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創建的一切文明,可能源自“難以啟齒”的本性

當行星上的智慧生物開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時,他才算成熟。

——理查德·道金斯

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裡,作者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理念:生物的本性是自私的。換句話說就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為了論證生物的自私行為,作者引入了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一個是:黑頭歐會乘其他黑頭歐不注意時,將他們的雛歐一口吞下。另一個是:雌螳螂會乘雄螳螂跟“她”交配時,將“他”的頭咬下來,而後飽餐一頓。

這是兩個極端的例子,傳達給我們的是同類相食的殘酷無情。但是,劣等動物的行為並不代表優等動物的行為,比如人。也就是說,黑頭歐和雌螳螂無情的自私行為,並不能用來證實人性的自私。畢竟,就當下人類的狀況來說,幾乎不存在同類相食的情況。

人類所創建的一切文明,可能源自“難以啟齒”的本性

當然,如果我們對這兩個例子不滿意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進化論上來。關於生物的進化,特別是人類的進化,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為了生存,人類視其他一切生物的生命為草芥。人類不存在同類相食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他生物。在這個星球上,人類衣食富足,根本就不用重複“同類相食”的噁心。之所以說“重複”,是因為在人類漫長的進化之路上,確實存在過同類相食的現象。比如:在美國誕生之前,殖民者之間就出現同類相食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極端的情況下,人類就會暴露出生存的本能來,並開始吃人。

人類所創建的一切文明,可能源自“難以啟齒”的本性

也就是說,其他生物的犧牲,造就了人類的文明,至少在人類自身看來,自己是文明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其他生物的犧牲,因此對它們完全沒有憐憫之心。更糟糕的是,它們似乎天生就應該是人類RE餐桌上的食物,是美味的佳餚。這也是殘酷無情的表現,殘酷無情的背後隱藏的是與生俱來的自私本性。

正因如此,理查德·道金斯才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開篇補充道:凡是經由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任何東西應該是自私的。另外,理查德·道金斯還著重強調了一點: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

人類所創建的一切文明,可能源自“難以啟齒”的本性

當然,也許我們會疑惑,既然人性是自私的,為什麼還存在那麼多偉大的人,他們為了人類能夠永久地延續下去,默默地“無私奉獻”。這種為了種族的延續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它真的就是無私的嗎?還是說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種族更好的生存?既然人性是自私的,這種自私的本性是否就無藥可救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