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考七十幾分正常嗎?

泡泡哈哈28


分數是有點低,一年級應該大部分學生在90分以上吧。但是家長也不必過度焦慮。現在改變完全來得及。

首先,分析原因。看一下每次考試的題錯在哪裡,是不會做還是粗心大意做錯了。把每次的錯題都抄到錯題本上,再出一些類似的題型鞏固練習。

其次,家長要找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陪伴的太少,忽略了孩子的學習。是不是忙於工作和其他的事情,而沒有管過孩子的學習?亦或是家長自己看電視、玩兒手機,卻強迫孩子去學習?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家長可以自己反思一下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年級剛剛起步,打好基礎,習慣養成很關鍵。家長一定要重視。只要家長真的在孩子身上用心了,孩子提高會很快的!


冰點探索


嘿嘿,如果每天跟緊考這分數,說明點問題,但不見得是孩子的問題,找找原因在哪,我家女孩子,正好一年級剛開學,我家就要跑醫院,她完全是自己學的,遇到問題,沒有及時溝通,通過作業我已經發現她沒掌握,但是我要說給她聽,她堅決拒絕,這個比較個體化,我看其他孩子大人說啥聽啥,然後,帶著擔心,還是考砸了,我聽到分數,直接飈淚,不相信,但是剋制住,邊上服務員也拉我的,我不會打她,就是越說心跳越厲害,怎麼辦呢!認啊!為娘我的面子啊!我不行倒罷了,我都發現了她不聽,經過一暑假消化,我認啦,給她報名一機構,開始幾節可以陪聽,一看就發現問題,她是不懂悶著,迴避聽課,越不懂越躲,後來我退了學費,自己回去教,她的能力在,關鍵調節她的認知,不會很正常,學會處理就對了,果然我跟了一段時間,就上來了,並且我沒有題海戰術,雖然只有一年級人說怎麼會有題海戰術,有的,很多人就是做多看多,我顯然沒那麼時間,最後用了我自己的方式,並且,現在的題目,挺活,但是課本圖文做得比我們那會贊多了。


AliceQY


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考70、80分,全班墊底。首先我沒讓她上幼小銜接,自己也沒教她認字,完全是幾乎不懂的程度進入的小學。還有就是她根本沒有區分開幼兒園和學校的不同,基本第一學期都在幼兒園的狀態下度過的,期末考試考得很差才讓她開始意識到上學和上幼兒園是不同的。另外我家的孩子屬於接受比較慢的那種,她接受新的知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這樣的孩子也有優點,就是一但學會了,她輕易不會忘記。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屬於哪種情況。我們不能只關注成績,要找出原因,更要有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慢慢適應學校生活,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只要融入進去了,成績自然會慢慢提高了。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慢慢教導,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好!加油😊


坤坤


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根據題主的描述,孩子老是考七十幾分,問正常不正常,算不算差生!

首先我告訴你孩子的成績目前屬於偏低的,因也一年級的各種考試成績平均分達到95分以上!而你家孩子成績卻每每都是七十多分,這在我們班裡就是倒數第一的水平了。

友友不要覺得我說話直接,這就是實情!我們不要看將來如何,就看現在,這孩子的學習水平亟待提高。

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成績低下的主要原因,然後在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幫扶措施!

我把造成孩子成績低下的首要原因歸於智力原因!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你是被情感矇蔽了內心!當然我所說的智力原因,也不等同於說這孩子就是有智力殘疾,我所說的智力原因不包括那種智力低下的孩子,能考到七十分,也絕對不是有智力殘疾的孩子!

人的大腦真的是個挺神奇的東西,大腦對於感興趣的東西,接收起來的就快,學起來不費啥力氣!這就像大家所說的孩子在家玩手機遊戲,玩的比大人都好,無師自通!是因為遊戲刺激了孩子的感官,令大腦興奮,對它產生了興趣,主動的就會去接收信號,積極去探索研究。

可是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卻是一點也產生不了興奮,學起來沒有源動力!一年級的東西,真的很簡單,不要說孩子還小,不要說有些難題連大人都不會,那些題是開發智力的題,不等同於一年級孩子必須掌握考試的內容。

他們所考試的內容,往往和平常所練習的內容基本無二。學什麼考什麼,就是數字變了,題型一模一樣,就算是笨的不行,比貓畫虎,經過大量的訓練也能夠完成,並且完成的質量也大多很高!這種七十多分,就屬於學東西特別慢得了!

