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近兩天鄭淵潔隔空喊話北大曹文軒,質疑其“進校售書”。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4月19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大星文化、作家榜經典文庫共同發佈了第13屆作家榜,在今年新添加的子榜單“童書作家榜”中,排名前三的作家分別為楊紅櫻、北貓和曹文軒。

針對未能登上童書榜的網友質疑,鄭淵潔通過個人微博發佈回應稱從童書榜中撤下是由於主動要求。

隨後曹文軒的回覆是: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我們小的時候是看著鄭淵潔的《舒克和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長大的,現在的孩子大多都看過楊紅櫻和曹文軒,很難比較孰優孰劣。

但是從鄭淵潔個人言論、還有其退出作協、高額慈善捐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教育孩子也與眾不同。

當年流傳著他在決定自己教孩子之前,先進行親子鑑定,也是當時一大話題。

只有小學文憑的兒子

我不需要他為我爭什麼臉面,也相信他將來一定有能力自食其力。——鄭淵潔  

1983年,從鄭亞旗出生的那一天起,鄭淵潔就給兒子營造了一個自由寬廣的天地,鄭淵潔認為要給兒子充分的自由,不限制兒子的喜好,培養他的想象力。

在鄭淵潔眼裡,鄭亞旗都是一路快樂地成長著,直到鄭亞旗上幼兒園,鄭淵潔聽說幼兒園出現老師體罰孩子的現象,於是為鄭亞旗辦理了退班手續。

在鄭亞旗讀小學三年級時,一次老師出命題作文《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鄭淵潔看兒子愁眉苦臉的,出於對學校沒完沒了的作業的痛恨,忍不住手癢幫他寫了一篇,然後得意洋洋地告訴他等著被老師表揚吧。

結果,老師給打了個大大的紅叉,說不及格,這樣一個作品發行量達到幾千萬冊的作家氣憤程度可想而知,於是鄭淵潔又讓家裡的小保姆又寫了一篇,小保姆寫的是在街上攙扶老太太過馬路,結果成了範文這件事讓鄭淵潔對當前的教育體制與內容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後來又相繼聽說了老師辱罵學生、甚至幫學生造假取得高分的事情後,鄭淵潔想明白了,“上學是為了什麼呢?說白了,上個好中學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考上了大學拿到文憑,就能找個好工作這是第一個用處;第二個用處,就是爹媽臉上好看,有面子,一定要讓周圍的親戚朋友看到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有出息,無非就是這樣。”

鄭亞旗說,“倒不是老師對我怎麼樣,就是我不適應老師,他們和鄭淵潔教我的不太一樣。”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在鄭亞旗小學六年級畢業之後,鄭淵潔專門為他開辦了私塾,自編了10部以標準教材為參考、童話主人公皮皮魯和魯西西貫穿始終的教材。

賞識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鄭淵潔徹底信奉賞識教育。他認為,人類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渴望得到同類的欣賞,越是年齡小的人,越希望獲得認同,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賞,欣賞是天才催化劑。

回想起那段私塾生涯,鄭亞旗說一個人聽課,必須認真地聽講、反應、思考,每天上大概3到4個小時左右,其實挺累的,但是這種學習是快樂的。不僅爺倆兒聊天的話題天南海北,而且鄭淵潔從來沒有批評過鄭亞旗,糾錯方式很特別。

比如說,兩歲的鄭亞旗曾經模仿鄭淵潔給摩托車加油的行為,給自己的兒童兩輪自行車澆牛奶,並借用鄭淵潔的說法,告訴鄭淵潔這是在“給車餵飯”,鄭亞旗並沒有因此捱打捱罵。

之後,鄭淵潔給鄭亞旗買了一輛更大的自行車,並說它是用核動力的,不用再吃飯。從那天開始,鄭亞旗就沒有給車喂牛奶了。

溺愛與博愛

鄭淵潔對兒子鄭亞旗的愛,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兒子18歲之前,鄭淵潔滿足兒子的一切願望,也安排兒子的生活。這樣的做法難免被認為是溺愛,不過鄭淵潔對此並不認同,他稱之為博愛,並希望兒子也有這種博愛。

鄭淵潔說:“我告訴他要博愛,有的爸爸媽媽想的是溺愛孩子,你不能光溺愛他,還要溺愛他媽媽,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世界上所有的人這就不是溺愛了,這沒有雙重原則。要是光對他好,這孩子就完了,你對所有人好,這就是博愛了。”

在鄭淵潔送給鄭亞旗的眾多禮物中,有一個讓鄭亞旗至今都很感動的回憶。“他出差的時候給我買了一個擎天柱,那時候北京還沒有,他上飛機的時候就跟人家說,這個飛機要是掉下來了,就照這個樣再給我兒子買了寄過去。”

18歲以後自食其力

說起兒子鄭亞旗,鄭淵潔表示從來沒有想把兒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完全是按照鄭亞旗的喜好來,

“我希望他能快樂地成長,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最重要的是他要能獨立 ”。

鄭淵潔認為,男孩兒過了18歲就不能再花父母的錢,要自食其力。

於是在兒子鄭亞旗18歲生日那天起,鄭淵潔就沒再給過他一分錢。鄭淵潔獨特的教育模式,使鄭亞旗養成了自力更生、勇於實踐的人生態度。

成年之後的鄭亞旗先是到一家新成立的報社,靠籌建和維護網站以及維修電腦,掙工資養活自己。三年後,已經是報社技術部主任的鄭亞旗辭職,創辦《皮皮魯》雜誌,並重新策劃《皮皮魯總動員》系列叢書,銷售量達到數千萬冊。

