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你承認是收縮型城市嗎?

2019年4月8日,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在明確大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同時,首次公開提及“收縮型城市”。

大城市要放開落戶: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目前信陽的權威媒體,還有自媒體,對官方發佈的重要文件缺乏深入理解,或者忌諱莫深,寥寥無幾的報道如死水微瀾,或者避重就輕。信陽具體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未來的城市發展又會如何,掩耳盜鈴或欲蓋彌彰,鼓吹信陽的宏圖遠景,宣揚龐大的發展規劃藍圖。

然而事實是怎樣的?信陽的發展真的前程錦繡,金光大道就在前方嗎?

為了展開本文的論述,筆者覺得采取以小見大的寫法比較好。

引子

我們先來看個招聘廣告,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就完整截圖整個招聘廣告好了:

信陽,你承認是收縮型城市嗎?

你沒看錯,這是信陽紅十字會的招聘廣告。招聘啟事的關鍵字眼:編外,35週歲以內,本科,專業限制,一簽兩年,2500元/月(社保、公積金還從裡面扣),一年內不漲工資,服從組織分配,五道招聘程序。我已無力吐槽,這哪裡是招聘,選妃子也沒這麼苛刻。

如果這就是信陽就業市場的一個側影,這說明什麼?——信陽不是在招徠人才,而是把人才死命往外趕!這也不是在尊重人才,而是在變相侮辱人才!筆者走南闖北經歷多年,發現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招聘程序越簡單,看中就留下,談不攏就換一家。越是經濟發展困頓的地方,越是招聘條條框框多,作繭自縛。

如果照信陽這個效率,招個人跟遊戲打怪差不多,層層通關,歷經多重挑戰,最後的結果原來是個酸杏,你有種什麼感覺?

別總以為信陽是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十大宜居城市,就沉醉其中了。這些只能說信陽的自然條件還可以,但生存環境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信陽人口和經濟數據分析

信陽市區目前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87萬人;(數據來自2017年信陽市政府工作報告),然而2018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卻提都沒提常住人口數量,顯然不是忘了,人口乃城市發展的源泉,發展不可能不說人口,這叫選擇性“忽略”?

再看,2017年全市總人口880.5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645.36萬人,人口淨流出高達235.17萬(數據來自2017年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高達26.7%的人口都遠離了故鄉信陽,冰冷的數字,觸目驚心,信陽人都留不住,宜居在哪裡?

但我們看到信陽城區版圖仍在詭異地擴張,而且朝四個方向,全面開花,北方朝北湖發展,南方朝琵琶山發展,西邊向南灣湖發展,東邊向高新區發展

信陽,你承認是收縮型城市嗎?

我們再看2018年房地產和居民消費數據(來自信陽市統計局2018年元-12月份全市國民經濟運行簡析)

房地產開發:元-12月份,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423.89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952.28萬平方米,增長12.6%;銷售額439.33億元,增長27.9%。

消費:元-12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6.61億元,增長10.8%。其中,批發業零售額87.41億元,增長7.9%;零售業零售額711.46億元,增長10.5%;住宿業零售額28.57億元,增長7.5%;餐飲業零售額309.17億元,增長12.4%。

兩者一對比:房地產業在信陽的地位舉足輕重,房子都能賣到439億,而居民的日常消費總和才711億。試問,哪個行業比得了房地產?而且房地產與居民日常消費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房地產銷售增長27.9%,而零售消費才增長10.5%。無疑,居民的消費能力被房貸嚴重製約,有效消費能力提振乏力,今年在信陽做生意的老鄉估計生意更是苦撐。

信陽城市發展的困境

人越來越少,城區越來越大,房子越蓋越多,城市會出現怎樣的狀態?顯然,城市的人口密度越來越低,鬼盤越來越多,馬路行人越來越少,車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難做。

一個城市的健康發展,一定要發揮城市人口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沒有規模,產品的單位成本和商業運營分攤成本就降不下來,分攤的固定成本就相對提高,最終都會通過物價的形式轉移到商品身上。大家可以把一二線城市和信陽的超市日常消費品做個對比,信陽的物價真的不比一二線城市低,反而有不少商品物價要高於一二線城市。

