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文 | 盛昊陽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Intouchables)基於富翁菲利普·波佐·博爾戈和他來自阿爾及利亞的的看護阿卜杜勒·塞勞的真實故事改編,在2011年創造了票房奇蹟。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觸不可及》(2011)


早在2003年,這個故事就曾被拍成紀錄片《生活與死亡》(À la vie, à la mort)。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生活與死亡》(2003)


從生與死的辯證關係到他人無法企及的內心天地,在法國人的手中,這個實質上頗為沉鬱的故事雖然被改造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拍檔喜劇(buddy comedy),但有精妙無倫的配樂和攝影作為輔料,仍保有不可多得的高雅風味。

原版《觸不可及》僅在法國本土就獲得1.66億美元票房,位居影史第二位,在全球市場更是打破《第五元素》保持15年的成績,創造了法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新紀錄。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觸不可及》(2011)


礙於故事背景和角色身份的限制,《觸不可及》當然不可能像《完美的他人》一樣,被翻拍成包括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東亞版在內的十數個版本。不過,一部講述兩種本無交集的人生如何摩擦、碰撞、竟至火花四射的電影的確很適合好萊塢來翻拍,只是,有時這種關係是愛情,有時是友情,有時則更顯得曖昧不明。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完美的他人》(2018)


而你必須承認,此類電影的成功與否,除了細節能不能打動人心之外,更多時候,主要依靠的是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

由於哈維·韋恩斯坦醜聞的影響,原定於2018年3月上映的美版《觸不可及》延期至今年1月11日才正式公映。只保留了原版的框架,骨骼變得支離破碎,填充的血肉也不盡如人意,美版的爛番茄新鮮度僅有41%,IMDb才6.5分,並不是一個讓人感到意外的評價。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觸不可及》(2017)


但和慘淡的口碑相比,美版票房倒是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也許正如在豆瓣8.5的評分下,短評欄中也有人質疑著如此高分是不是因為大家都沒看過原版,更多的觀眾,不計較平庸的模仿和孰優孰劣,只是單純地喜愛這個既有人情冷暖,也有悲喜交集的故事。

把故事發生地從法國巴黎移往美國紐約,註定片中兩位主角的對手戲要接受更嚴格的評判。代表兩個階層同時也是兩個種族,菲利普和戴爾的這份友情必然要被塗抹上比黑與白更濃重的種族色彩。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在對原版《觸不可及》的評論中,羅傑·埃伯特曾把電影戲稱為《為菲利普先生推輪椅》,故意模仿了獲6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為黛西小姐開車》。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為黛西小姐開車》(1989)


今年獲獎的《綠皮書》也被拿來和《觸不可及》與《為黛西小姐開車》相比,時間過去了三十年,被斯派克·李定義為「神奇的黑人」(Magical Negroes)型角色仍然在為白人主角們充當著服務者,除了被贈予5萬美元用來創業,戴爾並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成長。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綠皮書》(2018)


美版的演繹顯然浪費了幾位主演的優秀演技。「老白」扮演的菲利普比原版鬱鬱寡歡得多,不再是那個能邊自嘲「我就像是一塊冰凍牛排,被人扔進熱鍋中」,邊坦然承認「耳朵是敏感帶」,又能說出渴望「飛得更高,飛得更快」,享受居高臨下感覺的天之驕子。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他過於敏感,過於在意他人眼光,因此在違背自己意願的生日宴上大發雷霆,約會失敗後又遷怒他人,解僱了一心想幫助自己的人。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妮可·基德曼飾演的私人助理伊芳甜美而忠誠,但只是充當前半部的暗戀者和最終的戀愛對象,沒有任何可以發揮的餘地。最糟糕的還是明明極有喜劇天賦的凱文·哈特,如果有人覺得美版的對手戲比原版基情四射得多,全要歸功於劇本莫名添加的大量葷段子和對殘疾人身體的揶揄。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其貌不揚、疾言厲色的專業醫護換成身材性感火辣,穿工字背心的美女私教,由此引出導尿管和勃起的玩笑,在菲利普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面前,戴爾的過激反應宛如一個恐同深櫃。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菲利普和戴爾的情感聯繫依然讓人心有所感。和原版一模一樣,片中最默契的部分是開場時的聯手欺騙警察,最打動人的部分是兩人在天際的滑翔。


《觸不可及》的美國版,完全不及原版



美版甚至把片名都改成了《The Upside》,這樣毫無陰霾,結局也皆大歡喜的故事似乎也只能發生在電影中,是一種心曠神怡的幻想。可是,這種一生未必能得遇一次的奇蹟,誰又沒有幻想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