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年級了,天天就知道打王者榮耀,沒有心思學習,怎麼去引導呢?

人工智能科學視角


這個問題我可以用自己的實踐經歷回答一下。家有一年級男寶一枚,也愛玩遊戲,但也喜歡閱讀,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先完成作業。愛玩遊戲,但沒有沉迷,沒有上癮。


關於玩遊戲這件事,我和兒子的故事

在我們家,每週五,週六週日,兒子都會有兩個小時的專屬時間,可以玩遊戲,可以看電視。自己隨意。小時候都是用來看電影,一般到了週末,我和老公都會推薦一些經典的動畫電影,一家人一起看。偶爾也會玩一些小遊戲,都是我們幫他找的,有時候不認識字,不知道怎麼玩,老公都會去幫助他。


等到幼兒園大班的那個寒假,回去奶奶家,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植物大戰殭屍。就特別想玩。等我們過年回家,就在電腦上給他下載了。剛開始,他不會玩,老公就帶著他一起玩,教他。剛開始嘛,他覺得特別有意思,就讓我幫他買一些植物大戰殭屍的書,他想看。就這樣買了漫畫和繪本,一起有幾十本,特別喜歡,全部都讀完了。慢慢的,可以自己打了,有時候也會求助爸爸。我們從來沒有禁止過,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反正他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但孩子,也沒有上癮,玩就玩一會兒,時間到了就關掉了。而且只用一部分時間來玩遊戲。


等到幼兒園畢業的那個暑假,回爺爺奶奶家,又發現小朋友玩我的世界。覺得很有有意思,就在奶奶家的電腦上下載了一個,給他玩。植物大戰殭屍就不玩了。開會回到自己家以後,電腦上裝不了,玩不了。他就表現的特別想玩,就跟我們提能不能在我們的手機上下載一個,他用週末的時間玩一下。兒子之前從未玩過我們的手機。我就想著屏幕太小,玩了傷眼睛。就買了個平板給他,下載了我的世界。就這樣,他週末就玩一玩。遇到問題,爸爸也會幫忙指導。他也沒有上癮


等到一年級的寒假,又喜歡上了吃雞,過年那幾天迷的不行。但技術不咋滴,找爸爸指導,然後兩個人就一起琢磨。年後過生日的時候,問他想要什麼禮物,他說吃雞裝備。我就買了一套送給他。帶著他去選蛋糕時,他一眼就看中了那款吃雞的蛋糕,我們就買了。他依然是用週末的時間去玩,雖然喜歡,但也不會把時間全部拿來玩遊戲。還會六點時間看會電視。


我們之間從來沒有因為玩遊戲發生過什麼衝突。他喜歡玩,我們不會去阻止,反而會去支持,覺得就像看電視一樣,在允許的時間裡,他是自由的。當我們給了他自由時,他表現的很自覺。喜歡玩遊戲,但都能控制自己。平時不會去玩,每天回去都會自己先完成作業。遊戲並沒有影響學習。


孩子為什麼會迷上游戲,會成癮?

就在前幾天,在一個群裡一個媽媽還在訴苦,他家孩子也是一年級,成天回家就想著玩遊戲,那天她回家孩子又在玩,老師發的卷子也沒寫。她一生氣直接把卷子給撕掉了,還把孩子揍了一頓。只是她自己都說了,肯定沒用。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玩遊戲這事上傷透了腦筋,焦慮不已。越大越管不了,會因此而影響學業,甚至身體健康。常常採用的方式就是去堵,去禁止,去控制,通過打罵發脾氣的方式。但常常收效甚微。要想有效的解決問題,我們得先找到原因,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喜歡遊戲?


1、生活中缺少肯定和鼓勵,在遊戲中尋找價值感,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是人性的本質,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這樣的需求。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不自覺的就做了孩子的“差評師”。眼裡看到的都是問題,都是缺點,總是這不好那不好。很少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但遊戲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闖關成功,就會得到系統的肯定和獎賞,甚至還會說,你真不了不起,繼續加油哦。如果孩子失敗了,還能得到安慰,系統會說沒關係,再來一次。而且遊戲的進階設置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不斷的被滿足,自信心也不斷的提升。自我感覺當然良好,也會感到很開心。我們都是追求快樂的,對於能夠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當然會主動的,積極的想要去做,會迷戀。


