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為什麼要親自到法場救張五哥?發個諭旨不就行了嗎?

青燈問史


康熙親自到法場就張五哥,都是因為胤禛和胤祥想報仇!

在江夏鎮那晚,對胤禛和胤祥兩位皇子來說,是奇恥大辱!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和胤祥從江南籌款得勝而歸時,剛好路過江夏鎮。也是巧了,當晚江夏鎮的莊主劉八女要宴請貴客任季安,所以,禁止外人留宿。幸好,胤禛一行人遇上張五哥。張五哥俠肝義膽,熱情好客,就私自將他們帶進了莊子。

因為此事,胡管家帶人來找張五哥麻煩。在危急時刻,胤祥和胤禛出頭,救下張家三人。而胤禛也很硬氣的對劉八女說,我的名字你不配問。劉八女為了找回臉面,把康熙賜給的匾額掛在大門口,逼胤禛一行人下馬通過。

胤祥非常生氣,罵江夏鎮時狼窩子:我老十三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氣!

胤禛也很憤怒,對下面人說:以後,誰也不許提江夏鎮這三個字!

因為這件事,胤禛和胤祥算是把江夏鎮劉八女拉進了自己的黑名單。只要有機會,胤禛等人肯定要使勁收拾劉八女!!!

張五哥這件事,剛好給了胤禛報仇的機會!

任季安逼死婦女,犯了死罪。而任季安的兄長任伯安剛好是劉八女的姐夫。因此,劉八女騙張五哥出來替任季安定罪,說是關幾天後,任伯安就會找人把他放出來。這才有了之後刑部“宰白鴨”的事。

張五哥被關進去以後才知道,這次是必死無疑。但是,如果他翻供的話,張五哥的父親會被判偽證之罪,流放三千里,打八十棍。(必死無疑啊)。所以,張五哥只能等死。

幸好,阿蘭上京城找到老十三,請老十三幫忙救張五哥。

老十三和老四一商量,這事必須鬧大!

如果,他們只想救張五哥的話,完全可以私下解決掉。畢竟,刑部的人理虧、老八和太子也不會阻攔。可是,老四還有別的想法。

第一,這個案子首先牽扯到九爺的門人任季安和劉八女!劉八女的江夏鎮已經被胤禛和胤祥記在心裡了,這次剛好報仇!而他們又是九爺的門人,那麼,八爺一黨也脫不了干係。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此,此事被揭露以後,氣得老八把和任伯安有關的書信都撕了燒掉。

第二,刑部是太子主管,徹查刑部的話,太子也會被牽扯進去!剛好讓皇帝看看太子是怎麼監國的!而且,老四胤禛心裡一直有奪嫡的想法,否則,他也不會請鄔思道這樣的“陰謀之人”入府。所以,有機會給太子鬆鬆土,胤禛也是樂意乾的。

所以,為了把老八和太子都給提溜出來,這件事必須鬧大!不給他們“模糊”過去的機會!只有讓康熙親眼見了他們如何“宰白鴨”,康熙才知道這群官員是如何欺騙他的!

康熙之所以能夠親臨法場,主要是出於其作父親的心態。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子女最多的,光兒子就有35人!可是,這些兒子長大以後,卻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康熙覺得很累,這些兒子都不是真的孝順自己。

胤祥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向康熙將張五哥事情的時候,除了講自己查明的案情以外。肯定,還要向康熙說張五哥的孝心:張五哥為了不讓父親承擔“偽證之罪”(流放三千里,仗八十),明知是死,也不翻供。

張五哥敢為了自己父親從容替死,其孝心真是讓身為人父的康熙感動。所以,康熙必須要親眼看看這位大孝子!

