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進入海軍閱兵倒計時,“劇透”薄霧裡的“藍色祕密”

作為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的重要內容,4月23日,國際性大規模海上閱兵將在青島附近海空域舉行。那麼,現場已預熱到什麼程度?已有多少精彩“劇透”?相信本文會給出一些答案。


青島進入海軍閱兵倒計時,“劇透”薄霧裡的“藍色秘密”


圖說:昨日,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導彈護衛艦抵達青島。新華社

搶得先機 一窺戰艦英姿

據中國海軍副司令員邱延鵬介紹,這次海上閱兵亮點眾多、精彩紛呈,中方參閱艦艇和飛機包括航母遼寧艦、新型核潛艇、新型驅逐艦、戰機等,有些艦艇是第一次亮相。其中,受閱艦艇32艘,編為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空母艦群等6個群。受閱戰機39架,編為預警機梯隊、偵察機梯隊、反潛巡邏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艦載戰鬥機梯隊、艦載直升機梯隊等10個梯隊。

這些天,不少興沖沖的“船迷”就雲集在青島碼頭周圍,試圖尋找“獨家爆料”的機會。從過往情況看,集結海軍艦艇的碼頭主要是青島大港和奧帆中心,尤其大港碼頭主要提供給外艦使用。鑑於23日能隨艦出海閱兵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許多人更希望在軍艦進出港時能尋得些許心儀的戰艦靚影。

一名上海軍迷告訴記者,自己曾在2009年海軍閱兵和2014年多國海軍演習期間來過青島,根據“經驗”,他在開放地帶捕捉軍艦特別是外艦進出港的一刻。“這一回,青島的霧氣太大了,拍到的軍艦都是隔著灰色一片,大大影響了拍攝效果”。當地人說,不要以為老天爺作對,因為青島的天氣就是這樣,但全天的能見度“會有差異性變化”,“如果你有‘氣象小軍師’幫忙,倒是能‘搶得先機’”。

據仍在青島海邊的朋友透露,直到今天上午,青島沿海地帶的霧氣猶在,但能見度比昨天略好,幾千米外的船隻從原來能看見輪廓到可以看清舷號。“我們會等下去,因為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那位軍迷告訴記者,“青島的朦朧,不會打消我們‘追軍艦’的執著。”

大飽眼福 細節與眾不同

“追軍艦”的人群中,有不少行家裡手,通過捕捉點滴細節,總能看出此次海上閱兵的“與眾不同”。一位國內軍刊主編告訴記者,自己受邀參加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報道,“昨天,我在大港碼頭整整站了十二個小時,真是大飽眼福”。21日,全部參加活動的外國艦船密集入港,港池裡沒有多少中國軍艦,最醒目的只是一艘護衛艦,為遠方的客人騰出泊位,倒是幾艘港口拖輪最為忙碌。“可別小瞧了,內行人能從它們身上看到中國海軍艦船操作技藝。”這位“海軍控”透露,正常情況下,艦艇入港都會主機減速,因為艦船在貼近狹窄水道的陡岸岸壁時,若保持一定航速航行,船體會產生一方面被吸向岸邊,一方面又離岸偏轉的現象,這種“岸壁效應”是存在風險,因此要靠拖輪以外力頂託來靠岸,“而顯示功夫的地方就是拖輪幫助軍艦靠泊的速度和流暢度,要知道碼頭給每艘軍艦提供的泊位都是‘精打細算’的,留出的‘頭寸’可以忽略不計”。他欣喜地看到,中國軍地港勤人員以精湛的技藝,讓無論7000噸級驅逐艦還是千噸級輕型護衛艦都能快速靠泊,達到行雲流水的程度,“這是在充滿霧氣的複雜環境下進行的,足見我們的裝備性能和人員素質都是值得稱道的”。

不只是港內,港外也有驚喜呈現。前文提到的那位上海軍迷透露,他在青島著名景點棧橋看到了中國海軍新式綜合補給艦。“一開始朦朦朧朧,但很快海風吹散了些霧氣,大致在3000米開外,兩艘大船的輪廓日益清晰,用長焦鏡頭捕捉,後來居然連舷號也看出來了。”他津津樂道自己的發現,903A型和901型補給艦各一艘猶如海上堡壘般屹立在水天線之間,“海軍不光打裝備,更是打後勤,2008年至今的海軍亞丁灣反海盜護航任務,補給艦發揮了關鍵作用,像兩萬噸級903A型艦不僅能攜帶大量液貨和乾貨,還擁有醫療功能,是不折不扣的艦艇力量之源。”他透露,短短十來年間,人民海軍的海上保障能力就獲得跨越式發展,“像那艘號稱‘航母奶媽’的901型艦一下子噸位比903A型艦翻了一倍,按照中央臺新聞介紹,不僅裝載補給品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補給速度也比903A型高出一倍,尤其它擁有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能統籌補給物資的存放位置、補給計劃制定、執行過程的監督等等,真正體現現代海軍‘信息先行’的特徵”。

上佳選擇 熱愛海軍城市

對於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慶典的海上閱兵地選在青島附近海空域,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認為,從港口條件、海軍積澱和城市開放程度等方面考慮,青島是舉辦國際性大規模海上閱兵慶典的“上佳選擇”。

