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把國號“後金”改為“大清”?

小小嬴政


大清王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它的評價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的。一方面正是它奠定了我國現在的疆域版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讓中國陷入了長達百年的恥辱。其實這麼一個褒貶不一的王朝,在它建立之初並非叫做"清",而是叫做"金"(為區別兩宋時期的金國,通常稱之為"後金")。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國號"金"。經過了二十幾年的發展,當初努爾哈赤建立的小部落國家,已經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特別是皇太極稱帝后,不僅是加大對明朝的攻勢,還更改了國號、年號,而這一切的背後則是皇太極野心的體現。

據《清太宗實錄》載:"本年四月十一,即皇帝位,建國號曰清,建元崇德"。相傳皇太極即汗位之後,南征北戰四處擴張,天聰九年皇太極派兵征服察哈爾部,得大元玉璽,大臣們都認為是天命所歸的徵象,商議推戴皇太極做一統天下的天子。早就有了稱帝野心的皇太極,便順勢乘機稱帝,改"金"為"清",改元"崇德"。

在皇太極看來,原有的國號"金"已經不足以滿足自己的野心。為了征服更多的土地、人口,擁有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國號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最初努爾哈赤建立"金"的時候,為了能夠將散落各處的女真人凝聚起來,便選擇了"金"這個曾經女真人為之驕傲的國號。

當關外的女真人聽到了努爾哈赤的"金"之後確實很快就擰成一股繩,也正因如此努爾哈赤很快便崛起了。但是到了皇太極的時代,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原本散落各地的女真人都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力量,在這支強大力量的威懾之下,東蒙古地區、關外漢人聚居區都落入了女真人的手中。

隨著其他民族的併入,此時如果依舊使用一個女真特色的國號顯得不合時宜,也無法使新加入的蒙古人、漢人產生歸屬感。特別是當皇太極得到了大元玉璽之後當即稱帝,意在繼承大元的大統,做滿蒙漢共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才改國號為"清"。

歷來更改國號都是慎中之重,"清"之所以能夠得到皇太極的垂青,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事實上皇太極選擇"清"這個國號,是有所含義的,相傳"清"取自《管子》心術下篇與內業篇之"鏡大清者,視乎大明","鑑於大清,視於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蓋過日月。皇太極更改國號為"清",從內心的深處是想取代明朝、與明朝一較高低。這從他的年號也不難看出,當時的明朝皇帝年號"崇禎",皇太極故意選擇了"崇德"的年號。相對於大明的"崇尚禎祥",皇太極宣示的"崇尚道德"顯得更高一籌,由此可見皇太極與明朝一較高低之心昭然若揭。

此外從中國古代的"五德終始說"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國號"明"由日月組成,日代表的著火德,對於一心想要取代明朝的皇太極而言,只能選擇一個水德的國號。"清",左邊是三點水代表水德。以水克火、以清滅明成為了皇太極選擇"清"的重要原因。而且"清"這個字,從字義上來看也有"掃清廓清" 之義,代表著清朝掃清一切障礙,一統天下之心。

關於"清"的來源,也有一種說法是源自封號。有學者認為,皇太極立的國號是"大清"而非"清",其依據是"大清"的滿文為daicing , 不寫作dacing,讀為"代青",不讀"大青"。其實"代青"是後金國女真貴族非常熟識的一個蒙古語詞,它通常用於於貴族賜號之中,在古代中國"王朝創業者"非常熱衷於將自己的封號作為"國號"。如唐朝就是因為李淵的唐國公而得名的,漢朝則是因為劉邦以前被封為漢王。所以皇太極用"代青"作為國號也是有理可依的(後來在選擇漢名時,改成了更具美感的"大清")。