等康熙在法場上見到張五哥,確定胤祥所言非虛以後,很是感動。除了命令徹查此事,康熙最後還把張五哥留在身邊當侍衛。讓這樣一位孝子在身邊,康熙也是希望皇子們能向張五哥學習。不要光顧著爭權奪利,要多為君父分憂。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皇帝親自到法場救人,在一般的正史劇中是很難看到的,就算是一般的文學作品也很難見,畢竟皇帝的身份和職責不允許其親赴刑場。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由於替任季安頂罪被騙,妹妹阿蘭沒有辦法,跑到北京找到十三爺胤詳幫忙。為了救張五哥,老十三找到老四胤禛,老四胤禛說:

這件事要麼不鬧,要鬧就鬧他個驚天動地。

什麼是驚天動地?當然是讓康熙皇帝知道,只有驚天了,才能動下面那些貪贓枉法之地。這才有了康熙親自到法場揭發冤案的事情。

但是看起來很解恨,但是細細一想,不對,身份尊貴的康熙皇帝怎麼會為了一個小民親自到法場救人呢?他發個諭旨或者聖旨派人去辦不就行了嗎?他這是作秀還是另有打算啊?這背後的事情一定不簡單啊。

康熙的晚年,面對的情況是很複雜的,歸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兩條:一是吏治腐敗。二是諸王奪嫡。這使得康熙倦於朝政,繼承人的問題一直憂煩於心。康熙是重兄弟之情的人,對於九子奪嫡帶來的兄弟感情不純和父子孝道難全之事十分敏感,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他十分喜歡有孝道講情分的人,但是從一個帝王的角度講,他又不得不乾綱獨斷,不留情面。

張五哥事件的出現,似乎彌補了康熙老年心中的遺憾或者不足,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心理上的感情傳達和表現。但是作為一個帝王,卻不能侷限在父親的角色裡面,他還必須考慮到整盤的計劃。而張五哥冤案的出現,又讓他覺得找著一個機會,為將來或者說九子奪嫡的最終結局作一些鋪墊性的工作。

所以,對於一個小民,康熙還說:朕要帶回去細細的問。

一個皇帝細問一個小民,也是沒得說了,這不僅是小民無上的榮耀,也是康熙著手的另一盤棋。

張五哥是個誠實孝順的人,從他後來與康熙的對話來看,康熙之所以喜歡他,就是因為他說真話,說實話。所以,康熙作為張五哥的救命恩人,全盤托出這件事是再正常不過了,不僅僅是指頂罪的事,包括江夏鎮,包括劉八女,包括阿蘭與十三爺等等。

所以,張五哥雖是一個小民,但是他卻串聯上了江夏鎮任伯安(八爺黨的人),兩位皇子(老四老十三),這足以說明,張五哥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小民,他身上可以利用的價值很大很大。

有人說,那是救下張五哥之後的事,你隨便怎麼說都行,再說康熙這樣的人精,會偏聽偏信?

康熙當然不會偏聽偏信,他自有印證,那就是老十三和老四商量後,要鬧就鬧個驚天動地的思路。在張五哥問斬之前,老四和老十四一定跑到康熙的跟前,如實的向康熙彙報了與張五哥所有的情況,包括江夏鎮,包括劉八女,包括阿蘭與十三爺,至於從哪個角度來講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康熙知道了這個張五哥串起了兩大集團,所以殊為可用。

康熙的身邊正需要這樣一個誠實忠勇之人,一方面能彌補他作為父親的缺憾,另一方面,為構建繼位人儲備人才。

為什麼說張五哥是康熙需要的人,忠勇仁孝不必說了。從現實情況來看,他是深受八爺黨迫害的人,對八爺黨可謂痛恨不已,八爺黨想收買張五哥這樣的人,估計很難了。張五哥的妹妹阿蘭還與十三爺有私情,十三是老四胤禛的人,所以,張五哥顧忌到阿蘭,也決然不會輕易背叛老十三和老四。張五哥還是自己親自救下的,這裡面其實還有老十三和老四的功勞,張五哥也清楚,為了感恩,張五哥也不會背叛老四老十三和自己。總之,這個人留給老四那是鐵定合適不過了。康熙心中中意老四,為他留個人,也是替他鋪路啊。

綜上若干條理由,張五哥都值得康熙一救。從後來的情況看,張五哥也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康熙和雍正交給他的各項任務。所以,這就是康熙不走尋常路,親赴法場救張五哥的原因所在。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刑部出現了“掉包換命”的巨大冤案,康熙不惜為此專門趕到刑場救下了張五哥。

就在康熙剛剛平息了“追比戶部欠款”的風波後,又有一出驚天的冤案擺在了他的面前,這就是張五哥的“刑部冤案”。原來,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任季安犯事,為了逃脫罪責,與劉八女串通,讓張五哥為其頂罪。原本以為僅僅是做幾個月牢的張五哥和他爹張老漢,因為劉八女的父親劉老太爺的恩情,也就答應了下來,誰知這確是任季安、劉八女等人設下的一個局,是要張五哥為任季安頂替死罪。

