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也被稱作“三藩市”,是美國乃至全球最著名的灣區城市。一直以自由進步、開放包容、多樣性而聞名海外的舊金山,不僅在社會(這裡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與科技(鄰近硅谷)等方面領先全球,也是美國西海岸現代建築與城市發展的先行者。

從100年前建成的第一座玻璃幕牆建築,到前年剛剛改擴建完成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從叮叮車終日往返的市場街(Market Street),到面積比紐約中央公園還要大的金門公園;舊金山始終在舊世界與新世界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平衡,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 項目分佈地圖 編者繪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位於舊金山金門公園內的笛洋美術館建成於2005年,由瑞士建築師組合、普獎得主赫爾佐格與德梅隆設計。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認為美術館不應該始終以一種同質和自足的方式去面對所有的藝術,它更應該以一種異質的姿態去面對藝術品的多樣性和個性化。4組尺度不一、形態各異的虛空間劃分出內部空間多樣的畫廊和不同功能的區域,不同於大多數的美術館,這樣從外部插入的空間除了引入自然光線外,多樣的幾何形態也大大豐富了觀者的體驗並提供了多種布展的可能。位於整組建築西南側的餐廳外部懸挑出長達19米的遮陽屋頂,上面覆蓋著的穿孔銅板帶給了美術館一個光影斑駁、氛圍宜人的戶外活動場地。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加州科學院成立於1853年,主要開展自然歷史研究。除了各個研究中心外,還包括對普通民眾開放的水族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園等,共12棟建築。2005年,除僅留一面外牆外,這12棟大樓被統統推倒,以整合成一座環保型綜合性大樓。大樓的設計者是意大利建築師、普獎得主倫佐·皮亞諾,新加州科學院有三個層次的功能:展覽、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建築的理念是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新大樓的兩個綠色穹頂一方面是模仿自然地形,向自然致敬;另一方面是嵌入可持續設計,讓屋頂變得“可呼吸”。這棟建築已經獲得了LEED白金認證。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德國著名錶現主義建築師埃裡克·門德爾松於1945年起定居美國舊金山,拉塞爾住宅就是他晚年在舊金山留下的代表作之一。西北角懸挑出來的圓形窗臺已經成為拉塞爾住宅的標誌性語言,建築本身也是灣區現代主義(Bay Area vernacular modernism)的經典案例。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擅長使用混凝土的結構工程師奈爾維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和時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的貝盧斯基,共同合作完成了聖母昇天主教座堂。這座結合古老信仰和現代技術而成的宗教建築,除了提供給信眾一個靜謐的聚會場所外,也因其特殊的造型,成為了舊金山城市景觀中的一個獨特地標。

高聳的屋頂帶給整個空間由水平延伸再向上的宗教隱喻:4組58米高的雙曲面混凝土屋頂以橫樑相連,之間鋪設玻璃彩窗,由立面一直延伸到屋頂,交會形成希臘十字天窗,這樣的處理呈現出極具古典對稱美感、比例近似於哥特式教堂的高聳空間,建築師用現代的設計語彙塑造出一個極其傳統的宗教感受。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這是美國建築師、普獎得主湯姆·梅恩早期在加州的代表作。全高玻璃的窗、牆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摺疊式穿孔金屬防曬裝置遮擋,使建築內70%的工作區域實現了自然通風、90%可接受自然光;公共辦公區域包圍私人辦公區域的佈局,創造出富有生產力和創造力的辦公環境。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由美國建築師、被稱為現代主義四大師之一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位於舊金山的這處禮品商店,建築規模雖小,卻展現了賴特非同尋常的空間設計能力。臨街道側的立面只有半個穹拱下的空間作為出入口,入口處透明玻璃側牆和向內退縮近3米的玻璃門是整個商業空間對外的窗口。這個小尺度的外玄關,創造出了一種先抑後揚、極具戲劇性的效果,非常不同於常見的商業空間的處理方式。

在商店內部,賴特也嘗試了他用在當時正在進行中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一些設計手法。曾有建築評論家稱這個作品是“建築師的自傳草稿”,磚牆和坡道這兩個賴特早期和後期主要建成作品中的重要特徵,都可以在這個作品中看到。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 Francis Ford Coppola sits with his family in the Solarium of their San Francisco house, March 1972. 圖源:Bloomberg

看起來像個熨斗似的The Sentinel大樓,始建於1906年。它以獨特的建築造型和銅製立面(多年來已經變成綠色)在舊金山的鬧市區裡獨樹一幟。從聖昆廷監獄獲釋後,舊金山臭名昭著的腐敗政治頭目Abe Ruef把自己的辦公室設在了頂樓。如今,這棟樓由著名電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導演)所有,他在這棟大樓裡還有一間辦公室。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哈利代大樓完成於1918年,是舊金山最早使用玻璃幕牆的建築之一。許多建築歷史學家認為它具有開創性,有些人甚至稱之為舊金山最重要的現代建築。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 舊館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 新館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瑞士建築師馬里奧·博塔在美國建成的第一個項目,最突出的特徵是一個高38公尺的圓柱形斑馬紋大天窗,光線可直接由樓頂照射到底樓。它標新立異的外形彰顯了舊金山的藝術精神。

2016年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完成對舊金山MoMA的改擴建,將博物館畫廊外的露臺將城市景觀融入建築內部,連接周邊的步行道和新增的公共入口使博物館與社區保持良好的鄰里關係。建築東立面由700多個形狀獨特的FRP面板組成,使波紋表面可隨光影變幻,其設計靈感來源於舊金山灣區的水和霧。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舊金山“舊”得剛剛好



坐落在舊金山市對岸的奧克蘭加州博物館,是已故美國建築師、普獎得主凱文·羅奇的生涯代表作。羅奇是美國第二代現代主義建築師代表,在當時正進行的都市更新計劃中,這個項目對於周邊區域的未來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在羅奇的方案裡,整個博物館群就是一個帶有圍牆的花園,他刻意模糊了景觀和建築的界線,通過和著名景觀設計師丹·凱利(Dan Kiley)的合作,28000平方米3層高的博物館和景觀被無縫地銜接在了一起,室外的景觀空間和博物館內的參觀流線完美地融為一體。

圖文轉自: 有方君 行走中的建築學,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