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親總是發脾氣,而對外人卻很禮貌,這是為什麼?

冰140155210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很多人都是在親近的人面前亂髮脾氣,對陌生的人客氣又禮貌。我發現我就是這種人,一直覺得這種行為太不好了,但是真的每次又不由自主的發脾氣。最近開工上班了,每天晚上都很難過和後悔,回家過年這段時間總是對母親大吼大叫,對哥哥說話也不注意分寸,口無遮攔。我媽喜歡嘮叨,看我穿得薄了也嘮叨,看我穿的衣服不體面了也說。總是操心這個操心那個,但是我卻把她對我的關愛當成是一種理所當然,還嫌煩總是頂嘴,離家外出的那天就開始後悔自己這些天的行為,出來的這些天一直都很難過。為啥不好好控制自己要去傷害最愛的我的人。




SuperFenSuper


我覺得一個人總對自己父母發脾氣,卻對外人展示自己的善良和好脾氣,是因為他(她)對於最熟悉的人給予的關心和愛有恃無恐,理所應當的接受和理所應當的發洩,這就是一個人的劣根性的表現。

首先,他(她)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回報和感恩,從一個人的教養能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全貌,所以,不要給自己的父母丟臉。

對外人很有禮貌,那是因為他(她)把教養分成了兩份,外人那份是有份量的,父母親那份是廉價的。

做為父母親,自己的兒女如果在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就能夠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應該和不應該的話,那麼,自己就不會在兒女那裡受氣,某些時候,兒女就是讓家長給“慣”的,怨不得別人。

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大家細品,越有本事的人,態度越謙遜,脾氣越溫和,因為沒有本事,他們只能在“聲勢”上佔到上風。

所以,不要小看單位裡那些好脾氣的人。一種情況是,他們不是沒有脾氣,也許是在家裡已經發夠了。一種情況是,他們確實是很有本事,在哪裡都不發脾氣,這個需要大家去細品。友友們認為呢?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就今天,我又對母親發脾氣了,原因是母親跟我說話的語氣讓我感到不舒服,我一氣之下就回了她兩句,然後她句沒用那種語氣跟我說話了。


其實,我們對外人很禮貌很多時候是出於對陌生人的尊重以及害怕不禮貌之後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結果,比如對路人,對老師,對學生,對上司領導不禮貌也許會讓我們多許多難堪。而父母作為我們最親近的人往往卻經受了我們許多的臭脾氣,就是因為太熟悉了才會這樣,在外人面前,我們沒那麼好的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

但對於我母親,我發脾氣這是經常的,都是隨我母親的脾氣,她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不高興就衝我發,現在,我從學校回來,感覺壓力特別大,甚至覺得自己可能有些抑鬱,經常心情不好,她一對我發脾氣只要是我在理的我就會對她發回去,然後對她發回去之後我又會感覺自己好像錯了,但明明就是她不講理啊。

後來想想,她那麼辛苦,即使自己心情再怎麼不好,她再怎麼無理,也不能對她發脾氣,因為她是我母親啊。


七喜先生家小姐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原因大致有二:心理和修養。

一、心理

這些人大多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對外人很禮貌是擔心自己得罪別人,害怕和別人發生衝突。這樣的禮貌其實是內心對安全的需要,是膽小怕事的表現。由於在外步步小心,時時在意,四處賠笑臉,心中必然有所鬱結。由於自卑怯弱,在外,心中的鬱結不得“通其通”,只有發洩在家中。家中發洩相對安全,對父母發洩是最安全的。因為他們很清楚,無論怎樣對父母發脾氣,父母都不會真正記恨。於是,雙重人格就這樣產生了。我有個長輩就是這樣的人。她和村裡所有人說話都輕聲細雨,滿面春風,但是對母親卻常常冷如冰霜,甚至惡語相向。我開始很奇怪,後來慢慢發現,她是非常怯懦的人,很怕和村裡人發生衝突。她的禮貌其實是裝出來的,是自我保護機制。根據弗洛伊德心理能量守恆原理,她在外壓抑掉的不滿、氣憤必須釋放出來,其身心才會健康。她不敢在外人面前釋放,只能在自己最親愛的母親那釋放了。於是母親成了她的出氣筒。

其實,很多未成年也會有這樣的雙重人格。在學校乖巧無比,在家刁蠻胡鬧。這些孩子內心很清楚,只有乖巧聽話,老師喜歡,他(她)才不會被人欺負。在學校對自己的壓抑須要釋放,才能心理平衡,於是回到家中就為所欲為,任性刁蠻。

因此,這類人對外人的禮貌不是真正的禮貌,而是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的自我保護機制。對父母總髮脾氣也不是不愛父母,而是把父母當成了情緒發洩的“通其道”。

二、修養

這些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還缺乏修養,修養不夠也造成了他們的雙重人格。

孔子說,君子無憂無懼。只要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坦坦蕩蕩,何來怯弱自卑,何來不安全感?

