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紅河谷高遠的天空漂浮著朵朵悠閒的白雲,初升的太陽沒有了炎夏那般炙熱,這是一個適合外出的日子,我們從紅河縣城迤薩古鎮出發,驅車前往離古鎮不遠的一個名叫他竜的小村遊覽。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他竜位於與迤薩古鎮隔河相對的東南山樑子上,距迤薩約十餘公里,村子海拔在1100米左右,居住著以漢族為主的一百多戶人家。從迤薩遠遠望去,東南的山巒好像一幅青綠的山水畫,他竜村好像畫上的一彎月亮,多少年來靜靜地掛在那裡,沒有引起山外的人們注意,山外人也很少踏足村裡。有一天,看厭了高樓大廈和城市霓虹的人們,聽說了他竜的種種美好後,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這山巒上靜靜的小村莊。而我,就屬於這其中之一的遊人。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車子駛過河谷的蕉園,順著蜿蜒的山路攀爬,不多時來到山巒上的他竜村寨門口。同行的老人說,他竜又稱做他龍,系彝語“他尼竜”的簡稱,意即青松環繞的地方。寨門外有一亭子,名曰“西亭”,站在西亭北眺迤薩,雖僅一谷之遙,感覺迤薩籠罩在紅河谷上升的熱氣裡,而他竜山朗氣清,讓人心生快意。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來到他竜村口,得知村子與寨門尚有一段距離,登堂而未入室,讓人急於一睹它的真容,如同在尋找未曾謀面的親人。“到了,到了”,穿過寨門和夾道的綠樹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他竜終於露出了真容,我們走進了心中久違的“桃花源”,“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的意象在胸中油然而生。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他竜村坐落於綠樹環繞的山腰,背靠巍巍青山,前臨幽幽峽谷,整個村子的地形猶如一把坐南朝北的太師椅,一百多戶青磚灰瓦的房屋錯落有致地排列於這溫柔碧綠的山間,宛如美人黛色的一彎娥眉。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金色的陽光沐浴著小村,古樸幽深的街道行人較少,留守老宅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估計此時旭日東昇,他們都去田間地頭勞作了,小村顯得安靜祥和。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先前我們從寨門的石碑上得知,他竜村原名蛟龍村,又改從善村,再改他竜村,從村名的演變歷程,感覺他竜的漢文化元素較為明顯。親眼看到村子的街道和房屋後,更深深感到這個深藏於大山的村子漢文化十分濃郁,其內涵絲毫不亞於內地的一些名村,並且擁有自己獨到的文化景觀,這可以從他竜的街名和建築景觀上看出來。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他竜村子的每一棟房屋都依山而建,全村從上到下由十一條長短不一的小街環繞。鋪滿石板的忠心街、正義街、遵化街、悔過街和胞孝街等原來古村內的11條小街巷,街道從村子坡頭延伸到坡腳,連起了各戶人家,在漫長的時光裡,以忠義、自律、勤勉等理念將村人的心緊密地連到了一起。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據說,原來古村內的11條街有6道城門,每道城門頭上立有一匾,以匾名為街名,崇仁街城門對聯為從德從公從理讓,正人正已正心田”,胞孝街城門對聯為“胞孝胞弟胞乃本,善言善行善其心”,正義街城門對聯為“正義齊心互開門,寨內有事齊心幫”。遵化街、悔過街,忠心街等城門聯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被毀滅,有部分文物在“文革”時被毀滅。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在各條街道中,正義街是他竜古村的中心街道,這條街從東到西橫穿村子,起著中心樞紐的作用。據說村中原有五道城門,這五道城門就有四道位於正義街,正義街東面由青石板壘砌的“過街樓”是目前僅存的一道城門。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為什麼四道城門都集中到一條街上,這其中可是大有來歷的。村中年長者說,正義街是村紳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最為繁華之地,著名的他竜錢氏和趙氏家族世居豪宅就集中建於正義街,所以一條街上連建四道城門,是為了防禦盜匪侵襲,以達到層層設防的目的。此言確實不差,正義街“過街樓”與錢氏的另兩棟古宅緊密相連,這一點形同迤薩古鎮的東門樓及姚初住宅,且錢氏古宅順山勢而建,雕樑畫棟之間書畫流彩,“馬頭牆”之內庭院深深。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百年時光早已逝去,但長簷上的菊紋瓦當依舊,楹聯上的“文章千古事,孝友一家春”等詩文依然清晰可視。這些古宅雖不及內地與迤薩古鎮的民宅寬廣雄偉,但其自由支砌的石牆和順著地勢步步高昇的正堂卻獨具自然的風韻。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他竜的文化曾經輝煌一時而遠近聞名,外地人很少知道它曾經輝煌的過去,本地人卻記憶猶新。據紅河地方史記載,1912年,國民政府下令禁種罌粟。1913年,朱德奉命率部從建水南渡紅河至瓦渣土司地禁菸,途經要道他竜,見邊陲小村街巷金字匾額不少,遂下令:“此為文化之邦,必宜秋毫無犯。”