而在十三爺接到張五哥的妹妹阿蘭的求助後,也是連夜求見康熙,向康熙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就在刑部準備對張五哥行刑的時候,康熙及時趕到,一句“朕來負責”,震驚全場,同時將此案發回重新審查。

康熙之所以要親赴法場救下張五哥,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的牽扯的面太多,影響過於惡劣,令康熙本人都感到極度的震驚。

借用鄔思道的一句話,張五哥這次經歷的“刑部冤案”,是“大清建國幾十年所為所未聞的”。

刑部,是國家的執法機關,負責全國的治安和刑事案件處理,還有一項特別的智能,就是要處決人犯。在“君權天授”思想影響的封建社會,皇帝是代老天爺治理天下,而人命關天,任何人不能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只有代天行事的皇帝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清兩代的人犯處決一定要皇帝親筆勾決的原因。

而這次刑部出現了“掉包換命”的荒唐要案,是對皇權的褻瀆,同時也是對於上天的褻瀆,影響的是皇帝的威嚴和皇家治國的根本,因而康熙才會如此的生氣與憤怒。

而這不僅僅是一樁簡簡單單的冤案,期間牽扯出來的方方面面更是錯綜複雜。

刑部的主管阿哥是太子胤礽,這些年代康熙勾決犯人的也是太子胤礽,這件事情不管太子胤礽是否知曉、是否參與其中,都是難逃干係;

任季安、劉八女以及其背後的靠山任伯安,都是九阿哥的門人,同時也是八爺黨的黨羽力量,事情的暴露又將八阿哥、九阿哥等一眾皇子牽扯其中;

還有就是這個刑事管理體系,從縣、到州府、到省、再到刑部,中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部門都沒有發覺異樣,期間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權錢交易和貪汙腐敗,而這些有牽扯到了整個從小到下的官僚體系,責任關係非常的重大。

一個小小的草民張五哥,一件刑部的冤案,牽涉到的有太子、皇子、各級官僚體系,可以說已經牽動了整個朝廷的根本,不得不引起康熙的重視。

康熙親自到現場,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為了救張五哥,而是要用自己的行為和行動表明自己一查到底的態度和決心。

康熙貴為皇帝,完全可以用一封手諭或者一道詔書就將此案發回,重新審理;也可以暫停行刑,將刑部堂官叫來直接問話,查明事情真相。可是康熙都沒有,康熙在接到十三爺的奏報後,直接趕赴了刑場,而這正表明了此時康熙的震驚和憤怒的情緒,同時更是向所有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就是要將此案一查到底。

一方面,如果康熙不重視此事,必然讓朝廷在百姓心中徹底的名譽掃地。

前文也說到了,“人命關天”,處決犯人是要經過層層審查,最終由皇帝親自勾決,這是何等的謹慎與嚴格。但是這樣都能出現冤案,就說明大清朝各級官員的腐敗已經爛到的根上,再加以治理,就將威脅到整個王朝的根基,而百姓也會因為如此的荒唐事件,對於朝廷,對於官府徹底的失望,是讓整個皇權和朝廷在百姓面前威信的喪失。所以康熙才要親自督查此事,表明自己的決心,同時也是讓百姓安心。

另一方面,這是康熙對於太子的不滿,對於皇子的不滿,以及對於大臣們不滿的集中體現,這些都已經到了不處理不行的地步了。

太子主管刑部,犯事的又是皇子的門人,中間還有各級官吏腐敗瀆職,這些都讓康熙極度的不滿。

特別是對於太子,監國期間出現了國庫虧空,在四阿哥胤禛追比戶部欠款時作為最大債主的自己不僅是賣官鬻爵,還不斷阻礙追比進程,進而這次又在自己主管的衙門裡出現了這樣驚天的冤案,康熙的不滿和憤恨可想而知。

正是因為這個案件牽扯到了太子和皇子,康熙也會擔心他人在徹查的時候會有所姑息,而他也用這樣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不管是誰,牽扯到誰都要一查到底。

