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提供一個優秀的交往圈子?

liudongxiao


身為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親身給您更實際的回答。


大概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於是從學前就開始努力給孩子們提供自己能力以內以及之外的學習和教育條件。


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長,為了孩子將來可以成人成材,有出息,有事業發展,於是家長們傾其所能,為了孩子不惜餘力的買學區房,上好學校,或者入國際雙語,一來可以直接享受“更高級,更優秀”的師資資源,二來也為了孩子可以擺脫普通的生活和交際圈,直接跨越一步,與比自己家庭更優秀的其他孩子直接接觸,以此規劃孩子的人生,從生活學習圈子開始。


然而孩子們的交際圈可以一擲千金通過更好的學校來改變,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知行修養是否也與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樣,從本根本上因為學校和交際圈子的改變而改變呢?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社會才會分層。這種涇渭分明的層與層之間,隔閡的不僅僅是一幢學區房,某某價位的車,和日常用品及生活消費標準,還有更多精神層面的文化素質教養等。


說白了,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及修養素質沒有跟進,而家長只是硬生生的通過錢來解決孩子的交際圈子,不否認有小一部分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和改進自身,但更多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直接和隱形的自卑和不自在。


另外,老話也說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如其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比自己普遍優越的環境裡,不如把孩子放在一個處處體現自己長處的另外一個圈子。


我的一個山東朋友,父親是一個金礦的二把手,相形之下這個朋友的生活處處比我們高一等,95年有自己的車,自己的單反和摩托手機,97年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不過此人的性格倒是非常不錯,也願意跟我們這班普通的朋友在一起,從來沒有自視清高,但相比之下,我們幾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卻在他面前總是覺得自愧不如。然而這是小故事的前提。
有一次這個朋友跟我們說起一件事:他父親礦上一把手的閨女跟他差不多的歲數,但他從來沒沒有機會跟人家搭訕,怎麼勾搭人家小閨女就是不達理他。反而屁股後面很多普通的小閨寧隨他擺佈。直到一天他去了一把手家裡,回來跟我們說:兄弟們啊,我一直覺得自家挺好,挺寬頭,在你們面前也一直挺長臉面,但這回去了一把手家裡才知道,什麼叫窮,簡直就跟鄉下的土孩子頭一次進城一樣!怪不得一把手他閨女從來不稀正眼看我...

這就是社會,這就是分層。


每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越來越上進,這種心理無可挑剔,也很正常,但是家長們也需要知道,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孩子可以很好的融入更優秀的圈子,必須先沉心而立,給自己孩子培養更多優秀的品質。所謂人立而事成,也即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優秀的家庭教育和知行修養,才是融入更好圈子的基礎。當然,作為一個普通家庭,富甲圈子官場圈子,也非你想得即得的。這是另外一個階層的隔離概念。


所以,身為家長,還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可以接納接受孩子將來的普通和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