基本上是計算能力低下,題型稍有變化就會不知道咋做的孩子!思維理解能力很差!

如果在家長的幫助下,明白了題意,正確率就會高很多!

考試卻是要孩子自己獨立面對的,他們理解能力差,計算能力差,最後造成分數不高!

第二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差,學習被動,依賴性強!

你去觀察那些成績低下的孩子,大多回家學習不積極=不主動,磨磨蹭蹭,不是喝水就是撒尿,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遇到難題就會尋求幫助,或者更有甚者寫作業過程中,全程由家長陪同,一旦離開家長的幫助,作業就會無從下手。

我班裡就有這樣的一個孩子,家長幫助過多,考試時,純計算題還可以,解決問題的題,就在那裡等著,我問他為啥不做,他說等著奶奶讀題!最後到了交試卷時間他還沒有完成,哭著不交試卷,最後的分數可想而知。

還有的孩子屬於不開竅!他們往往年齡比別人稍小几個月,在小學階段不要小看幾個月,這幾個月就會有質的差別。

有的小孩子開始進入一年級學習,只是身份由幼兒園變到了小學,但是他們還沒有做好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學習進入不了狀態,還是保持幼兒園時的狀態,所以他們的成績也會有些低下。但是這些孩子一旦進入狀態,知道上學是怎麼回事了,他們馬上成績就會有很大的突破!

很多網友都說,一個一年級有啥呢,開始學習不好,後來逆襲成功的也有,友友們不要經常用這樣的話來麻痺安慰自己。逆襲成功的事有,但是絕對是少數,如果是大多數,那就不叫逆襲了!我覺得還是把孩子的基礎打好為妙。不管他將來是否優秀,必須根基要夯實,這樣將來的路才會走的更高更遠!


你說呢友友們。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學習問題,友友們有啥可以分享的,留言交流討論一下吧!期待大家踴躍發言!


心中百合靜靜開


小學生的成績大多有一個城鄉差距,一般市裡的小學生成績要普遍高於鄉村教育的小學生,原因在於市裡的孩子平常做題比較多。基本每一科都跟著三四套練習題來做,而農村的孩子每科只有一套練習題,且題量很少。再加上農村孩子多是留守兒童,家裡沒有人輔導,所以成績要比市裡的孩子差一點。

一般而言,越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成績就會越高,小徐老師周邊市裡的孩子一年級語文和數學考試成績全班平均分在97分左右,而下縣的鄉鎮小學,一年級全班語文數學成績平均分在90分左右。

這樣看來,一年級孩子考70分左右,如果在市裡上學的話,基本上成績應該在倒數的水平,而如果有鄉村,成績也基本處於中下游。

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單從成績本身來判定孩子的潛質,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可塑性太強了,要弄清孩子成績偏低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小徐老師曾經對一年級孩子做過學情調查,發現影響一年級孩子成績的因素有:

一、年齡因素

小學入學年齡範圍是前一年的9月1日到後一年的8月30日,而生日大的孩子相對生日小的孩子相關整整一年,而一般來說,生日小的孩子往往理解力和注意力以及書寫、閱讀能力等都不如生日大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潛力也最大。

我校小學部,多年來一年級有不少生日小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時表情木訥,很多的時候聽不懂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成績很差,考七八十分,但是隻要不厭學,家長和老師都耐心教孩子,一般到二年級下半年就可能跟上來。

二、學習態度因素

有些一年級孩子早期規則沒有建立,再加上在幼兒園也沒有攏住心,因此來到一年級依然自由散漫,想聽就聽兩句,不想聽就自己玩,寫字,寫作業也是這樣,這樣的孩子等慢慢適應學校生活,慢慢能靜下心來學習,相信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三、學習基礎因素

在我校一年級,有部分學生所上的幼兒園不教文化課,或者因為自身健康原因,幼兒園上的時間短,沒有學習基礎,這樣的孩子面對一年級大量的知識,學起來會很聽力,這樣的孩子多出現在農村,但如果家長和老師能給這樣的孩子補補課,耐心講解,特別是一對一輔導的話,同樣可以很快跟上進度。

