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下70、80、90、00後,帶來了誰的“憂傷”誰的“狂歡”?

伴隨工業4.0的到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帶來的是又一次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革,這是由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方式向新的消費模式的轉變。為何說是一次變革呢?因為革命是要流血犧牲的,在這一浪潮中,太多的傳統企業倒下了。曾稱霸手機界的“王者”諾基亞已然跌落神壇,一時無處不在的索尼、松下電子產品也黯然失色,帶動過攝影行業變革的“先驅者”柯達卻也成了新時代的“犧牲品”。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消費電子科技公司Apple、三星、Huawei,以及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Baidu,騰訊...等互聯網巨頭。

移動互聯下70、80、90、00後,帶來了誰的“憂傷”誰的“狂歡”?

在這次變革中,社會經濟的消費主體也在發生變化。50後、60後已然是老年遲暮,即將從歷史的舞臺“揮手”謝幕,他們艱苦樸素、勤勤懇懇,大都一輩子在同一個崗位上克忠職守,互聯網經濟與他們幾乎是失之交臂。

70後、80後是新時代的中堅力量,也是倍感焦慮的一代人。他們就像“夾心餅乾”一樣,要做好承上啟下,既要承擔上一代人給予的社會壓力和責任,也要把控好下一代人帶來的社會變遷和思維衝擊。網上給他們的代名詞是“彷徨”,在高槓杆下帶動的高房價,高物價消費使他們對生活產生迷茫,互聯網經濟下的快節奏生活又讓他們沒有喘息的時間。他們經歷過歲月的洗禮,一般可塑性強、承壓能力好,他們大都努力自強,通過不斷學習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移動互聯下70、80、90、00後,帶來了誰的“憂傷”誰的“狂歡”?

90後、00後正是在這個數字化、信息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對他們來說與生俱來,一點也不陌生,從小耳濡目染更不會有代溝。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精彩的,世界是屬於他們的,他們欣欣然,躍躍欲試,歡呼“拍手”。他們不再有70後、80後那個時候應有的青澀,社交面也相較廣泛許多,頻繁穿梭於各種社交平臺,並且遊刃有餘。

網上給予90後的代名詞是“自由奔放”的一代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生力軍。物質上有上一代人的積攢或資助,不再為生存發愁,因此他們大都個性張揚,追求無拘無束生活狀態。

移動互聯下70、80、90、00後,帶來了誰的“憂傷”誰的“狂歡”?

00後剛好步入美好的大學時代,正處於“無知無畏”的年紀,他們是新時代的朝陽。由於他們大都出生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下,生活無憂無慮,接受的是新思想的教育,養成了他們“自信、無畏”的性格,擁有更開闊的思維。

移動互聯下70、80、90、00後,帶來了誰的“憂傷”誰的“狂歡”?

正如人類幾百萬年的發展演變,從猿人到原始人再到現在的智人,最終謝幕的都是原住民,他們只能說地方話,生活形態原始化,不能順應主流;轉型的是移民,可以說哪怕是不標準的普通話,他們試圖融入新環境;原住民和移民的後代就是網民,普通話、外國話都不在話下,他們在新時代中誕生,接受的是交織後的新思想。“原住民”的文化主要是農業文明留下的烙印,“移民”的文化主要是工業文明的投影,“網民”的文化主要是自由、平等、開放、多元的信息化文明的折射,希望他們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