如何才能走出自卑怯懦?靠修煉自已,靠君子修養的慢慢養成。這可以通過讀書來修煉,也可以通過生活來修煉。

君子修養養成之日,自卑變自信,怯懦變勇敢。那時對任何人都會表現出真正的禮貌。雙重人格一去不返。

對外人禮貌,對父母不遜是普遍現象,是一種不健全的心理和修養造就的雙重人格。這種現象須要重視,這類人須要關懷和幫助。


江湖滿地一愚翁


很早就注意到這種現象,非常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生活中總有些人,不但對父母,只要是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會隨便發脾氣。但在外人面前,卻是一張完全相反的臉孔,顯得熱情大方,心胸開闊,溫文有禮,風評甚佳。

如果你質疑TA的做法,TA就會更生氣,不承認這一點,或者解釋為:正因為情深,才無所顧忌。

這話半真半假。親近的人,自然不會計較你的無狀,但這並不是你可以肆意傷害對方的理由。相反,正因為情深,所以更值得珍惜。

TA不明白這些嗎?其實是明白的。既如此,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首先是家庭教育有問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今日之果,皆有昨日之因。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做到言傳身教,自己在長輩面前言行無狀,孩子一旁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

其次是父母的放縱溺愛。不是說一定要死守傳統的愚孝,但尊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孩子蠻橫無禮發脾氣,提出非分要求。父母卻不能堅持原則,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這就很容易養成孩子的驕嬌二氣。既然發脾氣可以達到目的,為什麼不呢?做父母的,最終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另外還不排除有些人確實工於心計,不經意間,在親人身上也使上了“遠交近攻”的手段。通過“外樹形象”獲取外部支持,對內卻“殘酷鎮壓”,這是政客們的權謀。用得好,常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這樣的手段,用在別人身上還說得過去,用在自己的父母親身上,就太沒人性了。

父母是生你養你的人,是這世間唯一不需要理由願意為你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人。因此,也是你最應該感恩、應該用愛與溫柔去回饋的人。

我可以不原諒整個世界,卻可以原諒你。——讓我們在心底裡,輕輕對父母親說出這句話。


毫米


曾經跟一個老闆朋友聊天,他說,有五種人堅決不能重用。一是對父母不孝順的人,二是對恩人不感激的人,三是對朋友不仗義的人,四是對老婆不珍惜的人,五是對下屬不尊重的人。這樣的人,沒一個是良善之人。

仔細想想他的話,還真透著哲理和智慧。特別是不孝順父母的人,是萬萬不能用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一個人如果不敬重自己的父母,經常跟父母發脾氣,對外人再禮貌,再彬彬有禮,也不過是偽裝罷了,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兩面人。

中國推崇孝道,歷朝歷代都對“孝”給予很高的地位。古代,一個孝子可以舉薦為孝廉,意即可以出來做官。一個官員,如果不孝順父母,被人彈劾以後,輕則罷官,重則鞭笞。為了倡導孝道,朝廷或民間還刊發了很多孝子的故事,比如頗具影響的《二十四孝》。在啟蒙讀物《三字經》、《龍文鞭影》裡,也有很多孝子的故事。

對一些不孝子,一些野史中也時有遭受天譴的記載。比如忤逆子區某,性情乖戾暴躁。經常亂罵母親,母親都含淚忍受。有一天,他見飯還沒有煮熟,就又辱罵母親。忽然雷聲滾滾,閃電不斷向他身體纏來。他非常害怕,急忙叫妻子搬口大水缸來遮蓋。妻子說:“我常常勸你對老人好一點,你不聽。現在禍到臨頭,恐怕水缸也不管用。”話沒說完,電光一閃,忤逆子已身首兩處。好幾百人前來圍觀,都嚇得吐舌頭。後來那地方再沒有敢罵父母的人了。

一個人對父母經常發脾氣,定義為不孝可能有點上綱上線,但是,起碼算不上心地多麼善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撫養長大,如果不敬重父母,動輒向父母發脾氣,或者對父母不聞不問,更有甚者虐待父母,這樣的人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羊有跪乳之義,鴨有反哺之恩。動物尚且知道感恩自己的母親,何況人呢?人如果不懂感恩,豈不是禽獸不如?

