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9個月寶寶,語言交流能力差,怎麼辦?

白雪夏月


寶寶語言能力弱會進一步造成他性格內向,從而變得更加膽小,父母要引導孩子,讓膽小內向的孩子變得主動大方起來。

一、開闊孩子的眼界

生活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只有生活內容豐富,才能刺激孩子的說話興趣,父母多帶孩子去大自然,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二、培養孩子的口語

父母要多與孩子說話交流,多讓孩子對語言保持敏感度,多讓孩子與小朋友接觸交流。

三、藉助故事書

父母多和孩子看故事書或者繪本,藉助繪本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學會思考和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讓孩子把話說完整

孩子在說話時,會先從單個的詞開始,慢慢地過渡到句子,父母要引導寶寶把話說完整。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其實寶寶說話遲早沒什麼問題吧,我家寶貝1歲就會說好多詞彙,我哥家小孩,現在一歲5個月左右,感覺他還只是會說單音。我覚得他不是不會說,是不肯說話。我哥他們不懂得引導寶貝說話,例如,寶貝想吃蘋果,他只要眼睛看著蘋果,大人就習慣給他吃。不會引導他說,讓他說出,給或是果,這樣的一個單音。在寶貝很小時,我經常跟他溝通,那怕他聽不懂。在寶貝會說單音時,我就經常教他說單字,他想要什麼,我都會教他用單字說出來,慢慢的,當他學會單字,就開始教他說二個字,例如,媽,給!慢慢的說會二個字。就再教他三個字。儘量讓他用簡單的話表迖出自己想要。在寶貝一歲11個月時,他已經學會跟人正常聊天。例如他想要去那裡玩,會跟您說,經過您同意再去玩。2歲時,他想吃什麼,如果我們不給,他會說,給我看看,或是我拿給奶奶吃,然後拿給奶奶,再向奶奶要。接著我說,媽媽怕怕,他會說,媽媽,不怕,用小手拍拍您心口,然後說媽媽不怕。然後拿起剛向奶奶要要的果果,餵我,說媽媽,吃一口就不害怕了。我覚得寶貝學說話跟大人有很大關係,我們常常以工作很忙,沒時間為理由,不去跟小孩溝通,而是直接跳過去幫小孩做決定。因為這樣不需要耐心,時間,可以減少很多麻煩。還有寶貝剛開始學說話時,有一些發音是很不準的。我記得我家寶貝剛開始叫叔叔的時候,他叫的是速速,而不是叔叔。所以寶貝發音不準很正常。我個人感覚是很正常吧,畢竟才一歲9個月。也不要太過著急,我們做家長的多花心思跟小孩溝通。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寶媽BB


謝謝這位條友抬愛了,我就得說道說道了。

我覺得我還是冷靜地溫和地來回答好,最近我的回答太直截了當太單刀直入甚至……唉,我其實見這樣的問題愁死了。


為何現在題主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多呢?為何你認為孩子的發育包括語言發育就得套用標準啊?從你描述的孩子的發育齡可以說根本就沒什麼差別麼,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各自發展的軌跡,根本沒有可比性,而且三歲是人發育的一個分水嶺,在三歲前根本就不能對孩子定性!

人不但發展歷程千差萬別,人生經歷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用我們成人的思維想想,把孩子生硬地去一根筋地對比發育齡標準是明智的麼?顯然除了孩子是極端落後,否則是極端不明智的。


所以我請題主三思而後行,別心事著去醫院,多心事心事怎麼讓孩子開開心心,怎麼讓孩子享受更多親人的關愛,而不是逼著人家說話,非得教人家個“人之初,性本善”,這何苦呢?

其實你孩子的種種表現已經是厭倦反抗了,為何不能明白孩子為何心不在焉答非所問呢?

