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美軍士兵為何痴迷日軍頭骨?

創意風向標


眾所周知,美軍在戰爭中有收藏紀念品的愛好。在太平洋戰爭中,上至日軍的軍刀、太陽旗,下至日軍的碗筷、信件等,都是美軍收藏的對象,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美軍士兵居然對日軍的頭骨產生了興趣,在擊斃日軍後,他們直接將日軍的頭顱或者手指砍下,然後剃成白骨,有的士兵甚至還將其作為紀念品出售。為什麼美軍會變得如此野蠻呢?

如果說美軍是野蠻人,那麼日軍的行為簡直毫無人性,美軍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都是為了報復日軍虐待美軍戰俘的做法。日軍在戰爭初期連戰連捷,1942年4月9日,駐巴丹的美菲聯軍近八萬人向日軍投降,這些戰俘被日軍押往300裡外的戰俘營中,在路上戰俘們口乾舌燥日軍卻不准他們喝水,一些戰俘們見到水坑的水紛紛搶在去喝,結果都被日軍活活用刺刀捅死,在去戰俘營的路上有一萬多名戰俘被日軍殺害,到了戰俘營後,又有兩萬多名戰俘被日軍折磨而死。此事對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刺激極大,再加上美軍的宣傳,美軍官兵們對日軍的仇恨達到了極點。

日軍為了虐待戰俘,還專門修建了很多審訊室,屋子裡擺滿了上百種刑具,進去的戰俘很少有人能活著出來,正是因為日軍種種殘酷的虐待戰俘行為,美軍也就不把他們當人看了,縱使美軍高層曾禁止將日軍的頭骨作為紀念品,但部分美軍官兵根本不當回事。

日本人在面對強者時,往往會有畏懼和崇拜之心,但面對弱者就會變得十分殘暴,在中國戰場上一些被俘的中國官兵也同樣遭到虐待,一些與日軍拼命犧牲的士兵卻受到日軍的厚葬。

所以說,對付當時的日軍,只有讓他們知道自己比其更加強悍,日本人才會畏懼,而美國人痴迷日軍頭骨的行為,也讓日本人產生了畏懼之心。


兵說


說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士兵痴迷日軍頭骨,甚至說個別人士兵拿其做工藝品,其實是不實說法。而極力宣傳這些的,都是些倖存的日軍老鬼子。這無疑是醜化二戰美軍的一種說法,往往都是據說或者聽說,而實際證據還真沒幾個靠譜的。

日本鬼子無論在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都是兇殘的野獸,在中國就已經殺人成性,換到打太平洋,也還是這個作風。殺俘虜,吃美英戰俘的肉,各種虐殺。當戰爭結束這些日軍醜事曝光,在世界上影響極壞。而曾經參戰的老鬼子為了找臉,就杜撰了這麼個說法給花邊媒體,擾亂視聽,企圖妖魔化美軍。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的確有些二戰的老照片里美軍在摞一堆堆的頭骨。話說這些還都是日本那些鬼子造的孽,日軍在中國沒事的大屠殺,而到了南洋,還是如此作風,殺華僑殺土著。殺完了就一埋,而美軍收復這片區域後,往往根據指認刨開大批的萬人坑。所以這些是日軍屠殺的俘虜及平民遺骸。

還有一個情況,島嶼戰時,比如瓜島之戰,日軍攻擊失敗就鑽了叢林了,戰又戰不了退又沒地方退,還拒不投降。那只有自己慢慢餓死。而瓜島環境惡劣,美軍又怕殘餘日軍設伏,輕易不敢進叢林。等到戰役完全勝利進行清繳時,日軍已經全餓死了,屍體也互相剃肉剃乾淨當糧食吃了,剩下的只有骨頭和骷髏。而美軍為了計數,把這些日軍骷髏收集起來算數。

最後還真有些軍士兵惡趣味,拿日軍腦殼當燭臺和掛件。但這完全是出於對兇殘鬼子的恨意,這些美國兵都是跟日軍拼過刺刀打過肉搏的,對這些無人性的鬼子恨之入骨。拿日軍骷髏當發洩對象戲耍也是一種減壓手段。兇殘的日本鬼子也有些成就,那就是把美軍培訓成和其一樣不拍死敢於拼刺刀肉搏玩命的勇敢士兵。看似美軍在虐死掉的日本鬼子骷髏,其實美國兵是在用這種方式嘲笑這些無腦效忠天皇,白痴一樣死掉的鬼子。


利刃軍事


尤金·斯萊奇寫道:“激烈的生存之爭,侵蝕了文明的虛假外表,讓我們全都變成了野蠻人。”有這樣一種感覺:生活環境導致了某種程度的社會退化。換句話說,道德景觀就像身體景觀一樣超現實,因為士兵們失去了在國內框定他們生活的所有正常的社會結構。他們被死人環繞,他們奉命殺人,他們認為自己即將死去。

“獵獲紀念品”和“戰場剝奪”無處不在。一位美國軍人開玩笑地對馬克·莫里斯說:“如果日本鬼子之前不知道的話,他們現在應該知道了,美軍是為了紀念品而戰鬥。在那裡,他們會朝一個日本鬼子開槍,後者會跳起來,還沒等他落到地面上,他們便一擁而上,為了獲得紀念品而對他進行搜身。”這是真的——有時候,美國人等不及受害人死去,便把他們的口袋和揹包掏空,拿走他們的槍、刀子、旗子、頭盔、照片、身份牌,敲下他們的牙齒,有時候甚至割下他們的耳朵,他們的手指,偶爾還有他們的頭顱。

他們為何熱衷砍掉日軍的頭顱?

