,1952年10月16日该舰修复成军,编入第一舰队第十一战队,定舷号为12,成为当时国民党海军头号主力舰。该舰重新服役后长期在台海峡活动,参加封锁大陆沿海的作战。分别在1953年10月4日参与抓捕中波轮船公司油轮“布拉卡”号,1954年6月22日抓捕苏联油轮“陶普斯”号,1955年该舰换装美制舰炮后编入驱逐舰队,1958年编入巡逻舰队,1965年12月16日该舰退役,1966年11月16日除籍,后停泊在左营军港当做海军官校的练习道具舰。1971年该舰被高雄造船厂拆毁,部分遗物被送回日本。

排 水 量:2000吨(标准)

主 尺 度:118.5米×10.8米×3.8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透平蒸汽机,3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双轴推进,52000马力

航 速:27.5节

续 航 力:3460海里/14节

武 备(以下皆为重新武装后的状态):日制89式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座,98式100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2座,96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8座,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

“接2”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旧日本帝国海军“改丁”型驱逐舰“初梅”号,属于二战末期日本紧急建造用于船队护航的战时应急军舰。1944年12月8日该舰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45年4月25日下水,6月18日竣工。竣工后不到两个月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1947年7月6日作为第一批赔偿舰中一员在上海被交付给中华民国海军,临时定名“接2”号,因舰龄较新舰况较好,1948年3月1日该舰即重新武装成军,4月16日编入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八分队,5月1日被命名为“信阳”号,舰名取自河南省信阳县,驻防江阴附近的长江江面。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该舰于4月20日晚曾阻击渡江的解放军船只,江阴要塞起义后,拒绝投降的该舰于4月21日夜和“逸仙”、“炮50”两舰一起从江阴往上海突围,过程中“炮50”沉没,该舰和“逸仙”成功突围。1950年2月1日该舰编入海防第一舰队,参加万山海战并受轻伤,6月1日得舷号15,1952年7月1日转属海军第二舰队,1954年8月在台左营海军造船厂进行美械化改造,此后长期驻防马祖,1954年9月7日该舰曾对厦门解放军炮兵阵地进行炮击,以报复9月3日解放军炮兵对金门的大规模炮击,1955年该舰列为护航舰,改舷号82,1961年该舰报废除役。

排 水 量:1289吨(标准)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000马力

航 速:27.8节

续 航 力:3500海里/18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7座,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

“接3”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枫”号,1944年3月4日在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7月25日下水,10月30日竣工,属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应急建造舰艇计划的一部分。该舰幸运的躲过了美国海军的空袭和来自水面舰艇以及潜艇的攻击幸存到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天,战后该舰短暂的作为特别输送舰执行运送海外日本降军和侨民返回本岛的任务。1947年7月6日该舰在上海吴淞口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定名为“接3”,随后一直停泊在吴淞口,只留少数人员看管。1948年5月1日该舰获得“衡阳”舰名,取自湖南省衡阳市,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九分队。但仍处于无武装的保管舰状态,长江防线被解放军突破后该舰于1949年5月被从吴淞口拖曳台淡水,10月1日被编入训练舰队,因舰况太差无法修复,1953年5月报废拆解,1954年11月11日正式除籍。拆解后留下的可用部件被用作信阳号驱逐舰的备件使用。

排 水 量:1289吨(标准)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000马力

航 速:27.8节

续 航 力:3500海里/18节

武 备:无

“接4”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日振”级海防舰第六艘“四阪”号,1944年12月15日竣工于日本日立樱岛造船所,1947年7月6日作为首批赔偿舰在上海被中国海军接收,定临时舰名“接4”号,因该舰舰况较好,1948年3月1日被重新武装成军,列编海防第二舰队,5月1日改名为“惠安”,取自福建省惠安县,1948年末,该舰随海防第二舰队主力调入长江江苏镇江到南京江段设防,驻防期间,舰长吴建安被中共地下党秘密策反,于1949年4月23日指挥该舰随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加入解放军。其后吴建安舰长弹压了舰上部分官兵反对起义的行为,4月28日,该舰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在燕子矶一代江面,1950年该舰被打捞出水,其后记录不详,有说法说该舰随后被修复,成为第二代“瑞金”号护卫舰。

排水量:1020吨

主尺度:78.77米×9.1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2号舰本式10型十缸柴油机,双轴推进,4200马力