整件事情過後,張五哥因禍得福,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從長遠來看,四阿哥胤禛也從中獲益良多。

最終,在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成為了徹查刑部冤案的主審阿哥。期間八阿哥連夜誘審肖國興,儘管拿到了太子胤礽平時不端的證據,而這也成為了康熙“一廢皇太子”的導火索,但是自己也被康熙評價為“其心可誅”,而為康熙所厭惡。所牽扯的另一位皇子九阿哥,也因為這件事情失去了任伯安這個最大的財神爺。

而整件事情過後,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張五哥了,不僅自己逃過了一劫,還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可謂是一步登天。

而有賴於張五哥成為康熙身邊的人,與張五哥關係密切的四阿哥胤禛也獲益頗多,特別是在後來奪嫡的過程中,張五哥為胤禛的登基也是立下汗馬功勞。


雍親王府


這個問題,我打個比方大家也許就一目瞭然了。

假如有這樣一個學校,校長家的小孩在學校是教導主任,但是孩子被寵壞了,孩子任性妄為,無視校規,不僅收受老師賄賂,而且還縱容學校裡的混混欺負同學。現在呢,已經有人舉報了,校長會管嗎。假如他是一個稱職的校長,他肯定會管,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學校和校長的名聲,也關係到自己孩子的前途。校長隨便打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嗎。如果校長是一位明理的校長,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呢?他定會親自安撫受傷害的同學,然後嚴辦有關人員。

說完這些,大家是否已經明白。康熙皇帝就是一位聖明寬厚慈愛的校長。刑部大案中,張五哥也正是一位受傷害的同學。揚州巡鹽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犯下強姦殺人的命案,張五哥為救父親,被逼頂包。張五哥一個三十不到的小夥,頂包四十八歲的任季安,這種大案,肯定過了無數次堂,居然也沒被人發現。這足以看出刑部的各級官員,是多麼的腐敗。而刑部正是太子胤礽主管的,太子胤礽竟然墮落至此。其中真相就是:太子才是幕後黑手,他串通刑部主事肖國興,為了斂財,默認了魚目混珠的頂包案發生。


這樣一件大案,牽扯到刑部和太子,康熙之所以親自出馬,解救張五哥,正是因為他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一位聖明的君王,一位慈愛的父親。為何如此一說呢?

天子腳下,朗朗乾坤,竟然發生如此驚天大案。十三爺和四爺將"此事鬧大",上達天聽。康熙聞知後,肯定也是非常震驚的。如果康熙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就必須過問。如果康熙只是下一道諭旨,未免太馬虎,也太不稱職了。就像那個校長,如果只打一個電話,那就未免有點敷衍了事了。康熙親自出馬方顯得康煕作為皇帝的稱職。



其次,此案事關刑部和太子,康熙肯定也是瞭然於胸的。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竟有如此之舉。康熙親赴刑場,一方面是為了探知事實真相,眼見為實嘛。另一方面,意在告誡群臣,這事朕管定了,你們不要畏懼太子,朕要嚴查到底。這足以體現康熙的聖明,他出於多方考慮,這才親赴刑場。

最後,要說的是康熙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眼見愛子胤礽可能犯錯,害人不淺。康熙親自解救受害人張五哥,這是在替胤礽贖罪。兒子犯的錯,父親義無反顧的替孩子出頭,這是一位父親必須乾的事。也是康熙必須要有的擔當。

康熙的慈愛還體現在:當康熙得知事情的最終真相後,這位父親決定再給孩子胤礽一個機會。康熙找到了張廷玉,銷燬了肖國興的供詞。這是太子胤礽的最後機會,但是胤礽並沒有珍惜。康熙一次次給胤礽機會,這是一位慈父的選擇。胤礽最終不能成器,也只能怪他自己,冥頑不靈了。


雍正王朝前半部就是講康熙皇帝的聖明寬仁,對孩子們的寬仁,對大局的掌控。這就是康熙,康熙親自解救張五哥,完美的體現了康熙皇帝的氣魄與性格,是精彩的筆墨之一。

歡迎分享吐槽關注


風雪夢不逝


康熙不關心張五哥是誰,而是這件事關係太子,大清的儲君,康熙自然要親眼見證此事真假,萬一是其他阿哥為了奪嫡故意搞的伎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