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血壓選左手還是右手?

貪生螻蟻


量血壓選左手還是右手?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

血壓突然“降到”70/40mmHg,感染性休克?幸好虛驚一場

這是醫學文獻中記載的一個真實的病例:

一名69歲的女性因為急性膽囊炎而入院,入院時護士測量的初始血壓為130/80 mmHg。經過治療,3天后病情好轉。

這時,另一位護士突然慌慌張張地報告醫生,患者血壓突然下降到了70/40 mmHg。

血壓70/40 mmHg,這意味著什麼?

這是休克啊!

患者本來就是細菌感染性疾病入院,感染+休克,理所當然=“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說由於嚴重感染體內毒素造成心臟和血液循環嚴重障礙,全身組織,包括腦、心臟、腎臟等生命器官都面臨著缺血缺氧的損害,如果不能及時糾正,患者很容易發展成多臟器功能衰竭。

到了多臟器功能衰竭階段,往往意味著“九死一生”。

因此,對於這種急危重症,時間就是生命,患者被以“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緊急轉診至重症監護病房(ICU)。

在接下來的兩天內,患者在ICU接受全面的生命體徵監測,並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同時,為了進一步確定診斷,患者接受了胸部和腹部兩次CT檢查。

期間,患者還接受了由一名普通外科專家、一名心臟病專家、一名肺科專家和一名重症監護醫生組成的專家小組的會診,也沒能確定發生“低血壓”的病因。

有趣的是,ICU期間,護士多次測量血壓,讀數一直介於130/80和140/90 mmHg之間。

重要的是,患者的一般情況一直很好,根本“看不出有病的樣子”

由於患者情況穩定,也沒有找出“低血壓”的原因,她被轉到普通病房進行進一步觀察。

在普通病房,患者低血壓的原因居然被一個實習醫生給揭開了:

這位實習醫生髮現,患者左側橈動脈脈搏幾乎摸不到,該側手臂的血壓為70/40 mmHg;而右側橈動脈脈搏強勁有力,手臂的血壓為130/80 mmHg。

隨後的磁共振血管造影顯示:左鎖骨下動脈狹窄。

在這個著名的病例中,由於經驗豐富的老油條們——資深專家和護士——沒有按照醫療規範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檢,和測量雙上臂血壓,導致左鎖骨下動脈狹窄造成的一側上肢動脈低壓被誤診成“休克”,虛驚一場;相反,實習醫生由於循規蹈矩按照醫療規範對患者進行全面查體,並測量了雙側上肢動脈血壓,才得以給這個事故畫上句號。

血壓測量,選左上肢還是右上肢?

有關血壓測量選左手還是右手的醫療規範是什麼呢?

2017年修訂的美國高血壓指南,和2018年修訂的歐洲高血壓指南,國際上這兩大權威指南在這方面的意見沒有分歧:

美國指南準確測量血壓的第三步第一條:對於首次就診的患者,記錄兩側上肢血壓。以後測量選度數高的一側上臂。

歐洲指南診室血壓測量第七條:對於首診,測量雙上臂血壓以發現兩側可能存在的差異。以數值高的一側的讀數作為測量值。

至此,有關測量血壓選哪隻胳膊的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確:

第一次測量選雙側上臂。

以後測量,選讀數高的那一側。

這裡,關鍵是如何理解“第一次”。

這麼說吧,除非是有相對固定醫患關係的“老病號”,醫生日常接觸的病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都應該測量雙側上臂血壓。

但是,事實上,這在臨床上是很難做到的。

做不到也不奇怪,很多研究都發現,即使是經過嚴格規範化培訓的歐美醫生,能嚴格按照規範正確測量血壓的也十不足一。

為什麼需要測量雙測上臂血壓?

