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前言:《大秦帝國》是孫皓暉積30年文史沉澱,歷16年寫作之功鑄就而成的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第一部《黑色裂變》用了上下兩卷的巨大篇幅,對商鞅和商鞅變法做了盡情的謳歌。即是小說,免不了對歷史進行些打扮從而表達作者的觀點。例如為了塑造商鞅“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形象,把實際上反對變法的贏氏宗族公子虔塑造成支持衛鞅變法的秦公哥哥,衛鞅秉公持法處決公子虔從而達到完美法家的化身。對於這些篡改本文不作詳論,單說說小說故事裡面的“道術“。

《黑色裂變》以商鞅變法為主線鋪排,以商鞅被車裂結束故事,在詳盡變法過程的途中也刻畫了一個老成謀國的政治家甘龍,小說中說他是儒家士子,我看更像道家子弟,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老甘龍的”柔弱盛剛強“之術。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秦國上大夫甘龍

一、颶風過崗,萬木蟄伏。

百里奚六世孫先後見過衛鞅和嬴渠梁,並指點秦公嬴渠梁向山東各國求賢,指點衛鞅擇君考慮考慮西邊。在多方努力之下勵志強秦而無頭緒的嬴渠梁與懷揣強國之策的衛鞅君臣相遇,漫談三天三夜,達成了非變法不可強秦的共識。

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窩冬,秦孝公縱橫捭闔為變法凝聚力量,衛鞅結合秦國實際制定了新法。一切裝備停當,終於在啟耕大典之後春日一雷,商鞅官拜左庶長,配秦穆公振國劍,開府領政。

甘龍在求變圖存的戰略上是跟秦公嬴渠梁一樣的。只是他主張的是有限度的變法,即秦公所說的“新政”,衛鞅主張徹底的變法,這是政見上的不合;甘龍新政的目的是通過鞏固老世族強國,衛鞅變法是要重新分配利益激勵國人,這是利益上的敵對。甘龍帶領老世族齊心反對新法,確定了衛鞅是老世族的公敵。

在嬴渠梁,老太后,贏虔的力挺之下,甘龍意識到憑藉自己聚攏的老世族遠遠不是變法派的對手,便開始“蟄伏”,表面上做一些無關政治的事情,私底下暗流湧動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顛覆這股勢力。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輔佐秦獻公的甘龍

二、不摧不折,悠悠可期。

秦國私鬥成風,歷年如此,國府官府都無從治理。衛鞅新法規定私鬥罪,甘龍看到了機會,來個火上澆油。造成了更大規模的私鬥,本來打算只要涉事氏族多了,新法無法執行,就形同擺設了。不曾想到衛鞅幹練審理,涉事七百多人重犯依法判決死刑。起初秦公擔憂如此大刑會引發氏族生亂,刑法後新法靠肅殺威懾天下。甘龍雖被震懾,但是更清楚了衛鞅的為人操守,護法無私,又開始了蟄伏。

渭水河畔大刑之後,秋收之後衛鞅又頒佈了新土地法。收回氏族多佔田畝,廢井田,開阡陌,將土地分劃給解除奴籍的隸民耕作,拆遷聚村。對氏族大動干戈,卻保留了太子封地。白氏族長搬出太子作為靠山,甘龍見機聯絡老世族人對白裡上繳的糧食動了手腳,驗糧時太子氣憤而至,殺了運糧人並驅馬到了打穀場,不由分說對白氏族人一頓濫砍亂殺。太子私行濫殺,年幼罰而不刑,一向力挺變法的太子首傅贏虔被劓刑,太子傅公孫賈被黥刑流放。破了“刑不上大夫”的貴族特權。自此新法深入人心,甘龍再次被震懾。

甘氏陰謀雖然沒有顛覆新法,卻為商鞅變法樹立了勁敵。有秦公太后秦公撐腰,甘龍撼動不了衛鞅,只能守法自保,等待時機以作圖謀。種子已經埋下了,就等著生根發芽了。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與變法較量的甘龍

