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隨著朋友圈3天、半年可見的功能開發,朋友圈被設置的現象就普遍了。卻不想,對自己私生活保密的同時,對外產生了隔閡。

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朋友圈設置3天可見,彷彿給外界上了把鎖。你的朋友圈設置3天可見了嗎?設置的理由是什麼?如果不是親自經歷過,我永遠也體會不了被3天可見的感覺。步入社會後,忙碌的生活使我很少和以前的朋友聯繫。只有閒下來的時候,才會特意去看那些對我很重要的人的朋友圈,瞭解他們最近的情況。有時候也會補上一個贊,評論幾句話,表示我對他們的關心和惦記。最近,突然很想大學最好的朋友,於是去逛了她的朋友圈,想看看拍過的合影。結果空空如也,只有一條冰冷的線,上面有幾個大字:朋友僅展示近3天朋友圈。當時心裡一陣失落,那條白線,彷彿劃清了大學4年的閨蜜友情,也覺得自己離她的世界而來越遠。於是我趕緊發個消息問她設置的原因,她說:“我不想讓某些人瞭解我的生活,也懶得刪記錄,屏蔽別人又顯得太刻意了”。其實她這麼想也沒毛病,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是朋友圈三天可見,就好像把對外界瞭解你的窗口上了鎖,別人沒有辦法進來。保護了個人隱私,也給了別人關注的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95後把自己的朋友圈設置成3天可見。有些95後表示,自己沒有熱情發佈動態,更沒有興趣翻別人的歷史。也有人表示,每天都覺得過去的自己辣眼睛。於是,3天可見的朋友圈成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表達方式。也是,現在租個房,中介都加了你的微信。理個髮,髮型師也有你的微信。

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朋友圈裡有太多的人只是點頭之交,有些只說過幾句話,甚至還有零交流的。加的人越來越多,深交的朋友卻越來越少。每次發朋友圈之前都要想想發什麼內容,哪些可以發,哪些適合發。面對越來越“社會化”的朋友圈以及越來越界限模糊的網絡私人空間和公眾領域,人們希望尋求一種個人隱私和開放社交的平衡,尋求一種社交生活的安全感。既不希望個人隱私被窺視,又覺得完全關閉會引來誤解,所以選擇三天可見,既給了別人關注自己的機會,又不想被完全看透,兩全其美。彷彿是一道牆,阻礙了別人對你的瞭解。記得前段時間同事也設置了3天可見。他說這個功能很方便,不久前和女朋友分手了,既免掉了一條條刪除的麻煩,別人也看不到自己的過去。於是我問他,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個更好的女孩,當她為了瞭解你而點開你朋友圈時,只看到一條冷冰冰的橫線。她心裡會怎麼想?他沉默了,過了一會兒他跟我說,已經取消三天可見,把和前女友有關的朋友圈也刪掉了。

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朋友圈,本來就是我們記錄生活、與朋友互動的平臺。互聯網時代,瞭解一個人會越來越依賴朋友圈,從中瞭解他的生活、喜好和性格。可當你設置了3天可見,別人怎麼去更好的瞭解你,進一步發展你們的關係?有人會說,可以微信上聊天啊!不是更直接?其實不然,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忙碌,你有時間找別人,別人不一定有空回覆你。就算人家回覆了你,也不一定會掏心窩和你聊天了。就算可以見面、對談,你能保證有效的溝通嗎?別人根本不瞭解你!你的家人或者好友看你的朋友圈就是想知道你最近過得好不好,卻只看到一片空白,他們會有多失落?設置“三天可見”,就如同在你的身邊築起一道牆,把別人統統隔離在外。想了解你的陌生人進不來,可能就轉身走開了。而那些在你身邊在意你,時刻關注著你的人,看到你如此舉動,除了失望和傷心,還能留下什麼呢?如果沒有特殊的狀況,最好還是不要設置“三天可見”了。我覺得,既然是朋友,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光,讓他們知道不是更好嗎?千萬別忘記,朋友圈的意義。其實三天可見也好,半年可見也好,不設置也好。不可否認的是,朋友圈早已經從社交工具變成一個人不可或缺的標籤。你曾經曬過的每一張圖、每一句話都是你的人生經歷。設置後,你的朋友圈意義就不大了。朋友圈就好像是與朋友溝通的橋樑,而朋友圈三天可見,卻把這條溝通的橋樑給鎖住了。說真的,你根本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你只是你,世界獨一無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