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究竟有益沒有?

frank1997919


謝謝題主的提問。這是一個很有深度也頗具探討價值的話題。碎片化閱讀雖早已有之,但隨著網絡技術全面而深入的普及和應用,碎片化閱讀業已成為一種十分常見的閱讀方式和文化現象。個人覺得,對於碎片化閱讀,既不能簡單粗暴的“一棒子打死”,更要防止其過度化和普遍化,總體上可以簡單的用“趨利避害”來概括。

碎片化閱讀,是相對於“整片化閱讀”、體系化閱讀、整體化閱讀而言的。碎片化閱讀的普遍化是在網絡時代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相比以往傳統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內容豐富、時效性強,讀者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樣而便捷。很多人儘管對碎片化閱讀不屑一顧甚至談之色變,但卻是碎片化閱讀的受益者。

不過,和很多有識之士達成的共識一樣,碎片化閱讀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而深層次的。現如今,垃圾信息充斥網絡,其中有很多還打著“真理”、“精華”、“必讀”的幌子或標籤,迷惑性很大,必須從中認真篩選和加以鑑別,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去偽存真。碎片化的淺閱讀,就像蜻蜓點水,難有真正收穫。對於碎片化信息沒有足夠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人,很容易被各種偽科學、偽知識、毒雞湯等矇蔽或誤導。長期或單純依賴碎片化閱讀,只會養成碎片化思維,看待問題很容易膚淺和偏頗。

對於碎片化閱讀,怎樣才能做到趨利避害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處理好碎片化閱讀與體系化深度閱讀的關係。首先,要通過體系和深度閱讀(如求學、進修、研讀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併力求科學和全面,再通過適度的碎片化閱讀予以充實、完善和更新。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知識體系就好比一座大廈的毛坯房,已經具備了必要而堅實的框架,這是客觀認知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必要基礎;而適度的碎片化閱讀就像對毛坯房進行裝修,使樓房居住起來更加舒適,對一切事物的認知更加全面系統和從容不迫。

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經過深度和體系閱讀,因而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些人又恰恰通過網絡獲取大量分散的碎片化知識,如某音、某博、某信等,還片面的認為這就是“學習知識”。一句話,如果沒有必要的知識底蘊為支撐,碎片化閱讀只能帶來碎片,認知事物膚淺而偏激也就在所難免。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隨著這種閱讀方式“普及率”越來越高,類似“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等話題一再被提及。其實,所謂“碎片化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新生事物,傳統意義上的報紙和期刊閱讀,也可以歸入此類。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髮展,新媒體網絡技術的飛速應用,信息載體不再侷限於紙媒,更多的文字圖片信息被放到了大小不一的屏幕上。人們也逐漸習慣並喜歡上從屏幕上獲取信息。

某種閱讀方式能普及肯定是因為其自身存在著相當的優勢的,碎片化閱讀以其高效率、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廣受群眾的喜愛,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習慣了這種簡單的閱讀方式。但隨著這種閱讀方式的普及,其弊端也漸漸體現出來併為人們所談論。

就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碎片化閱讀的泛濫會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更有甚者認為,這樣的閱讀方式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理解能力並最終體現在智商上!當然,後者多少有點偏激,但前者絕不是無的放矢。現在的網文、快文、新聞為了能給到讀者更快更簡單的閱讀體驗,往往會著力於文字的簡單易懂上,反而忘卻了文章本身應該具有的文學內涵和美感。讀者在閱讀時也往往只需要瞭解即可,頂多記住幾個必要的詞句,深入研究的寥寥無幾(其實碎片化閱讀的文章內容本身值得人們深入研究的價值也寥寥無幾。)。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人們閱讀方式的簡單化,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最終影響到理解能力。

可話又說回來,存在即合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也需要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信息獲取效率。可以說,這是一種趨勢,不可逆轉,深度閱讀最終可能會演變成像書法之類的“修煉”。

總得來說,我們不能因為碎片化閱讀存在弊端就否定其所有,它在信息的傳遞和推廣上是有不可忽視的優勢的!


壞牧羊人1992


碎片化知識有用的,只不過你必須要學會吸收,你如果不能把這些碎片化知識,整合成你自己想要的知識的話,那麼你看得再多也沒有用。

關鍵不是你看的多不多,而是有用沒有用,能不能深刻的去理解它,你若不能理解的話,不論你看再多也是吸收不了的。

在你看碎片化知識的前提下,我建議你呢要讀五種書,觀天下。

一個是儒家的書籍,一些名言名句,複雜的話你肯定是吃不透的,這些名言名句呢,你都能夠去理解它。

第二個就是老子著作的《道德經》,你如果不懂的話可以出網上搜索它的意思,一字一句地來去理解。

第三的話就是佛家名言名句,可以讓人豁然開朗。

第四就是哲學,哲學可以讓人感悟良多,陶冶性情。

第五就是心理學,是可以讓人換位思考,從自我第一人,站到第二人,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要面對的問題,以及第三人,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後再綜合的去思考問題。

第六自然,自然學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花一木,一草一物,皆能夠讓我們感悟頗多。

第七動物,動物的言行舉止,與自然一樣,都是由規律可循的,觀察動物可以反思,我們自身的問題。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論是一花一草還是一木,還是什麼書籍,都能夠讓我們學的有用的知識,讓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以別人的視角,來反思和學以致用。


女婍


一個人擁有知識或沒有知識的判別標準不是在於碎片化閱讀,而在於系統理論知識的閱讀和熟悉。沒有系統理論知識的碎片化閱讀即便得到的是隻言片語的知識也不能建立系統的理論,因為碎片化閱讀得到的不是原因和原理的知識。碎片化閱讀的或者是感性知識,或者只是別人的簡單判斷或說是成見,特點是短平快,大多數情況下直接的作用是滿足讀者求證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佐證,找到自己的“群”——就是派系,但是不能改變讀者的成見或偏見。

一個人真正獲得知識還是要閱讀大部頭的學術著作,有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以後再通過碎片化閱讀可以對社會做一個整體評估,不但知己也能夠知彼,為自己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對社會未來可能的走向有所籌劃。真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不會停留在碎片化閱讀之上,而是越來越依此為依據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碎片化知識有用的,只不過你必須要學會吸收,你如果不能把這些碎片化知識,整合成你自己想要的知識的話,那麼你看得再多也沒有用。

關鍵不是你看的多不多,而是有用沒有用,能不能深刻的去理解它,你若不能理解的話,不論你看再多也是吸收不了的。

在你看碎片化知識的前提下,我建議你呢要讀五種書,觀天下。

一個是儒家的書籍,一些名言名句,複雜的話你肯定是吃不透的,這些名言名句呢,你都能夠去理解它。

第二個就是老子著作的《道德經》,你如果不懂的話可以出網上搜索它的意思,一字一句地來去理解。

第三的話就是佛家名言名句,可以讓人豁然開朗。

第四就是哲學,哲學可以讓人感悟良多,陶冶性情。

第五就是心理學,是可以讓人換位思考,從自我第一人,站到第二人,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要面對的問題,以及第三人,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後再綜合的去思考問題。

第六自然,自然學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花一木,一草一物,皆能夠讓我們感悟頗多。

第七動物,動物的言行舉止,與自然一樣,都是由規律可循的,觀察動物可以反思,我們自身的問題。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論是一花一草還是一木,還是什麼書籍,都能夠讓我們學的有用的知識,讓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以別人的視角,來反思和學以致用。


用戶101281724137


得分為看哪類文章?如果是日常一般性的可以碎片化閱讀,如果需要深入思考的那必須長久思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