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去工廠?

濰坊新星不乾膠標籤


首先對比一下工廠與送外面之間的區別:

工廠裡除了小部分是技術員工之外,以及少數幾個基層管理者之外,就是生產員工以及品質部員工了。

製造業裡,不同的行業,作業的勞動強度也是不一樣的,最累的應該是那種兩班倒的工作,一個工廠裡比較完善的體系裡一般分注塑部、噴漆部、組裝部、物流部。注塑部是第一個生產部門,這個部門往往要兩班倒,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個部門是最累的,經常的倒班,在過去也是比較難招人的部門。

噴漆部,這個部門對人的身體健康危害最大。而且有刺激性氣味。

組裝部,往往是流水線作業,在過去一般女孩子佔的比例比較大。特別是電子廠的,是大部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嚮往的部門。

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勞動強度大,上班時間長,以及工資相對目前其他行業來說比較低。

在過去,生產管理者對普工的管理都是比較嚴格的,對於違規者,要麼就是大聲罵,要麼就是罰款,目的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令被管理者服從。而且這個行業員工普遍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當然不少也是社會現實的無奈導致的。

而送外賣,目前就美團,餓了麼,又或者是送快遞,圓通、中通、順豐等等。這些一般相對自由,員工有一定的自由,最起碼不會有人一直在旁邊盯著你幹活。相對的人性化。它採取的是一定的工資低加績效,也就是一單多少錢,採取的是多勞多得,這樣也提高了人的積極性。

在過去,沒有這麼多的行業,打工者所能選擇的空間不大,為了生存,為了生活,不得不進廠幹活。而且過去的年輕人,特別是70、80後 這一批從小就是幹農活長大的,就是在進工廠前無論是體力鍛鍊,還是精神上,毅力上都具備在工廠工作的基礎。

到了90特別是95後,這一代個性比較強,從小生活質量就比前面的要高,而且這一批的文化程度相對也高,讀大學比例大。對於工廠又累又髒的工作自然不願意幹。再說現在已經是多元化的社會,年輕人自然會選擇送外賣也不進工廠裡了。


易凱風順


今天朋友還問我:你後悔從富士康離職了嗎?我:沒有。當然我也沒有後悔活自己進過富士康。

首先:我個人不鼓勵年輕人進工廠,因為人一旦進工廠真的和機器差不多,上班時間一刻不停的幹著活,只要手速跟得上,腦袋真的只是一個擺設。

其次:工廠的工作真的是相當枯燥,重複,在工廠里人是沒有個性、思考的。有的只是機械化的標準化。長久下來,只能呆在工廠生活,沒有思考,沒有其他生存能力。

再次:工廠的打工經歷,對人們去外面發展、找工作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工廠的高工資是嚴重消耗個人時間換來的。

相比之下,送外面雖然風吹日曬,但是隻要你努力可以賺到比工廠多的錢。而且相對自由。不像工廠一樣,機器般的活著。

從長遠來看,人還是要和人打交道的,要與社會進行深入的接觸,而不是5秒鐘重複一個動作重複一輩子的在工廠流水線上班。





我是俺們村最窮的


不進工廠,送外賣?

呵呵,送外賣?

我是外賣專送騎手,夫妻倆都是.看著那些比自己小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叫自己大哥,真有些擔心這些孩子們,年輕人嚮往自由無可厚非.但應當選擇靠譜的方式。

送外賣的工資是一單一單積累起來的,其他沒有任何保障,甚至出了交通事故才知道每天或者每月被扣去的交通保險錢原來是那麼回事,只為扣錢之名而行。

風來雨去,小夥子騎車姿勢很帥,什麼擋風的、護膝的一概沒有(有的地方整治擋風加裝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感覺),我可以保證一兩年後身體有部位有風溼感。

年輕人,腦子好,精力好,學東西應該很快,人生是漫長過程,職業應當有所規劃。尤其這些單身小夥子們,正當青春好年華,面臨成家,之後養家,難道真是“我送外賣養你”?

網絡上總有一些自媒體不負責任的洗稿,“月薪過萬”,有的,和職場上“二八原則”一樣,一個站點幾十名騎手,過萬的不過三五人。過萬的是,拼命人。

工廠是不好,有年輕人不習慣的地方,但是人是要適應社會的,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進一個能夠學點技術的工廠,他日或許有發展,至少有積累的準備。

不看好年輕人跑外賣,一些年輕人做保安也是,當離開這些崗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青春已經流走。

送外賣,40歲以上人的事情,年輕人走開。


老郭看見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工廠吧。在工廠裡的規章制度比較嚴,特別是上下班時間卡的很嚴很嚴,上班遲到早退大部分工廠估計都會有所處罰的,而絕大多數處罰的方式就是罰款,還有一點就是假期一點靈活,有時候請個假真的很難很難。其實很多工廠的基本工資不是很高的,考的都是加班工資,這一點相信很多進過工廠的人都會有感觸吧,想要多掙錢,那麼就得加班,一般工作十三十四個小時都是很正常的。試想一下,要是遲到幾分鐘就被罰款處罰這些,心裡肯定覺得划不來了。還有一個請假的問題,誰能夠保證沒有一個急事撒的,這個請假也是一個難事,請個假得一層一層的審批簽字,只要有一個領導卡住就請不了假,這個也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在工廠基本是走的流水線,每天的工作很單一,時間久了會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

那麼送外賣啦。送外賣肯定也會很辛苦的,也有會存在罰款的問題,但是外賣現在的收入相比之下就要高得很多了,而外賣一般只有被客戶投訴了才會被處罰,這個幾率還是比較小的。所以一天只要勤奮,掙的工資應該會比工廠多的。其次這個工作時間相對較短,這個工作時間只有三餐送餐,其餘時間可以自己安排。還有如果有事撒的也很好處理,只是不掙錢就可以了,請假不會那麼麻煩。

綜合分析,在時間上,工作程度上,工資上考慮,外賣會更受歡迎青年人的青睞,所以去工廠的人就少很多了,去送外賣的人就會多些了。


大兵在鄉村


這就是社會在進步,說到底,大家都是在賺辛苦錢,但是送外賣現在普遍都比工廠裡的人賺得多,但是除了薪酬之外,送外賣也比工廠更有吸引力,下面舉幾個例子就一目瞭然了!

