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風光秀麗的巢湖北岸,坐擁799公頃森林及263公頃水域的合肥濱湖溼地森林公園,如今已是合肥市民假日出行的新地標。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在合肥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之前,這裡還只是緊鄰巢湖北岸的一大片荒蕪鄉野。短短十餘年,經過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建設和笛東設計團隊的專業規劃,合肥濱湖溼地森林公園已經成為合肥深入推進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的成功樣板,並且以中國首個退耕還林並經生態修復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稱號,開創人工林晉升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先河

作為安徽省內唯一的萬畝城市水網森林,這片城市綠肺對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調節氣候、淨化水質、涵養水源、保護與修復巢湖生態環境等等方面,正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項目簡介

/ 地理簡介 /

巢湖位於長江流域下游左岸,地勢總輪廓呈盆地姿態,屬於江淮丘陵中心地帶,副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 城市化進程下的戰略意義 /

巢湖作為合肥的水上門戶,有助於合肥步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加速城市發展。合肥和巢湖的關係,不僅僅是城市和大型湖泊兩個有形的主體,還包括通過水體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的經濟、生態、歷史和文化等無形的主體,環湖具有大面積的原生態溼地,滿足了現代人所向往的“迴歸自然、返樸還淳”的休閒文化潮流,頗具規模的湖、田交融現象構建成巢湖生態文化引力核心。

/ 人文資源優勢 /

巢湖遠古時期就是人類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古代則是楚漢相爭和三國爭雄的戰場,近代曾是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要地,現代又是名震中外的渡江戰役的前線。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挑戰與目標

/ 打造巢湖濱湖景觀過程中的挑戰 /

生態環境退化風險

2009年巢湖溼地和水生植被分佈面積不足1971年覆蓋水平的10%,淺水區溼地逐漸消失是加速生態惡化的重要原因。巢湖水質超地表水Ⅲ類標準,其中西半湖水質汙染最為嚴重,整個巢湖水質呈中度富營養狀態,在五大淡水湖中最高。

地域文化融合度低

現有的鮮明物質環境、人文特色未能從濱湖區域這個大背景中凸顯出來,將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元素與時下風靡的旅遊文化潮流相結合成為本項目的挑戰。

/ 目標 /

鳥類的自由天堂 人類的心靈故鄉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黃金水岸》- 許暉 (環巢湖攝影大賽作品 )

項目策略

▷ 沿襲城市生態格局,構建溼地生態系統

▷ 延續農田場地肌理,打通綠色交通脈絡

▷ 打造低干擾的景觀,修復自然演替過程

▷ 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倡導人文生態並行

規劃與設計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總平面圖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01 以生態為基,疏通內河,創建溼地

對於組織、功能、發展方向受嚴重破壞及干擾的生態系統,主要採用生物措施進行恢復,它包括自然恢復、人工生物恢復,以及二者結合的手段。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02 文化作魂,挖掘人文價值,倡導生態教育

項目開展前期通過全面開展巢湖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做好特色風貌的保持和延續,深入整理、挖掘巢湖區域的傳統農事節慶、民間藝術、農耕文化,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重放異彩。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文化場所鑲嵌在生態基質中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牛家村百花百草園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拱橋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四水歸堂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鵲橋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溼地遊覽

03 打造綠色交通,創造可遊覽景觀,吸引人群

通過延續麥田肌理佈置路網,減少工程建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解決交通問題的同時,承載濱湖灘塗地的場地記憶。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延續麥田肌理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打造與生態相互交織的多層次園路系統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一級園路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生態園路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溼地棧道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健身步道

04 半人工干預演替,增加生物演替層次

近十年,巢湖地區利用蘆葦地進行楊樹人工林營造,楊樹的生長使鬱閉度增大,生態環境逐年改變,蘆葦即隨之衰退,出現林下植被的演替,從而推進著動態的演替,進而形成不同的植被類型。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大片保留意楊林與麥田水渠,豐富生境

對遊人活動的重點場地和道路以及小節點規劃,提高植物豐富度,與遊人密度高到低變化相一致,形成高度人工景觀化到自然的過渡。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陸地植物配置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荷塘落玉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溼地植配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生態水壩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鳥類保護

05 低碳開發的覆土建築

覆土建築的“頂面”和“地面”概念上的區別與界限被有意識地模糊和打破,頂面、地面的連續,流動和互換帶來空間的連續性,注重生態與建築的共同打造,實現了景觀空間的融合和延續。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構建「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修復成功樣板

結語

濱湖溼地森林公園的生態系統規劃,利用原有場地格局保護意楊林,通過半人工演替,形成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林地及溼地景觀;同時通過利用道路交叉節點及林隙場地局部改造,形成人流活動場地。隨著生態系統規劃的實施,巢湖西北部河漫灘地得到了有效的生態保護,在合肥市與巢湖間形成生態隔離屏障,控制城市無序發展的同時,也給合肥市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