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何王倫不願讓位?

糊塗畘悳


白衣秀士王倫,本一落第舉子,其為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本無甚本事,靠著杜遷、宋萬等的推舉,做了梁山泊之主,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林沖這樣一條好漢,被高俅逼反,上了梁山。身為一寨之主的王倫,見如此英雄,本當惺惺相惜,敬之愛之;誰曾想,他反把林沖視為最大威脅,處處刁難,一心只想把林沖攆走。林沖好不容易留下來了,也受夠了他的閒氣。這樣的酸儒,心裡只容得不如他的人,又怎麼可能有禮賢下士、讓賢退位之心?!

他最後被林沖手刃,身死名滅,也不過是咎由自取罷了。他但妨有宋江待梁山眾兄弟的十分之一情義,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可見為人處世,胸襟氣度是第一位的,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量大福亦大;而小肚雞腸之徒,在陰溝裡也會翻船!



《水滸傳》中,王倫不願讓位的最根本原因是沒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不知道與時俱進,不知道審時度勢,始終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以致危機逐漸累積、疊加,最終徹底爆發,被林沖火併身亡。王倫至死都沒鬧明白,自己怎麼就稀裡糊塗地被林沖殺了!

王倫是《水滸傳》裡比較獨特的一個小人物,他原本是個不及第的秀才,人稱“白衣秀士”,因著一些鳥氣合著杜遷到水泊梁山落草,後來又有宋萬入夥,在柴進大官人的資助下,聚集了七八百個小嘍囉,成了水泊梁山的首任寨主,應該算是梁山的“創始人”了,他領著大家靠著打家劫舍度日,小日子過得也算是挺滋潤。

但是,王倫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之所以說這是王倫的致命弱點,是因為王倫的沒有自知之明,最終把自己給害死了。

為什麼說王倫沒有自知之明呢?首先,他沒有高貴的出身,只不過是草根階層的平民百姓出身;其次,他沒有過人的文才學識,連考個秀才都落第了,看來是個資質平庸之輩;再次,他更沒有魁偉的身材和過人的武藝,連杜遷、宋萬、朱貴這樣的本領在他面前都算強者。

唯一湊巧的是王倫的運氣不錯,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雖然他的武力不如杜遷、宋萬和朱貴,但他秀才的出身,讓他見識高於這三人,所以他才有機會成為梁山之主,真的是“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王倫陰差陽錯佔據了水泊梁山這個風水寶地,還更陰差陽錯地坐上了頭把交椅。乍一看,王倫是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啊!

但是,王倫在梁山平靜的好日子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被打破了,這個人就是林沖。林沖遭高俅陷害,被逼得走投無路,在柴進的推介下投奔梁山入夥。王倫意識到了林沖強過他們幾個人許多,但王倫“沒有自知之明”這個致命的弱點使他心胸狹隘、嫉賢妒能,他第一反應是自己應該要牢牢坐穩梁山頭把交椅,即便是得罪柴進大官人,也必須找理由把林沖打發走。

朱貴、杜遷、宋萬卻沒有窺破王倫的心思,一個勁兒懇求王倫允許林沖入夥,沒奈何之下,王倫便拋出一個條件:要林沖納投名狀來,三日之內,須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方可入夥。一直走背運的林沖偏偏撞上棋逢對手的楊志,沒納成投名狀,但這麼一折騰,王倫卻也沒有理由拒絕林沖,只得勉強應允林沖入夥。王倫沒想到的是,他已經埋下了陡然身死的隱患。

再後來晁蓋一行也來投奔梁山入夥,王倫故伎重演,又拿出當初拒絕林沖的那一套伎倆,林沖早已心懷不滿,吳用故意在旁用言語火上澆油,林沖忍無可忍,拿刀一把將王倫捅了個透心涼,王倫在梁山的好日子到此戛然而止,他的生命也到此戛然而止。

王倫之死,是死在沒有自知之明:他倘若依舊去讀書博取功名,即便是再次落第,也還不至於丟了性命;又或者他能夠識相一點,多一點自知之明,有更強的人來梁山入夥,便順時應勢讓出這寨主之位,倒可以成全了讓賢的美名,肯定能博個不錯的下場,萬萬不至於陡然身死。王倫沒有坐頭把交椅的實力,偏偏佔著頭把交椅,眷戀權勢,滿以為靠耍些小聰明便能鎮得住場子,殊不知,他這樣早晚得丟了性命,即便林沖不火併了他,也早晚有人會火併了他。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註定了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或許也是王倫給世人的一個警示意義吧!


喬鞅


淺談個人看法,認真回答,虛心請教!