航 速:19.7节(最大)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美制40毫米博福斯MK-3型机关炮2门,日制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4座。

“接5”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4号”,1944年3月27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5”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后被分配到内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该局无力维护该舰,又自愿将该舰返还海军,1948年12月该舰被移交给上海第一军区司令部,被闲置于吴淞口,由于疏于管理,到1949年上海弃守的时候该舰的舰况已经非常差,舰体半坐沉在水中,因此没有被带去台,于1949年6月被人民海军接收,经过简单的浮场作业后送入江南造船所进行维修,于1949年底被修复,加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并改名为“武昌”,舰名取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不久之后转属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0年后退役作为靶舰被击沉。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接6”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94号”,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6”号。相较于其她赔偿舰,该舰很快的就配齐了舰员编制得以重新服役。1948年1月该舰被编入海防第二舰队,5月1日定名“威海”,舰名取自山东省威海卫,编制列在江防舰队第十队第二十二分队,驻泊镇江。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该舰于1949年4月22日夜奉命向长江口突围,4月23日凌晨因大雾在江阴附近搁浅后被解放军俘虏,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更名“济南”,舰名取自山东省济南市,编入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4年退役并作为靶舰被击沉。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3座,美制MK-3型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4门。

“接7”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丙型”海防舰“第67”号,1944年11月12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1945年8月14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小串港外触雷受损并以这个状态迎来终战,战后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7”号。和“接5”号舰同样幸运的该舰因为保管军官及时征集了足够的舰员编制得以成功“激活”,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加装了武器后正式加入民国海军,得新舰名“营口”,舰名取自位于辽宁省辽河入海口的沿海城市营口市(该城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也是著名的“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编制列在海防第二舰队名下。

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艇在司令林遵将军的率领下于南京江面起义,当时停泊在江阴江面的“营口”舰拒绝起义,在舰长邱仲明的指挥下跟随“永嘉”舰舰长陈庆堃向上海方向突围,于4月24日凌晨抵达上海。上海撤守前夕该舰奉命撤往浙江镇海,临行前将海关遗弃在上海的缉私舰“和星”号(原美制AM型扫雷舰)一并拖走。

1949年6月1日,该舰编制被调整为海防第一舰队第五分队,先后参加大陆沿海封锁作战和海南岛防守作战,11月6日该舰改属第三舰队,海南岛撤守后该舰长期在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活动,1950年6月1日定舷号73,改名“瑞安”,舰名取自浙江省瑞安县,1952年7月1日改属第四舰队四十二战队,1954年9月7日该舰参与了对厦门解放军炮兵阵地的炮击以报复9月3日解放军对金门的大规模炮击,1955年1月1日该舰改属巡逻舰队,8月31日该舰退役并从台地区海军的名录中除籍。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6座。

“接8”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丙型”海防舰“第215”号,1944年12月30在新泻铁工所新泻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八”号。是第一批日本赔偿舰中的最后一艘,因为舰况不佳,海军遵从国民政府指示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由行政院调拨给教育部作为商船学校的实习船,1948年6月24日该舰被移交位于葫芦岛的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11月1日该舰正式从海军除籍。1949年该舰随学校撤往台,后续情况不详,有称被台地区海军接收后重新武装,服役到1960年拆解,是否实锤有待证实。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无

第二批赔偿舰于1947年7月17日在东京盟军总部抽签完毕,总共8艘。1947年7月30日在上海龙华黄浦江江面被中国海军接收。

“接9”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丁型改”驱逐舰“茑”号,与“接2”同型,1944年7月31日在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1月2日下水,1945年2月8日竣工,因竣工较晚,除了几次港口防卫空袭的作战外,没有参加任何水面战斗,日本投降后该舰也短暂的作为特别输送舰,随后被集中到佐世保港等待处置,1947年7月26日两舰从佐世保出发来华,7月30日在上海黄浦江龙华江面由中国海军接收,被定名“接9”。随后被安排往吴淞口停泊,只留少数人员看管。1948年5月1日改名“华阳”,舰名取自广西省华阳县,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八分队。仍旧处于无武装的保管舰状态。1949年4月解放军全面突破长江防线,早已丧失自身航行能力的该舰于5月被拖离上海,拖航至台澎湖马公港,10月1日编入训练舰队,同时充当东北国立长白师范学院240名逃台学生的临时宿舍。后被确定放弃修复,1953年5月该舰报废拆解,1954年11月11日除籍,拆解后留下的可用部件被用作“信阳”号驱逐舰的备件使用。

