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年初回家,我梳理了咱們臨清十大最具代表性名吃,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清真八大碗,我翻看了很多留言,有些回覆了有些沒回復,我用手機編纂了很多話,但是都不能充分進行表達,所以我準備用一些文章,全面寫下臨清美食,每個美食一篇,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哪個好吃寫哪個,這是詳寫臨清美食第一篇,就寫討論最多的清真八大碗吧。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臨清清真八大碗

作為一個地道臨清人,我是必須吃過八大碗的,上篇文章中有不少朋友留言說八大碗太油、太膩,這個我不否認,他說這兩點證明他是吃過的。最近這些年常年在外,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與外地相比,家鄉的飯菜確實有些油膩、重口,但好吃啊,現在做的八大碗與以前相比,用的都是瘦肉,浮油(羊尾油)用的也比較少了,每次回家,我都會吃上一次。

還有朋友說太貴了,那可能就真的很少接觸這個,體驗八大碗,並非得去一些飯店去點上一桌子,八大碗還有個靈活搭配的品種,叫做——扣碗兒(這裡必須加這個兒,從小就這麼說),滿大街的扣碗小店,挑個乾淨的去吃就好,也就是15-20塊錢。當然,想吃全套,可以去飯店吃,文章末尾我會介紹個有名的。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臨清清真八大碗

我上篇文章提到的八大碗我做下更正,臨清清真八大碗包括雜拌、松花、裡脊、巧閣、黃燜雞、燒肉、燉羊肉、丸子,是回族同胞結合當地飲食習慣而形成的獨具臨清特色的清真飯菜,是臨清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說這一通也僅僅是說了八大碗都是哪八大品種,接下來詳細聊聊。

首先就是咱這清真八大碗的歷史起源,這個特別值得玩味,我看過很多資料,其中談到相當多的就是回回兵將八大碗中的製品當做軍糧,其中描述有以下這麼一段文字:

“不論是元代回回兵,還是明代的回回軍籍戶,他們均祖居西域,飲食習慣多以牛羊肉為主。兵備戰爭期間,回回兵為了適應時間緊迫、行動迅速,方便快捷等軍事用餐的特點,他們將穆斯林善於加工肉食的技藝運用到了戰爭中。回回兵預先將牛、羊肉等食物,通過燉、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製品,以備行軍打仗之需。每到軍隊開飯時,火頭兵架鍋燒湯,將預先備好的熟肉、炸裡脊、蒸悶子等熟製品,用熱湯水一澆,便成了一碗可口飯菜。”

這文字描述的吃法,確實和扣碗太像了,而且八大碗食品都是高熱量,能夠長時間保存,確實適合當軍糧。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不光美食延續了幾百年,連吃法都延續了幾百年,你想想:你現在吃雜拌兒這地兒,這板凳這塊地方,當年可能有個兄弟牽著馬、揹著弓箭蹲到地上也在吃雜拌兒,端碗的姿勢都和你一樣。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為了印證這個說法,我特地跑去了一趟清真寺,因為印證這說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相關的歷史背景,然後我找到了下面這個,清真寺所建年代是明代,也就是說,在明代乃至明代以前,這個地方已經有回族人聚居了,為什麼說明代以前,因為只有聚居了一陣子之後才會修建個清真寺用來禮拜,最開始的時間極有可能是明初,這也和明代開國將領常遇春在臨清領兵修建清真寺的傳說不謀而合,所以段文字描述可信度非常高。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歷史起源說完了,我接下來要說說這八大碗到底都是什麼,我看到有很多文章配的文字,說什麼湯汁清香、色澤金黃,我感覺挺扯的,大兄弟你們寫文章前到底吃沒吃過,反正我吃完一樣東西不會這麼去評價,我準備說說我吃過的一些口感和感覺,這次我多放些圖,更加直觀一些。

一、雜拌

雜拌就是混合品,松花、丸子、裡脊、悶子、清燉羊肉什麼的全抓一碗裡,這個上面蓋的就是燜子片,澆上湯,我小時候比較愛吃這個,因為什麼都能吃到,還有湯喝,不噎得慌。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雜拌

二、松花

這個東西好吃,它是用肉餡、澱粉、雞蛋等佐料製成的,先炸後蒸,圖片上這個是放碗裡的,不切開是個橢圓形的,相當於一個拳頭那麼大,整個吃怎麼形容呢,有點像火腿腸,但是絕對比火腿腸好吃,那都是澱粉,這松花可都是肉。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松花

三、裡脊

選用山羊裡脊條,羊裡脊是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比較嫩,先切成段醃上,用澱粉加雞蛋,裹上炸,圖片上這個是用湯澆上的,外表皮澱粉遇到水會漲,所以才是你看到的那樣,我感覺吧,裡脊剛炸出來的好吃,不放湯裡,直接幹吃,或者搞點辣椒自然粉蘸著吃好吃。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裡脊

四、巧閣

外邊一圈是雞蛋做的皮,所以你看的是黃色的,裡面是燜子,燜子就是用粉條、肉末做的,這玩意也挺好吃,QQ的,不膩。我小時候很少吃到這個,每次吃特別稀罕裹在外面的金黃色外皮。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巧閣

五、黃燜雞

這個黃燜雞和楊銘宇那個不一樣,外皮裹了澱粉,先炸後燉,有點兼具炸雞+楊銘宇。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黃燜雞

六、燒肉

好了,說油膩的可以出來了,我也感覺它油膩,其實不光我感覺,發明它的肯定也是這麼覺得,所以這個湯經常是酸酸的,因為酸能解膩。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七、燉羊肉

圖片上這個是清燉,他用的肉比較肥,平常吃的沒這麼肥,我感覺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就是燉羊肉的味,每家放的大料不同,味道也有差異,但都是羊肉,能不一樣到哪兒去,可能對我來說,不一樣的就是去羶的能力。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燉羊肉

八、丸子

確切來說叫清汆丸子,用的也是肉餡,這個肉餡比較考驗功力,前面說的松花也一樣,因為有些人做出來“有勁兒”,就是緊緻,一咬很Q脆的感覺,有些家做的不行,確切來說偷懶,一吃感覺比較鬆軟,有嚼勁兒才好吃嘛。

解密臨清美食——清真八大碗

清汆丸子

說到這,八大碗全介紹完了。因為有些人不知道去哪兒吃,開篇說我要介紹個比較有名的地方,其實我也很猶豫,但思前想後還是說出來吧,確實工序繁瑣,有很多飯店你去了他不給你做這個,講了一大通不說去哪兒能吃到,我感覺會有人說我“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估計看到結尾的朋友也不多,說就說了,那個地是伊林居,確實每次央視、省臺做節目都去找他。另外,扣碗門面很多,一定要選乾淨的,有很多黑乎乎的都不收拾一下,比如二零南邊那家馬X,上次吃了還鬧肚子,從那再也沒去過,引以為戒朋友們。

好,這篇完了,我去吃飯了,等著有空再寫下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