四、家庭教育因素

越小的孩子家庭教育困素越關鍵,小的時候如果學習課程跟不上,直接打擊孩子的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讓孩子將自己定位在“學渣”的行列,而此時,如果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耐心而細緻的陪伴引導並教育的話,相信在小學一年級考七十分的孩子,將來也是有前途的。

小徐老師多年來致力於中小學教育,在調查學生學情的過程中,真的為一些從小學因一時的成績跟不上就被家長和老師放棄的孩子而感到悲哀,在小徐老師眼裡,很多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無幾,而決定學生成績高低的也絕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的原因,更多的來自身邊的環境和家長老師不離不棄的督促。

因此,親愛的家長們,如果你自己的孩子在一年級成績較差,請千萬不要放棄,精心耐心的培養他,並靜待花開。


指尖教育帝國


不正常,因為一年級小孩打七十幾分真的算低了,幾乎都是90分以上的,一年級比較簡單,如基礎不打好,越高年級越難,學習起來越吃力。我女兒班裡就有一個,不是智力問題,他也好聰明的,可能就是學習聽不進去,一年級和三年級就是每次考試都是60多或70多分,四年級以後差距就更大了,基本是語數英不及格,五年級更差,期末考試數學20多分,現六年級了,每次週考,月考三科加起來不超過100分,🈶️時交白卷,數學經常都是10多分20多分,還說是蒙的,好快要升初了,他這個成績也頭痛,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要重視看是哪方面的問題,提早找出來,雖然好多家長說成績不代表什麼,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牡君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也是我跟老師們、同事們經常會聊起的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句有點兒俗的老話“小時候壯不叫壯”,當然這不代表著家長朋友們就不需要關注孩子小時候的成績,老話既然是老話,能傳下來最起碼是有一定道理的,說說我身邊的三個例子吧。

第一個是小時候學習特別差,特別調皮,高中逆襲考上山大的學霸

這是我同事的孩子,我同事是一個老歷史老師,雖然是教歷史的,但是文筆特好,思想也特別開放,教語文也絕對是個好老師,他兒子相當的調皮,我這個同事經常被我們開玩笑,說他“對自己孩子管教不嚴,不像個老師的孩子”,這個孩子雖然調皮,經常在學校跟同學鬧著玩兒,但是不是那種耍橫的小混混,見了大人也很有禮貌,後來初中考高中,他老爸天天晚上給他輔導功課,然後這個孩子就考上了我們當地的重點高中,還是實驗班,上了高一之後這個孩子就迷上電腦遊戲了,當時他爸爸還經常發愁,我們同事有機會也幫著勸,高二下學期的時候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其實高中那麼多門課,他又是個理科生,往前追肯定特別難,但是這個孩子的成績一直在上升,從班裡倒數第一考到前二十,再考到前三名,後來考到了級部前十,最後被山東大學錄取。


或許大家會覺得這個孩子聰明,甚至有點小天才,但是我們也得看到他的努力、他的專注,還有他爸爸對他的教育,這些都是不能忽略的。

第二個是從小就學習好,從小就在班裡排前三的孩子

這個孩子是我一個親戚的孩子,我這個親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是給旅行社開車的司機,這個孩子的媽媽是導遊,他父母對他的陪伴很少,這個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但是這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愛看書,很文靜。這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在班裡排第一,初中也基本上是級部前幾,到了高中排到了班裡第三第四,後來高二分科選了文科之後,又變成了文科部的級部第一,最後考到人大去了。

說實話,這種從小就懂事,讓爸媽省心,成績優秀還穩定的孩子,我一共就見過這麼一個,絕對是少數。

第三個是小時候學習很好,從初中開始成績就一直下滑的孩子

這個孩子是我朋友的孩子,這個孩子從小就學習很好,她爸爸媽媽年年過年都到處誇,但是其實我一直就很擔心這個孩子,因為他爸媽“不靠譜”,因為我是做教育的,這個孩子晚上在寫作業的時候,她爸爸在臥室裡打遊戲,她媽媽在客廳看電視劇,“其樂融融”,後來上了初中,這個孩子的成績就開始下滑,她爸爸媽媽年年跟我吐苦水,說孩子怎麼怎麼不聽話,不學習,老看些沒用的韓劇,追星,到了高中孩子叛逆的很厲害,天天打扮的很漂亮,想報考藝術學校,但是她爸媽不同意,覺得沒前途,最後考了一所專科學校。