如果從滿族人的角度來看,皇太極選擇"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宗教信仰。清者,青也。青為北方信奉薩滿教諸族所崇尚,滿洲(滿族人)也是篤信薩滿的,故取"清"為號。從語言的角度來看,皇太極之所以選擇"清"是因為它與"金"幾近同音。清末官員學者金梁認為:"清"與"金"為一音之轉,這兩個漢字在寫法上雖然有所差異,但是在滿語裡發音卻無差別。


煮酒君


在我看來皇太極把金改為清有兩個意義:

將部落組織形式的後金政權逐漸過渡到中央集權式的漢人王朝

皇太極成為大汗的過程不是怎麼光彩,而且在其執政初期,權力也不集中,四大貝勒聯合議政,作為大汗的他權威大打折扣,部落式貴族民主會議版商量軍國大事的模式,在努爾哈赤時代還行,比較江山都是老努打的,各個貝勒不是他的兒子就是他的兄弟子侄,沒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所以他能夠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而比較高效地行政和組織發起戰爭。

可這到了皇太極,這一套制度就不太行了,雖然皇太極在老努時代打仗也不弱,才能也在諸貝勒中也冒尖,可問題是八旗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其他三大貝勒,以及多爾袞、多鐸倆兄弟也是旗主啊。他雖然是大汗,可是做決策不是那麼順暢,想來在清以前,皇太極想幹得事情,還要在旗主大會上舉手表決,這對於權力慾望熾熱的他來說怎麼能夠容忍。

所以皇太極很推崇漢人的文化,推崇漢人絕對的君主集中制。說到底,重用漢人漢化,這些一方面考慮遼東漢民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為他搶班奪權建立堅固的基礎。

而改國號這個事情,不是簡單把金改成清,而是從明朝照搬了制度的,大汗變成皇帝了都。只要這個制度執行下去,那麼大汗就不是大汗了,就是皇帝啦。這是皇太極基本穩固了自己的統治,確立了權威以後才幹做的事情,也是一直都想做的事情。

金這個國號,以及女真這個族群名稱,放在那個時代其實是有點尷尬的。對蒙古人而言,歷史上的完顏金朝是世仇,是被消滅的對象,如果繼續這個國號和族民,對皇太極征服蒙古,並馴服其人心,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這就好像你一直用馬甲經常跟網友對噴,都噴出惡名了,難道你不想換個馬甲或者小號麼?


同時更重要的是,皇太極在取得對明朝一系列軍事行動勝利以後,野心開始膨脹,有了入關推翻大明朝的宏偉目標。推翻一個漢人王朝取而代之,就必須考慮如何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大金這個國號,前面的完顏氏將人家漢人皇帝都俘虜了,這個歷史包袱比較重容易拉仇恨,明顯不是一個吉利的國號,同時如果是以金繼續作為國號,難免給人一種繼承金朝遺志來報仇的感覺,畢竟當年是蒙宋聯合滅的金,這也是一個歷史大包袱。蒙古人和漢人這個時候估計會覺得這個後金會不會算一下四百年前老祖宗的舊賬啊。

基於實偉大滿人夢的理想,改國號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是向周圍民族傳遞一個比較容易接受的政權形象。

大清不能拾人牙慧,也不是來繼承遺志的,是嶄新的靠自己的一個政權。大清要有大清的志向、滿人要有滿人的志氣。大概這是皇太極的心聲吧.......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文話史


首先批評一下煮酒君的回答,胡說八道,完全不懂歷史沒讀過史書,就別出來答題!

清朝國號是大清,而不是清,大清是蒙古語的漢字音譯,dancing的音譯,蒙古語,勇敢善戰的意思,《清史稿》《滿文老檔》《清實錄》都有相關記載。

滿清蒙古化很深,女真族的首領其實叫貝勒的,就是勃極烈,皇帝叫都勃極烈,金朝這麼叫,努爾哈赤早期也叫貝勒,但是建國後,為了籠絡蒙古人,稱汗,天任撫育列國英明汗,也簡稱天命汗,滿文其實是根據蒙古文改成的,