如果說盟軍部隊都成了“野蠻人”,那麼在他們眼裡,日本人就幾乎不是人。日本人在美國公眾和武裝部隊的心目中被徹底非人化了。在宣傳中和媒體上,他們被描繪為有著非理性自殺傾向的武士,對叢林戰有著一種美國人無法理解的喜愛。一位海軍陸戰隊員評論道:“我希望我是在跟德國人戰鬥。他們是人,像我們一樣……但日本鬼子就像動物一樣……他們習慣於叢林,彷彿他們就是在那裡長大的,像有些野獸一樣,在他們死去之前你絕對見不到他們。”


當戰士們在現代戰爭中攫取戰利品人頭的時候,通常有一個強烈的種族因素。在19世紀的戰爭期間,英國和德國的軍隊曾從非洲的南部和東部帶回人頭,但歐洲白人卻很少收集其他歐洲白人的頭。迄今為止,美國法醫科學家們所記錄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所有戰利品骷髏全都是日本人的,沒有記錄表明歐洲戰區有人獵獲過戰利品人頭。種族主義並不是士兵們獲取敵人首級的唯一原因——畢竟,戰士們接受的訓練就是要在戰鬥中殺人,所有對手都在某種程度上被非人化了——但種族主義是一個最常見的因素。


老照片


美軍為了紀念品而戰,種族主義與報復心理


戰爭很殘酷,而且很單調,除了屍體還是屍體。已經到了拿死人的骨骼用於娛樂的下場,同時也是勝利者的炫耀。頭顱不僅成了勝利者的標誌,在戰後這些頭顱成了紀念品、象徵物、吉祥物。

其實在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人都是以繳獲日本軍刀為榮譽。但是隨著戰爭時間加長,美國人認識到了日本人的殘酷。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根本不是人,相對於他們更希望與同樣是人的德國作戰。”


所以到了這個時期,就演變到以收集日本人頭顱為樂趣。根據美國戰地記者記載:當時美軍營地各個地方都掛有日軍頭顱,被運送回日本的士兵屍體中,60%的人都失去了頭顱。美國軍人自己戲稱:他們不是為了正義而戰,而是為了紀念品。

每當一個日本鬼子倒下,都會有一群美國大兵衝過去,對他全身進行搜刮。戰爭前期還只是搶奪他們的槍、刀子、旗子、頭盔、照片、身份牌。到了後期就開始敲他們的牙齒,割他們的耳朵,後來頭顱一時成風。


1944年美國《生活》雜誌刊登了一張照片,一位漂亮的女子坐在桌前給男友寫信,而旁邊正是一顆男友寄過來的光亮頭顱,上面還有男友13名戰友的聯名簽字。女友收到後很驚訝,還給頭顱起名“東條”

然而除了出於報復之外,還有很濃重的種族主義思想。早在19世紀前期,英國與德國就從非洲戰場帶回來許多當地人頭顱,但是歐洲白人之間就很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有頭顱戰利品,都全是日本人。然而種族主義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出於報復。


然而關於以頭顱作為戰利品的事,其實美國軍方一直嚴令禁止,因為出於衛生傳染的考慮。而且禁止攜帶任何屍體戰利品回國,就算是在三令五申之下,仍然有人試圖通過夏威夷海關帶頭顱回國。


史之策


戰爭使人變成了殘忍的“怪物”,它首先扼殺的便是人性,戰勝者無時無刻不炫耀自己所得的戰利品。

在太平洋戰爭中我們發現了一個讓人驚悚的情景,老照片中美軍士兵的中間出現了很多白色的頭骨,而這些頭骨的主人都指向了戰死的日軍們。

珍珠島事件日軍的偷襲使美軍耿耿於懷,這些驕傲的美國人無法忍受日軍不宣而戰的惡劣行為,他們早就在心裡恨透了日軍。

戰爭中美軍便被灌輸了一種想法:不要對日軍太過仁慈了!

而且日軍遵循“武士道精神”經常在和美軍的戰鬥中頑強抵抗(他們認為活著就不應該被俘囚禁是恥辱),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投降,日軍經常在戰場上戰死到最後時刻或者剖腹自殺 。

被稱作“日本第一個戰俘”的酒卷直男回到家鄉後,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一生鬱鬱而終。

日軍對待美軍俘虜也非常不好,讓他們喝髒水幹體力活還經常虐待他們,同時在俘虜營中一年還看不見幾次日軍的軍醫,很多美軍因勞累過度而死。


慢慢的美軍在戰場上養成了一種強烈的報復心理,人性既然在日軍無法體現,那我們也就無可奈何了,對待什麼人就用什麼樣的辦法!

比如在血戰貝蒂歐島戰役中,美軍就往倒塌的日軍指揮所的排氣孔中倒了滿滿的汽油,然後甩進了一顆手雷,守島的少將柴琦惠柴就在美軍復仇的火焰中活活燒死了。

人性的光輝被戰爭的陰霾所掩蓋,剛開始美軍在戰勝後喜歡炫耀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軍刀,他們在照片上舉起軍刀顯示出戰勝者的姿態。


慢慢的美軍在太平洋戰爭被日軍磨盡了耐心,開始以炫耀戰死的日軍頭骨為榮。

這還不算,戰場上戰死的日軍衣物很快被美軍洗劫一空,如日軍的太陽旗、手錶、書信、筷子等。

在戰後,日軍的一些頭骨、大腿骨、牙齒等一些戰利品還在美國的收藏展會上出售了。


可能這些戰死的日本軍人至死也無法想到自己的頭骨竟被美國人做成收藏品出售在了展會上,而這卻是真實的戰場。

到了現代日本還在美國的背後,難道他們忘記了戰敗後的恥辱和原子彈慘絕人寰的後果了嗎?我想並不是,日本居心叵測仍需後人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