排 水 量:1289吨(标准)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000马力

航 速:27.8节

续 航 力:3500海里/18节

武 备:无

“接10”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杉”号,与“接3”同型,1944年2月25日在日本藤永田造船所开工,7月3日下水,8月25日竣工,日本投降后在短暂的作为特别输送舰后被集中到佐世保港等待处置。1947年7月26日该舰从佐世保出发来华,7月30日在上海黄浦江龙华江面由中国海军接收。被定名“接10”,随后被安排往吴淞口停泊,只留少数人员看管。1948年5月1日改名“惠阳”,舰名取自广东省惠阳县,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九分队,仍旧处于无武装的保管舰状态。1949年4月解放军全面突破长江防线,早已丧失自身航行能力的该舰于5月被拖离上海,在被拖往基隆的途中意外的在淡水海岸搁浅,后于1951年放弃抢救,就地报废拆解。

排 水 量:1289吨(标准)

主 尺 度:98米×9.35米×3.3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000马力

航 速:27.8节

续 航 力:3500海里/18节

武 备:无

“接11”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择捉”级海防舰第七艘“对马”号,1943年7月28日竣工于日本钢管鹤见造船所,战后成为日本赔偿中国的第二批赔偿舰,于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被中国海军接收,临时定名“接11”号,随后被安排到吴淞口外停泊封存,1948年5月1日该舰改名“临安”,舰名取自浙江省临安县,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五队十分队。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后,1949年5月1日该舰从上海被拖往台基隆,该舰的编制先改在海防第一舰队第五分队,10月1日后改到了训练舰队。1950年1月美国宣布停止对台的军事援助,该舰遂被急需现成军舰的台当局重视,被送入基隆海军造船厂维修并武装,1951年7月1日成军,编入第三舰队,定为炮舰,舷号77。此后该舰长期在福建、浙江沿海活动,与解放军军舰多次交火,1954年该舰进行了美械化改装。1957年11月1日该舰退役。

排水量:1020吨

主尺度:77.7米×9.1米×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2号舰本式10型十缸柴油机,双轴推进,4200马力

航 速:19.7节(最大)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7座。

“接12”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18”号,1944年12月27在川崎泉州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12”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于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吴淞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1月1日从海军除籍,但因舰况太差而长时间被搁置在吴淞口,国民党败逃时由于舰况不佳被判定无修复价值因而被丢弃在原地,上海弃守后被人民海军接收,送入江南造船厂,于1949年底被修复,加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并改名为“长沙”,舰名取自湖南省长沙市。不久之后转属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加过东矶列岛海战。1975年退役并在6月作为靶舰被潜艇击沉。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接13”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丁型”海防舰“第192”号,1945年2月28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13”号。1948年5月1日该舰获得了新舰名“同安”(舰名取自福建省同安县)后就被闲置在吴淞口无所事事,1949年5月上海弃守前夕因尚有修复价值而被拖去台基隆,10月1日被编入训练舰队准备修复,但由于该舰舰况太差,配件缺乏,经费不敷,1950年该舰放弃修理,再度被降格为封存保管舰,1951年3月1日该舰报废并送去拆船厂解体,仅留下尚可使用的零件用于充当其余的日式赔偿舰艇的维修备件。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无

“接14”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98号”,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14”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后被分配到内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该局无力维护该舰,又自愿将该舰返还海军,1948年12月该舰被移交给上海第一军区司令部,被闲置于吴淞口,解放军进驻上海后获得该舰,送入海军江南造船所维修武装后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命名为“西安”,舰名取自陕西省西安市,列编华东海军第六舰队。1975年前后退役。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日制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3座,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接15”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丙型海防舰“第85”号,1945年5月31在日本钢管鹤见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15”号。重新武装修复后该舰于1948年5月1日获得了新舰名“吉安”,舰名取自江西省吉安县(明朝正德十四年,心学大家王守仁以吉安为根据地开始着手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列编海防第二舰队。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艇在司令林遵将军的率领下于南京江面起义,“吉安”舰全舰在舰长宋继宏的率领下参加了起义,但仅仅在易帜五天后,国民党空军的报复性轰炸到来,该舰于4月28日被炸沉于燕子矶江面,幸运的是舰员因为上岸政治学习而幸免于难,后该舰虽然被打捞出水,但因受伤过重失去了修复价值而未再加以修复,仅将尚且完好的武备拆卸保养后用于武装华东军区海军其余军舰,残存的舰体则被拆解。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4座,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

