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公園的百年滄桑

復興公園位於上海雁蕩路105號,東鄰重慶南路,南臨復興中路,西近思南路,北與科學會堂等為界。公園有四個大門出入:南門在復興中路重慶南路轉角;北門在雁蕩路;西門出皋蘭路;東門出重慶南路。復興公園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園林文化交融的傑作。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雛形丨顧家宅花園

復興公園位於法國梧桐掩映的復興中路北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公園,也是上海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曾經被譽為“上海的盧森堡公園”。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復興公園內對稱而富於變化的植被佈局

上海開埠前,這裡地處上海縣城西郊,在今雁蕩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思南路一帶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顧家宅,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最初的雛形。

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一個月後,法國軍隊進駐上海。法國總領事逼迫上海道臺同意,以7.6萬兩規銀買下顧家宅花園及其周圍152畝土地,其中112畝租給法軍建造兵營。1904年,法軍撤離,這裡建起了網球場、彈子房、擊劍館、舞廳、酒吧等。

改建丨法國公園

1908年7月,法租界公董局決定將顧家宅兵營改建為公園。公園籌建時,公董局工務處提出建設方案,由法國園藝師柏勃(Papot)按法國園林特色進行設計,公董局聘請他為工程助理監督。1909年6月建成,同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對外開放,名為“顧家宅公園”,俗稱“法國公園”。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法國國慶日顧家宅公園遊園活動

早期的顧家宅公園處於現在復興公園的中部位置,面積不大。公園開放後,公董局陸續購買了2萬平方米土地,又拆除了園西北佔地9300平方米的馬廄,後將華龍路(今雁蕩路)南段及以東的一塊土地劃入公園,把園南公董局警務處俱樂部遷出。同時對公園的佈局風格做了大規模調整和改建。1912年,為紀念法國飛行員環龍(Rene Vallon),在園中建立環龍紀念碑。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法國公園內景,右前方為環龍紀念碑

1911年,法國飛行家環龍(1880—1911)應邀來上海作商業性飛行表演,他攜帶“山麻式”單引擎單翼和雙翼飛機各一架,按既定計劃於5月6日作正式飛行表演。這天,上海萬人空巷,競相爭睹飛機的神奇。環龍駕駛著雙翼飛機從江灣跑馬廳起飛,途經上海半個城區後抵達市中心的跑馬廳時,突然飛機在空中盤旋時熄火。按常規環龍可以棄機自救,但是他看到下面方圓一公里的地方全是仰首觀望的人群,棄機可能造成數百人的傷亡事故。於是他盡力將飛機迫降到跑馬廳的中央,結果機毀人亡。

當時上海各報對環龍的獻身精神給予高度讚揚,法租界公董局更視環龍為法國的英雄。為紀念環龍,1912年公董局決定把在建中的今南昌路定名為環龍路,並在法國公園北部建環龍紀念碑。抗戰期間該碑被拆除。

改建後,公園中有開闊的草坪,形成中軸對稱的幾何圖案化植物造型。園內設音樂亭、噴水池和沉床式花壇,濃郁色彩大反差對比表現出浪漫的法蘭西風格。從1914年起,公園年年(除抗戰時期外)舉行花卉盆景展覽,成為公園的傳統活動,尤其是菊花展覽更是全市聞名,吸引成千上萬市民前來參觀。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環境優雅的顧家宅公園

公園以環境幽雅著稱,是當年法租界文化、社交、節慶活動的中心。每逢法國國慶日,在園內舉行閱兵典禮,晚上彩燈絢爛,燃放煙火,並舉辦舞會、遊藝、提燈等活動。1922年,為歡迎法國霞飛元帥來訪, 3月9日晚上在顧家宅公園舉行提燈會。次日下午,霞飛在公園內種植了一棵象徵意義的“自由樹”。

不許華人入內,但是照顧外國小孩和侍候外國主人的華僕,可跟其主人入園。同時,又規定了狗不得入內。這種歧視中國人的規定,激起了許多愛國志士的憤怒和譴責。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公園內消防演習