2、缺少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委屈,我天天陪著孩子,怎麼就缺少陪伴了。我想說的是陪著不等於陪伴,一味的監督控制也不是好的陪伴。這樣的陪伴,依然會讓孩子感到內心孤獨,感到生活無趣。他就要通過其它方式去找補。


有很多父母看著在陪伴孩子,其實總是在忙自己的事兒,沒有時間和孩子共處,沒有時間跟孩子交流溝通,也不會陪著孩子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兒,比如說閱讀,戶外運動,玩親子游戲等。有些父母成天關心的只有學習,學習,學習,陪伴孩子的時刻都是在監督孩子寫作業,都是在說教孩子好好學習。


我們想一想,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兒,或者很少有其它更有意義的事兒能夠吸引孩子,那他該是多麼的無聊,他就一定會去找其它的事情,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去做。


3、我們管教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更想去玩遊戲。看過很多育兒書上都提到了這一點,就是我們越是不希望孩子去做的事情,越是想要管教的事情,孩子就越是想去做,越是要跟我們對著幹。我們反對的越激烈,他就會反抗的越激烈。這就是孩子的逆反性,這個時候他在意的不是對錯,而是要證明他可以做自己的住,不用屈從於誰。


而恰恰,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事兒,我們總是反應過激。常用的方式就是罵,甚至打。我們覺得遊戲就是洪水猛獸,拼命的想要去堵。結果,適得其反。


4、家庭環境的影響。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個時代,電子產品上癮的何止是孩子,很多大人亦是如此。回到家裡就窩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孩子看到的是爸爸、媽媽在玩遊戲,是那樣的著迷。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小時候覺得孩子會打擾自己,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去玩,把遊戲當成哄孩子保姆。


等到孩子上學了,孩子游戲上癮了,影響學習了,開始著急了,開始管教孩子了。結果,沒想的那麼容易了。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根本做不到把孩子和電子產品隔絕。那我們應該做,既能讓孩子感受到智能化的好處,也不至於遊戲上癮影響學業和生活?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分享幾個建議

1、建立規則,控制好時間,幫助孩子把握好度,同時又給孩子自由。不管是看電視,還是玩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百害無一益。關鍵在於度的把握。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跟孩子溝通建立一個規則,什麼時候可以玩,玩多久。在這個範圍內,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是玩遊戲還是看電視。如果孩子願意遵守規則,我們就願意給他適當的權利,如果孩子做的不好,我們就會收回。


實際上,年級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遵守規則。而且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約束,慢慢的他就會養成習慣。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會增強。


2、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發現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其實比起遊戲,孩子更需要,也更喜歡爸爸媽媽的陪伴。在我兒子身上就表現出來這一點。雖然他喜歡玩遊戲,但如果我們喊他一起出去散步,或者一起玩跳棋,一起拼圖。他一定會停下游戲,和我們一起玩。


3、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在學習中,多鼓勵孩子,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在生活中,在學習中也能獲得成就感,也能得到肯定。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會讓他獲得力量,內在的力量會讓人更願意去做好一件事,更願意去堅持。


4、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擺好心態,不要想著去控制去禁止,去堵,而是要疏導。我們越是緊張,孩子就可能會覺得越是有趣,越是要去做。我們表現的平常,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他反而會覺得也沒什麼,也沒那好奇。


5、父母要做好榜樣。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如果希望孩子不要沉迷於遊戲,去讀讀書,運動運動。那我們自己也要這樣去做。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態度和方法,對於解決孩子玩遊戲上癮這個困擾至關重要。每一款遊戲的背後都充分考慮了人的心理,我們憑什麼去跟他們搶孩子的心?憑愛,真正的愛,讓孩子能夠感受的愛。憑我們跟孩子之間建立的良好關係,我們說的話,我們的建議,就會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這種關係的特點就是互相信任,彼此尊重。這些事情不能等到孩子出問題了才想起來了,平時就要做好功課。


小晗晗愛閱讀


你好,我是王者大橙子,專注遊戲問答。

很開心能夠和你分享我的建議,明確來說沒有一種方式能夠阻止一年級小孩子玩王者榮耀的。即便是把手機砸了,把網斷了,他也會跑到別人家去玩。


記得我小時候還是DNF風起雲湧的時代,不可能不去嘗試這個遊戲,因為周圍同學都在玩,好奇心加合群心理,促使初二的我就入坑了。家裡沒有電腦,每週只要是有時間就喊上夥伴往黑網吧裡鑽,家長訓都訓不住。而到了學校,我就又和同學一塊開始炫耀自己的裝備和等級,什麼樣的大環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除非他真的一丁點都不敢興趣。