“接16”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丙型”海防舰“第205”号,1944年10月30日在新泻铁工所新泻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为第二批日本赔偿舰中的最后一艘,被命名为“接16”号,1948年5月被更名为“新安”,舰名取自浙江省新安县,7月又被改名为“长安”,取自陕西省长安县,因为舰况较差,该舰子被接收后始终被闲置再上海吴淞口,处在保管舰状态,没有被“激活”。1949年5月上海弃守前夕该舰被判定还有修复价值,所以被拖带去了台基隆,列入训练舰队。1954年9月26日该舰由于台风失去了固定最终坐礁,损毁严重,被判断彻底失去了修复价值;同时由于大量的美援军舰的到来,一条破旧的日式海防舰对台地区海军而言已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950年2月16日该舰除役,3月1日取消编制,不久被拆毁。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无

第三批赔偿舰于1947年8月13日在东京盟军总部抽签完毕,中国海军代表抽中第三组,总共8艘。1947年8月30日在山东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

“接17”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旧日本海军“丙型”防空驱逐舰“宵月”号,属“秋月”级,1945年1月31日完工于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日本投降时该舰停泊于吴港,后改为特别输送舰将东南亚的日本降军运回日本本土,后被列为赔偿舰,1947年8月13日该舰被中国代表抽中作为第三批赔偿舰移交给中国海军,为本批赔偿舰中吨位规模最大的一艘,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临时舰名“接17”,当天的第三批赔偿舰接收仪式也在该舰上举行。仪式后该舰因为体量过大,以及英美赠舰的陆续到来,民国海军人员不敷分配,只能停泊在青岛处于封存停泊状态。1948年该舰定名“汾阳”,舰名取自山西省汾阳县,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1949年2月因华北国军全面溃败,青岛岌岌可危,处在保管舰状态的该舰被拖航到台基隆,10月列编训练舰队,原“灵甫”舰长郑天杰(现证明此人为中共地下党成员)被任命为该舰舰长。原本拟像“丹阳”那样将该舰修复(修复方案类似于“丹阳”号),但因该舰体量大,修复难度大,最终被放弃修复,1953年9月该舰除役,改为左营海军军官学校的训练舰,1954年7月31日报废出售,1955年3月16日除籍。该舰拆毁时据说回收了不少上好材料,拆船厂工人曾破口大骂“海军暴殄天物”。

排 水 量:2701/3470吨(标准/公试)

主 尺 度:132米×11.6米×4.1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3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52000马力

航 速:33节

续 航 力:8000海里/18节

武 备:无

“接18”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择捉”级海防舰第四艘“隐歧”号,1943年3月28日在日本浦贺船渠竣工,战后作为第三批赔偿舰于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被中国接收,临时定名“接18”,此时行政院要求海军将部分赔偿舰上缴给政府,该舰一度列在上缴名单中,但海军不愿将该舰上缴,以北方海域需要破冰船为由将并不适用于破冰的该舰留用在海军,命名为“长白”,舰名取自吉林省长白山,1948年5月1日,该舰被维修武装后成军,列为护航驱逐舰,更名“固安”,舰名取自河北省固安县,列编海防第一舰队第三分队。1949年5月解放军进逼上海,该舰随海防第一舰队各舰炮轰解放军阵地以求阻止解放军进攻步伐,在上海撤守后该舰退往舟山定海。当年7月该舰在浙江嵊泗列岛海域遭到风暴,搁浅在泗礁岛东北角,因损伤严重而弃舰,9月16日除籍,舰体被解放军获得。一说就地拆解回炉,一说堵漏后被送往江南造船所修复后编入华东海军服役,更名“长白”,此后又改名“瑞金”。

排水量:1020吨

主尺度:77.7米×9.1米×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2号舰本式10型十缸柴油机,双轴推进,4200马力