我也不知道我這回答能不能消除你這在我看來完全不必要的焦慮,只能希望如此吧,我也只能給你這個答案了。


【一位孤獨症兒童的父親,孤獨地看世界,也許是最獨特的視角,堅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請關注我,請喜歡我的文章的人們評論轉發擴散,請做我們能做的,請尊重自閉症譜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兒群,譜系與普通孩子家長都可加入,請私信我,謝謝】


孤獨行者Noodle


我們家長會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落後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家長生了寶寶以後呢,都是滿心歡喜。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能存在發育落後的一些問題,那我們怎麼去鑑定?首先一點,通過一些試驗來判斷孩子的語言的理解能力,比如說,爸爸去哪兒了?因為他是一歲九個月左右的寶寶,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在哪裡能指出來,或者是能找到,這樣就是他的語言理解能力還很強,比如說這支筆放在外邊的桌子上,這樣呢,孩子理解了,這就不存在問題了。還有行動力,就是當我們的語言說出來,說把蓋子蓋在這個杯子上,他就蓋上了,這是他的行動力,他聽懂了,理解了,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只要檢測一下我們孩子的語言與行為的匹配度,就可以發現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落後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一下孩子的眼睛,如果孩子能夠專注地看著我們,或者聽到我們說什麼,並且語言能力能理解,還有付諸於行動,放心,我們的孩子不會存在任何的發育方面的問題。



但是確實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說話的時候說不清楚,或者之前能說清楚,後來又不清楚了,只說一半兒或者是就說兩個字,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跟語言發展的過程是有關係的。我相信我們這個家長呢,是比較性子急的一個家長,她是希望自己在不斷的去教孩子。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的語言發展,其實最多的是來源於語言的感受力,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它能聽到更多,能夠感受到更多,即可,而不是要面對面不停的去教。那面對面不停的教,比如,我們說“杯子”,你說一個杯子,你再說一個杯子,你覺得杯子在哪,不停的是在詢問的時候,我們猜一猜孩子會怎麼樣?一定會用一個方式跟我們反著來,也就是說被子,他會說是被子,然後我們不斷氣的說杯子,他就說被子。他會覺得,第一,我們反覆的教的方式會讓她反感,第二,他會用一種“自嘲”的方式來吸引我們的關注,讓我們感覺到他很有趣,原因是由於我們存在於教與學的一個過程當中了。所以我建議親愛的家長們,對於孩子語言的學習,我們需要給他語言的環境。比如說,我們想讓他認識燈,那我們就要告訴他,“晚上到了,天黑了,過來我們找一下燈在哪兒,你來開一下燈,看開關在哪兒,那個燈,怎麼樣了,是不是就亮了?”用這樣引導的模式,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邏輯。這是讓孩子極為感興趣。孩子會在我們的引導下會不斷的體驗開燈,關燈,這個時候我們再說燈亮了,他一關掉我們說燈滅了。這樣呢,既有趣,而孩子又在體驗,直到他能夠弄明白開燈,關燈是什麼意思。關於爸爸媽媽的稱呼,我們也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能提示的就提示,但不是一個勁兒的追問。爸爸叫什麼,你媽媽叫什麼。感覺我們在測試一個孩子,感覺這個孩子無時無刻都得去彰顯自己記住了爸爸媽媽能力的這個狀態。我們不需要這麼做。但是我們可以隔一段時間,給孩子進行一個重複,即可。即便孩子沒有記住我們,不需要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因為他需要更多的感受,我們只需要告訴,爸爸叫什麼,媽媽叫什麼,說出來就好了。隔一段時間,我們繼續說,誰是媽媽,誰是爸爸,換一種方式跟孩子去詢問。這樣的會有興趣,孩子既有興趣又會覺得他喜歡重複的去學習語言。