而現在,王者榮耀和吃雞手遊可以說已經取代了世面上大部分手遊,我往公交車一坐,立刻一堆小學生不怕生的就聚了過來指揮了。

給個建議,既然阻止不了就疏通,疏通要有松有馳,不能放縱。可以這樣來,回家以後把手機放桌子上,明確告訴他一小時時間做作業,一小時後手機就是他的,如果家長還有點激情的話可以跟他一塊遊戲,這樣更能走進他的世界,而不是讓他跟隨網絡隨波逐流。教育孩子,就像是種樹。有計劃的修剪絕對要比讓他瘋長好的多。



當然,老是沉迷遊戲肯定是不好的。當跟孩子建立好溝通後,可以幫助他培養更多的興趣。可以去旅遊,世界這麼大,我們都想去看一看。心胸開闊了,還會只侷限於窩在家裡打王者榮耀嗎?

PS:我個單身狗,居然跟人聊教育孩子😂😂😂

關注王者大橙子,獲取更多王者問答

王者大橙子


那他身邊多半有打王者榮耀的家長在薰陶他。自己挖的坑,含淚也要填完。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遊戲可以讓人在樂意的心情下鍛鍊反應和判斷力,加強認知,在界面上識字,還能培養遊戲行業的有志之士。家長認為的壞處是玩物喪志,佔用學習時間和精力。如果沉迷圍棋或繪畫,其實也是一樣後果,只是項目上看起來比較偉光正。

達到不打遊戲的效果大體有三種操作:

第一種,看破紅塵法,比如我。

大學時最亢奮的時候曾在暑假裡兩天兩夜不睡覺打遊戲,之後越來越對遊戲失去興趣,膩煩,直到清心寡慾。無論是同學、同事怎麼安利,身邊的遊戲屏幕多麼熱烈,我只感遊戲套路萬變不離其宗。好比苦口婆心勸人莫喝酒,不如狠狠灌吐他幾回來的徹底。

第二種,禁斷法,比如我孩子,也是一年級。

現在我家沒人玩遊戲,祖上三代沒人打麻將,我們全家叫不全麻將牌的名字,我孩子只在別人家看過麻將的樣子,不知道吃雞和王者榮耀的存在,自然而然,沒有刻意為之,家庭氛圍如此。

想我大學時都無法抵抗遊戲的魅力而狂熱過一陣,如何讓一個剛上學還忍不住開小差的孩子在發現遊戲魅力時能夠控制自己呢,這樣無疑是在打壓孩子的好奇天性。

而且我發現,身邊會熱愛打麻將的都是從小就會的,而我這種大齡青年,僅在同事聚會上被趕鴨子上架過,下架後又淡忘了,可塑性很差。因為成人的愛好已相對固定,對事物也有利弊判斷,不太願意撥出原有的愛好時間來熟悉一項即陌生又沒什麼好處的新愛好。如果能順利禁斷到這個利弊判斷的年紀,基本是不會成為遊戲迷了。

但是孩子的生活不是真空的,家長不為孩子挖坑,孩子身邊的夥伴也會為其打開遊戲的新世界大門,就要進階到第三種方法了。

第三種,大禹治水法。

把生活在深山裡的孩子驟然空投到希臘愛琴海,阻止他到處轉轉的慾望是很殘忍的,違反人的探索欲的,好奇心是這樣扼殺的。壓抑必反彈的結果就是孩子為了釋放遊戲欲逃學泡在網吧幾天幾夜等。這就是鯀用"堵"治水的失敗之處。

為了讓孩子不至於聽到別人說遊戲時一臉懵逼的low樣,或者像餓漢見到滿漢全席般吃到腸胃不適和欲罷不能,我是嘗試給孩子玩一些兒童遊戲的,那還是環節上對孩子有時間限制的遊戲,孩子已經很愛不釋手了,被我當成籌碼與功課兩者之間找平衡,前提是孩子不熊,還能遵守家長的槓桿遊戲。

