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本沒有湖,但成都人似乎對湖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而且對挖坑造湖很執著。東湖、南湖、北湖、興隆湖、錦城湖、青龍湖、麓湖以及還沒影的江安湖、金沙湖、東安湖(皇冠湖)、怡心湖都是成都人民辛辛苦苦挖出來的。

成都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挖湖呢?因為喜歡湖,卻沒有湖,那就挖個湖來玩玩唄。地處龍門山脈與龍泉山之間岷江與沱江衝擊平原的成都,本身就缺乏大江大河和自然湖泊,雖然河網密佈,但基本上都是人工河,水源也都是從都江堰方向流過來的,就更別提自然湖泊了,想都別想了。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地區水系圖

沒有湖,那就挖個湖呀!成都在挖坑造湖的路上,一直都很賣力!遠在隋文帝開皇二年(586年),成都人民就在市中心就挖了一座大湖——摩訶池。 當時益州刺史楊秀鎮蜀,展築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為池。據唐人盧求《成都記》記載:“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為池。有胡僧見之,曰:摩訶宮毗羅。胡語謂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言此池廣大有龍也”,因此取名摩訶池。摩訶池鼎盛時期的最大面積約1200畝,相當於110餘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但在隨後的1000多年中,摩訶池的水源逐漸枯竭,後人便填了它,在上面修了王府等建築,摩訶池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消亡。(有機會我們再細講摩訶池的前世今生)。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摩訶池位置圖

如今的成都致力於公園城市建設,在湖泊的規劃上同樣是大手筆,僅規劃的環城生態區內,也就是現在經常說的錦城綠道,就擁有6大湖泊,總面積相當於5個西湖:安靖湖1.93平方公里(2900畝),北湖2.47平方公里(3700畝),青龍湖2.67平方公里(4000畝),錦城湖0.6平方公里(900畝),江安湖3平方公里(4500畝),金沙湖1.53平方公里(2300畝)。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環城生態區(錦城綠道)

在剛剛提出不久的東進區域內就高起點規劃了東安湖(以前叫做皇冠湖),該區域將是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場館;而龍泉山東側的龍馬湖(佔地面積2400畝),作為簡州新城的城市中心,正在加快進行“挖湖、築壩、造景”,預計今年7月就可以實現蓄水。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東安湖城市片區規劃示意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東安湖體育中心效果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龍馬湖中央公園效果圖

之所以喜歡造湖,無外乎城市湖泊不僅提高城市景觀的多樣性、豐富城市的空間格局,還可以調節微氣候,提升城市的舒適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還能進一步打造成都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讓更多的人來了就不想走呀!

對於成都人民而言,喜歡湖泊,也十分認可挖湖造景,而且鍾情於湖景房,看看東湖、南湖、麓湖、錦城湖和怡心湖的房價就知道了。可以說,規劃有湖的地方,房價一般都不便宜。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麓湖板塊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怡心湖板塊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東湖板塊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錦城湖板塊

今天我們重點談談天府新區的興隆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興隆湖

從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出發,經人民南路,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驅車半個小時(乘坐地鐵1號線需57分鐘),就到達28公里之外的興隆湖。

興隆湖總體規劃5360畝,水域面積約4500畝,是天府新區是“三縱一橫一軌一湖” (天府大道中軸線、紅星路南延線、元華路南延線、正公路東西延線、地鐵1號線南延線、興隆湖生態綠地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也是國內首例全新打造的城市水環境循環系統項目。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興隆湖是集防洪、灌溉、生態、景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水生態治理項目,被譽為天府新區“生態之腎”。興隆湖建將使天府新區防洪等級將提升至“百年一遇”,並降低下游洪澇風險,確保湖區水源、水質安全,構建達到歐洲標準的“藍色”生態湖泊。

小編前一段踩點了興隆湖,微風習習、楊柳依依,雖然環湖一帶的道路和建築還在建設,但初步景觀已經打造出來,說不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但還是風光旖旎、沙鷗翔集,環境還算可以,畢竟是成都的新地標和公園城市的一張名片了,很適合喜愛慢跑和騎行的朋友。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成都為什麼這麼喜歡挖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