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Mc少爺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雲+AI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而且雲+AI將構建一個龐大的業務生態。雲計算是大數據和物聯網發展的必然,也是未來用戶獲取計算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未來雲計算將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一同賦能傳統行業的發展。

雖然雲計算和AI的發展趨勢比較好,但是目前在傳統行業要想推廣雲+AI的解決方案,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制約:

第一:AI的落地應用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雲+AI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互聯網企業,方案針對的場景還是以消費互聯網為主。相比於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來說,消費互聯網的各個環節幾乎都掌握在互聯網企業的手中,所以對於既掌握技術又掌握數據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雲+AI並沒有太多的壁壘。而產業互聯網涉及到的環節更多,需要調度的資源也錯綜複雜,而且企業的核心數據具有高度的機密性,這就註定雲+AI的方案在傳統企業要突破諸多壁壘。

第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要想採用雲+AI的方案,首先要搭建基礎信息系統,能夠通過基礎信息系統反饋出企業的運營數據,然後才能進一步採用雲服務的方式,接下來才是AI。所以,完善基礎信息系統是企業進行雲+AI的基礎和前提。企業的基礎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有長期目標,也要滿足企業當前的需求。

第三:人才結構不匹配。人才結構是制約雲+AI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企業要想完成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首先要有相應的人才結構。目前不僅傳統企業缺乏相關人才,在互聯網領域也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或者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謝謝!


IT人劉俊明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在一個角度闡述我的想法。

雲+AI為何不好做

首先我想說一說阿里巴巴研發的阿里雲,阿里雲是王堅用了很多年才做出的成績,這裡面不僅阿里巴巴方面投入了很多的錢,而且阿里巴巴裡面還有很多的技術專業人才。


雲和人工智能確實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平臺,但是這個平臺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人才,想要立足的話那是不現實的。

除了這幾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安全防護。

就拿支付寶來說吧,每天都面臨著上萬次的攻擊,這就要求從事互聯網的企業一定要有強大的安全防護系統。

雲和人工智能都是要依託於大數據的,這對於服務器的要求也很高。

所以說,一個平臺很廣闊但是卻只有少數人在做的話,並不是不好做,而是以自己的實力真的做不了。

所思所想,皆在文中;歡迎關注,海右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