而聚集效應表現在城市人口保持在一定的單位密度,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創造多維度的信息交流空間,生產生活必要承擔的運輸成本,採購成本,溝通成本也因人口聚集而得以降低。舉例如下,同樣的公交車,如果每次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坐和每次幾乎坐滿,兩者誰的運營成本低?時間久了,恐怕每次坐三分之一的公交若要繼續經營,不得不降低班次頻率或提高票價了。

當然也有人會舉例,人口多了密度大了,會引發交通擁擠,空氣汙染,犯罪率上升等城市病。其實這些歸罪於人口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而是由於城市發展規劃和城市綜合管理不到位。信陽就這麼個小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火車站附近堵,東方紅大道堵,申城大道堵,這些司空見慣的堵難道真是因為人口多嗎?

信陽市區的常住人口總量沒提升起來,還一門心思大搞房地產開發。遍地開發的工地,迎風招展的塔吊,處處顯示這座城市的雄心壯志,真不知還能通過這些外在的表象能掩蓋幾分內裡的虛弱。

一座公園開工、竣工期限一再推遲;諾大羊山新區寥寥幾座小學,幾座中學;長途汽車站開工、停工幾經周折。

這三個例子反映了財政問題。財政沒錢支持,信陽的路還怎麼修,學校還怎麼建?

信陽提出要大搞市區水系建設,把南灣湖,出山店水庫,北湖和其他城市內河通過渠道、人工河連為一體,匯入城區。如果這項浩大的工程真要動工,試想一下,政府得投資多少億,有沒有一個具體可行的預算方案出來?恐怕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再現實一點,我們看看南灣湖燕尾島東片區。筆者前不久才剛去的,一路經過正商紅河谷、金海維多利亞、南湖上院、南湖燕園、別院、南灣四季等樓盤。說句實話,樓都建得很漂亮,風景也很好,就是缺人,人不知哪去了,天還沒黑透,蛙鳴一片,此起彼伏。

這片區域,至少到現在,公共配套和商業配套都無從談起。正商紅河谷旁邊就是當地村民的自建房,我下午去時,老人們悠閒地在門口曬個太陽,磕個瓜子,不遠處就是一大片突兀拔地而起的紅河谷,幸好沒擋老人們的太陽,他們好不自在。恐怕住在這裡,買個菜都得去市區了。但是有多少媒體正視南灣燕尾島東片區的樓盤人少這個尷尬的現實?

羊山就更不用說了,晚上去看看,絕大部分樓盤寥寥無幾的亮燈數,已是不言自證了。

信陽買房保值該去哪買

筆者一直以為,信陽壓根兒不愁沒房子,也不愁沒地,愁的是人,愁的是接盤俠!而在信陽置業的,除了市區原居民,大多是下面的縣市城鄉居民,進城的農民才是主流購房群。農民一旦在城裡買了房,得還房貸,恐怕又得離城了,兩三千的工資,拿什麼留在信陽這座城?

信陽產業空心化的。偌大個信陽,打工進廠得去工業城、北湖家居產業區,能選擇的廠子也就那麼幾家,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羚銳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大唐信陽華豫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信陽同合車輪有限公司都稱得上是信陽的名企。服務業可以找溮河沿街的商鋪做營業員,至於想做寫字樓的白領,則在擁堵的溮河主城商業區,至於羊山,除了行政、事業單位大樓,目前也只有百花園附近了了幾座寫字樓商務辦公區。我們的特色產業信陽毛尖,賣茶葉的基本是家庭夫妻茶店。所以普通人想在信陽發財,難!打工買房不現實,做生意還值得一拼,當然如今的經濟狀況,做生意的風險那是相當大。

行文至此,回到文章標題,我們信陽是不是一個收縮型城市,各位自己思量?

最後,筆者亮明觀點,若真想在信陽買房保值(不敢說增值),還是聚焦到主城區保險,哪裡人多買哪裡,這比看藍圖聽規劃靠譜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