三、颶風過崗,伏草唯存。

甘龍之子甘成將兩次陰謀總結為內治外治,然而卻沒有成功。甘龍清楚的認識到對手的強大:一、秦君鐵心撐持變法,不同與山東六國;二、衛鞅是徹頭徹尾的法家,天下沒有第二個;三、如此君臣相遇,從此一來絕無僅有。其威,其力,其勢不可阻擋,不可用強,只能靜觀其變,伺機而動。

甘龍的努力已經將太子、公子虔、公孫賈等幾大宗族勢力推到變法的對立面,此時衛鞅與老世族已是冰炭同器。為了變法秦公嬴渠梁力促衛鞅與公主以婚約形式與贏氏結成鐵盟。為了成全衛鞅的志向富商白圭之女忍痛割愛,說服衛鞅與公主成婚,舍衛鞅而去。

衛鞅終究成勢,甘龍無可奈何,只得讓太廟令杜摯主持成婚大典。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蟄伏在家的甘龍

四、天之將明,其黑尤烈。

衛鞅在秦從徙木立信到河西大捷,將積貧積弱的秦國發展成為可與山東六國比肩的戰時強國,嬴渠梁依求賢令所承諾,加爵封地,衛鞅受封於商於之地,爵號為君。自此新法根基已成,商鞅在秦的權力達到頂峰,本想辭官歸隱,卻不料此時秦公病重。

甘龍曾比喻商鞅與秦公關係好比車輪與車軸,誰也離不開誰,現在車軸得了不治之症,看樣子是機會來了,蟄伏二十多年,總算是看到希望了。此時甘龍比任何人都清醒,這是黎明將至,卻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太子加冠攝政他不去結交,杜摯聯絡外邦他嚴厲苛責。

二十多年都堅持過去了,還在乎再堅持一下嗎?終於他熬死了老太后,熬死了嬴渠梁。二十多年以來老太后牢牢地控制著宗室族人,秦公死死的壓制著老世族,現在他們都死了,堅挺變法的勢力開始動盪了,甘龍開始聯絡之前給商鞅培養的敵人,準備致命一擊。

為了減少新法中成長起來新貴族的阻力,老甘龍想出了用新法刑殺商鞅的辦法。首先打著護法的旗號為老世族爭取政治權利,接著舉發商鞅,同時發動舊氏族老仇敵蒐羅商鞅罪名。

新君嬴駟畏懼商鞅,前太子傅贏虔、公孫賈仇視商鞅,孟西白無不欲除之而後快,多方在商鞅必死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至於什麼罪名已經不重要了,此時復辟勢力遠遠高出能保商鞅的新貴族勢力。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中年甘龍與暮年甘龍

後語:本文就小說說事,小說故事與歷史故事多有分歧,在此不論。最近看《老子》讀到“柔弱勝剛強”,覺得甘龍晚年的政治鬥爭可圈可點,大有水滴石穿之寓意。就史實而言,甘龍在秦獻公時期,長期領政,是獻公常年征戰的後勤保障。獻公死後,對秦國貧弱有清醒的認知,如果此人領政於秦孝公時期,雖不能使秦強大到六國畏懼,亦能能使秦國在戰國時期成為一雄,之所以不用他是因為秦孝公找到比他更強大的人。在政治時局完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甘龍憑藉智謀與頑強,始終在國家中樞地位。甘龍本人的結局正史難查,小說以老世族復辟失敗集體被殺為結局。

甘龍對政治時局始終有著清醒的認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此時他選擇了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學生杜摯不理解,老世族更是冷眼相向,他始終是“知其白,守其黑”保持著低姿態的蟄伏。正所謂“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甘龍處弱以待變化“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甘龍對“柔弱勝剛強”的人生哲學,做到了”知行合一“。

《大秦帝國》中老甘龍的“柔弱勝剛強”

甘龍扮演者孫飛虎

向實力派表演藝術家孫飛虎老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