理由很簡單,幾乎所有人雙側上臂血壓都存在差異。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差異有時候非常顯著,當兩側差異超過10~15mmHg時,往往與某些疾病有關。

如果忽略了這種差異,就會延誤診斷和治療,甚至鬧出上面例子中的事故。

首先,由於兩側上肢動脈來源的鎖骨下動脈在解剖上存在差異,右側供給頭部和上肢血液的頸總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共享一段由主動脈弓分出的動脈幹,這條動脈直徑較大;而左側鎖骨下動脈與左側頸總動脈分別發端於主動脈弓,鎖骨下動脈直徑較小。

因而,通常情況下,健康人右上臂動脈壓高於左上臂,差異一般在5~10mmHg之間。在人群中,特別是某些相關慢性疾病患者,很多人這種差異可以大於10mmHg。

比如,2016年發表的一項有關該主題的薈萃分析,通過對80項研究的綜合分析發現,兩臂間收縮壓≥10mmHg的發生率,在高血壓患者是11.2%;糖尿病患者為7.4%,一般成年人中是3.6%。

由此可見,這種現象的存在是相當普遍的,理應引起重視,第一次測量血壓應該測量兩側,才能發現這種情況,更有利於正確診斷。

另外有研究分析發現,一般人群中兩側上臂之間血壓差異,與性別,種族,手臂圍,手性(左右利手)等無關,唯一有關的是年齡——因為,年齡越大往往意味著動脈粥樣硬化越普遍,程度也越明顯。

其次,也是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兩側上臂間血壓的差異,特別是當差異特別顯著並且持續存在時,往往應該考慮以下疾病疾病的可能:胸主動脈的縮窄、夾層或動脈瘤,Takayasu(無脈搏症)病,上肢的各種類型的動脈內和動脈外阻塞,等。

如果一側上臂血壓明顯偏低,伴有同側脈搏減弱,這些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血壓測量之所以選擇上臂,是因為這個部位動脈離心臟近,期間動脈出現影響血壓讀數的情況少;而且選擇這個部位也方面測量,測量數據相對穩定。

但是,選擇某個部位的動脈,測量的血壓讀數理論上只代表這個部位動脈的血壓,只有全身動脈沒有明顯疾病時才能代表全身的動脈壓。

因此,在某些動脈性疾病,應該選擇多個部位分別測量血壓和摸脈搏。

在20世紀50年代,高血壓剛剛引起醫學界重視時,測量血壓的規範是:

測量雙側上臂血壓,同時要摸四肢遠端動脈的脈搏:除了常規的兩側橈動脈脈搏,

還要摸兩側足背動脈脈搏。


掙脫枷鎖的囚徒


血壓測量應該量左手還是右手?這是常被大家問到的一個問題,是“男左女右”還是“隨便那個都行”?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量血壓的那些事兒。

量血壓,選右手還是左手?

實際臨床上,對於臨床血壓的測定手,的確是有所選擇的,一般情況下,因為人體的生理結構的特殊性,人體的右肱動脈來自於頭臂乾的分支,而左肱動脈來自左鎖骨下動脈。頭臂幹是主動脈的較大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分支較小,所以通常,右手血壓比左手血壓稍高5~10mmhg,因此臨床上一般選擇右手來測量血壓。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在初次測量血壓時,一般會對左右側的血壓都進行測定,兩側血壓如果相差超過20mmhg,反覆測量確診後,應排查引發兩側血壓壓差過大的相關疾病。

測量血壓的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左右手的選擇之外,測量血壓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患者在測量前半小時應禁菸、禁咖啡;安靜環境下休息至少5分鐘;

  2. 姿勢可取仰臥或坐位,上肢裸露並輕度外展,肘部儘量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線;

  3. 醫院單次測量血壓偏高應排除因就醫緊張產生的白大衣高血壓的情況;可通過家庭測量或多次測量來確認高血壓;

  4. 現在很多家庭都配備電子血壓計,應注意電子血壓計與診室測量值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個數值一般在5~10mmhg左右,因此,在家庭測量血壓如長期在高於85/135mmhg的情況下,基本就應就醫確認高血壓的存在。

關於血壓的測量,大家還有什麼好的經驗和方法,歡迎在下方留言繼續探討!

李藥師談健康


量血壓,左手還是右手?

量血壓選左手好還是選右手好?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有說量左邊,也有說量右邊的!也有說隨便哪邊都可以的!

那麼,到底哪邊呢,還是兩邊都可以?

