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点解析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点解析

小编来为大家分享试题解析,马上就要初级考试了,不知道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把握可以把这次的考试收入囊下。小编今天分享一些试题解析,大家可以收藏哦!

【会计档案管理】

1.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

(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解释】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2.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

(1)单位的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1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3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3.会计档案的移交

(1)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2)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

(3)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1)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考生必须掌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如下:

会计凭证原始凭证30年

记账凭证30年

会计账簿总账30年

明细账30年

日记账30年

其他辅助性账簿30年

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

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财务会计报告年务会计报告永久

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0年

其他会计资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年

银行对账单10年

纳税申报表10年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

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

5.会计档案的鉴定

(1)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2)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者人员共同进行。

6.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1)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2)单独抽出立卷或者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7.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1)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相关链接1】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相关链接2】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2)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相关链接1】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者人员共同进行。

【相关链接2】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初级会计实务

【错账更正的方法】

对于发生的账簿记录错误,应当采用正确、规范的方法予以更正,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得重新抄写。错账更正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提示】记账凭证中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在尚未过账前,也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2.红字更正法

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所引起的记账错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记账错误。

3.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应当采用补充登记法。

习题

经济法基础

【单项选择题】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会计档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档案是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会计资料

B.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资料

C.会计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

D.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会计档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初级会计实务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错账更正方法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

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C.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D.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应当采用补充登记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选项A不正确;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或者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选项BC不正确。

小编来为大家分享试题解析,马上就要初级考试了,不知道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把握可以把这次的考试收入囊下。小编今天分享一些试题解析,大家可以收藏哦!

【会计档案管理】

1.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

(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解释】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2.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

(1)单位的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1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3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3.会计档案的移交

(1)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2)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

(3)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1)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考生必须掌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如下:

会计凭证原始凭证30年

记账凭证30年

会计账簿总账30年

明细账30年

日记账30年

其他辅助性账簿30年

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

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财务会计报告年务会计报告永久

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0年

其他会计资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年

银行对账单10年

纳税申报表10年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

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

5.会计档案的鉴定

(1)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2)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者人员共同进行。

6.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1)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2)单独抽出立卷或者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7.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1)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相关链接1】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相关链接2】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2)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相关链接1】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者人员共同进行。

【相关链接2】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初级会计实务

【错账更正的方法】

对于发生的账簿记录错误,应当采用正确、规范的方法予以更正,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得重新抄写。错账更正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提示】记账凭证中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在尚未过账前,也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2.红字更正法

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所引起的记账错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记账错误。

3.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应当采用补充登记法。

习题

经济法基础

【单项选择题】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会计档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档案是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会计资料

B.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资料

C.会计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

D.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会计档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初级会计实务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错账更正方法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

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C.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

D.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应当采用补充登记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选项A不正确;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或者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选项BC不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