航 速:19.7节(最大)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6座。

“接19”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御藏”级海防舰第六艘“屋代”号,1944年5月10日在日本日立樱岛造船所竣工,战后作为第三批赔偿舰于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被中国接收,临时定名“接19”。此时行政院要求海军将部分赔偿舰上缴给政府,该舰一度列在上缴名单中,但海军不愿将该舰上缴,以北方海域需要破冰船为由将并不适用于破冰的该舰留用在海军,命名为“雪峰”,舰名取自湖南省雪峰山,不过由于舰况较差,实际上一直停泊在青岛,解放军进逼青岛时该舰于1948年10月1日被拖到台左营,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五队十分队,1949年10月1日改属训练舰队。1950年1月美国宣布停止对台的军事援助,该舰遂被急需现成军舰的台当局重视,被送入左营海军造船厂维修并武装,1951年3月1日成军,编入第一舰队,定为护航驱逐舰,更名“正安”,舰名取自贵州省正安县,舷号76。1952年7月1日该舰改列第四舰队四十二战队,1954年进行美械化改造,1958年该舰退役,10月1日除籍。

排水量:1020吨

主尺度:78.77米×9.1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2号舰本式10型十缸柴油机,双轴推进,4200马力

航 速:19.7节(最大)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6座。

“接20”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丁型”海防舰“第40”号,1944年12月22在藤永田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扫雷舰用以扫除密布在日本沿海的水雷,解除扫雷舰任务后,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正式被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20”号。由于无法征集足够的舰员,该舰一直被闲置在青岛,处在保管舰的状态,1948年3月才重新武装完成并在5月1日改名“成安”,舰名取自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成军后的该舰暂时编入海军第二舰队在渤海和黄海配合国军作战。随着国军在平津战场的溃退,该舰先后参加烟台威海撤运、塘沽撤运和青岛撤运。1949年12月17日改属海防第三舰队的该舰参加了湛江撤运已经海南岛防御作战,在此期间该舰被解放军炮兵击伤舵叶,12月24日由武功舰拖往澎湖马公维修,1950年4月22日该舰参加海南岛撤运行动,6月1日编制改属第二舰队第八分队,定舷号72。1951年9月8日该舰在附近沿海目屿岛附近海域击沉解放军武装轮船“赛江”号。1953年7月16日该舰参加了支援台军突袭福建东山岛的作战行动,但行动以失败告终。1954年该舰在台海军第二造船厂强化武装,用40毫米机关炮替换了部分20毫米机关炮,1955年1月1日该舰改属巡逻舰队,1958年10月1日该舰退役。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美制厄立肯20毫米机关炮11门。

“接21”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丁型”海防舰,1945年1月3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扫雷舰用以扫除密布在日本沿海的水雷,解除扫雷舰任务后,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正式被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21”号。该舰闲置在青岛处在保管舰状态直到1948年10月1日重新武装成军,期间5月1日该舰得到了新的舰名“泰安”,取自山东省泰安县。

该舰随后的经历和“成安”号高度类似,1950年6月1日该舰改属第二舰队第八分队舷号为71,6月22日该舰在广东外伶仃洋抓捕大陆民生公司商船“太湖”号,1952年该舰参加突袭南日岛作战(此次作战取得成功,俘虏了800多人),1955年1月1日该舰转属巡逻舰队,1958年10月1日该舰退役。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十年式120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96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2座,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4门。

“接22”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舰原为丙型海防舰“第81号”,1944年12月15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正式被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22”号。1948年5月1日被命名为“黄安”,舰名取自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列编海防第一舰队,此后该舰一直在青岛维修和武装,1949年2月21日,该舰官兵鞠庆珍、刘厚增等65人趁舰长离舰的机会发动起义,夺取该舰控制权并于3月13日抵达解放区连云港。成为第一艘起义加入解放军的国民党海军军舰,3月15日该舰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在连云港(一说炸伤),后被解放军组织打捞修复成功,编入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改名“沈阳”,舰名取自辽宁省沈阳市。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2年退役,1980年拆解。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接23”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丙型”海防舰“第107”号,在建造过程中迎来了日本的投降,1946年5月30在日本钢管鹤见船厂作为“特别运输舰”竣工。完成特别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正式被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23”号。1948年5月1日改名“潮安”,舰名取自广东省潮安县。1949年2月,由于长期停泊而失去行动能力的“潮安”舰从青岛被拖带到台基隆。五十年代初期台地区海军缺乏军舰,且该舰舰况相对较好,所以被幸运的选中整修重新服役,12月1日该舰加入海防第三舰队,职能定位也是巡逻舰,首次作战行动是参加海南岛防卫,海南岛被解放军攻占后该舰于1950年6月1日调入第一舰队第四分队,定舷号74。1954年解放军炮击金门后该舰参加了对厦门解放军炮兵阵地的报复性炮击。9月25日该舰在前往马公途中遭遇风暴搁浅,损毁严重被放弃,12月16日该舰被除籍。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厄立肯20毫米机关炮4门。