其實我舉著三個例子的意思是,孩子成績不太理想,家長當然應該引起重視,但是重心不能全放在孩子身上,同樣也應該注意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

孩子一年級,考個七十多分,算不算正常?從分數上看,大家都考九十九,就你考七十多分,肯定是不正常,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在哪兒才是家長應該關注的重點,我不覺得孩子考的低就一定是智力問題,錢鍾書先生的數學成績能證明錢鍾書先生是個學渣嗎??孩子的注意力、興趣、家長的教育方式、家庭關係等等,有很多問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

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不同意的朋友,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易查分


一年級的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只考個七十幾分,如果是在智力沒有障礙的情況下只考這麼個分數,我覺得是不太正常的。那麼不正常表現在哪裡呢?

首先,一年級的知識點非常簡單,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其難度都是非常低的。故此,很多一年級班級語數的平均分都比較高。我們學校雖然是鄉村山旮旯的學校,但我們學校一年級學生的平均分也在90分以上。如果只考七十幾分的孩子在我們學校的一年級班級裡就讀,那麼這種學生只能算是成績比較偏下的存在了。


如果是在我們鎮的中心校,或者在我們縣區、市區的中心小學或者實驗小學,那麼七十多分的成績一定會成為墊底的角色,這一點毋庸置疑,妥妥的。因為在那些中心小學或者實小,學生一年級的平均成績幾乎沒有哪一次低於95分。

其次,如果一個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成績都只有七十多分,甚至七十多分還算是班級中成績比較拔尖的角色,那麼就是這個孩子所在班級的科任教師出了問題。學生知識點沒有掌握到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一知半解,甚至老師本身對教育教學也不怎麼在意,那麼學生的成績自然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第三,如果一個班級中所有的學生成績都非常不錯,唯獨某個孩子成績只在七十多分之間徘徊,那麼問題就比較複雜:有可能這孩子存在厭學情況,有可能這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被身邊的人所嫌棄,也有可能這孩子比較自卑或者家庭方面存在一些變故導致孩子的成績跌入低谷。一些外在和內在的因素,都會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所以,要解決孩子成績比較“精緻”的問題,一方面家長要查擺具體原因並“對症下藥”:如果是老師方面存在的原因,家長可以讓孩子調班或者轉學;如果是孩子性格的原因,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同學交往,性格變得開朗一些;如果是因為家庭變故,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勵,讓孩子有一個相對安穩的“後盾”;如果是孩子比較自卑,而且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家長就要在孩子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孩子一旦有點滴閃光點就立即進行表揚或鼓勵。


一年級的孩子只考七十多分,可以說是一個班級的後進生,或者叫“潛能生”。如何激發“潛能生”的潛能?家長必須做到心裡有數,儘可能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讓孩子在勤奮上“加大油門”,力求在成績上“換擋提速”。


微雨潤苗


實話講,一年級的孩子考70分,算是差生。一二年級的孩子,平均分得90分+才算是及格,而不是60分。並非我高要求,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年級,要學習的知識相對來說是非常少的,語文的拼音、筆畫、筆順、少量的古詩以及近反義詞,還有閱讀,而數學方面,僅僅是簡單的數學運算,以及時間、空間的認知,一般不涉及英語,大多數學校要到3年級才會教英語。按課程的進度和課本知識的難度,基本上孩子們都能熟練掌握,在分數上就是90分以上的成績表現。

打個比方,我們常說學習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1、2年級的知識,就是建房子中的挖坑,純機械運動,而不需要考慮打地基、埋鋼筋、進材料、設計等等方面因素。一個最基礎的挖泥土動作,學不好就實在說不過去。

大家也知道,雖然這些知識是基礎,但是卻關係到後面所有的知識點運用。在這裡討論正不正常,差不差已經沒什麼意義,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幫助孩子把基礎重新鞏固,把坑挖好。

