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如何學以致用?

丫瑪讀書札記


那麼,如何才能學以致用,真正吸收一本書呢?

有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學會選書,並通過有效地讀書找到對你有用的內容

你平常讀書嗎?

你一般會讀什麼類型的書?

你想過你讀的書是否對你有任何幫助嗎?

有時候,我們讀一本書,往往是很隨意的,拿到一本書就開始讀,無論這本書是否會對產生影響。但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每天要工作或是有其他的事情,那麼花在閱讀的時間肯定會不那麼充裕。所以,在這有限的閱讀時間裡,要想得到對我們自身來說,最大價值的回報,就需要對症下藥,學會選書,在市場上眾多類型的書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本書。例如,你想創業,就可以選一些談論創業的書籍;你想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可以買有關溝通交流的書籍;你想學習繪畫,就應該買與畫畫有關的書。

選出一本對自己有益的書,其實就漸漸開始帶有讀書的目的性了,而讀一本書的目的性,正是我們所需要,甚至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人的注意力具有選擇性,當一個人帶有目的地去閱讀一本書,他更容易在書中找到他心中問題的答案,從而幫助他更好地記憶和吸收書中的內容。例如,你想學習如何進行一場好的演講,為了實現進行一場好演講的目的,你買了一本有關演講技巧的書籍,正是因為你有了目的,想找到創造好演講的方法,你在閱讀這本書時,就會格外集中注意力,找到書中對你有用的信息。

也許你會說:“我有一本自己想讀的書,也想通過讀這本書獲得些什麼,但書中的內容那麼多,我怎麼才能快速找到對我有用的呢?”

這個疑問,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便提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方法,以下歸納為三點。

方法一:有效率地讀書,找到對你重要的20%。

在開始閱讀一本書前,心中應該帶有目的性,還可以為自己提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並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看一本書,可以先看序言、目錄和後記部分,因為序言和後記裡往往濃縮了本書的知識要點和精華,通過目錄,則能讓我們快速對全書的結構和體系有個初步的大致瞭解。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時間意識,這樣有利於閱讀效率的提高,若是沒有時間意識地慢慢悠悠地閱讀,不僅花費了過多時間,而且收穫不大,付出的時間和回報不成正比。同時,在讀書的時候,不要試圖理解本書的全部內容,根據本書作者大巖俊之的觀點,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往往只佔全書內容的20%。所以,在閱讀時,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對你重要的20%。

方法二:用讀書筆記幫助你找到和記憶重點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在閱讀後,通過製作讀書筆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歸納和整理重要內容,還能方便我們以後即時複習學到的知識點,做到加強理解和鞏固。在製作讀書筆記前,我們可以先通讀全文,通過畫線、貼便籤、書頁折角等方法找到重要知識點,在製作筆記的過程中,採用 “摘抄+評論”的方式,使筆記既有作者的觀點又有自己的觀點,會更利於內容的掌握吸收和理解記憶。

方法三:學習和運用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創建的一種發散性思維方法,它以一種類似於腦神經細胞結構的形式,由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地擴散出去,形成“放射性思考”。通過思維導圖,能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通過這種放射狀的形式可視化出來。而在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我們在為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漸漸對本書有個清晰明瞭的把握和認識。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作者介紹了 “閱讀目的型”和 “提煉要點型”兩種不同的有關書籍的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前者有助於快速閱讀時快速找到心中目標和問題的答案,後者有利於提煉全書的要點,盡我們可以更可能多地把握書中的內容。

步驟二:學會針對和重點記憶,牢記對你有用的內容,形成長期記憶

為什麼你在讀過一本書後,記不住自己讀過的內容,因為人本來就是善於遺忘的。我們的大腦若是將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或是其他感覺到的任何東西一個不漏的都記下來,不到五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所以,大腦為了避免達到極限,它不是在不停地記憶,而是在不停地刪除,好為其他新記憶的進入騰出空間。因此,我們想要在看過一本書後一字不漏地記住書中的內容,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看書後具有過目不忘能力的人,也只能是在虛構故事中才會存在。

因為大腦善於遺忘,所以我們就必須找到那些對自身有用的內容,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記憶。根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還可以通過即時複習和反覆記憶來不斷加深記憶,這樣,我們的記憶就會越來越牢固,最終成為長期記憶保存下來。

