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招商引资 提升“亩产效益”——赣州经开区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纪实

创新招商引资 提升“亩产效益”——赣州经开区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纪实

图为“满园扩园”行动中的金信诺光纤预制棒项目,整个厂区由赣州经开区按企业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建成后再交付企业使用,从而加快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见效,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命脉,而产业的集群化程度,往往决定一个园区的竞争力强弱。为集中力量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加快推进赣州经开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该区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截至目前,该区“满园扩园”第一阶段目标圆满完成,101个项目中有61个项目达到时序进度,达标率60.4%,开工完成率达167%,投产完成率达160%。近日,记者走进赣州经开区,感受到该区浓烈的干事创业、比学赶超氛围。

创新招商 促产业量质齐升

日前,赣州经开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16个项目,签约金额147.15亿元,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总部经济等。今年一季度,该区签约项目26个,签约资金170.15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项目1个,100亿元项目1个。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赣州经开区招商引资力度的持续强化。立足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目标——招商引资签约资金增长15%以上,签约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超50亿元项目3个以上,超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该区开展精准招商,结合该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组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主题招商,补齐产业短板。创新招商机制和招商模式,突出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大型国企、民企等实力雄厚企业,高门槛、高质量、高水准策划引进项目。

挂图作战 让企业落地生根

走进赣州经开区企工局企业服务处,几近占据办公室一整面墙的巨大图纸显得异常醒目。这张名为“2019年满园扩园行动项目进度一览表”的图纸,清晰地罗列了该区“满园扩园”行动所涉及的101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投产所经过的21个主要环节一一在列。“为实时跟踪项目进度,我们建立了满园扩园行动微信群,项目挂点责任人必须及时发布项目进展,我们根据进展在这张进度表里做好标记,项目进展一目了然。” 赣州经开区企工局项目推进科工作人员何婷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展示微信群的内容。滑动屏幕,满屏项目进展实景图片、“满园扩园”行动得分情况表、“满园扩园”行动龙虎榜等,身为局外人的记者被这股浓郁且紧张的比学赶超项目推进氛围所冲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策略必须精准,方法更应得当,赣州经开区紧扣“满园扩园”行动项目目标,摸清项目底数,指导企业科学制定每周计划,实行挂图作战,统筹调度。坚持每周现场调度,实地察看项目进展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节点难点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全区项目推进微信群、片区项目推进微信群、重点项目推进微信群等的高效便捷优势,实现进展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工作第一时间推进。为推动项目落地,赣州经开区从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土地供给、实施分类推进等方面入手,推动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推进目标,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资源整合 提升“亩产效益”

位于华坚北路占地120亩的荣创服饰项目因为投资方原因,项目建设停滞多年。为进一步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赣州经开区通过“腾龙换鸟”引进了恒科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云数据共享中心已经正式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基础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区内又一创新创业基地。

赣州经开区企工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清理了一批“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亩产效益不断提升,预计至2020年,亩均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400万元,亩均税收突破25万元。

据介绍,为提高亩产效益,赣州经开区梳理园区内的企业情况,全面摸清已建成无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底数,对国家明令淘汰,严重资不抵债、无重整价值的“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对建设周期较长、未履约合同的项目,通过征收土地闲置费、限期开发和依法收回等方式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赣州经开区根据相关要求,立足自身实际,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新引进项目标准为亩均投资强度400万元以上,亩均主营业务收入4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25万元以上。为激励企业不断扩产增效,赣州经开区调整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合同中优惠政策分配比例,将优惠政策向投产、达标阶段倾斜,推广招商优惠政策“阶梯式”兑现模式,按产出效益不同,享受不同档次优惠政策。同时,围绕项目“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对项目按优先扶持类、激励提升类、整治提升类、限制倒逼类分类管理,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张秀 梁履桂 记者 刘荷英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