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人生匆匆几十年,有时候来不及感受太多喜怒哀乐就要给自己划上句号。

而在自然界中,有些生物只能活十几年,几年,甚至几个月,却也要一边艰难的寻找生存机会,一边默默忍受随时钻进生命之歌里的死亡噪音。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这是一条坦噶尼喀湖(简称:坦湖)雄慈鲷,现在它无心在自己地盘巡视,也没有精力捕捉刚游过身边的猎物。平时这个时期它应该在广阔的水域里穿行。但现在,它正在做一项庄严并有仪式感的事情。

跟所有生物一样,慈鲷需要繁殖后代,雌鱼产卵之后,雄鱼本能的将卵含在嘴里。它不能在这段时间进食,而是安静的在挖好的小坑里长时间伫足。只要坚持几天,黄色的卵会变成鱼苗,一群袖珍小鱼从嘴里钻出来,它存在的意义也更丰满些。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鱼不会去想生与死的事,但当它实实在从嘴里放出自己的孩子时,鱼性本能赋予它的,远比哲学书上的文字更有力量。

但是现在,它几十枚卵不翼而飞,只孵化出三条小鱼。而这些小鱼,似乎哪里不太对,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像自己的孩子,而更像是鲶。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如果动物之间能心灵相通,它可能会以为是杜鹃鸟扎进水里,变成一股细小的水流,将它的孩子带走,转而换成其他鱼类的卵。

但是鱼不会想太多,小鱼离开口器的瞬间,雄鱼本能消失,它不必纠结孕育的是谁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又去了哪里。

它眼睁睁看着这些不久还在自己口中的小鱼越游越远,继而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自己的生活。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而在不久前,杜鹃鲶们刚好从这里经过,它看见一窝鱼卵密密麻麻沉在水底,不远处是两条警觉的慈鲷。在确认自己恰好路过产卵现场时,它们开始在鱼卵附近游走,趁慈鲷疏忽,迅速冲过去,趁乱将自己的卵混在其中。

对杜鹃鲶来说,繁殖的季节意味着交配,是繁殖需求,但并没有将孵化作为繁殖中的部分,也就是说,它们生了卵,扔给别的鱼,从没想过自己来抚养。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没有识破杜鹃鲶诡计的慈鲷,会将自己的卵跟杜鹃鲶的卵含在口中。在孵化期间,杜鹃鲶的卵会快速孵化,抢在慈鲷卵变化之前,尽可能的吸收掉自己的营养液,再去吸食慈鲷卵的营养液。

只需短短几天时间,杜鹃鲶的幼苗会吃光慈鲷的鱼卵,甚至自相残食。只要慈鲷一开口,杜鹃鲶冲出去并四散游走。辛苦守候的慈鲷,在饿了几天之后,不会有任何回报。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这种奇怪的繁衍方式,跟杜鹃鸟的套路相似,所以大家一直称这种鱼为:杜鹃鲶(巨目歧须鮠与密点歧须鮠都可以称为杜鹃鲶)。

根据国外的资料,坦湖里口孵鱼至少有250种。这些鱼跟杜鹃鲶生活在同一片水域里,每到繁殖期,它们不得不尽量鱼杜鹃鲶保持距离。

即使这样,还是会有奇怪的卵混进来,最后杀死自己的孩子。虽然有一些鱼尽量认清自己的卵,但这种方式有点为难自己的,效果确实有,但它们的辨别能力显然不及格。

水族版狸猫换太子:坦湖慈鲷养大了仇人的卵,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事实上,即使不通过口孵,杜鹃鲶的卵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孵化,只不过它们贪于其他鱼卵的营养价值,会想尽办法吸收其他小生命的营养液。

自然孵化的小杜鹃鲶,在生长初期也会瞅准机会,在鱼开口时挤进去,吃掉对方的卵。虽然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卑鄙,但自然环境中,活下来是首先要考虑的。

对于鱼这种智慧不高,还没开花的生物来说,谁还在乎谁的嘴碾碎了谁的内脏,谁用投机取巧的手段,剥夺了谁继续活下去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