第一

工廠上班:壓抑,規矩多,單調,日復一日地做著同樣的事,沒有自由。

送外賣:可以到處走動,不受約束,自由,實在不想跑了可以把APP下線,想休息就休息,也沒人管!

第二

工廠上班:技術含量較高。沒有技術的人做普工工資低。

送外賣:無需技術含量,只有勤快也能拿高薪

第三

工廠上班:女工多為大媽級別,年輕女沒較少

送外賣: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美女,點餐大多數為年輕女性

以上三個例子,如果你是年青小夥子,你會選擇哪一行呢?



期貨實盤交易日記


我以我親身經歷說一下,首先說到工廠打工給人的印象就是不自由,工資低,加班多,幹活辛苦,管理太嚴,符合上面這幾點的工廠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想想年前一個個在家裡好吃好喝基本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過著地主老財般生活的年輕人一出來進入工廠之後,那給他們的感覺恐怕是直接是從天堂到地獄的轉變啊,工資低先不說,因為他們還沒有成家,這方面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但其他幾個方面年輕人就受不了了,現在年輕人都要求有個性,要自由,工廠壓抑單調的生活往往讓他們接受不了,所以常常是幹一下就跑幹一下就跑,所以工廠老是說招不到人。

說到送外賣,其實也是很辛苦的,每天日曬雨淋,風裡來雨裡去的,特別是送單要超時的時候,那心裡面的那種緊急焦急的感覺,那是誰送誰知道,但是送外賣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他工作比較自由,其實就是這一點才吸引了這麼多人進入了這個行業,送外賣說到底也是打工,但是和工廠打工相對比能夠在一個比較自由的環境裡面工作,對一個打工仔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啊。


飛魚上樹111



a984262447


以下僅僅只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信息高度透明共享,還是有太多人隨波逐流 人云亦云,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想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外在的認同感,不顧一切趨名逐利。社會價值引導就是幹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錢,工作體面,應有盡有,人心浮躁,私慾炸裂,人皆虛榮。道德經有言:常使民不見可欲,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然則今朝,人人為商,利慾薰心,投機取巧,陰奉陽違,頤指氣使。酒色財氣讓多數人墮落迷失 ,不惜一切攀比,為活在它人眼裡舒眉折腰。世界妙不可言,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而人類的社會在漫長無際的宇宙進程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很多事物只是空洞的聲音。與其拜倒在金錢腳下為奴為娼,為什麼不心遊寰宇不為所迷,超然物外,追求內在的世界,多讀書,多學習,更真實的活著,感知天地的吐息,短暫的生命應當追求永恆,宗教信仰的理論是真善美。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我們從本質上剖析這個問題,說到底都是謀生的路子,一份工作而已,各有利弊,答案很明顯,固定的規則框架中,基層沒有過多的選擇,除了狂野路子 ,佔比大韭菜 居多。 1.送外賣相對自由,城市道路風雨交加安全風險稍稍有點高,但明天意外哪個先來,怎麼來,誰都不可知,喝水會嗆死,走路會被砸死撞死,突發疾病夭亡。生而為人,無常時時加身左右。2.工廠流水線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機械化更高更快更強,人在其中也是機械的一部分,重複單調加強度,效率質量兼顧,麻木思想透支健康。總結:沒有誰好誰壞,有人願意去工場,有人願意送外賣。如同群山中,大家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境遇,不斷的變化著位置。才疏學淺,斗膽言及,求同存異。


54清風明月


不對工廠和送餐工作的內容、流程等等做概述,因為大家都清楚,只從工作環境和時間來說一下。首先工廠上班時間固定、管理嚴格形成了機器人式的日重複,月重複,還不一定能收穫什麼技術型的本領,工資也不太高。那收穫比工廠上班高的工資,時間自由,還能有少許活動身體經骨的工作且都是同階層的情況下,工廠上班沒什麼性價比。就好比一個外賣送餐員每天工作8小時賺300,你讓他去一個8小時不斷有客人的餐館就店內送8個小時的餐並支付320元。我相信大家的選擇同樣是外送工作。別說工作,免費讓你連續旅遊3次同一個地方(賭場、窯子除外),去第3次都時候是不是有一種即使有錢拿也不太想去的感覺?純屬個人愚見.


酷愛煙霞的鐘無豔


現在工廠出現招工難的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現在國內的年輕人相對十年前已減少了許多,而且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求職要求也高了很多,願意安心在工廠裡操作機器的相對較少。現在的年輕人自我意識強,喜歡自由,對生活品質也要求高些了。另外由於高房價,進城務工的生活成本較以前高了許多,因而已成家的務工人員如果在城裡沒有房子,沒有戶口,生活上會有諸多不便。有些以前在大城市務工的人,為了照顧家庭、教育子女方便,先擇回到自已家庭所在的城鎮,或就近找工作,或自己做生意創業。

所以要解決招工難的問題,企業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關懷,除了經濟方面的,還要考慮年輕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工廠也不能過於集中在大城市中,有些工廠可以考慮遷往中小城鎮,那裡應該還是有很大的就業需求的。

勞動力成本提高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後企業發展更多的是依靠科技能力,而不是“人海戰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應用是將來的趨勢,企業和個人都應為此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