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小貼士
目前我縣小麥正處於抽穗揚花期,4月24日的有效降雨解除了麥田旱情;但降雨對小麥病蟲害的發生亦十分有利,將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對奪取小麥高產不利,因此必須加強管理,確保小麥穩產、高產。具體措施:
1、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雨十分有利小麥赤黴病發生危害。對正在揚花的麥田,雨後要抓緊時間噴施一次“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減輕赤黴病的危害。
2、小麥抽穗至揚花前麥田充足墒情有利於吸漿蟲出土危害,吸漿蟲主要發生在老王坡、人和蓄洪區,雨後要及時噴施“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進行預防,因為吸漿蟲有傍晚出土的習性,打藥時間應在下午5點以後進行,確保防治效果。噴施“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對後期小麥穗蚜的發生亦有很好控制作用。
3、噴施“磷酸二氫鉀、烯唑醇”,預防小麥倒伏。今年我縣小麥群體普遍較大,此次降雨將會加快小麥穗下莖的生長,加重根部病害的危害,使小麥後期倒伏的幾率增加。噴施“磷酸二氫鉀、烯唑醇”,可以使小麥莖稈壁加厚,彈性增加,有效控制小麥莖基部病害的蔓延,明顯提高小麥抗倒伏的能力。
以上藥劑可以混合噴霧,可以起到一噴三防的作用。但用藥時要注意用藥量。
土匪洞小偉
一、因地制宜,補追粒肥 對於部分小麥根系發育不良出現脫肥現象的旱地麥田,應抓住雨後墒情好的有利時機,抓緊補追粒肥,以彌補因根系淺、吸收功能差的不足,滿足小麥灌漿需要。此期追肥量不宜過大,以免追肥過多造成貪青晚熟,一般每畝追施尿素 4-5公斤。 二、葉面噴肥,推廣“一噴三防” 小麥生長後期葉面追肥,不僅可以彌補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滿足小麥生長髮育所需的養分,增強葉片功能,延緩衰老,減少乾熱風危害,增強灌漿強度,提高粒重,增加小麥產量。因此,在灌漿初期噴施天達-2116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料,並加入殺菌劑、殺蟲劑,起到壯苗、防病、防蟲、防乾熱風等“一噴三防”的效果。各鎮街要早部署、早動員,把“一噴三防”工作做為當前小麥增產的重要措施,切實抓實抓好。一般每畝用 40%多菌靈乳劑 50~80毫升、50%辛硫磷乳油 50~75毫升、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 50 克,對水 50 公斤配成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可起到同時防病、防蟲、防乾熱風等“一噴三防”效果。葉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 4點以後進行,間隔7~10天再噴一次,噴後 24小時內如遇到降雨應補噴一次。 三、做好預測預報,及時防治病蟲害 我鎮小麥生長後期主要病蟲害有麥蚜、鏽病、白粉病、赤黴病等,雨後溼度大、氣溫回升快,有利於病、蟲害的發生,要做好預測預報,及時防治。防治麥蚜可用2.5%敵殺死乳油每畝 10~15毫升或 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每畝 8~10克,或可用 10%吡蟲啉乳油每畝10~15克對水噴霧防治,可兼治灰飛蝨;防治一代粘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噴霧防治;防治小麥吸漿蟲可在田間小麥70%左右抽穗時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或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對水噴霧,兼治一代棉鈴蟲;防治鏽病、白粉病可用20%粉鏽寧乳油每畝50~75 毫升或25%百理通可溼性粉劑每畝30克噴霧防治;防治赤黴病、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畝75~100克噴霧防治。小麥赤黴病和穎枯病要以預防為主,應在小麥揚花後噴藥預防。以上病蟲混合發生可採用對路藥劑一次混合施藥防治。要完善防控預案,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各鎮街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繼續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田間地頭搞好技術指導。通過宣傳欄、舉辦專題講座、舉辦培訓班,印發明白紙等形式,加強技術指導,努力實現夏糧有個好收成。
娟姐拍攝
淋過雨的小麥在收割前,一定要看麥穗頭晾乾了沒有,麥穗頭晾乾後,才能便於收割機裡對小麥的清理和分選;否則水份過多,收割機不容易分離籽粒,麥粒容易隨著渣滓帶機外,造成小麥大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