關於如何做到針對性記憶,有兩點建議。

建議一:帶有情感地閱讀

在記憶時,只著重記憶對自己有用的那重要的20%,至於其他的80%,要學會果斷地拋棄。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帶有情感地閱讀。為什麼要有情感,因為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兩個組織,一個是“海馬體”,一個是“扁桃體”,前者負責接受記憶,後者負責處理情緒,當我們帶有情緒地閱讀時,無論是悲傷、快樂、驚訝或是其他的情緒,“扁桃體”就會因為情緒的變化而受到刺激,一旦“扁桃體”受到刺激,“海馬體”就會認為這個信息很重要而把它當做記憶儲存下來。因此,帶有情感地閱讀,有利於我們記憶讀到的內容。且情緒起伏越大,記憶得就會越牢靠。

建議二:靈活運用多種記憶方法來幫助記憶

書中提到的記憶方法有四種,分別為故事記憶法、首字記憶法、創建形象聯繫記憶法和便利貼記憶法。

這裡著重介紹一下創建形象聯繫記憶法。

當我們需要記憶一段內容時,可以在這段內容中提取關鍵詞。假設你提取了五個關鍵詞,分別為森林、檯燈、電腦、兔子、咖啡。

首先,將森林和檯燈放在一起創建形象,這個形象最好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現的,你可以充分運用你的想象力,因為,形象創建得越不像現實,你對此的記憶就會越深刻。

如:一盞比百年老樹還高的檯燈照亮了整片森林。

接著,依次用檯燈和電腦、電腦和兔子、兔子和咖啡這三對詞語創建形象。

如:

檯燈發出了強烈亮光,把電腦的屏幕給照得爆炸了。

一隻像人一樣大的兔子把爆炸的電腦吞進了肚子。

吃飽了的兔子跳進裝滿咖啡的游泳池洗了個澡。

在創建完形象之後,從第一個形象開始聯想,你是不是就很容易從森林想到檯燈,再由檯燈想到電腦,之後是兔子和咖啡了呢。

創建形象記憶法便是這樣的原理,通過這個記憶方法,我們可以很容易記住上文中提到的自己製作的思維導圖的內容,因為思維導圖大多是由我們自己提煉的關鍵詞組成的。

步驟三:將知識內化為行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解決了讀書後讀過即忘的問題,便到了讀書最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步——學以致用。我們讀了一本書,裡面的知識是記住了,但是若是沒有把這些知識加以運用,沒有實踐,那麼這些知識也不會對你有多大幫助,因為只有把學到的知識付諸行動,你才會真正的從知識中受益,得到改變和進步。

你可能會說:“我也想學以致用呀,可是我並不知道怎麼用?這怎麼辦?”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大巖俊之也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你要學會在閱讀中進行“自我指導”,“自我指導”從字面意思理解即自己指導自己,將自我指導運用在閱讀中,就是自己要學會在一本書的內容中找到“行動目標”,並就這個目標付諸實踐。為什麼要“自我指導”,因為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人來幫助我們將書中的知識化為行動,所以要自己指導自己。

“行動目標”從何而來,可以參照你之前確定懂得閱讀目的來確定,具體來說,行動目標就是你在讀過一本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而你想要做的這些事,是有助於你實現自己閱讀此書的目的的。設定“行動目標”,可以以SMART法則為模版。

“SMART”,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

根據SMART法則,我們設定的目標要儘量詳細具體,同時要具有可實現性,若是目標過高過大,很難會順利達成,自己也會被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嚇倒。你還可以為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大致完成時間,督促自己抓緊時間奮鬥努力。

設定了行動目標後,再將這個目標一一分解為更加細緻的小目標,從小目標著手,一步一步實現大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選擇將自己的目標告訴他人和想象自己達成目標的樣子,這都有利於振奮你的精神,幫助你不斷前進。

書籍是所有人的寶藏,它能增長我們的見識,提升我們的能力。但有的人不讀書,也有的人不會讀書,就白白地錯失了幫助自己提升各方面能力的寶貴機會。《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作者大巖俊之以自身經歷和經驗為指導,幫助人們重新認識閱讀的力量,也告訴我們如何在讀書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阿的個


讀書如何學以致用?

從問題上來看,應該是意識到了自己學習的困境:讀了很多書,卻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比方說:學了課程的方法,好像不適用於我現在的狀況;比方說:沒有出口成章;比方說:沒有寫出好的文章……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根據最近我的情況來看,我會兩個建議:

①在學習課程的時候,每天寫讀書分享―今天的知識點、收穫/感想、實操路線。

②去找相關的課程,進入社群學習,將所學習的知識點實操起來,順便刷一波存在感,吸引老師的注意。

③在這段期間,學習其它方法,將他們結合形成自己的風格。去一些平臺做分享,說的多了,你會發現之前沒想過的點,然後逐步完善,你的學習效果基本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