“接24”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第1”号型“第16”号,1944年8月12日在日本三菱重工横滨造船所开工,10月10日下水,12月31日竣工。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由中国海军接收,定名“接24”,1948年5月1日命名为“武夷”,舰名取自福建武夷山。10月列编在海军司令部直属供应舰,1949年5月1日该舰从青岛拖航到台马公维修,10月1日列入训练舰队,因修复难度太大于1952年2月15日放弃维修,3月1日列为保管舰,1950年11月10日该舰在马公遭遇台风,搁浅在四角屿,舰底破损严重,1951年2月1日报废。

排 水 量:1500/1965吨(标准/满载)

主 尺 度:96米×10.2米×3.2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9500马力

航 速:22节

续 航 力:3700海里/18节

武 备:无

第四批赔偿舰于1947年9月在东京盟军总部抽签完毕,总共10艘。1947年10月4日在山东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

“接25”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峰风”级驱逐舰“波风”号,1921年11月7日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22年6月24日下水,11月11日竣工,编入第1驱逐队。在北方担任警戒任务。多年来在大凑担任北方戒备队,从事保护渔业任务。1941年12月参加太平洋战争,该舰三年间主要在千岛,北海道,本州南岸方面从事船队护航任务,主要在北方活动,1942年6月参加阿留申群岛进攻作战,1943年7月参加基斯卡岛撤退行动。1944年9月8日护航小遵至北千岛之间的运输船只时被美国潜艇“海豹”号的鱼雷重创,舰体后部断裂,无法航行,后被“神风”号拖拽回航至小樽,之后返回舞鹤修理。趁这次修理,该舰对后甲板及舰尾设备进行改装,改装为“回天”搭载舰,相应的减少一座主锅炉,缩小了第一烟囱,翌年2月完工后,在濑户内海西部从事训练。

1945年8月在吴港迎来战败。1945年9月15日除籍,被当作运输归国人员的复原船使用。1947年1月指定为特别保管舰,后作为第四批战争赔偿舰被赔偿给中国,是本批赔偿舰中吨位最大的一艘,10月4日该舰在青岛转交给中国海军,第四批赔偿舰的交接仪式就在该舰上举行,被临时命名为“接25”。1948年5月1日该舰被改名为“沈阳”号,舰名取自辽宁省沈阳市。当年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部分赔偿舰上缴,供其他政府涉水部门使用。海军鉴于该舰舰龄较老,舰况较差而将该舰列入上缴名单,由行政院分配给交通部。交通部原计划将该舰调拨给青岛电信总局改造为海底电缆敷设船使用,但最终未能如愿,8月18日该舰被移交给轮船招商局青岛分局,11月1日该舰正式从海军除籍。12月31日因招商局无力维修该舰,该舰又被退回海军,继续弃置在青岛。1949年初因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溃败,该舰从青岛被托航至台左营,10月1日当大陆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的同时该舰被编入训练舰队,因舰况太差被归作封存保管舰。1950年10月1日该舰被放弃修理作为左营海军学校的港泊训练舰,1953年8月16日报废除籍。

排 水 量:1215吨(标准)

主 尺 度:102.6米×8.9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三菱帕森斯式透平蒸汽机,3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5000马力

航 速:29.5节

武 备:无

“接26”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第2”号型二等输送舰“第172”号,1944年11月24日在日本川南浦崎造船所开工,1945年1月27日下水,3月10日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接26”,1948年5月1日被改名为“庐山”,舰名取自庐山,同年10月1日定为海军总司令部直属供应舰,但仍处在保管舰状态,1949年6月1日该舰从青岛被拖航至台左营,同年10月1日改隶舰艇训练司令部,该舰在1953年被修复,编入运输舰队,舷号308。1955年遭遇风暴搁浅,因受损过重而在当年报废拆解。