當然語言的學習,更多的在這個年齡段兒一歲到兩歲期間,是孩子直觀認知世界的階段。所以我們無論走到哪兒,看見什麼就對他講什麼。比如說,廣告牌兒廣告牌上寫的牛肉拉麵,我們就可以走到廣告牌兒的時候就可以跟他講。比我一進電梯,電梯裡面是請注意這三個字,你也要對他講,請注意。再比如說我們走到商場裡面說,請存包,我們就存包。只要我們看到的,要針對性地走到那兒,我們就去對他講即可。那麼在家庭當中也是一樣的,我們在家庭當中需要遇到什麼就給他講什麼,但是我們只是需要更多的輸出我們的語言,讓他去多聽,並不是要求孩子跟我們輸出,必須給反射出來一個什麼。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直觀的認知階段,也叫語言積累階段,我們需要給他更多的輸出,讓他感受到更多語言的感受力。如果是男孩子,大部分在兩歲半以後才有語言的爆破,也成句的語言就說出來,女孩子會更早一些,在一歲半左右,就開始可以說一句簡單的話。女孩子的語言發展要比男孩子早一些。那我們要知道,在於孩子語言積累階段,需要大量的積累,並不是需要大量的反饋。那到了語言爆破的時候,他就會大量的去說。說的過程中,即便說錯了說反了,說的丟字落字了,我們不需要對他進行批評,我們只是需要把他說的話重複一遍即可。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眼睛經常不看人,這個就需要專項的訓練了,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用眼睛看著我們,然後說這是杯子,你喝水吧,杯子是可以喝水的,用這樣的方式一點一點的教孩子。這樣我們可能會把一些有自閉傾向,或者有多動傾向的孩子,儘早的在三歲之內就幫助孩子調整過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幼兒的語言發展,可以用寶寶自己最愛說的一個詞來形容:更多。更多的詞彙,更有意義,更多音節,理解更多。但是,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軌跡都是不同的,卻終會殊途同歸,所以我雖然理解做父母的焦慮,也希望你能給寶貝時間。

對於你的描述,我覺得1歲九個月的孩子其實真的不用操之過急,我的孩子在兩歲之前也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是喜歡用單詞而非句子,但不說話並不代表他不理解。事實上,他正在學習,我稱之為語言輸入期。而經過一定的積累,當達到臨界點時,他就會開始表達,而且進步神速,我稱之為語言輸出期。事實上,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如此。我的孩子在兩歲後便開始嘗試並喜歡交流,有些詞和句子甚至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教過他。

若你想通過一些方法來豐富幼兒的語言,不妨嘗試以下方法:

1、一起看繪本,一起聊天。這是兒童形成詞語與物體聯繫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幫助寶寶把書裡的形象和實際生活中的物體聯繫起來。

2、把詞或手勢擴展成概念。比如,寶寶指著鳥兒問:“那是什麼?”你回答:“那是一隻鳥。”然後再補充說:“鳥在天上飛。”你不只是回答問題,還給了他一個跟詞彙有關的概念。

3、玩文字遊戲。遊戲可以讓學習語言的過程充滿樂趣。比如,與身體部位有關的遊戲,節奏感強的遊戲,如數數和玩手指,以及一邊唱歌一邊配上動作。

4、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地說個不停。這樣寶寶會不再聽你說話。要放慢語速,用簡單句,不時停下來,給寶寶時間去回想話中的信息。

5、讓寶寶選擇。比如說:“你想要蘋果還是香蕉?”這能鼓勵他回答問題,促使他做決定。

6、說說你正在做的事。比如“現在抬起胳膊……現在我們開始洗手……”,等等。

但是請不要急著糾正寶寶的話。從你的描述看,寶寶對你的問題並非不理解,例如你說的燈或者爸爸媽媽的名字,他明白你問的是什麼,這就說明交流沒問題。至於為什麼回答的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也許你的強調反而讓他產生了不滿,加深了錯誤答案的印象。記住,幼兒使用語言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而非語言本身。大部分兩歲以下孩子的語言可能不是規範意義上的語言,這是正常的。對寶寶來說,牙牙學語,拿各種聲音做實驗非常重要。他們只是在儲存這些有意義的詞和詞組的信息。如果感覺到寶寶說某些詞有困難,你可以多重複幾次,讓寶寶模仿。通過重複來糾正,而不是讓他困窘。學說話首先是享受樂趣,而非學習任務。寶寶越能享受與人的交流,他就能說得越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永遠健康快樂。


七七8848


題主會開車嗎?

不會的話建議你報一個駕校課程,當你昨天還會側方停車今天卻撞了杆子,被教練罵得懷疑人生之後應該就能理解你孩子現在的心情了....

練習完忘記了很正常,成人都如此您難為一個嬰兒幹嘛?是跟孩子過不去還是跟自己過不去?

