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汽車金融被罰款百萬 所持股權緣何悉數質押與凍結

《投資者網》 謝瑩潔

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03.SH,下稱“曙光股份”)的疑慮最終成為了現實。2018年9月,榮成華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華泰汽車”)在5次延期過戶後成功取得了曙光股份控制權,想象中的“強強聯手”卻變得遙不可及,曙光股份近期公佈的年報顯示,2018年虧損1.59億元,而大股東華泰汽車此時也難以自保。

2019年伊始,華泰汽車危機集中爆發,有自稱華泰汽車員工的人士發佈公開信稱,多名員工已被欠薪四個月,華泰鄂爾多斯工廠停工一事也被媒體曝光,此前鄂爾多斯政府曾起訴華泰汽車,稱其承諾高產值低價獲取大量土地,但當年承諾基本落空。

而與此同時,汽車金融也將其逼上風口浪尖,2019年1月,華泰汽車金融被天津銀保監局處以100萬元罰款,同月其法定代表人被限制消費。

流動性危機爆發

債務危機導致債價崩跌,華泰汽車實控人不得不出手“護盤”。2019年年初,因債券“16 華泰 01”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發生異常波動,觸發臨時停牌。今年4月2日,華泰汽車表示,此公司債由“無擔保”變更為“張秀根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

危機的暴露源於一則員工《求助信》,1月14日,有自稱華泰汽車內部員工的人士發佈公開信,稱多名員工已累計被拖欠了4個月薪資。華泰汽車回應稱,關於拖欠工資等消息都是不實內容,信息主要來源是部分因績效考核不及格被勸退員工的惡意抹黑。

無獨有偶,鄂爾多斯政府起訴華泰汽車事件再次發酵。2005年,鄂爾多斯政府以1萬元/畝的低價將6000畝土地賣給華泰汽車,並提供10億元政府貸款,贈送兩處煤礦,彼時華泰汽車承諾2015年達到30萬輛整車生產產能、年產值600億元。

而鄂爾多斯市經信委披露的信息顯示,華泰汽車當初對鄂爾多斯政府的承諾全部落空,直到2017年,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基地全年整車產量僅1.76萬輛,產值13.5億元,並且華泰汽車已將手中兩座煤礦轉讓,直接獲利超7億元。中新經緯近期援引華泰汽車多名員工採訪證實,華泰鄂爾多斯工廠早已停工。

除了上述糾紛,企查查顯示,華泰汽車還有因勞動者爭議糾紛案由被起訴的案件共計10起,1起發生在2016年,其餘全部集中發生在2018年,其中因勞動者爭議糾紛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的共計9起。

這些起訴因何而起,與公司債務危機有無關聯?公司經營情況是否受到影響?發展新能源汽車需要大量資金,以華泰汽車目前狀況如何支撐?近日《投資者網》就上述問題致電華泰汽車公關品牌部,併發去調研函,截至發稿,對方仍未給出任何回應。

汽車金融被罰款百萬

一面要面對各種起訴與投訴,另一面華泰汽車主業持續萎靡。2018年華泰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2.07萬輛,同比下滑9%,公司全年銷量目標為20萬輛,僅完成六成。

事實上,除2017年以外,華泰汽車銷量一直不佳,卻絲毫未減公司“野心”。2012年至2016年,華泰汽車目標銷量一直在10萬輛左右(2014年目標16萬輛),而實際銷量僅有2014年和2015年突破5萬輛。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華泰汽車甚至虛報產銷數據,2011年5月份中汽協未採納華泰的產銷數據,而是以“0”代替。

在此背景下,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公司提出的“2020年完成50萬輛銷量的目標”。對於銷量低迷的情況,有媒體援引行業分析師觀點稱“華泰汽車多年來始終沒有口碑過硬的產品出現,車型老舊、缺乏技術核心,發動機外購、質量問題頻發等使得品牌知名度並不高。且其消費主體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尚未打開一二線城市汽車市場。”

華泰汽車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2015年開始,公司又開闢了新的盈利增長點“汽車金融”,華泰汽車金融官網顯示,公司於2015年2月13日正式對外開展業務,是同類機構中唯一一家開業首年即盈利,開業兩年以來連續盈利,且業務量年增長1000%的汽車金融機構。

但暴利並非源於汽車主業帶來的市場,而是頻頻穿破法律紅線。今年1月初,華泰汽車金融因“董事、高管未經任職資格核准實際履職”及“庫存融資貸款‘三查’不盡職”,被天津銀保監局處以100萬元罰款;1月18日,華泰汽車法定代表人苗小龍被列入“限制消費人員”名單。

华泰汽车金融被罚款百万 所持股权缘何悉数质押与冻结

曙光股份難現曙光

曙光股份幾乎成為了華泰汽車最後一枚棋子。2017年春節前夕,曙光股份發佈公告,稱已與華泰汽車達成股權轉讓協議。曙光股份將向華泰汽車轉讓19.77%股份和21.27%的投票權,總計超過31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約為23.21元,遠高出曙光股份當時市場股價。

公開資料顯示,曙光股份以整車、車橋及零部件為主營業務,旗下主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產品,整車產品方面主要以客車(包含新能源客車)、皮卡為主。華泰汽車似乎看中了曙光股份擁有的皮卡和商用車的生產資質,高隊車評近期在研報中指出,華泰汽車跌幅已經超越了汽車市場的下滑幅度,僅靠聖達菲及幾款衍生車型,很難在汽車市場立足。

不過華泰汽車的如意算盤進行得並不如意。根據協議,19.77%的股份將分為14.49%加5.28%兩筆轉讓給華泰汽車。2017年7月,曙光集團向華泰汽車轉讓遼寧曙光5.28%的股份完成過戶登記,但此後華泰汽車卻不願以當時約定價格收購。

究其根本,在於華泰汽車難以完成高達31億元的交易。第一筆過戶完成不久後,曙光股份兩次發佈公告稱,華泰汽車將其已經持有的全部5.28%的曙光股份股票分兩次質押用於融資週轉。剩餘股份過戶先後被5次延期,直到上交所介入才得以順利進行,本該在2017年內完成的收購,拖到了2018年9月27日才完成。

隨後的事件更加證實了曙光股份的疑慮。2018年10月8日,曙光股份緊接著發佈了大股東股權質押公告,其所持有的1.33億股被全部質押,質押融資的還款來源包括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等;11月30日,曙光股份又發佈了大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華泰汽車所持公司19.77%股份全部被山東高院司法凍結。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華泰汽車能否如期還款還是未知數。曙光股份4月10日披露年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5億元,同比減少23.47%;歸母淨利潤-1.28億元,同比減少140.55%。

顯而易見的是,華泰汽車自身風雨飄搖,汽車金融被罰款百萬,法定代表人被限制消費,流動性危機爆發,內憂外患下,華泰汽車對曙光股份的控股權究竟能持續多久?若失去曙光股份控股權,是否會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危機?《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