排水量:950吨(标准)

主尺度:80.5米×9.1米×2.94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舰本式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无

“接27”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杵崎”级给粮舰“白埼”号,1942年8月31日在日本日立樱岛工厂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移交给中国海军,定名“接27”,由于舰况较佳,被选中重新武装,1948年5月1日更名为“武陵”,取自湖南省武陵山,12月1日正式成军,编为海军总司令部直辖勤务舰,驻防南京。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艇起义,该舰则在4月23日和其他不愿起义的舰艇一起突围出长江。12月5日该舰改属海防第一舰队,参加封锁长江口行动。1950年1月30日该舰在长江口抓获一艘大陆商船并押回定海,2月1日该舰调入第二舰队,6月1日改入第三舰队十二分队,定舷号311,1952年9月1日该舰编入后勤舰队六十三分队,担任离岛的运输补给工作。1965年改舷号511,1970年5月1日退役。

排水量:951吨(公试)

主尺度:62.29米×9.4米×3.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23号甲8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6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续航力:3500海里/12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1门。

“接28”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平岛”级敷设舰“济州”号,1942年4月25日在日本日立樱岛造船所竣工,1947年10月4日该舰作为第四批赔偿舰之一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接28”,1948年5月1日改名“永靖”,舰名取自湖南省永靖县。经过武装和修理后,该舰于1948年10月1日正式成军,列编在海防第二舰队第六队十三分队。由于当时华北战事吃紧,该舰被暂时交由位于青岛的海军第二军司令部调用,先后参加了多次护送运兵行动。1949年5月,该舰在参加了防守上海作战,曾在上海月浦以西的八字桥等地炮轰解放军阵地,上海解放后该舰撤到浙江舟山定海,编制改为海防第一舰队五分队。1949年11月该舰赴左营大修,更换美制武备,1950年6月1日改属第三舰队十二分队,先定舷号75,后改为70。1960年5月1日该舰除役。

排水量:720/750吨(标准/公试)

主尺度:74.7米×7.85米×2.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柴油机,双轴推进,36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续航力:2000海里/14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1门,日制96式25毫米机关炮5门。

“接29”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户岛”型敷设艇“黑岛”号,1915年5月25日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竣工,1947年10月4日作为第四批赔偿舰被移交给中国,定名为“接29”,随后被海军上缴给行政院,被行政院调拨给内政部山东省警务处水上警察队当做水警船,1948年5月8日山东水警队派人查看该舰,发现舰况极差,拒绝接收,随后该舰被退回海军。1949年2月22日该舰在代理舰长刘建胜和部分舰员的操控下随“黄安”舰起义参加解放军,但由于航速过慢,半途被截回青岛,参加起义的人员全部被枪决。5月该舰被拖航到舟山定海,由海军定海工厂勘测后认为无修复价值,拆卸掉全部堪用部件后舰体于1950年5月1日废弃,5月16日在国民党军放弃舟山时自沉。

排 水 量:405吨(标准)

主 尺 度:45.7米×7.6米×2.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涨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锅炉,双轴推进,600马力

航 速:12节

武 备:无

“接30”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第28”号型驱潜艇“第49”号,1944年1月31日在日本函馆船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接30”,根据行政院要求,该舰被海军上缴,被调拨给财政部下属的胶海关当缉私艇使用,1948年5月13日,胶海关派人登舰勘察,认为修理困难,不愿接收,遂被退回海军,列编在第二巡防艇队。1949年5月12日该舰被拖往浙江定海,列编在温台巡防处,由海军定海工厂维修和武装,使用了部分“接29”号的部件,9月1日修复,作为驱潜艇,更名“驱潜11”号,1950年7月1日更名“海宏”,定舷号401,1951年1月16日改名“雅龙”,定为炮舰,改舷号86,隶属第二舰队二十二战队。此后该舰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与解放军军舰多有交火。1954年4月该舰在基隆维修,加装美制雷达,改名“渠江”,舰名取自长江支流渠江,改舷号106,5月16日、17日该舰在浙江三门湾一代海域与解放军军舰激烈交火(发生于解放军解放东矶列岛战斗期间)。1955年1月1日该舰编制调整为巡防舰队二十一战队,2月6日护卫大陈岛国民党军撤退行动,10月1日该舰退役,1956年出售给光华铁工厂拆解。

排水量:420吨(标准)

