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創業本質

 創業不成功或者失敗,根本問題是把企業的本質忘掉了。創業要回歸本質。企業的本質是做買賣,但很多企業卻忘了。做買賣,就是找到企業的買家,找到用戶,再把產品賣出去。現在很多企業拋棄了這些東西。很多創業者非常浮躁,希望幾年就上市,或者有多少倍回報。

其實做企業是慢工夫,不能速成。創業者要把心靜下來,準備好用8到10年的時間慢慢把企業做起來,要一直盯著用戶的需求而做。這種心態最重要。

企業是你自己和用戶之間的對話,而不是在媒體上的一場表演秀或者與別人比較。你要不斷找用戶需求,不斷滿足它,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企業管理和駕馭能力。

關注未來

創業最難的三件事:找方向、找人、找錢。但難的是,既不知道企業要做什麼產品,往哪個方向去,又沒有合適的人,又沒有錢。

要有預見性,要提早很長時間就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並提早做準備。這樣,當問題來臨時,就不是問題了。我是一個有預見性的人,越順的時候越擔心,不順的時候鬥志反而上來了。這樣的人就不會碰到特別大的困難,因為你有了足夠的預見性和足夠的提前準備。就像開車,如果提前150米就看到前面有一個坑,那麼車肯定不會掉到坑裡,因為你很早就會剎車或調整方向。

我很喜歡預見,經常往前看。這可能和我是完美主義者有關係,當一件事情做完,我立刻就會覺得下次要把這件事完善一下,或者當一件事已經完成了,我立刻就不想了。比如,我們現在有三條產品線,當我認為我們在便利店的發展策略已經很明確,且有很多人在操作的時候,我腦子裡就不想它了,就開始想商戶產品線有沒有問題。如果商戶產品線沒有問題,我就會想個人產品線有沒有問題。我喜歡關注未來的事情和不確定的事情。

創業即找需求

創業是把一件事從無到有做起來,是帶著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因為創辦企業時的設想和你最終把企業做成什麼樣差別很大。就像拉卡拉創立時,我們所想的商業模式和最後成功的商業模式相差很遠。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你願意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就可以創業。但創業時必須有個一把手,如果你不適合做一把手,就一定要給自己找個合適的一把手。

找到一把手後,就要把握一點,做買賣。我覺得創業者應該天天琢磨“做買賣”三個字,從小買賣做起,一步步做大。現在很多創業者好高騖遠,小生意不願意做。做買賣背後的核心意思是你抓沒抓住用戶的需求。如果一個產品沒有抓住用戶的需求,這個產品肯定做不起來;如果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又找到了銷售方法,就可以把它做起來。需求不在小,而在強。如果大家都不太需要你的產品,你就不可能成功。多少人在多少情況下非用你的產品不可,這就是需求。這個需求是不是強烈的需求,直接決定你能不能做起來。所以,創業實際上是在找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