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上万人|泸州学子斩获全国一等奖!


近日,记者从《中国火炬网》获悉,在2018年中国关工委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征文活动中,古蔺县永乐中学水落校区九年级(2018级)学生宋月的文章《老祖祖的大烟杆》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她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位一等奖获得者。

击败上万人|泸州学子斩获全国一等奖!

据了解,2018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比赛共收取有效征文12952篇。其中小学7332篇、初中3786篇、高中1720篇、大学114篇。经过初审后共选出1356篇较合格文章进行二审。其中小学625篇、初中533篇、高中177篇、大学21篇。

击败上万人|泸州学子斩获全国一等奖!

宋 月

古蔺县永乐中学水落校区

九年级学生

《老祖祖的大烟杆》

老祖祖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大烟杆。

“老祖祖”是一个称呼,也就是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爸爸,书面语言叫曾祖父。他的大烟杆和电视画面上纪晓岚的差不多,只不过杆身是竹竿做的,长度在一米二左右,还可以做拐杖用。记忆中,我喜欢给老祖祖点烟,喜欢看着他吞云吐雾。一袋烟之后,他就会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东方红》等歌曲,或者给我讲爬雪山、打鬼子、过长江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村里放坝坝电影《上甘岭》,在将近两个钟头的时间里,老祖祖始终没来得及抽烟,他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振臂高呼,引来了不少异样的眼光。

老祖祖的烟杆上有一个吊坠,不知道是什么材质,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有一次,我用“洋火”给老祖祖点上山烟,摸着那块铮亮的吊坠问道:“老祖祖,这个东西哪儿来的?”沉默了一会,老祖祖说:“从我的胸口里取出来的。”我惊讶地问道:“骗人哦,胸口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你还别不信,我身上还有两三块呢。”说完就撩起背心,我看见他布满褶皱的皮肤上有几个非常醒目的伤疤,其中胸口上的那个格外“狰狞”。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到邻居家麦地里玩,高兴得忘乎所以,后被老祖祖提着烟杆赶了出来。回家后,老祖祖说:“小月月,如果下次再这样,祖祖的烟杆可要吃肉了哦!”我睁大眼睛问:“老祖祖,烟杆没有嘴巴、没有牙齿,怎么会吃肉呢?”老祖祖笑着说:“你爸马上放学了,回来后去问他吧。”事后才得知,老祖祖烟杆的嘴很叼,专“吃”屁股上的肉。为了避免被吃肉,爷爷“吓”得当了电厂工人,爸爸“逼”去当了民办教师。

村里人对老祖祖的称呼很是奇怪,年长的叫伯伯、年轻的叫大公,年幼的叫祖祖,但我听得最多的还是叫“老支书”。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辈分。在我上初一时,县关工委的几位爷爷到学校开展红色讲座,其中就花了十多分钟介绍我的祖祖“宋烟杆”。据说,“四渡赤水”之后,他就随军北上了。至于什么时候学会抽烟,似乎没有人知道。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中,双方弹尽粮绝、枪炮俱毁,他居然用烟杆俘虏了三个“二鬼子”。听到这里,我赶紧把“吊坠”和弹片联系起来,事实证明我是多么的正确。

那年我刚满六岁,老祖祖毫无征兆说走就走。追悼会上,我第一次看见了这么多的解放军、这么多的小汽车、这么多的大花圈。至今我还清楚记得葬礼上的吵架,一个油头粉面的胖叔叔要花一万元买走祖祖的烟杆,爷爷却坚持一百万也不卖。后来,这根烟杆就放在我家堂屋正上方的“天地君亲师位”旁边。每隔几天,爷爷总要把他取下来,一边认真拭擦,一边喃喃自语。去年,爷爷去世了,这个拭擦的任务就落在了爸爸的肩上。看着爸爸一丝不苟、充满虔诚的样子,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也会接过这接力棒,把这根烟杆拭擦得更加无瑕,更加闪光。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