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喝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原来是这个?

毛主席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也就是说,一群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会团结起来,达成 “集体行动”,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工人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工会 同一个行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行业协会,这都是利益集团。 既然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利益走到一起来的,那么,如果有共同 利益的人越多,力量自然就越大,不是吗?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例子却恰 恰相反。全世界的消费者应该人数最多,跟消费者相比,厂商在数量上绝 对处于不利地位。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见到厂商欺负消费者,没有见过消费者欺负厂商呢?被统治者的人数绝对超过统治者。被统治者经常怨声载道,觉得自己被盘剥欺诈。要是人多力量大的话,被统治者只要揭竿而起,不就能推翻统治者?但为什么历史上很多暴君仍然能够安稳地坐在王座上呢?

三个和尚没水喝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原来是这个?

是的,如果能够达成集体行动,大家都能获得收益。比如,假设有个 车厂商推出的某一款车存在质量问题,那就可能有消费者出来维权。不 过,维权是费时费力,而且要生一肚子气的。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维权成 功了,汽车厂家认错了,这一款车都召回,给车主补偿。你要是维权,跟 大家一样,得到了一份赔款;你要是不维权,等别人维权成功了,你的那 一份赔款也少不了。那么,你是参加维权,还是不参加维权呢? 有个笑话讲,一群老鼠开会,商量怎么对付猫。有个老鼠建议,要是 给猫脖子上挂个铃铛,猫走到哪里,铃铛就响到哪里,老鼠们只要听到铃 铛响,就知道猫来了,就可以赶紧躲起来。这个建议真是太高明了!但问 题来了:谁给猫挂铃铛呢?去给猫挂铃铛,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但如果猜 的醉子上有个铃铛,所有的老鼠,不管是不是去给猫挂铃铛的那位,都能 听到警报,早早选跑。如果你是老鼠,你会不会去给猫挂铃铛呢

三个和尚没水喝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原来是这个?

◆“搭便车现象”

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谈到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按照奥尔森 的解释,由于集体行动所产生的收益由集团内部每一个人共享,但成本却 很难平均地分担,每个集体成员在做个人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时,都会选择让 别人去努力而自己坐享其成。王朔在小说里写过,一个小猪子对几个姑娘 讲,你们的思想觉悟真不高。我本来还指望你们去堵机枪眼,留下我过幸 凝生活呢。这就是奥尔森所说的“搭便车现象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 尚没水喝”。人数越多,所有人一起协商如何分担成本就会越困难,搭便车的行为越不易被人发现,人们搭便车的动机就会越加强烈。一个和尚不需要跟别人合作,自己去挑水就有水喝,不挑水就没有水喝,自然会乖乖去挑水。两个和尚就麻烦一些,需要彼此合作,因此就需要考虑如何分担成本、如何监督别人的行为的问题。但在两个人的时候,这些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水桶放在扁担的中间,大家轮流走在前面或是走在后面,这就能保证公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对方有没有卖力,彼此心知肚明。三个人就复杂多了。怎么确保公平地分担成本?怎么监督其他人?责任无法明确落实,积极性就不会高,扯皮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正所谓:“人少好办事,人多好吃饭。”吃饭的时候,一喊 都来,干事的时候,大家都磨磨踏踏

◆怎样把利益集团做大做强?

如果按照奥尔森这个逻辑,世界上不可能出现集体行动。但我们在生 话中确实能看到工会、行业协会等集体组织。这又是为什么呢? 奥尔森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选择性激励”。

三个和尚没水喝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原来是这个?

第一,对不同的人来说,偏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否认,有的人就是爱当英雄。《西游记》里 写到,一群猴子发现一股瀑布飞泉。“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大家 都想看看瀑布后面是啥,但都不敢。一个石猴跳进去,发现瀑布后面是 “天造地设的家当”,于是,大家都搬到了这个宝地:花果山水帘洞。为 什么石猴要冒这个险呢?因为猴子们有约在先:“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 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也就是说,为了达成集体行动,必须向积极分子提供额外的激励。这个激励不是大家能够共同分享的集体利益,一定得是他们自己独享的特权。没有特权,就没有革命。当然,革命之后就该收拾特权了,这是后话。

第二种“选择性激励”是负向的,也就是说,谁不参加集体行动就惩罚谁。美国钢铁工会的前任主席戴维·麦克唐纳( David McDonald)就曾经井过,工会早期实行过一种“形象教育”。啥是“形象教育”?说白了就 是让工人纠察队收费。一群已经缴纳了会费,而且身高马大的工会成员 手持铁锹或是棒球棍,站在工厂的门口,在工人上班的时候盘问他们是否 缴纳了会费。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达成集体行动,那就参加小的利益集团。小的是 有力量的。如果你想混日子,可以参加大的利益集团,大的是松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