其實我在看《水滸傳》中,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什麼王倫不願讓位?到最後卻落了個“被林沖火併”的下場。讓人不禁唏噓,王倫可以說是作為水泊梁山的第一任”總裁”,下場著實可憐,不僅家產被人奪了,性命也沒保住。那麼,王倫為什麼不願意讓位呢?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王倫這個人吧。王倫作為一個文人,由於生活所迫,最終落草為寇。這裡要注意,“落草為寇”不是簡單的流寇,而是坐擁八百里水泊的水泊梁山,此地易守難攻,資源豐富,時不時還能去搶搶劫啥的,補貼一下家用,可以說的上吃穿不愁,豐衣足食。



王倫,一個文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能夠坐到梁山總裁的位置上;可以說,其中間的過程相當的困難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的寶座,怎麼能輕易拱手相讓呢!最後,慘遭“林沖火併”。寫到這裡,不禁有些可憐王倫了。



此外,個人覺得,在《水滸傳》一書中,對於王倫這個人物的塑造也是能夠體現出作者的“別有用心”,水泊梁山本來就是一個“講義氣、論武義”的地方,這時候塑造了一個王倫這個文人,難免有點“秀才遇到兵”的感覺,同時,在描寫到王倫為了趕走林沖,體現出心胸狹窄的感覺,更能和梁山第二任總裁晁蓋,做出對比。更能突出出《水滸傳》中的兄弟義氣。所以,王倫雖然在書中出現的很少,但起到了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



總的來說,王倫畢竟作為一個文人,雖然是梁山的第一任總裁,但隨著故事的不斷髮展,來梁山投靠的人慢慢多了起來,他在這個講義氣、論武藝的地方顯的格格不入。最後,不願放棄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而喪命;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水滸傳》的作者也不想讓他走啊!充滿了可憐!


與書邂逅


“水泊梁山”作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這樣一個革命聖地。作者在《水滸》中安排王倫這個首任“總裁”。為梁山的革命大業作好鋪墊。

王倫雖然場面不多,但其唯利是圖、疾賢妒能、陰險嬌妰的文弱書生的小肚雞腸性格卻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如何能領導《水滸》這樣一場“星火燎原”的偉大革命運動呢?

不願讓位付合王倫的性格,在名、利、財、氣面前,己經坐擁一切的王倫,豈肯拱手讓於他人。於是乎便千方百計想趕林沖下山,在晁蓋等人上山時,又使陰險技兩,不想留他們在山寨中。為的是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享受己經擁有的榮華富貴。才導致了林沖火拼王倫,而擁晁蓋坐上了梁山第一把嬌椅。把己經燎原的革命烈火推向波瀾壯闊。

謝謝!


老兵221772921


王倫為何要讓位?

愚以為王倫不讓位顯得真實可信;讓,反而有虛假之嫌。

1,自禹將大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禪讓制度瓦解,古代幾千年政權更迭大都伴隨刀光劍影,鮮有和平的權力移交。梁山雖小,也是政權的一個縮影。

2,落第文人王倫嘯聚水泊,居易守難攻之地,雖不能稱兵精糧足,但偏安一隅,不給朝庭找大麻煩,"文藝範兒”的徽宗皇帝也懶得勞民傷財花大代價發兵去收拾他們。故除非胸懷大志想當皇帝,太平日子還有的過。而王倫恰恰就這種小富即安的角色。但是平靜的生活由於一個人而改變:逃犯林教頭來了。林氏無論武藝、資歷、見識都非王倫可比,王自然感到權力的危脅。於是設計了一系列刁難程序,最後免強允其入夥。那時的林沖勢單力孤啊!因黃泥岡事發而逃到梁山的晁蓋一夥,又見證了林教頭當年的一幕:王倫重金相贈,婉言相拒,不允晁蓋等入夥。危脅太大了!論勢力,十來位頂級好手;江湖聲望,晁保正啊,有天王美譽,不是吹的;論膽氣,皇帝的好東西都敢搶。這些人來梁山,哪有王倫的好果子吃。於是婉拒,婉拒為了保位子。假如婉拒不成,王倫基於保命,也許會將寨主之位拱手相贈,可智如吳用、猛如晁蓋、毒如林沖又怎能給他機會。於是火拼開始。

3,晁蓋上梁山早有計較,以他的性格能力又怎甘趨人之後。假如當初王倫允其入夥,只能把政變之期稍稍推後:不好意思,下不去手啊!傳將出去,江湖上有損俠名。但最終結果是一樣的。宋江對梁山好漢有大恩,上梁山後,晁以寨主之位相讓,宋力拒後,晁也就順水推舟。盧俊義擒得史文恭,報了殺晁大仇,宋江也未兌現承諾讓出大位,只任盧為副手了事。因此說,戀位不只是王倫,相反,慷慨讓位才是鳳毛鱗角。王倫的問題出在不識時務,絕不是所謂心胸狹窄不能容人。面對凶神惡煞般的晁蓋等,有什麼道理可講,乾的就是弱肉強食的粗活兒,卻講什麼仁義道德,不出事才怪!何況還有為綠帽子而戰的林教頭,要心胸狹隘,此君若說第二,無人敢稱第一。收(救)他的是王倫,動手殺王的卻是林沖。王倫命止於此,遇人不淑,時也?命也。