1. 橫比 -- 排除老師因素

同班同學的成績如何?這樣的分數的孩子的數量,在整個班級裡面佔了多少比例?如果單單是咱家孩子如此情況,那麼基本就排除了老師教學方法的原因。反之,則需要聯合其他同等遭遇的家長,一起向老師溝通一下是否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

如果再放大對比,可以對比到整個年級的情況。若是大多數如此,那麼還是建議轉校。題外話: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少見。

2. 揣摩試卷找原因(建立在已排除老師因素後)

一年級的試卷還是簡明易懂的,從卷面上就可以看出很多問題,拼音不會寫?生字不熟練?閱讀題錯了?計算錯誤?做漏了?這些都是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就如醫生治病一樣,我們要找到試卷的病因在哪裡。

這些錯誤,大體分成兩類:

a. 習慣類:做漏了,不夠時間,讀題錯誤;

b. 知識層類:各種不會寫,寫錯;

找到病因了,對症下藥,唯一的方式就是多練。講是沒辦法講的,起碼大多數家長沒辦法講,因為一年級的知識,真的基礎到沒辦法進行什麼解釋,你總不能解釋半天拼音的由來、筆畫的由來。所以在這點上,不需要廢話太多,“練”就一個字!

3. 讓孩子乖乖練的技巧:謝絕大棒,只給蘿蔔

以利誘之,是最好的方式。別講什麼大道理,也別說什麼以後,成績不好有什麼影響。孩子理解不了,他最多就是鸚鵡學舌般,把你講的道理,重複一次給你聽。

“成績不好會怎麼樣呀?孩子”

“成績不好就不能上好的初中,就沒辦法讀大學,以後就沒出息了!就成為壞孩子了。”

“什麼是有出息啊?”

“......有出息就是...有出息就是...媽媽,是叫出息啊?”

而且沒兩天,孩子就變回原樣。所以講道理對於太小的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作用。真正有效的是和孩子說,如果你成績不好,媽媽就不開心了。在3年級以前,孩子的世界就只有父母,異常關注父母對他的看法。只是不建議這種做法,個人認為是道德綁架,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孩子心裡也不舒服。

所以,和孩子一起建立積分規則,獎勵規則,並且有效的執行是最好的方法。這裡說的有效執行,更多的是家長方面。規則一旦制定,要遵守的是雙方,並不是孩子單方面。講個錯誤的案例:

小明媽媽和小明一起制定了每天加練的規則,每天只要孩子完成加練的任務,就可以得到5個積分,記錄在媽媽特意製作的大大的積分表格上。第一天,孩子做完之後,媽媽興高采烈的給孩子加上積分;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如此;第四天,媽媽認為孩子已經能很好的執行加練了,在孩子練習完讓媽媽加積分時,媽媽沒有像前面3天那樣即時加上,而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後面想起來再給孩子加上;第五天、第六天往後,媽媽總是沒有即時加上,甚至已經遺忘了這回事,經常不加分。終於,孩子不練了。

這裡面就是因為媽媽不遵守規則,不斷讓孩子失望、失落,而且親子間的信任也不斷被削弱,所造成的後果就是以後媽媽做什麼承諾,孩子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常見的錯誤還有答應給孩子買某玩具,帶孩子到哪裡玩,結果到要兌現的那一天,卻因為各種忙給忽略了,把孩子推遲了。切記,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然就別答應!


熊孩子專治


當然不正常,但是也沒到大難臨頭。

小學數學好,家庭給我很多幫助。因為父母數學就不好,瘋狂提前學奧數。所以小學數學一直都是拔尖。包括英語,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培優23333,都很好。接近滿分。但是沒想到語文一直頭疼,7 80分。後來也不知道畢業最後也95。到了初中依然很差,但是喜歡語文課代表,跟她寫情話,看她的回信推測他的想法。語文的寫作閱讀能力突然就上去了。後來跟她分班級了,為了能影響她。就不斷的寫好作文,這樣就可以拿到別人班閱讀。後來高考語文也不錯。

總而言之,我的成績,跟父母分不開,從小找到弱勢補足。而其他,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