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在這裡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

正是新縣皮影戲協會陡山河分會為當村民表演皮影戲,

藝人們道情音樂生動獨特、表演風格細膩中略帶粗獷,其鮮明的特色與藝人所使用的樂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今年70多歲新縣皮影戲協會長宋世亮用

銀燈映照千員將,一箱容下百萬兵”

形容皮影戲獨特的特點。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今年65歲的陡山河皮影戲分會長劉成珠介紹時說:自組建了皮影戲班子,目前恢復演出皮影小戲300多個,整卷大戲400多本,毎年為群眾演出300多場。

據瞭解,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一般由三到五個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新縣皮影戲協會長宋世亮在介紹藝人表演時說:

一個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

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

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

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鏤空的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藝人演出皮影時所用的唱腔,除了吸取本地區傳統的唱腔外,還有自己的獨創。皮影戲雖然看似拙樸,但拙中寓巧,蘊含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藝術創造力。它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一提起這種輕便的藝術形式,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或者叫它為文化生活的輕騎兵。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沿襲傳統戲曲的習慣,皮影人物被劃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個類別,更加特別的是,每個人物都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十一件連綴組成,表演者通過控制人物脖領前的一根主杆和在兩手端處的兩根耍杆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演皮影戲的設備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不論在劇場裡還是在大廳、廣場、庭院以至普通室內,架起影窗布幕和燈箱就能開戲。一個戲班六、七個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齣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戲自古就是隨軍的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廣泛流傳、普及於民間的原因之一。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

宋世亮: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樂器伴湊和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常。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幽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絃。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皮影戲的演出,有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說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等,無所不有。

但是,皮影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當年的製作和表演藝人如今都已年逾百歲,這門精湛的技藝眼看著就要失傳。而當今,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使得皮影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我們怎樣才能拯救這門璀璨的藝術,重新賦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無疑,傳統的皮影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侷限性。這也是它適應如今快節奏社會最大的障礙。皮影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色彩造型傾倒了無數的藝術家,卻給它的製作帶來了極高的難度。 由於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新縣皮影和其他許多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一樣,在今天已顯落寞,藝人們逐漸衰老,年輕人紛紛出走,無論從藝人數量上,還是從演出場次上,都無法與興旺時期相提並論。

新縣:皮影戲活躍山鄉

皮影戲

掌中千秋史,驅使百萬兵。斑駁的木架、雪白的幕布、恍惚而溫暖的燈影、慷慨激越的鑼鼓、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皮影……彷彿是遺落在人間的童話,這一方小小的舞臺,承載了一代代皮影藝人的理想,也曾無數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我們由衷希望:道情皮影藝術能夠不斷髮揚光大,古老的皮影戲不再只是人們兒時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