當時皇太極(其實皇太極是蒙古名,huangtaiji的音譯,正常翻譯做黃臺吉的,蒙古貴族常用名,)改國號,主要是為了凝聚剛收服的蒙古部落人心,同時減輕孔有德等漢族降將牴觸心理,因為當時八旗主力已經是蒙古人漢族人朝鮮人鄂溫克人索倫人了。

努爾哈赤姓佟,明朝皇帝賜姓給他們家族的,後來他們家被明朝遼鎮總兵滅了,努爾哈赤成了李成梁家的家丁,李成梁不是漢人,是朝鮮族,李家為了世代世襲總兵統治遼鎮,故意資助努爾哈赤回撫順赫圖阿拉,一是走私貿易,二是,好養寇自重,努爾哈赤開始還是順從明朝和李成梁管理的,曾經上書皇帝申請為明朝抗日援朝,沒得到批准,關鍵是李成梁死後,他大兒子也是總兵但李如松意外戰死,他另外兩個兒子李如梅李如柏相繼成為總兵,但是因為大兒子死的突然,朝廷開始插手遼鎮人事軍事,打破了李家壟斷,努爾哈赤因此開始自立。

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天任撫育列國英明汗”,國號“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年號天命。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攻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他需要金朝這個女真王朝的名義籠絡女真各部的心

皇太極時期,擊敗了遼東關寧鐵騎,山東遼軍孔有德等和毛文龍舊部投降,讓女真有了先進大炮和火槍,朝鮮歸降,也帶來了經濟好處和朝鮮火槍兵,擊敗黃金家族林丹汗,征服察哈爾科爾沁,金朝被蒙古滅亡過,被漢人所嫌棄,不適合做國號了

皇太極因為本身自己名字就是蒙古名(黃臺吉,蒙古語名字,是漢語皇太子音譯),又娶了三位黃金家族老婆

故取蒙古語做國號,讀daicing,勇敢善戰,漢語音譯大清

國號嗎,聚人心,大清取大清為國號主要為了凝聚蒙古人心同時減低漢人牴觸心理,皇太極改國號時當時大清根本不敢想統治中國,只想割據東北而已,還想求和呢,




東北虎男323


清朝的國號“大清”,來源於努爾哈赤起兵前的一段傳說。

努爾哈赤起兵前,曾在遼東總兵李成梁手下當差。後來李成梁要將努爾哈赤押解回京交給明朝皇帝處理, 最終努爾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幫助下,騎著一匹大青馬逃離,李成梁緊追不捨,大青馬重傷,帶著負傷的努爾哈赤倒在了一片沼澤蘆葦叢中。李成梁見狀命人放火,這個時候一直大黃狗出現,用身體沾上泥土滾在努爾哈赤身上,保護了努爾哈赤,大黃狗自己卻被燒死了。當火熄滅的時候,一群烏鴉從努爾哈赤身邊成群飛起,看到這裡,李成梁確信烏鴉的存在必然是證明努爾哈赤已經死了,也就帶人離開了。

努爾哈赤起來後,看到此情此景,傷心欲絕,仰天長嘯:“大青啊大青,倘若日後建國,必以你為名”。正是因為這樣的傳說和努爾哈赤此言,皇太極在1636年建國稱帝的時候,將國號改為了“大清”。

同時,這個故事也延伸出了許多,正是因為大黃狗救了努爾哈赤,滿洲人也留下了不吃狗肉的傳統,而故宮中許多宮殿都有一根搞搞的鐵桿上面放著一個存放食物鐵盤,這些食物就是為了餵食烏鴉而用。


