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濃墨重彩描繪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本報通訊員 郭建立 高月

新安: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春風習習,楊柳吐綠。站在新安縣鬱山林場石寺坡沿黃綠化工程現場,放眼望去,流雲掠過如黛的山脈,小浪底水庫碧波粼粼,新栽種的苗木在陽光下整齊排列。

作為礦產資源大縣和工業大縣,面對環保“欠賬”多、生態壓力大的形勢,新安以“打造綠色生態全景新安”為目標,按照洛陽市“一中心、六組團”生態對接的建設要求,全力織密以綠廊、綠網、綠帶、綠村、綠園、綠水的“六綠”全域綠化網,全民動員、全面發力、全速推進,濃墨重彩描繪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綠色,正成為新安群眾生活的主色調。

新安: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七大工程 提質提速

“國土綠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老百姓幸福的根本,要讓綠色成為新安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底色,成為人民群眾幸福的底蘊!”該縣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為織密全域綠化網絡,新安大筆起韻,系統謀劃,堅持“提速、提質”的總基調和“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提質優綠、協力植綠”的總原則,著力打造“兩區、兩點、一網絡”的林業生態建設格局,構築點、線、面相結合的綜合林業生態體系。“兩區”指打造北部小浪底水庫南岸生態區和中南部生態屏障區,“兩點”指城鎮和村莊的綠化提升,“一網絡”指生態廊道網絡。

今年,新安以“擴總量、提質量、調結構、增效益”為目標,規劃實施七大國土綠化提速提質工程。

——生態廊道建設提升工程。開展規劃總長25.8公里,面積3700畝的連霍高速、新310國道、鄭西高鐵以及S246省道等國省道、縣鄉道防護林帶補充完善、增綠提質和澗河廊道防護林帶建設工作。目前,累計造林6000畝,四條幹線公路增綠提質任務全部完成,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出彩、冬有綠”的生態景觀。

——沿黃綠化工程。持續推進沿黃綠化工程,建設黃河景觀保育帶。以沿黃宜林荒山荒地綠化為抓手,持續擴大沿黃綠化範圍,建設沿黃生態保育帶,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林面積,推進沿黃綠化精品工程建設,打造沿黃綠化景觀帶。

——澗河綠化工程。全面推進澗河兩岸綠化,高標準規劃、高規格建設,全面完成澗河兩岸“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景觀綠化工程,實現與洛陽城區的生態水系連接,打造一道綠色到洛城的澗河風光帶。

——村莊綠化美化工程。按照“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的原則,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對全縣具備綠化提升潛力的村莊實施高標準綠化美化。重點抓好交通幹線兩側村莊和古村落的房前屋後綠化,村莊道路綠化和村內文化活動廣場綠化,喬灌花草相搭配,形成多層次、錯落有序的綠色空間,打造春花、夏綠、秋彩的生態家園。2019年規劃實施綠化美化31個行政村,目前已完成25個,總面積2395畝。

——特色經濟林產業建設工程。堅持“市場導向、品種優良、特色發展”的原則,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在鞏固大粒櫻桃產業基礎上,積極引進推廣經省林業廳認定、推廣的新名優品種,圍繞“一環兩區三帶”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林產業,規劃建設4萬畝。今年任務1萬畝,目前已建設1.65萬畝,超額完成任務。

——城區小遊園建設工程。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地規劃建設不低於10個小遊園,重點要做好縣城主要出入口周邊空閒地綠化美化,與澗河風光帶、城區綠化等協調一致,不留空隙。

——城郊森林建設工程。沿洛新快速路兩側及澗河兩岸,北至隴海鐵路,南至南山,開展10餘公里,佔地7000餘畝的綠化項目,努力打造澗河兩岸和洛新快速路道路景觀的配套背景林,並建設成高標準的苗木花卉產業帶和季相明顯的洛新生態屏障廊道。

大項目帶動大投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為保障造林綠化順利推進,新安將“打造綠色”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了《新安縣“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新安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年—2020年)》等20餘個中長期國土綠化規劃。在林業投入上,新安規定每年投入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自2010年至今,累計投入資金高達5億多元。同時,該縣在國土綠化提速提質過程中,突出工作重點,創新融資機制,探索共建模式,在礦山恢復和荒山改造上大膽探索。

