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時,演奏者都不看指揮者,指揮者有什麼作用呢?

葉姐42


指揮和樂隊的關係可以理解為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主導作用,對學生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指揮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樂隊的靈魂,一名優秀的指揮站在臺上絕不僅僅發揮節拍器的作用。

演出僅僅是呈現在舞臺上的最終結果,但是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指揮看似在臺上揮一揮拍子,事實上,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指揮一直是整個樂隊的靈魂,排練開始之前,指揮就要開始研讀總譜,將每一個聲部的穿插和樂曲整體的架構瞭然於胸;排練過程中,統一整個樂隊的聲響,處理樂曲的強弱、呼吸、銜接、聲部間的平衡等,啟發樂手對整部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得樂手能夠按照指揮對於作品的解讀,按照指揮的意思完成作品,並將作品呈現於舞臺上。

所以,不要小看指揮哦,他們可是樂隊中至關重要的存在,我碰到很多厲害的指揮,熟悉樂隊的每一件樂器,熟悉到什麼程度呢?每一件樂器的指法,音域,最佳共鳴點等等,簡直比樂手自己還要了解手裡的樂器!指揮的耳朵都是超乎常人的,在一個大型樂隊演奏中,準確的聽出音不準的聲部和不協和的聲響,這是音樂素養的高度表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題主,也幫助大家對指揮這個職業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



鳴心國樂坊


對這個問題也說說我的理解!

小時候和年輕時,我對指揮的感覺跟下面各位朋友回答的差不多,

改變我對指揮認識的是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虎口脫險》,

看到電影裡,人家指揮能把在樂隊裡濫竽充數的人都能給找出來,並且哪個音節不對都能聽出來,

真的是服了!

由此個人覺得,樂隊指揮是神一般的存在。

是整個樂隊,是這首音樂的靈魂人物。

如果少了指揮,可想而知這個樂隊是什麼樣子,演奏出來的音樂又是什麼樣子了!

一個優秀的指揮家,能把每部(全場)的音譜樂譜全部記在腦海,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雖然國際上一些指揮家很有名氣,比如~卡拉揚,小擇徵爾……!

但我最喜歡我們中國的指揮家~

嚴良堃(指揮音樂舞蹈詩史東方紅)

李德倫,

牛萬里,

陳傳熙,

長春電影製片廠指揮家,名字忘了!

還有好多記不起來了!


猛禽950


大家把指揮的作用理解得太狹隘了。

不管是樂隊的指揮還是歌唱隊的指揮,他們很重要的作用是在排練之中。

指揮必須掌握全曲的旋律、節奏、強弱、速度、各個聲部的配合、各個樂器的配合……,哪裡有不足必須及時糾正,麻煩得很、辛苦得很。

等到了舞臺演出時,觀眾看到的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了,基本不需要指揮再去糾正、修改了(極其特殊的情況也許會有)。所以大家看起來似乎指揮不起什麼作用了。

那麼為什麼指揮指揮還要上去呢?因為為了防止萬一呀。剛才不是說了嗎,極其特殊情況下,也許樂隊、歌唱隊會出現錯誤或混亂,這時就需要指揮發揮掌控全局的作用了。

另外,由於排練時指揮建立起的威信,在演出時他出現在舞臺上,全體演員也會感到心裡有底,演出就會更加順暢。這時指揮就在起一個“壓艙石”的作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每次演出,對於作品理解、掌握得最深刻的就是指揮(演員們對作品的理解與發揮大多是局部的)。他出現在舞臺上,利用他的肢體語言能夠更深刻地表現作品的內涵與美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可欣賞度。每當我們觀賞音樂會時,很大一部分享受都來自於指揮的表現,不是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指揮的心血大都拋灑在排練之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心血結出來的果實。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指揮家們!


