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三位皇帝為什麼在晚年全都禪位給太子?

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確都是禪位給太子,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皇帝寶座大部分人都巴望著能坐的久一些,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會提前傳位。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卻真的一個接一個的禪位,當然他們禪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南宋前三位皇帝為什麼在晚年全都禪位給太子?

宋高宗

宋高宗的禪位原因:“心累"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繼承者,他的一生多次經歷磨難危險,也一直生活在金人入侵的陰影之下,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這位命運多舛的開國皇帝的危機時刻:

  •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作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九弟的康王趙構主動作為王室議和代表到金軍營地談判議和,並被扣留十幾日,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機,要知道當時趙構年僅19歲,當時他的父親徽宗皇帝都害怕的主動禪位,其餘兄弟看到金人都嚇的尿褲子,年紀輕輕的趙構能夠不畏生死,前去議和,的確值得肯定。但是一個出生皇族的親王,養尊處優的生活,你說趙構內心真的不怕估計是不可能的。
  • 同年冬,金軍再次攻宋,趙構又一次被派往金營議和,這一次金軍已對北宋都城開封志在必得,議和的風險可想而知,所幸在河北磁州被名將宗澤勸阻留下,免遭金軍俘虜。靖康之變後也成為宋徽宗唯一沒被俘虜的兒子,所以他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他哥哥宋欽宗的皇位(不要小看了這一因素,南明的失敗中就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皇位繼承混亂,導致抗清力量分散和內訌)。
  • 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奔襲趙構的行在揚州,趙構嚇得倉皇渡江南逃,經鎮江府到杭州。
  • 同年,剛剛逃到杭州的趙構又遭遇“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逼迫趙構退位。雖然兵變很快被平息,但是趙構的確狼狽的退位了二十多天,而且事後不久他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
  • 還是在這一年的九月,金兵不顧趙構的不斷遣使求和,哀求金兵不要再向南追擊,又一次渡江南侵。剛剛平息苗劉兵變的趙構不得不再次倉皇南逃。這一次經紹興、寧波到舟山,然後漂泊海上避難,然後又逃到溫州。據說經過這一年的數番驚嚇,導致趙構失去生育能力。事實也證明,此後趙構再也沒有生育子女,只好早早的尋找皇族的幼童領養準備作為繼承人接班。
  • 之後到紹興十一年,趙構雖然沒有經歷前幾次的致命危險,但是金兵的不斷南下也讓他寢食難安,雖然在前線將領的努力下,挫敗了金兵的南侵戰略企圖,而且也開始向北收復中原失地。但是趙構的日子依然不好過:一是戰爭導致的巨大消耗,政府財力困難,只得加強盤剝百姓,進而又導致起義反抗不斷;二是前線雖然戰事較順,但是趙構又時刻擔心這些領兵將領尾大不掉,三是擔心萬一收復中原,迎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自己的皇位又該如何安排?
  • 紹興十一年(1141年),通過“紹興和議”金宋雙方基本結束大規模戰事,趙構也過了一段相對安定和平的生活。但是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再次南侵,趙構嚇得又一次準備逃離臨安。所幸前線將領擊敗了金朝水軍,同時金朝內部發生內亂,完顏亮也被部下所殺,南侵行動自動解除。這一次經歷了二十年太平生活的趙構估計再也不想承受這樣的壓力,而且也確實是心累了。第二年就禪位給太子趙眘,自己退居二線,當起了太上皇並一直活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81歲。
南宋前三位皇帝為什麼在晚年全都禪位給太子?

宋孝宗

宋孝宗的禪位原因:“失望”

宋孝宗趙眘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確實如此,但是這不代表他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個人認為從政治治理能力來看,還是宋高宗更高明)。雖然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但是他在位期間也有一些讓他失望不已的事情:

  • 隆慶北伐的失敗給信心滿滿的宋孝宗當頭一棒。宋孝宗登基後的第二個月就召回主戰派老將張浚商議國事,隨後又為岳飛等人平反,大力任用主戰派大臣積極備戰,意圖利用金國內亂不久的時機一舉收復中原。但是顯然剛剛登基宋孝宗還缺乏統籌全局和把握戰局的能力,隆慶北伐先勝後敗,不僅使雄心勃勃的宋孝宗被打了兜頭一棒,而且把宋高宗紹興和議以後二十餘年積攢的家底給打了個精光。
  • 當然,宋孝宗的確是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他沒有被隆慶北伐的失敗擊倒,認清形勢的宋孝宗轉而採取“先為自治、而後遠圖”的思想。即乘金宋雙方罷兵休戰的機會,積極發展壯大自己,為以後的北伐做準備。但是讓宋孝宗失望的是,他的對手金世宗完顏雍和他採取了同樣的措施,這就使得宋孝宗無計可施,從而心中的失望更加明顯。

作為南宋最有作為的帝王,在位執政27年,除了登基第一年開展了隆慶北伐,剩下的時間他都是埋頭於國內政事,在壯大和發展自己的同時,希望金朝內部能出點問題,使自己能有有機可乘。但是很遺憾他一直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去世,孝順的宋孝宗非常悲傷,加上長期執政但是無力取得突破的失望和倦怠之心,同時太子趙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皇位,於是宋孝宗著手讓太子參與國政,並開啟禪讓之路。兩年後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正式禪位給太子趙惇。

南宋前三位皇帝為什麼在晚年全都禪位給太子?