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提到朱德抵達他竜的歷史,必須提到他竜的一個地方頭目,此人便是錢萬興。錢萬興是瓦渣(甲寅)二十六代土司錢俊之弟,人稱“小二官”,其胸懷大志,遠謀發展,曾數度組織馬幫勇闖國門,跨國經商。發家後回家買田置地,起房蓋屋,建有豪宅三四棟,其中迤薩東門坡一棟,大寨一棟(理財局)和他竜村兩棟。錢萬興在迤薩東門坡所建豪宅精緻堅固,人稱“迷宮大院”,於2013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錢萬興的他竜故居也別具一格,氣度不凡。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沿著正義街來到錢萬興的故居,其重孫錢孝良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錢家世代相傳的一段歷史:朱德到他竜時居住在思想開明的錢萬興家,禁菸之初並不順利,在錢萬興的鼎力支持下,朱德一舉剷除了瓦渣土司之地的煙患。禁菸過程中,朱德在錢家共居住了7天,離走時手書“優禮嘉獎”匾額贈予錢萬興。今天,他竜的錢萬興故居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其中可能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故居西廂房上的小樓即為朱德居住過的樓房。步入古色古香的錢萬興故居,沿著漢白玉石階步入小樓,感到故人雖遠去,然而佳話永存,精神永勵後人。他竜建村已有三百餘年曆史,但清朝中期以來的古民居建築隨處可遇,其數量之多、保護之完整在今天來說實屬罕見。他竜古村之所以能得以保護下來,除了崇儒和受現代工業的影響較少外,主要還是與漢白玉石有著密切的關係。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來到他竜古村的人,踏著不加雕飾、隨意自然而緊密鋪就的漢白玉石板街道,都會被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異、光滑明亮的漢白玉石頭所深深吸引,漢白玉石文化可謂是他竜穿越時光的又一文化烙印。除了遍佈村寨的漢白玉石街道,還可以看到精美的各種白玉石雕:在正義街,可以看到古民居外對稱的雲紋拴馬石;在錢氏故居外,可以看到堆放在牆角的“萬卷書”石雕;隨意走進任何一戶人家,很容易看到石鎖、石盆、石槽、石碓和“福、祿、壽”三神石缸等器物;民宅正房之下長上了斑斑青苔的臺階十分完整,長度通常在兩米左右,並且以“1、3、5、7、9、11”的級數來修築,至於蓮花石柱腳、雲紋石柱腳等石雕則不勝枚舉。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他竜古村只有百戶以上人家,並且雜居了部分彝族和哈尼族,並但令人難人置信的是村裡還建有武廟、文廟、觀音寺、魁閣、土地廟等融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文化的古建築和建築遺址,這對於地處滇南邊疆,並且與哈尼族、彝族聚居區緊鄰的一個小村而言極不可思議,這可能是與具有哈尼族血統的他竜錢氏家族兼容幷包,積極吸收漢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據他竜村周姓老人講述,他竜文廟又叫孔廟,關聖公大殿叫武廟,會廳廟三間四夾耳五大天井加魁閣樓,總稱為他竜武廟,原都是土木瓦頂空架結構建築古物。會廳廟正三間為一室,是古代學堂設置。文廟圓柱元對聯上為“道內不知山外現,九月明月望中清”,這是一副狂草聯。會廳廟內常年擺放兩張連凳桌,是古人讀書用的桌子。廟會時武廟圍牆、東、南、西有三道門暢開,平時只暢開南門。會廳廟北門頭上掛一匾書“關聖護駕”、南門頭上有一匾書有“忠義參天”,村外西城門頭上掛有兩匾,一為“保國救民”,二為“修果桃園”的黑底金字匾。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據文廟石碑記載,他竜武廟原來建在村東,於乾隆二十五年移建於現址,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修。清道光四年,他竜在武廟下殿以南建立了具有八方飛簷斗拱的“魁閣”。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觀音寺。同治年間武廟四夾耳改作土地祠。光緒丙子年,他竜又重建武廟下殿,戊戌年重蓋武廟右廂建觀音寺。1913年,他竜錢萬興出巨資,在武廟以北建蓋文廟兼做學校,從此他竜漢風更甚,村民求學之人愈多,各類人才成了山溝裡飛出的金鳳凰,村子成了地靈人傑的風水寶地。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從紅河縣的地理位置和他竜民居中考究的馬廄以及大大小小的街道來看,如果說迤薩古鎮是一座連接邊疆與內地的驛站和商埠,他竜就是通往江外土司地區和東南亞諸國的一個重要古驛站。年年歲歲的日曬月浸,使他竜更顯古韻悠然,兩三百年來風吹雨打,讓古村更具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回顧他竜的百年往事,不知這古村中坑坑窪窪的漢白玉石板路上,踏過了多少馬蹄,留下了多少趕馬人的血汗,馱走了多少土布與絲綢……可以說,他竜,也是一個凝聚了馬幫人的智慧和汗水而建立起來的古村。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周邊| 紅河谷又一傳奇村落,探訪他竜村~

今天,走在他竜漢白玉石板的小街,手扶年紫薇,舉目仰望參天的百年杏樹,感覺馬蹄聲聲遠去,但古風依然,各民族融合前進的腳步依然,他竜燦爛的歷史如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