草根蟻民


應該像機動車司機一樣,是用餘光在看。其實,只要不發生突然事變,以這些對歌曲和戲劇中音樂節奏、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主兒,就是不看指揮,也會把自己的活計幹得八九不離十。但一次大的演奏活動,畢竟有幾十甚至上百個演奏者在參加;其中往往又分成多少個聲部,絕不像一次普通的廣場演出那麼簡單。因此,一個統一的指揮是非要不可的;而且每一個演奏者,都不能也不允許遊離於指揮之外。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使那些演奏者看起來好像是各幹各的,其實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時刻留意著指揮在拍節和手勢輕重上的變化,要不怎麼說指揮是一場演奏會的靈魂哪?


響箭6


這麼說吧,指揮者才是一個樂隊靈魂。這麼說有的人可能不淡定了,“你懂音樂嗎?在這信口開河?”。誠然本人對音樂一竅不懂,至於交響樂更是處於一種最最初級的欣賞者,和門外漢沒啥區別。但是本人舉一個例子估計大家就明白了,我們所有人應該都有過上學期間參加大合唱的經歷吧?哪個部分男生唱,哪個部分女生唱,哪個部分合唱不都是在看指揮者的手勢嗎?同樣,樂器之間的演奏和配合必須由指揮家來協調也是一樣的道理。指揮家對於一個樂團來說就相當於司令官!你能說我會開槍就行了,不用指揮官也能打好仗嗎?





我不是一百分1203


在悟空問答裡看到這樣一個音樂方面的提問,覺得有意思。雖非專業人士,也試作回答。

指揮,詞典這樣解釋:1.發令調度。2.發令調度的人,也指在樂隊或合唱隊前面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這就是說,指揮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發令,即指示開始和結束。二是調度,即指示如何演奏(樂隊)和演唱(合唱隊)。第一個任務簡單,吹衝鋒號,或者鳴鑼收兵,都會。第二個任務就需要音樂素養。

都說指揮是樂隊的靈魂,怎麼叫靈魂?那就是樂隊對樂曲的表現必須體現指揮對樂曲的理解。一支樂曲,寫在譜上,那是死的。通過指揮對樂曲的理解,然後利用樂器的演奏,成為活體。或激烈,或熱烈,或舒展,或婉轉,或淒涼,或悲傷。樂曲的內涵,指揮家的理解不一樣,因而表現就會有差異。這就是指揮家的作用。而這作用,主要還是體現在排練中。正式演出時,指揮在臺上一站,就向觀眾表明,這支樂隊表現的是這位指揮對樂曲的理解。指揮手裡的指揮棒及指揮面部表情,時刻都在每個演奏者的眼中,心中。


直心1


貝多芬,晚年寫了一部最著名的交響樂,合唱交響樂。這時他已經高度耳聾,在完全聽不到樂隊聲音的情況下,堅持首演擔任指揮。樂曲演奏不過十分鐘,助理遞給他一張字條,上寫:請停止演奏!貝多芬已意識到是怎麼回事,第一次演出宣佈失敗。


音畫群芳


指揮在練習時非常重要,負責各個聲部之間相互磨合。而且在每個聲部每個人的素質也不一樣,所以指揮主要負責大家的融合。最後呈現出來,感覺指揮沒什麼作用,其實是之前都已經付出了很多心血。就像考試一樣,之前學習時老師講課講卷子,考試時老師也就算功成身退吧。非專業,勿噴


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


這個問題一看就是外行提出來的,根本不知道交響樂團的工作流程。排練過程很複雜,說了外行也不懂。就說觀眾所看到的演出吧,演奏員自始至終、無時無刻都在用眼睛的餘光看著指揮,特別在開始、結束、節奏變化、起承轉合等節點。假如,把演奏員的眼睛全蒙起來,大家想想,還能演出嗎?


尕老漢2018


你的提問使我想起一個經典故事。某軍閥統治上海期間,附庸風雅聽音樂會。一曲罷,起身指著打鈸的:你小子偷懶,俺數著你總共才打了三下。旁邊忙解釋:譜子上規定的。軍閥:老子別的不懂、這還不懂?打小聽村裡鼓樂隊,打鈸的沒停過!老子說了算,重來,老子看誰偷懶斃了他!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懂音樂,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