正常人一般右上肢血壓高於左上肢,兩者相差5-10mmHg,這是血管解剖生理決定的。下肢血壓比上肢高20-40mmHg。

血壓測量就高不就低,血壓的標準制定也是根據右上臂血壓結果制定的,大多通過右側上臂進行測量。

因此,一般都是以右臂測量為準。

當然如右側曾患血管畸形、大動脈炎、偏癱或左側測量值高於右側,建議測量左側,以高側測量為結果。因為有些人左臂更高一些,所以初次測血壓的人,可以選擇左、右上臂血壓都測,以獲得準確的血壓,等相對明確哪個手臂血壓高了,就只測高側的上臂血壓。

國外一些研究發現,如果左右胳膊的血壓差大,有可能推斷一個人的心血管存在健康風險。當左右雙臂量出的血壓值差經常超過15mmHg時,應當引起注意,有可能意味著血管出了毛病。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一天當中血壓也是有起伏波動,人在睡眠時血壓最低,靜靜地坐著時血壓則保持平穩。緊張、寒冷、吸菸、飲茶、咖啡,談話和吃飯,運動等情況會令血壓升高,飯後、運動後、安靜閱讀時血壓則會下降。

因此, 要準確量血壓,在測壓前15分鐘未吸菸、飲茶及咖啡類飲料,要排乾淨尿。在溫暖的室內安靜休息5-10分鐘 ,不能緊張(例如在醫院非常緊張,那麼應該以在家測量為準),坐椅子上,雙腳平放落地,肌肉儘量放鬆。

因為腎病可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也可以繼發腎病。血壓高可以嚴重損害血管、心臟、腎臟等,因此,每位患者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血壓水平。


腎上線


說起這個問題,我想起在醫院實習時的一次主任查房,當時主任問了個問題:測血壓為什麼要測右側?有回答因為右側血壓高,有的回答是生理解剖位置決定的,等等…主任笑著說都不是,為什麼測右側,是因為這是WHO規定的,高血壓的標準是以右側上肢血壓為測量標準的。




下面說點上面回答沒有的關於高血壓的知識:

1.測量血壓必須休息10--15分鐘;

2.降壓藥最好早晨服用,因為上午10點左右是血壓升高的高峰期;

3.服用藥物首選長效製劑,一種藥可服用3--5年後換用另外同類型藥(南方著名醫院一個老教授上課的時候說的,他自己高血壓是這麼服用的,說可以減少藥物耐藥);

4.高血壓合併併發症是降壓標準:合併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時130/80mmHg以下;

5.老年人收縮壓目標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舒張壓低於70mmHg可影響心臟供血,可能會增加死亡,男性伴前列腺肥大者優先使用a-阻滯劑;

6.ACE類降壓藥(如:依那普利)可引起乾咳,在工作中碰到一些病患服用此類藥物後出現乾咳,恰好同時有感冒,用很多止咳藥無效,停用此類藥物後咳嗽逐漸緩解;

7.高血壓病患者一定要低鹽(一日不超過6克)低脂飲食,戒菸限酒,適當活動,好的生活習慣是降壓的必不可少的一環。


希望以上的知識能幫助到需要的人!需要的可關注,本號將定期分享常用醫學知識以及診治病患中一些常見的問題!


芳敏小醫


最近一週在坐門診,給就診者測個血壓已經是件常有的事了,經常會被問到量哪個胳膊啊,這裡就說到量血壓時用左手還是用右手的問題了。

臨床普遍測右臂血壓,這是因為正常人左右上臂的血壓會有5~10mmHg的差異且通常右臂血壓較高。但是第一次時最好兩側上臂血壓分別測一次,以數值較高的為準。

不過也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當左右兩側血壓差持續超過20mmHg時,可能就存在血管病變如大動脈炎、主動脈縮窄等,應該及時就診、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原因。

