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肺上的“蛛絲馬跡” 早期手術生存率高

重视肺上的“蛛丝马迹” 早期手术生存率高

如今,肺癌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2.7%。其實,通過每年一次的胸部低劑量CT螺旋檢查,篩查出的肺癌85%屬於早期肺癌,而早期經過及時手術切除後,肺癌10年生存率可達到92%。

肺癌早期無症狀難察覺

肺癌不容易發現,這幾乎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重慶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江躍全解釋,一是由於肺臟比較大,而且深藏在胸腔內部,而肺癌早期病變小,很少會引起明顯的症狀或不適,約有1/3以上的肺癌病人無任何明顯的早期症狀。二是,即使有些出現症狀,也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比如,咳嗽、骨關節腫脹疼痛、肩背痛、聲音嘶啞等都可能是肺癌的表現,但很少會有人把這些症狀與肺癌聯繫起來。

因此,60%~70%的肺癌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治癒機會,5年生存率很低。很多病人,即使在現有檢查尚未明確診斷之前,癌細胞已經擴散了。“50歲以上人群,出現不明原因的肺部包塊,有60%~80%可能性是肺癌。”江躍全說,早期發現就成了提高肺癌治癒率的關鍵,而早期的肺癌篩查和治療就顯得更加重要。

早期手術10年生存率92%

一般而言,肺部的小結節很不容易確診,於是很多患者會被告知建議觀察。而在江躍全看來,一旦肺部上有疑問,最好是儘快積極手術,有些包塊是在手術後才能確診的。

這並不是沒有依據的。其實早在幾年前,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就曾發表過一份研究結果,通過對高危人群的胸部低劑量CT螺旋檢查,篩查出的肺部小結節中,有85%屬於早期肺癌,而經過及時手術切除後,10年生存率可達到92%。

江躍全清楚地記得幾年前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幾乎是捂著胸口找到他要求手術。原來,這位患者在之前的體檢中,被體檢醫生告知肺上有點“小問題”,但他卻覺得自己身體沒有異樣,就沒有放在心上。3年過去了,那個“小問題”變成了10釐米左右的腫瘤,這時他才想到要治療。“儘管後來手術切除了腫瘤,但他還是在2年後就去世了。”江躍全遺憾地說,如果那位患者早在體檢發現時就及時手術的話,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再小的肺部包塊也不放過

“其實,從早期肺癌手術後的10年生存率就可以得知,早期手術後肺癌的復發非常少。”江躍全表示,早期肺癌通過手術切除很可能被根治,而絕大部分因產生症狀而就診的肺癌多屬於中晚期,還能手術的患者只有20%,5年生存率只有40%~50%。

“腫瘤越小,切除後生存率就越高。而CT螺旋檢查一般在0.5釐米以上的包塊都可以發現。” 江躍全表示,除此之外,早期肺癌手術後,可以不再進行化療和放療,這樣也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江躍全提醒,5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是長期吸菸或被動吸菸,有家族病史的特殊人群,一定要增強健康意識,每年最好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螺旋檢查,一旦懷疑早期肺癌都要積極手術切除,不要放過肺部上的任何“蛛絲馬跡”。只要做到早查早治,肺癌並不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