槓桿過程中感覺孩子是海洋館裡賣命博魚的小白鯨,我則是以魚為餌的馴獸師。好好學習、成為有用的人的理論在薄弱的意志力前太不值一提了,直接簡化成做多少作業玩多久遊戲,複習預習表現決定遊戲獎懲。說到做到,不能讓孩子落空,停止遊戲前要打招呼說好時間,絕對不能中途打斷孩子玩遊戲,非常粗暴,容易引起逆反情緒,家長不會尊重孩子,孩子也學不會尊重別人,更不會與家長合作。

在沒有任務或長假的情況下,調好燈光,注意休息節奏,讓她盡情釋放對遊戲的熱情,用大禹治水的逐步疏導法讓她把遊戲熱情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消耗掉。最近接到喜訊,她說玩膩了某個遊戲,繼續。

只要時間情況允許,我都不阻止孩子玩遊戲,宗旨是可以消遣不可愛上。所以她沒有一種搶著玩遊戲的緊迫感,有空的時候還會自發乾點手工畫畫圍棋之類別的項目。而由於上學、做作業、複習預習和興趣班佔的時間很多,孩子玩遊戲的片段雖然很多,但總時間並不長,也越來越不眼饞遊戲,可以接受一些別的項目安排了,所以槓桿手段有時會失效。

孩子的一個同學一家三口是吃雞小能手,成人的遊戲經過精心策劃,更讓人慾罷不能,人只要有愛好就有弱點可攻,家長的槓桿手段更見效,這位同學為了能快點打上吃雞遊戲,完成作業的效率比我家快多了,大部分在學校完成。



快樂學習漫畫


王者榮耀這款遊戲,說實話,不要說小孩子了,連我這個大人都愛不釋手。我家也有男寶一枚,馬上也要上小學了。就小孩遊戲這件事情我的觀點如下:

一、不用過度擔心遊戲這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它存在的兩面性,有壞的地方,當然也有好的地方。

首先說說好的方面吧,這款遊戲是一個五人組合推塔的遊戲,考驗的是團隊精神。倘若有一個人不團結就一定只會輸不會贏,不會贏就得不到遊戲的娛樂性。

其次,這款遊戲不光要有團結的意識,還要考驗人對遊戲人物的技能的熟悉和釋放時機的把握。這樣就鍛鍊了大腦、眼部和雙手的結合。

不要抹殺遊戲的優點,也不要讓小孩覺得爸媽冷酷無情。


二、作為一個大人,我們都是從小孩長成大人的。看著小孩就會想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還是都懂的。他之所以會愛上游戲,我覺得跟大人喜歡玩這款遊戲是脫不了關係的。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小孩不要沉迷於遊戲的話,首先得從自己身上改變做起!

多做一下換位思考的,試想一下,假如你是小孩子,孩子在認真的學習,而爸媽卻在玩手機、看電視。那你的心理會怎麼想呢?你也會想:憑什麼他們可以玩手機,看電視,我就只能寫作業呢?這不公平!

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爸媽可以在一旁看書,或是輔導他寫作業。他會想爸媽都在看書,我也要看書學習。讓他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至於玩遊戲的時間可以選在學習之後呀,或者是週末呀!也可以陪著他玩一一兩局呀,培養培養親子關係。讓他知道學習有學習的時間,遊戲有遊戲的時間!學習的時間不能玩遊戲!

還有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帶孩子出去運動運動,用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爸爸可以帶孩子出去打籃球,踢足球,騎自行車等等。把他的遊戲時間拿去運動,不光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有助於長高,何樂而不為呢?



那年花開8541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是處理方式不對,就會過之而不及。孩子這個年齡有手機,不應該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是處理方式不對,就會過之而不及。孩子這個年齡有手機,不應該,如果是大人的,應該以身作則,該刪掉就刪掉。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溝通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學前的孩子,更多的是陪伴孩子,帶孩子一起玩,不管戶外還是玩具。讓孩子從心裡真心的喜歡家長和老師。小學的孩子,除了陪伴,更多的是規則的建立,習慣的培養。小學一定要打好基礎,把基礎的知識搞定就好了,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愛好,有序的引導孩子。每天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更多的時間玩。初中的孩子,更多的是自律,給孩子安靜學習的空間,不管家庭,校園,交友都一樣。從我做起,放棄電視,手機,電腦,讓孩子更多的閱讀,思考,定期去國內外旅遊,開拓孩子的眼界。