新安: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綠苑遊園

礦山修復 補齊短板

步入該縣石寺鎮北嶺村礦區植被恢復治理現場,曾經千瘡百孔的山體已被片片新綠覆蓋,一排排整齊的側柏和雪桃,依山就勢,生機盎然。“以前每天都有重型卡車從這過,一下雨都是泥漿。現在礦山生態恢復,我們村也從‘最髒村’搖身一變成了‘最美村’。”村民蘇昌子笑著說。

與石寺鎮相距10餘公里的北冶鎮馬行溝採區,是新安礦山治理的一個縮影。10多年前,這裡還是煙塵蔽日的礦區,整個村子存在嚴重的山體滑坡現象。7年前,該村在責任企業、國土、扶貧等部門的支持下,在村子與鎮區過渡地帶建設搬遷惠民小區,配套暖氣、文化大院、休閒廣場、遊樂園、健身設施等,450戶2000多人陸續搬入新居,過上了與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與此同時,廢舊礦山植被恢復也在推進。經過幾年努力,礦區連片治理近2000畝,種植花椒、石榴、薄皮核桃、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和向日葵等景觀作物,昔日讓人頭痛的廢礦坑如今已變身“綠色寶庫”,馬行溝也成為青山綠水懷抱中的美麗鄉村。

既要搬得出,更要能致富。依託當地優良的紫砂資源發展傳統陶瓷業,一批鄉土老藝人重披戰袍,豆芽罐、紫砂壺、仿古瓷擺件、酒具等成了熱銷產品,僅北冶鎮就培育了6家陶瓷企業,而新安縣陶瓷紫砂產業工藝傳承人達50餘人,從業人員300餘人,開發陶瓷、紫砂產品330多種,年產值超千萬元,實現綠色轉型,既留住了鄉愁,又傳承了文化。

作為礦產資源大縣,近年來,新安把礦山修復作為生態建設的重點,補齊生態短板。堅持礦山採礦區和排渣場生態修復工作與資源開發同步進行,做到逐步消化“老賬”,堅決不欠“新賬”。去年,該縣在全省率先實施了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在為期兩個月的非煤礦山生態修復專項治理行動中,治理礦坑96處3000畝。今年,該縣又加大了治理力度,目前已治理56處4500畝,過去的廢礦山正變身綠林地、花果園。

新安: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溼地白鷺 張田/攝

荒山綠化 厚植底色

荒山造林,織密鄉村綠化網,是新安厚植國土綠化底色的又一亮點舉措。

作為沿黃宜林荒山綠化工程的重點,在該縣石井鎮黃河神仙灣旅遊度假區裡,每年3月-11月,數千只白鷺在旅遊度假區的黃河溼地上築巢棲息,覓食嬉戲。它們美麗的身影不僅讓新安有了盎然的生機、詩意的靈動,也為新安“脫胎換骨”的生態提供了最有力的註解。

位於該縣的國有鬱山林場,長期以來,亂石密佈,灌木叢生,治理難度大。為徹底改變這一地區面貌,去年春季,新安縣率先在林場石寺坡林區實施了全省首個由排放企業出資籌建的碳匯林項目。採用“政府+企業+村集體+群眾”的“四位一體”模式進行綠化,政府負責水、電、路及外圍環境,萬基控股集團、香江萬基鋁業和中聯水泥三家企業共同實施植樹造林和管護,實現由“排碳大戶”到“低碳先鋒”的轉變。同時,這片土地的流轉費被用於發展所在村的集體經濟,直接帶動21戶貧困戶務工就業,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目前,三家企業共栽植雪松等樹種960餘畝6萬餘株,佔目標任務的80%,預計4月底前可完成全部造林任務。

礦坑變良田,荒山成林海,由此延伸開的,是該縣繪就“綠富美”的一幅全域多彩畫卷:生態景觀廊道綠化色彩斑斕、錯落有致;礦山植被恢復規模連片、造林成景;沿黃宜林荒山綠化梯田披綠、生機盎然;林業產業勁頭十足、形勢喜人,一個萬木競秀、鳥語花香的美麗新安已呈現眼前。今年,該縣計劃完成國土綠化8萬餘畝,截至3月底已經完成6萬餘畝,佔全年目標的74%。

一片綠,一重景。該縣綠化工程帶給群眾的幸福感,舉目可觸,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該縣相繼獲得“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國土綠化模範縣”“省級生態縣”等榮譽。今年年底,新安縣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6.5%,林地保有量將達到74萬畝。

新安: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4月189出版的河南日報

本篇文章照片均由新安縣宣傳部提供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