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的麻辣燙崇拜

本文授權轉載自時尚旅遊(ID:trendstraveler)

我是一個東北人,東北生東北長,但我從小吃著正宗四川麻辣燙長大。四川麻辣燙屬東北最正宗。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如果血型也可以按食物劃分的話,那東北人應該就是屬麻辣燙型的。東北人對麻辣燙的熱愛是流淌在骨子裡的,這種基因是遺傳的,比如我媽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吃麻辣燙,我姐是我吃麻辣燙的啟蒙者,我爸雖然不吃麻辣燙但也能坐麻辣燙店裡喝兩瓶啤酒。

我是從初中開始,萌發了長大後要去成都生活的想法的。原因只有一個,學校周圍的麻辣燙真的太好吃了,而它們那日積月累被油火燻得膩膩歪歪的牌匾上總是寫著“正宗四川麻辣燙”這幾個大字。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正宗”屬東北,“麻辣燙”屬四川

麻辣燙出自四川,這點東北人從來不否認,畢竟東北人是從小吃著正宗四川麻辣燙長大的,“正宗”屬東北,“麻辣燙”屬四川。但如果你在四川找麻辣燙,是一定會被當地人鄙視的。在四川的麻辣版圖裡,火鍋、冒菜、串串、缽缽雞才是拿著本地戶口的,麻辣燙就是個“外地人”。

四川有一位很有名的評書老人,李伯清曾經說過:“看到很多外地網友發微博問我,四川哪家麻辣燙最好吃。我在這裡統一回復,四川從來沒有麻辣燙這種東西賣,四川人也不曉得究竟啥子叫麻辣燙。我們只曉得火鍋、串串、冷鍋串串、缽缽雞,以及冒菜。”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但其實四川不僅有麻辣燙,還是麻辣燙的發源地。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四川宜賓到三峽巫山由於水流湍急,縴夫是必不可少的風景,他們拉縴之餘,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撿拾一些樹枝作乾柴生火,舀幾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就開涮。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麻辣燙就從江邊走到了岸上。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吃麻辣燙出現在了四川各城市的街頭;90年代中期興盛;但在四川的麻辣江湖裡,麻辣燙的競爭對手太多了,各種串串,冒菜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後,麻辣燙很快就失去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又加上城管整頓市容,四川麻辣燙慢慢就銷聲匿跡了。現在我們真正能看到的類似麻辣燙的食物,其實是四川的冒菜。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麻辣燙在四川被打入“冷宮”後,很快便離家出走,另謀生計。這一次,麻辣燙選擇了東北,東北人也沒有辜負麻辣燙,在這片黑土地上重新定義了麻辣燙。

20世紀末21世紀初,大量下崗的東北人和其他沒錢可賺的東北人都在急切尋找解決溫飽的機會,面對新環境他們沒有什麼新技能,工人階級的驕傲讓他們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餐飲業就成了大家非常好的歸宿。

歷史告訴我們,時勢造英雄,東北人造麻辣燙。東北人民意識到這種不需要什麼租金,一口鍋幾張桌子板凳就能撐起來的“飯店”,靠“八菜一湯”就能征服了東北人民的胃,於是一時間麻辣燙在東三省遍地開花。這是東北人征服四川麻辣燙的起點,也是東北正宗四川麻辣燙征服全國的起點。