思創STEM


孩子沉迷遊戲沒有心思學習,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再任由他繼續發展下去了。幫助孩子遠離遊戲,不要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也不能操之過急,否則不僅起不到效果,還可能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要有計劃的逐步進行引導。

首先,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家長的影響下學會的。如果家長的手機上不曾下載過王者榮耀,相信孩子也不知道此為何物。家長在孩子面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次其,可以試著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小孩子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如果有更有趣的東西吸引他,相信他會減少對遊戲的迷戀程度。時間是固定不變的,玩其他東西的時間長了,玩遊戲的時間自然就短了。

第三,帶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無論旅遊登山還是進行各種體育鍛煉,多帶孩子出去轉轉,既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又可以減少接觸手機的時間。戶外運動消耗體力,回到家後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玩手機了。



第四,父母有時間的話多陪伴孩子。父母為了生活奔波也不容易,有時很累為了圖清淨就把手機給孩子讓他自己玩,疏於管理。如果能在百忙之中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增加親子互動時間,也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現如今是網絡社會,讓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也不現實,所以可以規定一個具體的上網時間,並嚴格執行。孩子的遊戲癮不是一兩天形成的,所以戒除也不可能短期內立竿見影,家長們要有耐心,不急不躁,持之以恆,直到幫助孩子徹底戒除遊戲癮為止。



悟小品


您需要給孩子設立遊戲上的安全界限:


一、遊戲時間上的安全界限

在我們所說的所有規則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時間界限,一週七天,什麼時間可以玩,玩多長時間,哪些天可以玩,哪些天不可以玩等等,這個時間規則, 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商定,為什麼不是簡單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一個規定呢,如果是父母生硬的做個規定,孩子仍舊會把它當做一個限制,心裡生出牴觸,所以父母需要和孩子商定。
商定這個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訴求,當然也要跟孩子闡明,爸爸媽媽的希望,商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孩子肯定希望他玩的時間越長越好,父母肯定希望越短越好,所以呢,這個是需要照顧雙方的願望和需求。
爸爸媽媽和孩子商量好這個時間限定之後呢,雙方都需要遵守,孩子如果在約定時間之內玩,爸爸媽媽就不要去打擾他。那麼孩子也需要遵守這個約定,到了約定的時間才能玩,玩到了約定的時長,就需要停止。這就是規則。
那規則制定好之後呢,家長要注意,不要在已經約定好的規則之後呢,再臨時增加別的需求,不要輕易改變。否則就破壞了之前的約定,這個規則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是這樣,大人就必然又回到了討價還價的狀態。這一點家長要牢記,第一約定好規則,第二大家嚴格遵守規則,不要在規則之後隨意的增加要求,首先家長嚴格遵守,孩子基本上也能嚴格遵守。
規則的制定是不能隨意變動的,這是規則的威嚴所在,也是家長的習慣,你尊敬規則,孩子也會尊敬。
那麼我建議的約定呢,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每天可以玩半小時的電腦,或者看電視,就是這個半小時,你可以玩電腦,可以玩遊戲,也可以玩pad或者是看電視都是可以的,你自由支配,家長只是限制這個時長是半小時。
上小學之後呢,可以跟孩子約定週一到週四是學習日,不可以碰電腦,不可以看電視,或者玩pad等等。只有在週五,週六,週日,每天可以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可以玩電腦,看電視,玩遊戲,我不管,但是限制這一個小時。然後週一到週四是學習日,是絕對不可以玩電腦,玩遊戲,看電視的。
但是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之後,可能需要玩電腦的時間更多一點,所以時間可以延長到兩小時。仍然是週一到週四不允許碰電腦,不看電視。週五週六週日每天可以玩兩個小時。
那用了這個方法之後,你會發現,大人和孩子之間基本不會為了玩電腦而發生爭執,等到這個規則習慣了之後,孩子到了時間就會上去玩,玩到了時間就會下來,週一到週四,從來不會提出玩電腦的要求。
所以在這個規則裡面最重要的一點是,大人越守信,不提出額外的要求,孩子也會越守信,也不會提出額外的要求,不會隨意的延長時間 。我們再次強調,這個規則最初執行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嚴格,約定不可以玩的時間,一定不可以,無論孩子怎麼要求,怎麼鬧都不可以。你要記住,只要你答應一次,這個規則就等同於虛設了。這就是我反覆強調的,不是這一次半次的妥協會怎麼樣,而是規則失去了威嚴,這次能妥協,就告訴了孩子,規則不是嚴格執行的,還是可以商量的,那他每次都會懷著這種心理,來跟父母商量。甚至下一次父母不答應,他還會不爽,不舒服,鬧彆扭甚至於怨恨父母,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規則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一再強調,規則是有威嚴的,這是需要家長嚴格維護的。
然後有些家庭會允許孩子在上學日,完成作業以後玩一會遊戲,其實這個就是遊戲失控的開始,我是非常不主張的。為什麼,第一,孩子並沒有那麼好的自律,完成作業說玩半小時就玩半小時,通常的情況都會超時。甚至於很可能每天都會失控,所以不可避免就變成了父母,每天在和孩子為了玩電腦這件事鬥智鬥勇。第二,如果是在上學日,他每天晚上惦記著玩電腦,他的心被遊戲吸引著,那麼他真的能夠做到,在寫作業的時候不毛躁,不心浮氣躁,真的能夠保證他的作業品質嗎。
所以如果家長和孩子約定週末有大塊的時間可以玩,孩子也是能接受週一到週四不玩,如果休息日,玩的超時一點,也不會影響寫作業,不會影響休息以及第二天的上課。所以家長可以不用嚴格的控制,差不多就成。這樣也不會每天批評孩子玩電腦,孩子也不會對這樣的規定表示出任何的不滿。
甚至於家長還可以跟孩子討論玩遊戲,去分享她們玩遊戲的樂趣,有的時候孩子還會跟家長講一些遊戲中好玩的事,一些玩遊戲的技巧,一些遊戲貼吧的內容等等,那麼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
把按照約定玩電腦,當成孩子一項正常的活動,那麼孩子和父母之間就不會,因為這個問題頻繁的產生衝突和矛盾,更不會發生,孩子把玩電腦當成反抗大人的手段。