鄭淵潔還在兒子的運作下,參加各種電視節目,籌辦了自己主持的脫口秀《鄭氏胡說》。2007年,鄭亞旗又開辦皮皮魯講堂,擔任校長,並說服鄭淵潔和自己共同擔任授課老師,希望更多孩子能分享自己所受到的教育。

鄭亞旗愛好攝影,不僅創辦了個人攝影工作室,也出版了多部個人攝影集。27歲那年,鄭亞旗創建了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任CEO一職。鄭亞旗說,鄭淵潔從來沒有要求自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物,但應該是一個自立的人。

鄭淵潔對於兒子目前的發展確實很開心,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也算得上成功,唯一的遺憾就是兒子在家上學失去了早戀的機會,接觸異性太少。

有記者問:“教育方面你會採取你爸的方式嗎?”

鄭亞旗回答說:“得看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他如果特喜歡上學,我可以讓他去上。如果不喜歡上學,不是有現成的教材嘛,愛省事的話就可以用了。”

為什麼敢要兒子退學?不怕害了他嗎?

鄭淵潔的回答如下:

事實證明是沒有害他,現在他非常好,我從來沒有說過讓所有的孩子都退學。因為我覺得人和人之間有差異,我覺得人類社會之所以前進,是因為這種差異。我們的教育要發現這種人和人之間的不一樣的地方。

而我們現在的教育的地方是一個模子,把孩子都磨平了,如果你不服的話,就會讓你留級什麼的。另外現在有時獲得知識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我現在自己也給我兒子編一些適合他自己的教材,給他講。因為我認為一本好的教科書是他喜歡的課本,但是有一些課本是“板著面孔”把簡單的道路說複雜了,好象偏跟孩子過不去,其實教材是可以編得非常生動的,完全可以用童話的手法來編。

期間,鄭淵潔還說自己幹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我花了3000塊錢去軍隊醫院做了個親子鑑定。我得證明這真是我兒子,才能費這麼大勁兒編教材啊。”

而且這部教材是根據他自身的特點來編的。例如他的性格,是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我認為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看的書應該是不一樣的。例如,這個孩子比較內向,我們給他編的教材,是適合他內向性格的。不能因為他看了這個教材,讓他感覺自卑、沒有自信。我們所有教育的目的是讓這個孩子活的有尊嚴,讓他有自信。比如外向的孩子看了內向孩子的教材,就會感覺很自卑。

因為我的孩子是內向的,我不是專編這一本教材,編所有的教材的時候,都讓他感覺自己很有自信,很有尊嚴,根據自己的性格來走,真正的教科書是應該做到這一點。真正好的教育是:在一年級老師什麼都不教,就是觀察孩子,他適合讀什麼教材,這個教材不應該統一。

教材

現在有家長要求,我寫的家庭教材拿出來出版。現在出版的一本在《皮皮魯總動員》裡,因為我也去過北京的一個少管所,他們願意讓我去。我去了以後,就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我到那裡以後,我肯定有一個念頭,如何制止我的孩子來這裡?如果不這麼想,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父母。

我就問他們,你們是怎麼來的?其中有一個男孩說盜竊罪來的,我問他什麼時候偷的,他說:“過完14歲生日第三、四天偷了505塊錢。”我說“500塊錢就構成盜竊罪嗎?”他說 :“年滿14歲一次盜竊500塊錢以上的公私財務或者錢或等值的物品就是盜竊罪。”後來我就脫口而出:“你爸爸、媽媽沒有告訴你不可以這麼做嗎?”他馬上說“你告訴你的孩子了嗎”,我一愣。

我要編一部教材,裡面有一篇就是“法制篇”,我認為無論對任何歲數的人來講,對親人最大的愛就是看好自己,別惹事,你進了監獄,真正痛苦的是你的家人,我就把《刑法》買出來一看,如果你照著這個講,小孩根本聽不懂,裡面一共有419宗罪,所以我就編寫了《皮皮魯和419宗罪》,都是童話故事,我寫著“兒子:老爸希望你可以遠離這419宗罪”。

鄭淵潔編寫了10部教材教育鄭亞旗。10本教材都用童話手法撰寫,有哲學篇《魯西西和蘇格拉底對話錄》、法制篇《皮皮魯和419宗罪》、生理知識篇、道德篇、數理化篇和藝術篇等等。總字數有四百萬多字。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女兒十八歲同時被六所美國高校錄取

其實一開始鄭淵潔的打算是讓女兒也接受自己的私塾教育,不過誰知道鄭亞飛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用鄭淵潔的說法就是:她是全中國最嚮往上學的人。

她經歷了山區小學、市區小學和五年及後進入國際學校讀書的比較“常規”的路線。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鄭亞飛是真學霸,她不僅把學校的知識學了,還學完了十部故事體鄭氏教育家庭教材並閱讀了鄭淵潔所有童話作品。而18歲,她收到了六所高校的錄取通知。


鄭淵潔:兒子小學文憑,女兒被美國多所名校錄取


結語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自設私塾教育孩子,是很難實現的事情。

但是即便接受傳統教育的鄭亞飛也一樣非常出色,說明我們普通人還是可以從鄭淵潔教育子女中看出:怎樣由衷的讚賞孩子、捨得花心思花時間在TA身上、看到一個獨一無二的TA,都是值得我們普通父母好好想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