記得有位法師說過:在家如若敬父母,出門何必尋貴人。不敬重自己的父母,在外面裝的再有禮貌,也不過是一個偽君子罷了!每一個為人子女的都要記住,父母才是自己最大的貴人啊!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好好說話

最近參加了一個局,吃的是流水的宴,舉的是模式化的杯,跟大多數情況下的場子別無二致。

酒後吐真言這句話,還真的一點都沒錯。

局中一個初次相識的中年人不知是氛圍還是心中的什麼因素,喝多了。但是也不是太多的樣子,微醺。

言來語去,不知道咋就說到了自己已經過世了的老父親。一雙酒後通紅的眼睛,述說著父親在和自己一起生活時候的那些事情。

他以一種近乎自語似的方式說道,在錢上,物上和陪伴上,自己對父親做的都不錯。父親病逝前,他特意花了大價錢為他爸尋了一塊依山傍水的好墓地。然後,先後三次帶著病重的父親去看墓地。

父親對他說,這輩子有你這樣一個好兒子,老了,病了,這麼照顧我。還讓我享受到像皇帝一樣的待遇,我值了。

聽到這,我有些摸不到頭腦。咋回事?

同桌的人有比我沉不住氣的問道,咋滴,啥是皇帝待遇?

這個哥們,用一種說不上是哭還是笑的狀態說。這世上能有幾個人,會在自己要不行的時候,去看自己的墓地,而且是三次。他老爸就有這個豁達和氣度。他爸厲害!他爸說的意思就是,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選好了墓地,還開工建造了,這不就是和過去皇帝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修陵墓一樣嗎?皇帝的待遇!

這哥們說,他爸活著的時候,他啥也不讓他爸比別人少,有錢沒錢,都讓他爸滿意。他爸認為他這個兒子做的可以啦。

可是,自打他爸走了。他一想起他爸在的那些日子,卻總是心裡不得勁。那個時候,家裡和工作事都多,壓力肯定有。他脾氣急躁,和他爸說話的時候,有點啥分歧的,他都沒個好氣兒,一整就好吵吵把火的,他爸也就不吱聲了。現在想想,他咋就不能和他爸好好說話呢?

他說,當時他一點都沒覺得這是個毛病,因為他是打心眼裡對他爸好啊。自以為該有的他爸比別人一點也不少,吃的,穿的,用的都不比別人次。他自己也認為,這個兒子當的也不錯了。

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就算那時候他給了他爸再多的錢,再多的物,也比不上對他爸好好說話啊!他後悔咋就不能跟他爸好好說話呢?

滿桌半晌無語,沉默。

咋就不能好好說話呢?!

是啊,我也捫心自問,事都不差,咋就不能好好說話?要知道,不好好說話,將來這份欠缺和愧疚是沒有任何辦法來彌補的!

說到這,我還要補充一句。

這個喝多的哥們,一開始我對他印象不太好,吃菜習慣於在盤裡扒拉來扒拉去的,讓人不舒服。可是,喝多了,說出這麼一句話,倒讓我覺的,這個素不相識的喝多的哥們,人其實還是不錯的。


泛舟五里湖


對待父母最高境界即為"色難",特別是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他們耳背了眼花了手腳不聽使喚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子女之時。能真正做到"色難"才實屬孝子孝女,對父母好言好語好臉色就是最大的孝順。

對親近的父母經常發脾氣的人大抵在事業上也不會太成功,孝順父母就是在養好自己的風水。

他(她)一種應該是:從小缺乏父母之愛以至心存怨憤,一有機會就要發洩出來,這是需要父母靜下來與已成年的子女暢聊一番,解開孩子心中的鎖,"解鈴還需繫鈴人"父母對子女幼小時欠下的情感債也要坦於承認,這類人的心結打開了必定會是孝順父母的。

另外常常無端向父母發火的就是在外像只綿羊,在內像只老虎的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窩裡恨",這大抵是小時候缺少巴掌的人,幼時父母無所顧忌的溺愛使他們分不清事物好與壞,是與非,對父母習慣性發火,在他看來也無所謂,因為從小就如此父母也無責備。這就是"杖棍之下出孝子"的來由,但這"杖棍"一定是有錯必究,無錯不能亂使棒棍,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儘量合格。