二、遊戲內容上的安全界限

不少遊戲確實充滿了暴力,情色的因素,這個也是很多爸爸媽媽一談遊戲就緊張的重要原因,但是遊戲類型是多種多樣的,確實有很多是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玩的遊戲,所以爸爸媽媽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玩遊戲,只需要和孩子建立一個遊戲內容上的安全界限就可以。
比如我們會正式的跟孩子談,你們還小,並不是所有遊戲都適合你們玩,爸爸媽媽允許你玩遊戲,但必須玩適合你的遊戲,暴力和色情的遊戲是不能玩的,因為經常和孩子講道理,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約定,而且可選擇的遊戲其實是很多的,孩子一般玩的遊戲都是家長允許的範圍之內,不會隨便碰到一個什麼遊戲就不管不顧的玩起來,孩子自己其實還是瞞挑遊戲的。

三、遊戲夥伴上的安全界限

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家長也會提醒孩子,要選擇適當的遊戲夥伴,因為很多遊戲是要組隊,因為你是孩子,所以你的遊戲夥伴也必須是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不可以跟成人組隊,因為一些成人可能會誘導孩子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那麼同齡的遊戲夥伴相對而言就會好很多。
一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哪懂這些,其實我們大人忽視了孩子的智慧和判斷力,孩子們其實是能夠建立起這樣的理性思維的,前提是,父母應該經常的用一種合理的方式跟他們對話和交流,而不僅僅是用成人的權威來壓制他,管教他。