宋光宗

宋光宗的禪位原因:“被逼”

宋光宗趙惇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本來按照長幼順序宋孝宗不應該立他為太子。但是宋孝宗認為趙惇的英武氣質更像自己,加上考慮到國家有難,還需要英武之主去收復河山,因而宋孝宗改變傳統立更年輕的趙惇為儲君。按理說宋光宗趙惇要對父親宋孝宗感恩戴德,極盡孝道才對。但是歷史上宋光宗的一個重要標籤就是他的不孝(或者是他和父親宋孝宗的關係不睦)。還當太子的宋光宗趙惇倒是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他的不孝,唯一有點苗頭的就是曾經暗示自己的父親宋孝宗禪位(當然在封建帝王家庭裡這已經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了),但是宋孝宗只是讓兒子碰了個軟釘子,沒有過多的怪罪趙惇。

烏髭藥光皇春秋已富,又自東宮尹天府入侍重華,從容啟上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上語光皇曰:“正欲示老成於天下,何以此為?”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

但是趙惇登基之後,很快就變的讓人陌生起來,本來他的父親宋孝宗對宋高宗的孝順已經有了現成的榜樣,而且他的父親也是宋高宗禪位而提前登基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子,而他自己是宋孝宗的親生兒子。但是宋光宗卻完全做不到向他父親那樣的孝順。究其原因後世的研究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 宋光宗對父親有本能的畏懼和心理不安感。因為宋光宗的諸君之位是宋孝宗以國家處於非常時期不應因循守舊而破例冊封的。因此宋光宗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太子之位上,非常害怕因為自己的差錯而導致失去儲君之位,因而長期壓抑和偽裝自己。一旦登基,這種壓抑和偽裝就必然要得到釋放,因而就表現在他登基後從剛開始的還會定期去看望退位的父親,到後來就不但減少去看望的次數,直至最後幾乎完全不去看望。
  • 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是個有名的妒後和悍婦。宋光宗的妻子李鳳娘是因為相士的說法才成為太子妃,但是她的個性跋扈嫉妒,後來非常不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歡,但是礙於皇家的面子一直沒有采取果斷措施,而李鳳娘也非常記恨對她很嚴厲的宋孝宗,不斷的在宋光宗面前挑撥他們父子的關係。
  • 宋光宗立儲之事也導致趙惇對父親疑懼不已。趙惇登基後只有一個兒子趙擴,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趙惇本意想立他為太子,只是考慮自己登基不久還不急於冊封。但是他的父親宋孝宗又出於當初立他為儲君的想法勸說趙惇立他的侄子趙抦為儲君,而且這個趙抦正是趙惇的哥哥趙愷的兒子。趙惇的感覺彷彿是父親要將自己的皇位還給哥哥一家,於是他和妻子李鳳娘對宋孝宗更加冷漠了。
  • 宋光宗登基後兩年左右,可能本身就帶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病基因,再加上與父親相處的壓力,還有妻子李鳳孃的妒悍。使宋光宗開始出現精神病的跡象。趙惇有一次洗手,看到端水的宮女的手很好看,可能就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結果沒幾天皇后就讓人給趙惇送來一個食盒,打開一看正是那名宮女的雙手。後來一次祭祀大典之前,突然傳來他的寵妃黃氏暴斃的消息,宋光宗知道一定是皇后乾的,而且緊接著的祭祀大典上風雨交加,彷彿天神發怒,驚懼之下宋光宗開始出現精神病的症狀。

雖然宋光宗的精神病後來時好時壞,但是他的不孝之舉和皇后李鳳孃的跋扈干政已經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宋孝宗臨死前希望能見宋光宗一面,但是皇后李鳳娘不予許,宋光宗竟然就真的沒有去。這在朝野內外就真的激起了眾怒,朝廷重臣聯合宋高宗的吳皇后果斷採取措施,強行禪位給趙惇的兒子趙擴,宋光宗就這樣被逼著禪位了。

終上所述,南宋的前三位皇帝的確都是禪位給太子,但是每個人禪位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是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連續內禪。畢竟在沒有權臣軍閥逼迫的情況下,這種現象還是很少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