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公園城市論壇今日在天府新區舉行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今日在天府新区举行

成都科學城鳥瞰。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今日在天府新区举行

興隆湖之心。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今日在天府新区举行

鹿溪河溼地與興隆湖。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今日在天府新区举行

鹿溪智谷樂童水溪全景。

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成都全域,大美公園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蓉城四月,草長鶯飛,一幅大美公園城市畫卷正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鋪開。天府新區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打造“公園城市”,構建起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全新城市圖景。

公園城市,成都的城市理想,市民的理想城市。4月22日,成都打造公園城市再邁出重要一步——首屆公園城市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辦,本次論壇以“公園城市·未來之城——公園城市理論研究與路徑探索”為主題。

這場聚集國內外知名專家“智囊”的交流盛會,是成都牢記使命、系統謀劃、科學部署,交上的一份年度“答卷”,也是成都以開放之姿,廣邀各界專家求智問賢,為公園城市建設集思廣益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是成都在打造公園城市的同時,為世界提供城市建設範本的一次主動擔當。

走進天府新區

“公園城市”首提地展現速度與力量

過去一年來,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從破題到實踐,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一筆一劃,著力將“公園城市”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描摹出公園城市的發展樣本。

什麼是“公園城市”?它與園林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等已有概念有什麼區別?如何挖掘、理解其豐富的內涵,形成城市建設的具體路徑?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走上先行先試的探索之路,力求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公園城市。

2018年5月11日,全球首個公園城市研究院——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掛牌成立,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公園城市理論內涵、城市形態、生態價值、消費場景、品牌價值等各個維度進行深入研究,全面系統形成公園城市理論體系,為公園城市建設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兩個月後,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公園城市建設局掛牌成立,旨在進一步完善推進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體制機制,主要職責為探索公園城市規劃模式和建設路徑,牽頭擬訂、構建公園城市規劃和標準,研究公園城市的內涵、生態、功能、形態以及指標體系、公共空間和品牌價值等。

“在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有了體制保障。”公園城市建設局首任局長同時也任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劃建設國土局局長林強表示,為更好地承擔公園城市規劃建設任務,公園城市建設局與規劃建設國土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確保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各項工作更加協調、更有效率。

一年多以來,公園城市在這片國家級新區土地上精緻生長——

建城模式創新。從城市中“點綴”公園,轉化為將天府新區整體建設成一個大公園,並在其中建設高水準城市。天府新區堅守70%的藍綠空間,更加註重環境質量,更加註重生物多樣性改善;以1200公里綠道將全域多層級、多類型的公園串聯為一體,並在此基礎上建設中央商務區示範工程、鹿溪智谷公園社區示範工程等,促成全新的綠色健康生活。

發展邏輯創新。從傳統的“產—城—人”發展邏輯,轉化為“以優質的生態環境、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務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業,企業創造繁榮”的“人—城—產”發展邏輯。

營城方式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造新的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破解“城綠隔離”和公園“只投入、使用少、不產出”的困局。

管理機制創新。專門設立公園城市建設局,統籌公園城市各項工作,完善管理體系。

一年多來,天府新區發展方向愈清、目標漸明、步伐越穩——

天府新區引領探索“公園城市1436”發展理念,為世界提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1436”發展理念醞釀成型,具體來說:“1”,即,1個嶄新的發展範式;“4”,即,4個鮮明的時代導向;“3”,即3個有效的實踐路徑;“6”,即,6個突出的價值目標。

破題公園城市、建設公園城市,天府新區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

至2022年,基本建成天府新區核心區公園城市全域生態骨架,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呈現;

至2035年,天府新區核心區全面建成公園城市,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建設案例在全球具有影響力;

至2050年,天府新區全域建成中國的公園城市典範區,公園城市理論和實踐上升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範本。

展望成都全域

大美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2018年,天府新區破題公園城市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公園城市建設已經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和改變市民生活。

過去一年多來,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從零星思索走向系統謀劃,從頂層設計進入全面實施——

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成都將聚焦高標準規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時,成都明確提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將通過優化城鄉空間格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努力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2018年5月,《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正式亮相。兩個月後,成都發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對公園城市理念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公園城市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堅持奉“公”服務人民、聯“園”涵養生態、塑“城”美化生活、興“市”推動轉型,城市發展思路從原來的“產—城—人”轉變為“人—城—產”。

過去一年多以來,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從試點建設、理論探索進入全面實施,滲透到城市發展的脈搏——

成都市提出,公園城市是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是新時期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從服務“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業”,成都圍繞著這四個要素來探索建設公園城市的路徑。

16930公里,成都規劃了全球最長的綠道體系,成為串聯公園城市的“綠脈”。成都天府綠道以“一軸兩山三環七道”為主體骨架貫通整個城市,2018年,全市建成各級綠道1914公里,天府綠道總體達到2607公里。如今,綠道成為成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都市民對此感言,“以前,成都的各個公園是分散的,現在,已投用的綠道將各個公園串聯成網,整個城市魅力指數飆升。”

而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是成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推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兩大功能分區、十個遊憩單元、三段特色景觀、三環骨幹交通以及全域森林綠道,涵蓋生態保育、休閒旅遊、體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務、對外交往六大功能,定位為世界級品質的城市綠心和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

綠色新經濟的發展動能,也被融入到公園城市建設之中。秉承“綠道+”的模式,天府綠道的增值效應持續放大,形成了慢行交通、文化展示、體育健身、生態景觀等場景功能,形成了時尚消費、文化創意、流量經濟、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成為市民的休閒首選、旅遊者的打卡勝地、企業的應用新場景、城市的綠色新名片。隨著消費場景、商業模式的全面植入,綠道經濟初步成勢、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初步顯現。

2019年,成都正加速推進從理念到落地的實踐,公園城市加速成長。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新模式,具有開創性意義。世界上有花園城市、森林城市,成都希望用實踐詮釋一種新理念、新模式——公園城市。

公園城市論壇

集智聚力解讀理念探索路徑

知之深則行愈達,2019年,這座城市期待更多全球智慧。

這是一次“大咖”雲集的盛會——本次論壇上,來自規劃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社會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生態園林、環境治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文化創意等領域企業家代表,成都友好城市代表,國內知名城市代表,省內公園城市建設擬試點城市和區域同城化城市代表等共計400多位嘉賓參會,為公園城市發展建言獻策、集智聚力。

共享成果、深化合作。本次論壇上,成都市相關負責人將詳細介紹《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論壇上還將宣讀《成都共識》,併發布《公園城市——城市建設新模式的理論探索》。

成都在打造公園城市的同時,也積極為世界提供城市建設範本。《公園城市——城市建設新模式的理論探索》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發佈成果之一,將對首批8個公園城市研究專題成果進行發佈。這些課題研究由國內外知名專家領銜開展,歷時近一年的深入調查研究,聚焦公園城市內涵研究、公園城市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公園城市建設新模式研究、公園城市對市民生活品質影響的研究、公園城市消費場景研究、公園形態研究、公園城市對城市品牌價值的研究、綠色生態價值研究8個方面,將進一步推動公園城市理論研究與路徑探索朝著縱深推進。

論壇之外,成都向全球借智引智的探索仍在繼續。2019年,更多的“智慧大腦”將匯聚成都,成都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廣泛吸引國際國內的智囊助力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助力成都描繪藍圖。

而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的天府新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時期城市發展新模式,將鄉村、經濟、生態三者統一於公園城市建設之中,賦予現代化城市“綠色屬性”。如今,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已在這裡初步顯現。□吳飛(圖片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