我們都乃一界凡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年少輕狂時對父母發過脾氣使過性子,隨著年齡變大經歷增長,到了中年大多數人會更對父母更加珍愛。自己做了父母便會體會到養育子女的不易,工作之辛勞,社會人性之複雜。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會放下所有偽裝,卸下包袱聊聊家常,扯扯小時候左鄰右舍趣聞,這就是所謂天倫之樂。

新的一年到來預示父母又老了一歲,他們無論怎樣都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的人,是我們最為親近的人,剋制脾氣好好同他們講話,一遍聽不到就講兩遍,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父母在、家在人生還有歸途,真正做到對父母"色難"。











梅吉3882174592


首先我要告訴題主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總是對父母發脾氣,而對外人卻很禮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極為正常的,具有普遍性;壞消息是這樣的行為絕對是錯誤的,是沒教養,不成熟的表現。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兩面性,一方面對不想幹的人客客氣氣,彬彬有禮;另一方面對親近的人毫無顧忌,任性放肆。



父母就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最親近的人,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之間有一個最安全、最穩定的關係存在。即便我們說錯了話,傷害了他們,他們也不會計較,更不會記恨在心。我們再怎麼過分,也能獲得原諒,寬恕和理解。在父母面前放肆犯錯是不會有任何的風險。

人活於世,因為各種道德規則,社會生存壓力,我們總是在剋制各種人性的慾望。只有在父母面前我們才能成為我們最真實的自己,因為不需要剋制也能安全生活。在父母面前,我們放開了自己,是赤裸的自我。


而在外人面前,我們是聰明的經濟學家,不斷在計算得失,計算各種行為的風險。


多年的教育,社交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與人相處需要求同存異,需要彼此有共同語言共同經歷才會有真朋友。於是我們總是在剋制各種自我的東西,在外人面前表現的總是人性共有的美好一面。

對於外人的無禮或者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心底不在乎,不計較,因為他們與我們無關,我們又不會與他們生活。外人只是我們在社會中需要維持的表面社交關係,展示我們人性"美好"的工具。所以對他們我們剋制各種負面的性情。

所以不必感到太大煩惱,幾乎所有人都有對父母發脾氣的一面。因為遲早你們會意識到這是不對的。

然而,人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人。

我們必須意識到:把溫柔的一面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父母是極為不對的。

當你為人父母,當你看破人生的意義時,你會知道:對陌生人溫柔,彬彬有禮那是你的禮貌,而對父母尊重,愛護才是你最好的素養。

父母對我們的好是深入骨髓的使命,我們好好對待他們也應該是深入骨髓的責任。




我是老實生活,歡迎關注留言,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我們……

老實生活家


這樣的人基本上就是廢了。

我有一個親侄子,小時候因為我們夫妻倆生了女兒,我哥生了一個兒子,他們對他如珠似寶的。沒什麼文化的人總是以為要對孩子好,要給他最好的。所以從小就傳輸一種錯誤的思想,就是他家很有錢,而且在村裡面,從小他就不用心教他的兒子,任由他滿村跑。而他們夫妻吵架的時候,也經常在兒子面前吵,甚至出手打架。在小學讀書的時候,三分的數學試題他都能考得出來。到了初中就更不用說了。

他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從懂事開始就對父母的態度非常的差。在我這個二叔跟姑媽面前反而不敢吭聲,因為他知道我們是知識分子,講道理他講不過我們,講威嚴,我們也比他的父母講道理更威嚴。每次看到他吆喝自己母親的時候,我就很嚴格的批評他。其實他已經不是個案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子的,特別是農村學校已經沒有優等生的那些班級。

有一次我在電梯裡面看到的一個年輕人,她的母親不斷在嘮叨她做錯了什麼事情,他一直在吆喝他母親不要再說話,整個過程氣勢洶洶的不只一次,而是多次向母親發脾氣。這樣的男孩子還說出來工作,真的想衝上去打他一頓。不過這樣的人很快就會得到報應的。如果一個孩子對外人很好,對家裡人不好的話,很容易以後就會妻離子散的,不是說他以後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他就會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這個真的是想都不用想。相處一段時間,厭煩了之後,他就會對自己的妻兒發脾氣,這種人很容易就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