不加麻醬的麻辣燙都是異端

就像東北話自帶魔性感染力一樣,四川麻辣燙到東北也被一口大碴子味兒支配著。

在四川,如果有麻辣燙的話,是用紅油湯底燙出來,裡面是各種蔬菜與牛肉等肉食,老闆會問:“重辣、微辣、還是不辣?”。什麼?你要清湯?對不起,這個真沒有。

在東北,紅油的場面全靠辣椒油撐著。東北的麻辣燙是清湯出浴的小白菜,一旦加上麻醬、辣椒油、蒜汁和糖醋,它就變成了征服舌尖的小妖精。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現在聞名全國的連鎖麻辣燙楊國福和張亮都是後起之秀,在東北是不敢自稱前輩的。最早在東北興起的麻辣燙三塊錢一碗,配菜是菠菜、生菜、白菜、茼蒿、香菜、土豆片、海帶和蘑菇,搭配著冷麵、粗粉、細粉、粗粉“四大粉面”,選菜的時候你根本沒資格挑,只配說要還是不要,你要敢挑三揀四,那碗裡端出來啥就得看撿菜大姐的心情了。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配料都大同小異,但精華都在那一勺麻醬。在東北,沒有麻醬的麻辣燙都是異端。東北人重新定義了麻辣燙的“麻”,“麻”是“麻醬”的“麻”,這涉及到東北麻辣燙的血統和尊嚴,不容混淆。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加了麻醬會讓麻辣燙裡多出一種奇妙的香氣,這種香氣是讓你被辣的涕泗橫流時不斷吃下去的動力。曾經網上流傳過一個“連麻辣燙湯都喝了還有什麼出息”的段子,看完我就笑了,說這話的人一定沒吃過東北麻辣燙。因調和過的芝麻醬的加入,東北麻辣燙湯又多了一份欲罷不能的香醇,所以,在東北吃麻辣燙時一定要配勺子的,把菜和肉丸一起放在勺子裡,連帶著湯汁一起送進嘴裡,這樣才有吃麻辣燙的儀式感,如果哪個小夥子能端起碗把麻辣燙湯喝了,那煮菜的阿姨一定對他刮目相看。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凡是東北的麻辣燙店,桌子上必須得放三樣:辣椒油、醋、糖。缺一樣都應該拿下營業執照。雖然麻醬才是靈魂,但沒有一家會在桌子上放一盆麻醬,嗜“麻”如命的東北人加起麻醬來毫不手軟,恨不得夾著菜葉沾麻醬吃。初高中那幾年的笑臉都賣給了學校對面麻辣燙店的掌勺大姐:“阿姨,您能再給我加勺麻醬嘛?”“夠了,謝謝阿姨,您今天這頭髮盤的可忒帶勁兒了。”

還有一種店會把糖醋辣椒油放在取菜的窗口,你要是加辣椒油的時候猶豫三分,一準回頭就能看見後面排隊的人的白眼。這時候窗口燙菜的大哥會光著膀子告訴你“還加呢啊,咱家這辣椒油剛炸的,賊拉辣。”也不記得是哪一年,大概就是初中那會。麻辣燙加糖開始風靡所有麻辣燙店,凡是桌子上沒有糖的麻辣燙店都應該逐出東三省。後來還衍生出了酸甜和麻辣兩大陣營。但風風雨雨過去了,麻醬始終是東北麻辣燙的靈魂。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我想吃的是東北的麻辣燙

“麻辣燙相思病”只有吃過東北麻辣燙的人才懂。有很多在東北上過大學人,吃過四年的東北麻辣燙之後,從此,鄉愁就是一碗東北麻辣燙,你在東北,我在東北以外的地方。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最好吃的麻辣燙永遠是校門口的那幾家。以各大小初中、大學為中心,百米範圍內必有一家麻辣燙。我讀大學的時候,與室友度過了一段渾渾噩噩每天必吃一碗麻辣燙的日子。我們欺騙自己:喝骨湯—美容養顏;蔬菜—健康排毒;麵條—抗餓管飽;丸子—味香解饞。麻辣燙四者兼備,可謂是中華美食文化之瑰寶。

在東北,一起吃麻辣燙長大才算是過命的交情。我就問問誰沒和初中最好的小姐妹在週末一起約著出去吃碗三塊錢的麻辣燙?一碗麻辣燙鮮香麻辣酸甜,能不能記住對方的口味是衡量友情的唯一標準,你要香菜還是茼蒿,想吃細粉寬粉加糖不加醋都記得一清二楚並且絲毫不差地給你整出來才是真塑料姐妹花。

倆人之間要是有啥想不開的,一條短信過去,相約校門口的麻辣燙店,一瓶宏寶萊,一碗麻辣燙,就沒啥嘮不開的了。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火鍋是一群人的狂歡,麻辣燙是一個人的火鍋。上學的時候即使和陌生的同學也能把麻辣燙吃出火鍋的架勢。但一個人生活後,麻辣燙就是麻辣燙,拿著夾子在冰櫃前來回轉圈,喜歡的菜就多夾一點,加的越多心中“對自己好”的幸福感越強烈,選好了之後等服務員叫號。然後一個人悶頭吃完屁股一抬兩嘴一抹,一樣腳底生風。

东北人的麻辣烫崇拜

在沒有“正宗四川麻辣燙”的日子裡,楊國福和張亮就成了精神支柱,每個吃膩了楊國福的深夜裡,張亮都在對門目光溫柔地等待著我。但我的心裡只有“正宗四川麻辣燙”。

有人說東三省不行了,但每到說起麻辣燙的時候,我依然能挺起胸膛說: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裡有漫山遍野的麻辣燙啊~

點擊查看“時尚旅遊”更多文章

你對廣西人的口味一無所知

重新發現新加坡,去過沒玩過的隱藏路線為你助攻!

月薪不到6k就是低保戶?怕不是澳門居民都是隱形富豪吧

一個聰明幽默的時髦旅行客,不僅擁有時尚傳媒集團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得豐富經驗和優秀資源,我們還熱衷於成為你的行程規劃師和靈感啟迪者。戳下方公眾號入口並關注“時尚旅遊”,即刻獲取新玩法。

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