迫於輿論壓力,法租界公董局董事會討論修改了法國公園的章程——取消了禁止華人入內的規定,採用門票入園的辦法,華人從此開始以一元的代價,享受常年遊玩法國公園的權利。後來門票發展為兩種:一種為每年一張,售價為一元的常年門票;另一種是每張售價為一角的臨時門票,可遊玩一次。

30年代有人在《遊顧家宅公園記》中寫道:“奶媽或母親攜著孩子,悠悠地織絨線;男男女女並肩挽手的走桃花路;也有帶著沉重的幾十斤重的線裝書在池邊埋頭勤讀,也有痴漢似的獨自在亭子裡練拳。”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1949年8月6日至11日復興公園舉辦勞軍遊園活動

更名丨復興公園

1943年汪偽政權“接收”上海租界,1944年,汪偽上海市政府改顧家宅公園園名為“大興公園”,一度作為日軍練兵場和倉庫。

抗戰勝利後,1946年元旦,公園改名為復興公園,有“民族復興”之意,當時總面積已有119畝,面向廣大市民開放。

50年代,在公園內新建、擴建各類遊樂服務設施,總面積擴為138畝。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紅衛公園”,但不久即恢復原名。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上世紀50年代復興公園

上海解放後,復興公園中曾多次舉行群眾性活動。1949年8月,上海市各界群眾在園內舉行勞軍遊園會。同年秋,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園中舉辦戰績展覽,並進行軍事表演。20世紀60年代起,重大節慶日復興公園都舉辦慶祝活動。

1983年5月5日是馬克思逝世100週年紀念日,上海市委在復興公園為馬克思、恩格斯雕像舉行奠基儀式,雕像由三塊花崗石組成,高8米。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90週年紀念日,馬恩雕像落成揭幕,從此復興公園增添了厚重的歷史內涵。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莊嚴肅穆的馬恩雕像

1998年起,復興公園內多次舉辦高雅的“玫瑰婚典”。公園裡每日熱鬧非凡,“英語角”“戲曲角”吸引了眾多市民參加,交誼舞、大家唱、羽毛球、廣播操、太極拳等群眾文體活動也持久蓬勃地開展。

復興公園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變遷,當年種植的懸鈴木已經高大成林。進入新世紀後,復興公園又經過改造,保留並提升了歷史風貌和人文景觀。徜徉在公園裡,仍然能深切感受到法蘭西園林的風情和神韻。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復興公園內景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沉床花壇見證了復興公園的百年滄桑

記憶丨錢櫃復興公園店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曾經高大上錢櫃迅速征服了中國七零後八零初一代人,都市裡不知有多少人的青春往事與錢櫃有關?那時,晚上活動總是先去吃飯,然後錢櫃,碰到情侶唱歌唱了吵架,然後還要在復興公園裡安慰。這幾乎成為一個時代中上海青年標準的活動流程。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那個時候的復興公園錢櫃絕對是各路明星的出沒聖地,

在你隔壁包房的很可能就是陸毅正在和好友K歌。

2004年,錢櫃復興公園店開業,絕對是“高大上”的所在,他們家店裡的影像不會發抖、高低音絕不變質、正版歌曲和昂貴器材保證了高質量的消費享受。當然,它的價格並不可愛,所以,當時除了公司活動之外,普通小白領去消費,應該是要掐著時間算的,沒有收入的大學生更是隻能眼饞。

在那個時代,在復興公園的Park97或官邸喝一杯,再到錢櫃高歌幾曲或去Richy熱舞一番,然後在凌晨的公園裡徜徉散步,就是很多上海小資青年頗為“高大上”的夜生活樣本。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2014年4月,開張10年的錢櫃復興公園店關門歇業。錢櫃——這個過去夜裡最好的去處開始陸續關店。同年,錢櫃靜安店也默默退出。2008年,它在中國內地市場總共有18家店,但到了2015年時候,它只剩下3家了。

上海就是這樣一座神奇的大都市,不知不覺間,身邊時尚地標就發生了興替和切換,起起落落。漸漸地,你發現曾經的“高大上”越來越親民;漸漸地,你發現上海又有了更潮的所。錢櫃的時代,終究還是要結束了,如同一代人的青春,也終將會逝去。

(部分內容來自黃浦區檔案館)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彙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复兴公园的百年沧桑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