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奇葩的城市,一條路好幾個名字,為什麼呢?老司機解答一下,為了顯得路多麼?

用戶7956578284031


閒著沒事幹了,將長春的同一條路有兩個名字,甚至幾個名字整理下,給大家解解悶兒吧。

生態大街——仙台大街——東盛大街——遠達大街——北遠達大街。這是長春人最吐槽的一條大街,一條街竟然用了5個名字!老長春人都把東盛大街叫東盛路,遠達大街叫遠達街。這兩條路都是老街。仙台大街後來才有的。生態大街也是後建的,而且一直建到現在還在繼續。一條路五個名字,這麼奇葩,也許就是因為它太長了吧,足足有41公里。可亞泰大街也不短啊。



東風大街——普陽街——青年路——青年北路。東風大街是一汽最主要街道,原來至春城大街為止,再往前就沒路了,是荒蕪的野地。大約在八十年代才修建了普陽街將東風大街與青年路連接起來。



花蓮路——臺北大街——鐵北四路——東榮大路。鐵北四路原來很窄,後改造後拓寬,並與東榮大路連接。原來實際就是兩條路。原來並沒有蓮花路和臺北大街,是後來才有的。



吉林大路和解放大路是歷史就有的,以原來的南關大橋為界,打我兒時記事兒起路名就不同。而解放大路與景陽大路分界線是西解放立交橋。這座橋在1989年左右投入使用,沒建橋之前,解放大路到此為止,直接與開運街橫向交匯,是市區通往汽車廠必經之路。後來修建西解放立交橋時解放大路延長,起名為景陽大路。



皓月大路——西朝陽路——東朝陽大路。東、西朝陽路是老街,中間隔著東、西民主大街和寬闊的文化廣場,這算同一條路有些匪夷所思。皓月大路是八十年代才有的。原來西朝陽路過了朝陽橋,基本沒路了,被稱為“橋外”,是荒蕪的野地,沒有什麼民居了。現在的綠園區醫院那時叫郊區醫院。現在的西部快速路和西環城路在八十年代初以前還都是屬於城外,基本還是村落和田地。



新竹路——青蔭路——芙蓉路——嫩江路——青島路。人民大街將嫩江路和青島路隔開,實際也可以是同一條街,這是條老街。


遼寧路——安達街——開運街。其實以站前廣場為界,東側的長白路,也可以看做與遼寧路是同一條街,如果這樣,長白路往東延長還有廣寧路、河東路

類似的還有,北安路和西四馬路,寬平大路和春城大街(同一條街,一個叫街一個叫路)。

本人只是對部分街路的整理,請各位朋友補充。如有錯誤,敬請指正,謝謝!


自由行所見所聞


請問你:長春哪條路“好幾個名字”,能舉幾個實例嗎?長春城市很小,給道路命名也很隨意。但你說的“為了顯示路多…”就把一條路弄上“好幾個名字”的情況還真沒發現。

其實,長春人很粗心,也隨意。雖然城市很小,主城區只有幾千條街路。他們還是很沒耐心,給路起名字時都是信手拈來,根本沒興趣去給一條路起幾個名字。倒是為了圖省事。把幾條路都用一個名字代過。為了區別,只好叫XX路、XX路北衚衕、XX路南一衚衕、XX路南二胡同…。所謂的“衚衕”一般也都能並行兩三輛汽車。在某些大城市也該叫什麼“大街”了。


橡木桶61955766


基隆街多長?還分個南街北街!皓月大路原先分別有四個路名!統一一下多好。街路延長一段起個名字?


高飛88865559


因為長春規劃不好,一條路上的方向有曲折,有的路看似一條路,但在某個點上方向發生了改變,所以換了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