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招商引資 提升“畝產效益”——贛州經開區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紀實

创新招商引资 提升“亩产效益”——赣州经开区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纪实

圖為“滿園擴園”行動中的金信諾光纖預製棒項目,整個廠區由贛州經開區按企業要求進行設計、建設,建成後再交付企業使用,從而加快推動項目早日落地見效,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

產業是園區發展的命脈,而產業的集群化程度,往往決定一個園區的競爭力強弱。為集中力量打好主攻工業攻堅戰,加快推進贛州經開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該區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截至目前,該區“滿園擴園”第一階段目標圓滿完成,101個項目中有61個項目達到時序進度,達標率60.4%,開工完成率達167%,投產完成率達160%。近日,記者走進贛州經開區,感受到該區濃烈的幹事創業、比學趕超氛圍。

創新招商 促產業量質齊升

日前,贛州經開區舉行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現場簽約16個項目,簽約金額147.15億元,包括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套產業、總部經濟等。今年一季度,該區簽約項目26個,簽約資金170.15億元,其中1億元以上項目17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50億元項目1個,100億元項目1個。

累累碩果的背後,是贛州經開區招商引資力度的持續強化。立足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目標——招商引資簽約資金增長15%以上,簽約引進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超10億元項目15個以上,超50億元項目3個以上,超百億元項目2個以上,該區開展精準招商,結合該區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優勢,按照強鏈、補鏈、延鏈的要求,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組織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主題招商,補齊產業短板。創新招商機制和招商模式,突出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大型國企、民企等實力雄厚企業,高門檻、高質量、高水準策劃引進項目。

掛圖作戰 讓企業落地生根

走進贛州經開區企工局企業服務處,幾近佔據辦公室一整面牆的巨大圖紙顯得異常醒目。這張名為“2019年滿園擴園行動項目進度一覽表”的圖紙,清晰地羅列了該區“滿園擴園”行動所涉及的101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從項目立項到項目投產所經過的21個主要環節一一在列。“為實時跟蹤項目進度,我們建立了滿園擴園行動微信群,項目掛點責任人必須及時發佈項目進展,我們根據進展在這張進度表裡做好標記,項目進展一目瞭然。” 贛州經開區企工局項目推進科工作人員何婷一邊說,一邊拿出手機展示微信群的內容。滑動屏幕,滿屏項目進展實景圖片、“滿園擴園”行動得分情況表、“滿園擴園”行動龍虎榜等,身為局外人的記者被這股濃郁且緊張的比學趕超項目推進氛圍所衝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策略必須精準,方法更應得當,贛州經開區緊扣“滿園擴園”行動項目目標,摸清項目底數,指導企業科學制定每週計劃,實行掛圖作戰,統籌調度。堅持每週現場調度,實地察看項目進展情況,以問題為導向,緊盯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節點難點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全區項目推進微信群、片區項目推進微信群、重點項目推進微信群等的高效便捷優勢,實現進展第一時間掌握,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工作第一時間推進。為推動項目落地,贛州經開區從提高審批效率、保障土地供給、實施分類推進等方面入手,推動項目按時間節點完成推進目標,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資源整合 提升“畝產效益”

位於華堅北路佔地120畝的榮創服飾項目因為投資方原因,項目建設停滯多年。為進一步盤活閒置低效土地,贛州經開區通過“騰龍換鳥”引進了恆科產業園項目,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雲數據共享中心已經正式運營,二期項目正在基礎施工,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區內又一創新創業基地。

贛州經開區企工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贛州經開區清理了一批“殭屍企業”“殭屍項目”,畝產效益不斷提升,預計至2020年,畝均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400萬元,畝均稅收突破25萬元。

據介紹,為提高畝產效益,贛州經開區梳理園區內的企業情況,全面摸清已建成無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底數,對國家明令淘汰,嚴重資不抵債、無重整價值的“殭屍企業”,實施破產清算;對建設週期較長、未履約合同的項目,通過徵收土地閒置費、限期開發和依法收回等方式加快盤活閒置低效土地。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贛州經開區根據相關要求,立足自身實際,嚴把項目准入關,明確新引進項目標準為畝均投資強度400萬元以上,畝均主營業務收入400萬元以上,畝均稅收25萬元以上。為激勵企業不斷擴產增效,贛州經開區調整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合同中優惠政策分配比例,將優惠政策向投產、達標階段傾斜,推廣招商優惠政策“階梯式”兌現模式,按產出效益不同,享受不同檔次優惠政策。同時,圍繞項目“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對項目按優先扶持類、激勵提升類、整治提升類、限制倒逼類分類管理,在用地、用電、用能、用水、排汙、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措施。(張秀 梁履桂 記者 劉荷英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