主尺度:51米×6.1米×2.6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23号8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续航力:2000海里/14节

武 备:日制三年式76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96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1座,93式13毫米机枪2挺。

“接31”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舰属于“第4”号型驱潜艇“第9”号,1938年5月10日在日本三菱重工横滨船渠开工,10月15日下水,1939年5月9日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接31”,根据行政院要求,该舰被海军上缴,被调拨给财政部下属的胶海关当缉私艇使用,1948年5月13日,胶海关派人登舰勘察,认为修理困难,不愿接收,改交山东省保安司令部,12月31日又被退回海军。1949年1月1日该舰编入第一炮艇队,不久撤到舟山群岛,作为驱潜艇,更名“驱潜12”号,拖往台左营维修,1950年4月22日派驻金门,4月27日抓捕大陆商船“和乐”号,5月1日抓捕“成兴”号,6月1日抓捕“捷喜”号,获得“金门之鳌”称号,7月1日更名为“海达”,舷号402,1951年8月1日该舰改为炮舰,更名“富陵”,改舷号87,隶属第二舰队二十二战队。此后该舰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与解放军军舰多有交火。1954年4月1日该舰改名“岷江”,舰名取自长江支流岷江,改舷号107,1955年1月1日该舰编制调整为巡防舰队二十一战队,2月6日护卫大陈岛国民党军撤退行动,3月16日退役。

排水量:291吨(标准)

主尺度:56.2米×5.6米×2.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22号6型柴油机,双轴推进,2600马力

航 速:20节(最大)

续航力:2000海里/14节

武 备: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2门,日制96式25毫米机关炮3门。

“接32”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艇属于“第1”号扫海特务艇“第14”号,1943年4月24日在日本大阪铁工所彦岛工厂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为“接32”。1948年1月1日成军,编入第一炮艇队,1948年5月1日更名“扫雷201”,交由长山岛巡防处使用。1949年2月17日凌晨该艇水兵李云修等人利用艇长离艇开会的机会发动起义成功,驾艇前往烟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该艇随后配合解放军参加解放长山岛的战斗,改名“秋风”号,1949年9月胶东军区海军教导大队奉调加入华东军区海军时,该艇南下加入华东海军,参加了长江口扫雷作业以及解放舟山群岛战斗,后改为华东海军教练艇,1976年报废。

排水量:230吨(满载)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赤坂式柴油机,单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9.5节(最大)

续航力:1500海里/9.5节

武 备: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1门,日制93式13毫米机枪2挺。

“接33”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艇属于“第1”号扫海特务艇“第19”号,1943年6月30日在日本佐野安船渠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为“接33”。1948年1月1日成军,编入第一炮艇队,1948年5月1日更名“扫雷202”,交由长山岛巡防处使用。1949年南撤福建,9月19日参加防守厦门战斗,10月1日参加金门防卫作战,1950年7月1日更名“江毅”,定舷号401,1952年7月1日改舷号541,隶属第三巡防艇队,驻扎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给台“国防部情报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排水量:230吨(满载)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赤坂式柴油机,单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9.5节(最大)

续航力:1500海里/9.5节

武 备: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1门,日制93式13毫米机枪2挺。

“接34”号赔偿舰

雪甲午耻——二战后日本赔偿中国海军的“赔偿舰”小传

该艇属于“第1”号扫海特务艇“第22”号,1943年10月20日在日本名村造船所竣工,1947年10月4日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定名为“接34”。1948年1月1日成军,编入第一炮艇队,1948年5月1日更名“扫雷203”,交由长山岛巡防处使用。1948年12月8日参加刘公岛撤运行动,1949年8月12日参加长山岛撤运行动,9月4日参加福建平潭岛撤运行动,9月19日参加防守厦门战斗,10月1日参加金门防卫作战,1950年3月23日该艇在金门海域抓捕大陆商船“大中山”号,7月1日更名“江勇”,定舷号402,1952年7月1日改舷号542,隶属第三巡防艇队,驻扎基隆。1962年3月1日退役,移交给台“国防部情报局”,1968年1月1日除籍。

排水量:230吨(满载)

主尺度:33米×5.916米×2.9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赤坂式柴油机,单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9.5节(最大)

续航力:1500海里/9.5节

武 备:美制博福斯40毫米MK-3型机关炮1门,日制93式13毫米机枪2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