四、金錢上的安全界限

允許孩子玩遊戲,給他們建立金錢上的安全界限也非常重要,媒體上曾經報道過,十來歲的孩子用爸爸媽媽的手機錢包,銀行卡為遊戲充值了成千上萬,甚至數萬元,已經不止一次報道這樣的案例。
這個就是因為對於孩子玩遊戲,金錢上的安全界限沒有建立起來,而且嚴重缺失。那麼我們就好奇說,孩子為什麼能知道爸爸媽媽的賬號密碼呢,他為什麼不懂的不能動用爸爸媽媽賬號裡的錢呢,為什麼他不知道錢是應該由父母支配,他是家裡的生活費,孩子不能動,不能隨便給遊戲充值,為什麼孩子對錢毫無概念呢,我們應該思考父母的原因。
遭遇這種狀況的父母通常會對遊戲公司很憤慨,甚至於看報道上說,這些父母跟遊戲公司去交涉,想要回孩子充值的錢。我們先不考慮能不能要回這件事,我們先檢討,父母為什麼沒有給孩子玩遊戲建立起必要的金錢上的安全極限。
那麼父母如何為孩子建立金錢上的安全界限,第一,告訴孩子不可以玩需要不斷充值的遊戲,第二,讓孩子明白,家裡的錢應該由父母支配,孩子是不可以動的,第三應該讓孩子懂得,錢不是一個數字,是爸爸媽媽辛苦勞動掙來的,我們需要用他來支付房貸,支付生活費,支付孩子上學的費用,是不能拿來隨便的玩掉。第四,不應該給孩子開設他可以隨意支配的金錢賬戶。或者給孩子隨意支配的現金。
關於不能給孩子隨意支配的現金,這一點,有些父母可能會把孩子的壓歲錢存起來,讓孩子來掌握和管理,目的是培養孩子所謂的財商,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弊大於利的,孩子可能會理直氣壯的用自己的壓歲錢去做一些爸爸媽媽不贊同的消費,比如給遊戲充值,然後可能會培養出不那麼好的消費觀念,其實壓歲錢都不少,他支配的錢太多,往往會做出不是家長希望的事情。
我更建議說告訴孩子,你想買什麼,你儘管跟爸爸媽媽說,只要不是不適合的東西,爸爸媽媽都會給你買,然後家長實際操作上也會這樣。比如孩子玩minecraft,都是正版的,需要付費,需要購買長期賬號,家長也都支持給她買了。然後孩子說在聖誕節,有一個國外的促銷活動,可以獲得一套裝備什麼的,家長也都給孩子買。孩子說有一種遊戲專用的鼠標墊,價格很貴,是普通鼠標墊的幾十倍,但是因為玩遊戲的時候這個很好用,那家長也可以支持孩子,給買。然後買這些的時候,家長就當是給孩子買玩具了,既不會批評,也不會討價還價,甚至於孩子提出想去上海參加遊戲展,看一些有規模的遊戲,那麼家長也可以當做旅遊了。

啟丹玩趣育兒


小孩子打遊戲,一定要控制啊!沉迷遊戲,肯定沒時間學習了。現在孩子還小,家長還能管得住,等孩子五年級之後,家長再想管也管不住了,所以,千萬要趁早給孩子立規矩。

對於玩遊戲,我覺得適當地玩,也是正常的。小孩子沒有自制力,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週末的時候,可以玩,其他時間不能玩。

例如,週六下午或者週日下午可以玩遊戲,其他時間都不能玩兒。寒暑假可以適當地玩遊戲。這些規矩一定要從小養成習慣,還有,家長在這方面要做好榜樣,家長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不打遊戲。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傳遞給孩子正確的理念。

對於一年級的小孩子,課餘時間較多,所以要家長幫助安排時間,例如學習某種特長,或者戶外鍛鍊,或者其他,讓孩子有事做,而不是扔在家裡頭,只想著玩遊戲。當孩子的課餘時間內容很豐富,孩子也會培養出更多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唯有遊戲。

公正地講,遊戲是孩子之間進行交流的話題,所以,一味地拒絕孩子玩遊戲,也不是一個絕好的辦法。

所以,趁孩子還小,家長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不能讓孩子越走越遠,偏離正確的成長方向。


Veeyn


確實這個時代,在這麼小的年紀會玩手機的已經越來越多了,當然過渡沉迷還是不可取的,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沉迷於王者榮耀,除了王者榮耀還有更吸引他的事物嗎?你能找到嗎?不外乎就是他覺得在這個遊戲裡面他能夠更開心罷了,如果沒有什麼更吸引他的,你可以培養他的興趣,才一年級,送去學畫畫,學跆拳道等等,平時多觀察,多融入他的心裡,轉移他的樂趣。

如果還不行,說明已經太過沉溺於遊戲了,那就有點暴力吧,強制隔離。


s心隨所願


沒收沒用,給他玩儘管玩。玩多了就累逐漸就沒有想玩的想法了。你沒收只會讓他越來越想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