歷史上,青島與中國海軍的成長有著密切關係,海軍多個兵種都在此誕生起步,走向成熟。青島與海軍有著深厚的感情,青島市民擁軍情結濃厚,隨著慶祝活動進入高潮,青島市民的熱情也集體迸發出來。在青島市立新小學立安樓二樓創客區,青島市民金誠把精心製作的軍艦模型搬到展示臺上,小學生們馬上圍攏過來,不斷髮出讚歎。

通過參加國內外、線上線下各種活動和比賽,慢慢地,金誠身邊聚攏了一批同樣熱愛製作軍模的軍迷朋友。立新小學教導主任沈天鵬就是其中一位,他和金誠一拍即合,很快啟動了“軍模進校園”活動。“海軍真厲害!”“海軍不僅能打仗,還能幫忙趕海盜!”“海軍還救了那麼多同胞回來……”沈天鵬講述著海軍的光榮故事,引來小學生們的陣陣驚歎。

即將到來的海軍閱兵,不只是一種成就展示,更是海洋相關的知識傳播活動,畢竟強大的海軍,根基是要有一個充滿海洋意識的民族。增強海洋意識,更新海洋觀念,對於今天的中國,也許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要!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從這裡走向深藍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正式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覆,以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誕生日,而白馬廟也被作為海軍誕生地載入史冊。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位於泰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瞭解70年前的那段往事。


青島進入海軍閱兵倒計時,“劇透”薄霧裡的“藍色秘密”


圖說:參加過渡江戰役的木船。採訪對象供圖

全新展陳講述歷史

“為迎接中國人民海軍建軍70週年,我們調整了展陳,增加實物史料,豐富基本陳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館長徐進說,我們邀請海軍、文博、歷史、旅遊等省內外相關專家共同對陳列統籌把關,定下布展基調,對布展大綱反覆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展廳分為序廳、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等六個展廳。

“白馬建軍”展廳是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布展的重點。這個展廳整體復原了人民海軍宣佈誕生的場所——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東線指揮部場景。通過塑造張愛萍將軍和宣告人民海軍誕生時幾位與會人員的蠟像,生動再現了當時的場景。這一展廳布展基調是歡快振奮的,與近代滄桑展廳形成鮮明對比。

口述實錄追憶崢嶸

當年經歷過海軍建軍見證人的口述實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一類非常特殊的展品。其中一份珍貴的口述實錄來自黃勝天老將軍,他是人民海軍成立時13位見證人中現今唯一在世者。

黃勝天將軍曾任張愛萍將軍的秘書,歷任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海軍參謀、總參謀部二部國外軍事諜報處組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83團團長、海軍淞滬水警區副司令、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1988年離休。

據黃老介紹,早在1948年底,黨中央就作出了人民解放軍發展建設的部署,確定了海軍兵種組建和發展的分工,其中確定由四野負責組建空軍,三野負責組建海軍及陸軍的武器裝備,組建時機和人選視解放戰爭戰局發展而定。

黃老特別提到人民海軍成立的一些細節——我軍取得全面勝利時,張愛萍正式接到了由軍委發來的關於立即組建人民海軍的指示。接到任務後,張愛萍來到渡江戰役第三野戰軍東線指揮部泰州白馬廟。1949年4月23日下午1時30分,就在白馬樓的會議室裡,張愛萍以洪亮的聲音莊嚴宣佈,“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三野立刻組建人民海軍”。4月28日上午,張愛萍主持召開大會,宣佈機關、各部隊的人事安排和部隊整編情況。

今年3月9日,徐館長一行專程赴上海拜訪了93歲的黃勝天將軍,並請他在紀念封上簽名留言,這些也成了紀念館珍貴的藏品。

4月初,90歲的渡江支前模範顏紅英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紀念館。“她指著我館編輯的《館藏圖集》中那張‘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照片,淚水湧出了眼眶。老人幾次想從輪椅上站起來,雙手比劃著划船和拉帆的姿勢。”徐館長說。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時,在炮火隆隆的江面上,20歲的顏紅英奮力搖櫓,載著20多名解放軍戰士向江南駛去。

渡江木船劈波斬浪

紀念館中有一件鎮館之寶——渡江支前木船,其周身佈滿槍孔彈眼,隨處可見木塞堵眼的痕跡、可見當年渡江支前老百姓冒著敵人槍林彈雨,捨生忘死支援解放大軍渡江的壯烈場景。

這艘渡江支前木船是國家一級文物,船長13米、中寬2米、帆高約8米,參加過渡江戰役。

1949年4月,渡江戰役打響,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飛越長江天塹。老百姓非常擁護,掀起大規模支前熱潮。老百姓主動把糧食、稻草捐獻出來,給解放軍送茶送水,省下僅有的口糧送給解放軍,有的日夜兼程,抬擔架、運彈藥,有的搖著木船,冒著槍林彈雨護送解放軍橫渡長江。

漁民周德宏的父輩當年在長江邊永安洲以捕魚為生,適逢人民解放軍徵集船隻,準備橫渡長江。周德宏父親率先響應,改裝自家漁船,參加短期訓練,參加渡江支前工作。渡江勝利後,該渡江支前木船經多次修繕後,一直被周家用作捕魚船,並有效保護。徐館長說,當年解放軍幾乎全是依靠這種木質漁船橫渡長江,一個個無名船工也是這場戰役的幕後英雄,“他們把運送解放軍渡江消滅反動派,為解放軍運送糧草軍需當作光榮義務,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譜寫了一曲軍民並肩戰鬥的勝利凱歌”。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