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礦泉水銷量冠軍,就這樣被拋棄了,今年已經正式宣佈停產!

曾經的礦泉水銷量冠軍,就這樣被拋棄了,今年已經正式宣佈停產!

近年來,飲用瓶裝水市場的競爭一直很激烈,許多地區品牌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大部分國內市場份額已接近一線品牌。根據知名研究機構的數據,國內三大瓶裝水市場是農夫山泉,宜寶山和百穗山,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6.4%,20.9%和9.6%。康師傅,Binglu和娃哈哈分別排名第四,第五和第六。這些主要品牌佔國內飲用水市場份額的80%,其他品牌的市場空間僅佔20%左右。

根據2019年初獲得的消息,達能伊利發佈通知,宣佈暫停惠州伊犁龍門工廠。這意味著伊利已經結束了瓶裝水業務,這是不可避免的嘆息。作為Yakari的母公司,世界500強飲料巨頭法國達能,他們的解釋是:適應當地市場的快速變化,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決定調整業務,停止生產和銷售好處瓶子裝滿水,但Yakult瓶裝水業務和其他品牌不受影響。

曾經的礦泉水銷量冠軍,就這樣被拋棄了,今年已經正式宣佈停產!

伊利曾經是華南地區的強勢品牌,並在高峰期保持了全國礦泉水行業銷售冠軍的地位。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在小商店或超市中很難看到它。伊利瓶裝泉水在降價之前也經歷了包裝升級和新產品。除了產品變化,伊利也在尋求渠道的新突破。擠壓崑崙山,成為滴水車的客戶。但是,面對國內農夫春,億寶,百歲山等巨頭的攻勢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銷量一直未能提升,便不得不放棄。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Yaklik開始在深圳生產礦泉水,後來與達能合作。 20世紀90年代,產量達到78,000噸,成為國內礦泉水行業的龍頭企業。到目前為止,伊利已經在華南地區培育了近33年的飲用水行業。在過去幾年中,低端瓶裝水一直在紅海市場,許多公司已轉向高端市場追求更高的利潤。

曾經的礦泉水銷量冠軍,就這樣被拋棄了,今年已經正式宣佈停產!

根據達能集團發佈的業績報告,去年全球銷售收入為24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80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新鮮乳製品,嬰兒營養品,飲用水和飲料以及臨床營養產品是達能行業的四大主要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除了伊利,其品牌還包括依雲,脈動,海狸鼠,比尤等。在中國市場已有20多年的歷史,達能絕對控制了許多品牌,包括伊利,多美滋和魯棒。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無法逃脫被遺棄的命運。

去年,國內高端礦泉水銷量達到200萬噸,增長相當迅速。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高端水市場。產品質量,水源甚至面值已成為決定品牌成果的關鍵。放棄了伊利品牌的瓶裝水,達能還擁有兩個國際天然礦泉水品牌,依雲和富維克。

其中,依雲不僅牢牢佔據了中國25%以上的高端礦泉水市場份額,而且擁有全球1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成為高端水的代名詞。達能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去年每升飲用水和飲料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了50%。此外,電子商務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了40%。他們預計,到2019年,創新將為達能的銷售收入貢獻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