還有一種說法,與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相關。

元朝皇帝忽必烈之所以取國號為“元”,就是取自《易經》中的乾元二字,在五行之中屬於金。

朱元璋取國號為“大明“大明”,就是因為“明”有太陽之火的含義,火克金,正好剋制元朝的金,而朱元璋最後也成功北伐,滅掉元朝,建立了統一的大明王朝。

努爾哈赤取國號為“大金”,所謂火克金,就是明朝會一直壓制著大金國,雖然當時後金一直壓著明朝,但是依舊只能偏安東北,所以皇太極將國號由“大金”改為“大清”,女真族改為滿洲,都是要將民族和國家屬“水”,水克火,表明了自己滅掉明朝,奪取天下的雄心和決心。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 ,不管國號是什麼,皇太極想要進入中原,奪取天下,都要改國號,反正是絕對不會再叫“大金”的。

“後金”是我們現在為了做區分,所以才有了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以及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但是實際上,努爾哈赤自認為是金國的傳承,所以也叫大金,並沒有“後金”的說法。就像諸葛亮《出師表》中說漢朝,是前漢後漢,而不是西漢東漢,至於西晉東晉、北宋南宋,都是用晉、宋相稱。

如果繼續沿用“大金”作為國號,必然使關內的漢族人想到當年金軍南下,攻破汴梁,滅掉北宋,統治北方地區的“靖康之恥”。在當時“靖康之恥”和“崖山之戰”一直都是漢族人心中的兩塊永遠的傷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皇太極想要進入中原,必然會遭到漢族人的激烈反抗,漢族人會團結一致,避免“靖康之恥”的自度發生。

這樣,在人數上遠遠少於漢族人的滿洲人,斷然沒有能力去應對如此激烈的反抗,因而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洲,就是為了與女真族的金國進行區分,避免讓漢族人想到“靖康之恥”而對抗滿清的統治。


雍親王府


首先要聲明的是,從後金的建立到改名,他們一直管自己叫“大金”,“後金”是明人的叫法;其次,至於為什麼要把“後金”改為“大清”,史無所載,只能推測其原因。

有關改國號的問題,《清史稿-太宗本紀》只記錄了這個事,但是沒有提為什麼這麼幹:“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

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金國這個國號肯定不能用太久。一是因為建州女真和當年完顏阿骨打那一系距離太遠,勢必會被人稱之為“後金”,不管他們禁不禁止;二來也有玄學的成分,中國歷史上但凡被冠以“後”字的王朝,沒有一個長命的;三是作為一個心懷統一天下的政權,皇太極們必須考慮到“金”這個國號對漢人的意義。

因此,有關“後金”改為“大清”的理由,有兩種推測:

一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後金”來得大。

另一說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於接受罷了。

時間過去近三百年,已經不可能知道當時皇太極到底是怎麼想的。反正無論是金國、後金、還是滿清,對漢人來說,都不是什麼幸福的事情。



青言論史




1616年,明朝的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金政權,意思是繼承當年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但是愛新覺羅家族和完顏家族隔的其實還有點遠。不管怎麼說,努爾哈赤可能是想蹭點當年的熱度,畢竟金朝曾經統治過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時間長達一百多年。

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兒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繼續開展統一戰爭,如他所願,事業蒸蒸日上,不但征服了東邊的蒙古部分地區,對明朝的戰略威懾更加強大,已經跑到北京城下放了好幾炮,還搶走了大批金銀財寶。1636年,皇太極稱帝,明確將國號改為清。



為什麼要改為清?野史有不少傳說,但都不靠譜。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金這個國號已經被前輩用過了。歷史上凡是用舊國號的,都沒有好國運,都是偏安政權或是短命政權,比如五代十國時的後唐,後晉,後周等,之前三國的蜀漢等,所以要改。加上金這個國號不吉利。,金朝最終是被宋朝和蒙古人聯合剿滅的,而此時皇太極正和蒙古人打得火熱,他的好幾個老婆都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後代,包括孝莊皇后。所以,叫金朝不好,在蒙古人面前有委屈感。