風露中宵2


其實,王倫是第一個在趙宋王朝相當富強的時候,從其心臟地區搞起起義來的。他雖然失敗了,但他的歷史意義是肯定的。但施耐庵塑造王倫這個形象是非常成功的,提起王倫這個人物,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在農民起義歷史上的功與過,而是他的嫉賢妒能和心地狹窄,他已經成了“嫉賢妒能”和“心地狹窄”的代名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原因。

一、林沖因大軍草料場被燒,又殺死差撥、陸虞候、富安等人,被官府追捕無處棲身,而梁山所缺的就是這樣武藝高強的頂樑柱子,但王倫一聽林沖是八十萬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而自己只是個不及第的秀才,杜遷宋萬武藝平常,怕林沖鳩佔鵲巢,即使有恩人柴進推薦,也顧不得他的面子。

二、晁蓋、公孫勝和阮家三兄弟殺退官兵後也來投奔水泊梁山,王倫也是沉吟不答,虛以委蛇,企圖把晁蓋等好漢“請”出山寨。

三、王倫拒納晁蓋、吳用等人有嫉賢一面,也有懼怕官府一面。當時社會矛盾尖銳,許多百姓被逼舉旗造反,水泊梁山無疑是理想之地。王倫只是想當個山大王,打家劫舍而已,決計不敢和官府真刀真槍的幹。

四、《水滸傳》作者著重塑造108個心胸寬廣,性格豪爽,為人大方的江湖好漢;而王倫的性格卻與此格格不入。所以作者安排這個人物,也是從反面來襯托梁山好漢的作用。





書十二卷


王倫不願讓位,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是中國傳統的“官本位“理念、“王本位"理念,佔山為王了,就不想讓了。

二是王倫書讀的不夠。從"秀士“而言,可能讀了點儒家的書,道,兵,法等家學問鑽研不深,一碰到權謀家吳用,瞬間失敗。

三是團隊組合見識不高,對危機敏感性不強,無智謀成員支撐。

想當王,自己見識不高,又無團隊支撐,後面的結局可想而知。



盤今一株草


自己打下的江山,憑什麼拱手讓與他人。

王倫最早去的梁山,在水泊梁山聚集了幾百嘍囉,也算是水泊梁山的創始人,自己親手打下的基業,憑什麼拱手讓與他人。擱現在就是公司創始人,來個新人就讓我下臺,說什麼也不符合常理。


王倫雖是梁山頭把交椅,但的確能力一般,心胸狹窄,不然也不至於讓林沖給殺了,林沖是多麼懂得忍讓的人,都給逼成這樣了。

的確晁蓋來了,比王倫之輩能力強多了,但是也不能因為你能力強,我就該拱手相讓,最起碼大家也該有一個商量的過程。不過王倫怎麼也不願意放棄老大位置,最後招來橫禍。

如果你是梁山老大,你會說讓就讓嗎?當然也不會吧。


以上純屬個人陋見,如有任何意見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感謝!


語見文化


人都是有私心的嘛。《水滸傳》中的王倫雖然沒啥本事,但本來是梁山上的領導人,手下有云裡金剛宋萬等幾名首領,下面還有幾百號人,整天吃肉喝酒,吆五喝六,豈不快哉?

如果讓位給了晁蓋,那他就當不了最高領導了,那他就得聽晁蓋的指揮了,得到的好處也不會有那麼多了,生活也不會那麼自在了。你想他能願意讓位嗎?當然不願意了。

不僅是王倫,一般當慣了老大的人,讓他去當老二,老三,甚至更低的職位,誰都不願意讓的。

另外,王倫當初不願意收留林沖,後來又不願意收留晁蓋、宋江等人,一方面是怕這些人才能和武藝出眾,留下後會奪取自己的首領職位,另一方面也是怕這些人犯的事太大,會惹來朝廷官軍的追剿。王倫那時梁山只是個小寨,兵少將寡,怕是抵擋不住官軍的進攻。這應該也是王倫的一個重要考慮。

但王倫沒想到,你不讓位,人家晁蓋等人也有能力奪你的領導地位,並且還除掉你。這就是他不識時務的地方了。也許他是沒看清晁蓋等人的實力吧。

所以無論如何,似乎也只能怪他自己了。

總之,王倫只是個普通人,他的想法、見識乃至命運,都是一個普通人常會遇到的。


霜鬥寒


二龍山的鄧龍為啥不讓位,還得魯智深單打二龍山奪山寨?王倫本是個落第秀才,氣量狹小,不能容人,只想小富即安,並無宏圖大志。林沖上山時就怕人能耐大奪了山寨之主,各種刁難,後來晁蓋七人上山更是百般推脫,最後在吳用的攛掇下林沖火併王倫。但凡有些氣量見識,或自知之明,主動讓賢也不會丟了性命。諸如少華山的朱武,清風山的燕順,桃花山的周通,都有自知之明,乖乖歸順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