一、三歲前孩子只是在積累

三歲前的孩子語言發育經歷一個語言準備期,這時候不要要求孩子說多少話,而是要努力讓孩子聽足夠多的話,他都會記住並且默默積累自己的詞彙庫。

等到他大腦和嘴巴發育到位了,自然一夜之間就會說了。

二、每個孩子節奏不同

你說你孩子一歲9個月,檢測出來醫生告訴你達到一歲7個月水平。你想過沒有,醫生怎麼知道一歲7個月啥水平?對,醫生知道的是平均水平。但你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啊!跟別人比爭那一兩個月幹嘛呢?如果你孩子現在還是3個月水平,那確實需要重視,但稍稍緩慢一點,這種暫時的滯後根本不叫事。

認真是好的但不能較真!

我告訴你,醫生讓你去複查也只是為了安慰你這個較真的媽媽而已。給你個宣洩的出口。

三、還擔心怎麼辦?

很簡單

1⃣️每天帶他去不同的熱鬧的環境去聽大人講不通的話,比如帶他出去半小時,去菜市場,讓他聽你跟每個攤主的聊天。

2⃣️去醫院複查,你開心就好,但那裡很可能告訴不了你任何準確的答案。


飛哥種番茄


您好,您這位媽媽學歷高,對孩子的養育很用心,力求科學養育,為您點贊!

我先來說說對那些評估的量化表的看法。那些評估的數據是從許許多多的樣本採集來然後統計出來的,不謂不科學。但這是一個總體的、“模糊性的”參考數值。就比如對“體弱兒”的評價體系,基本上是用兒童年齡、身高、體重這三個參數。但是從托幼機構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屬於“體弱兒”範疇裡的孩子吃飯、睡覺、運動都正常,身體健康,出勤率高,喜歡鍛鍊、遊戲,與其他“正常”範圍內的兒童別無兩樣,有的甚至比“正常”的兒童更少發生感冒咳嗽等常見病,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機靈”。大部分看上去“瘦小”的孩子,其父母或者兩個小巧,或者一個玲瓏。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在這個數據指標上,遺傳的個體基因是不能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再來說說嬰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養育孩子這件事,我們不僅僅要吸納科學的理論,還要多聽聽老人的經驗。有一句老話,不知您聽過沒有?孩子學走路和學說話總有一樣落後一點的。這是許多前人觀察總結出來的。我仔細留意過周圍的孩子,大多數的孩子確實這樣。有的寶寶六七個月就會咿咿呀呀,十來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了,但他走路很遲。有的寶寶十個月不到就能扶著沙發邊沿走,但是兩週歲還不會說話,然而他說不出來不表示他不懂,他對成人的意思心知肚明。你叫他拿玩具恐龍,他不會拿你的手機;你叫他站起來,他不會坐下去;你跟他做遊戲他會笑,你對他板著個臉,他會不開心……孩子的七情六慾都很正常,突然有一天孩子一開口就能說出一句清晰的話來,接下去的日子他和別的早說話的孩子一樣能正常用說話來表達他的需求了,就好像有一個“開關”被打開了。類似這樣的孩子見過不少。

再說,您的寶寶接受測評的時候,面對陌生的醫生,他的情緒怎樣呢?他那天晚上睡的好嗎?如果沒睡夠的話,也會影響測評結果。他對那個陌生的測評環境一下子適應嗎?……這些臨時的因素都能影響到測評的結果。

大自然裡每個生命體的成長髮育都有ta自然的過程。同時栽下的松樹苗和竹苗,松樹年年長,竹子沒動靜,到了第五年,竹子一竄幾丈高,前四年它可是一直在長根!我們要尊重每個生命的獨有的成長過程 ,急不得。


土味育兒經


一歲九個月就能用上“語言交流能力差”,也真的是服了。那些三四十歲的人還沒辦法讓身邊的人舒心溝通,得用上啥來概括?

一歲九個月的娃兒,只要確認沒有身體健康問題導致不能說話,其他都不要去過度擔心。家長需要考慮的是大人跟孩子的輸出溝通到底夠不夠?是不是足夠的在鼓勵孩子開口說話?

輸出溝通:陪孩子說話,聽兒歌,唱兒歌,等等磨耳朵。

鼓勵孩子開口說話:不要打斷孩子的回應,如果孩子沒辦法正確回應,請告訴孩子的只有正確的,不要強調錯誤的。

以上,不詳盡之處請有識之士指正。教育孩子是個鍛鍊提升家長身理跟心理的過程,控制自己不要急躁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