二是改後的國號要能壓住明朝。清和明意義相近,但是清在明之上。清明除了是節氣,也是固有詞語,比如《詩.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從五行相剋上說,清為水,明為火,水克火。皇太極不但改國號為清,還改年號為崇德,此時大明皇帝朱由檢的年號是崇禎,你崇禎我崇德,好像兩兄弟。崇禎和重徵諧音,不好,崇德比崇禎好,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不要覺得好笑,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徐壽輝建立過什麼政權?天完。為什麼叫天完?因為天完剛好蓋住大元,大字上加一橫是天,元字上寶蓋頭變成完。只是皇太極比徐壽輝有文化,沒那麼老土。


坐看東南了


皇太極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他佔領大明王朝以後,絞盡腦汁的研究怎麼統治大明王朝,怎樣更好的控制大明王朝的子民。

他除了用武力殘酷的打壓以外,還從文化等方面進行麻痺勞動人民。從心理上得到安慰!

大明王朝的“明”由日和月構成,在“木火土金水”五行中,“日”屬於陽火,月屬於陰火,為了壓倒大明王朝,皇太極選用了”清”字,清的左旁是三滴水,像義就是以水滅火。

他以前的“後金”為什麼不敢用了?也是迷信,金在五行中,是與火相剋的,火克金。明是陽火,克“後金”,意思就是明朝滅後金,所以,皇太極心理不痛快,睡不著覺啊,就要改年號,讓水滅火,讓清滅明!不能讓火滅金,他才心安理得。


教育探討


國號制定最模糊的就是清朝了。而歷史上也有改國號的先例,可以說有類比性。先看看以前朝代國號的來歷。

劉邦被封漢王,之後順水推舟就稱為漢,晉也是司馬被封晉公,唐朝是因為“唐國公”的封號,宋朝是發跡地為名,元則是借用了《易經》中乾卦“大哉乾元”“元亨利貞”之類,明還真與“明教” 有關,而且明為火相,正好剋制元金相。

(手繪拙作)

北宋時期金國之所以為“金”,有一種說法是金人長期受遼人的統治,遼為鐵,並非長久,而金能長久。

努爾哈赤稱其政權為金,可以說是繼承前人。

但是為什麼改成清,則不好確定。有可能是清為“水”部,正可明之“火”相,以表示其天命所致,便於統治。

由於金與後金政權隔代久遠,最開始使用其名號是為了政治需要,只有這樣才有非常大的號召力。之後在成氣候以後,就把國號改了。

古代先沿用別人國號後來又改的例子可以找到,比如魏晉南北朝期間的劉淵(匈奴)系政權。最初和劉邦攀親戚,稱漢國,後來把國號改成了趙,開始尊奉的是劉邦、劉秀和劉備號稱“三祖”,改國號後就尊奉冒頓單于,看出他們的用意了吧。

皇太極改國號有可能也是出於他的個人喜好,有知道其他可能的原因網友,歡迎留言指點。


泊圖泊途


中國人相信五行學說,事實上中國歷史王朝都基本上暗含了五行屬性。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相生相剋的。

後金剛開始給自己政權命名為金,而明朝的明是火德,火又剛好克金。所以滿人隨著漢化也慢慢懂得了五行學說,這才意識到,從五行上來說後金非但取代不了明,反而可能被明朝的火德給融化,因為火克金嘛。所以估計是滿人經過漢族文人得指點白把國號更改為清,清威水德,而水正好可以剋制和消滅明朝的火德。後來的歷史確實是清代明,不知道是歷史巧合還是冥冥中註定的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為什麼要把“後金”改為“大清”,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尚無明確史料記載。可考的只有《清史稿-太宗本紀》簡要記載此事,“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我個人以為這麼大的事情卻一筆帶過,這其中一定是有不可明說的原因,目前也只能推測其箇中原因。現在流行有一種推測運用五行學說叫火克金,清威水德,水正好可以剋制和消滅明朝的火德,這種推測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想還有一種可能不知是否成立,明與清,從字面上理解它們是相對的,後金是想從字義上昭告天下,明已不明,代之以清。就是說,明朝昏暗天命已盡,清朝萬物更新正當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