下面再談一下大家關心的“如何量血壓最準確”的問題。

1、測量前的準備工作,這一點很重要,但容易被忽略。在門診時也經常見到這樣一幕: 患者急匆匆進來看病,剛坐下還喘著氣呢就讓醫生給他測個血壓。這個時候,就應該讓他坐那安靜一會;如果有做運動,比如跑步、那就得歇上半小時,平穩下來之後再測。另外,吸菸、飲酒、淋浴後立馬測血壓也是不提倡的。在測的過程中勸患者不要緊張。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使測得血壓更加真實。

2、坐位還是臥位?目前並沒有明確要求,所以坐位、臥位都行,甚至當懷疑患者是體位性低血壓時,可以在站立時測個血壓。

最後要強調的是,不能僅憑一次血壓高就診斷高血壓病,況且生理情況下,血壓是動態變化的,同時,它也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氣溫、情緒、噪音等等。由此可見,想要得到真正可靠的結果,量血壓這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本期答主:王文梅,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隨著人們對健康知識的瞭解,人們對於自己的健康管理越來越重視,血壓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不論是高血壓人群還是健康人群,日常測量血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項目,現在電子血壓計的使用也為人們測量血壓提供了便利,很多人都學會了測量血壓,在測血壓時,很多人都會有會有一個疑惑:左手、右手測量哪個好?哪個準確一點呢?

從醫學角度來說,血壓的標準是根據右上臂的血壓結果制定,不管是男女測量血壓通常都是選擇右上臂進行測量的,右上臂的血壓值要高於左上臂,主要原因是右側的肱動脈來自主動脈弓的第一分支無名動脈,左側的肱動脈來自主動脈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因此造成了兩側血壓值的測定的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測量血壓時儘量選擇右側手臂進行測量。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般建議先測量右側,因為生理上右側略高於左側5-10mmHg;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部分人出現粥樣硬化,最好兩邊都測一下,以後以高的一側為準,因為高的一側更接近自己的真實血壓,低的一側出來是生理原因,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您記住了嗎?以高的一側為準! 而不是固定左右。


心血管王醫生


醫院就診時,常常是患者太多、醫生太少,每次看病都沒時間細聊。

其實有些醫療健康小常識,醫生們一直都想對大家說。

內科

1. 量血壓時,最好把左右手都測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個為準。多測幾次求平均值,血壓值更準確。

2. 每天梳頭 100 下並不能「健腦」。

學一種樂器,學一門語言,學一個新手藝……這些對大腦更有好處。

不過梳頭 100 下也有好處,畢竟常用那隻手會更「壯」一些嘛。

3. 不建議靠喝紅酒,保護心腦血管。

動物實驗表明,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可能對心臟有益。

但如果把有效劑量換算到人身上,相當於每天要喝 1000 升左右的紅酒。這誰受得了?

而且,酒精傷肝且致癌。

4. 得糖尿病並不是因為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比如先天的遺傳因素、後天的環境因素等,跟吃糖沒有必然聯繫。

但少糖少油的飲食,還是會降低發病的風險。

5. 無論哪種貧血,吃阿膠、紅棗、紅糖都沒用。

缺鐵、缺乏維生素 B12 和葉酸、重金屬(鉛)、遺傳……這些常見的貧血病因,吃它們都沒法解決。

6. 打鼾不是睡得香。

打鼾是呼吸不暢導致的響聲,嚴重打鼾可能導致「睡眠呼吸暫停」,很危險,建議及時諮詢醫生。

7. 如果出現下面的情況,很可能是中風徵兆。

  • 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便;

  • 口角歪斜;

  • 說話不清;

  • 頭暈頭痛;

  • 昏睡,很難叫醒;

  • 甚至劇烈嘔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8. 先考慮從食物中攝取鈣。

我國成年人推薦每日鈣攝入量是 800 ~ 1000 毫克。

如果每天,喝奶可以保證在 300 毫升以上,深綠色蔬菜能吃夠 1 斤以上,再配合其他日常飲食,是可以達到推薦的量的,可以不用額外吃鈣片。

外科

9. 燙傷了,別亂抹東西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 衝(冷水 / 自來水衝,不要用冰水);

  • 脫(脫下燙傷處的衣物);

  • 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

  • 蓋(蓋上乾淨的紗布或毛巾);

燙傷後塗牙膏、醬油、豬油、麵粉……統統不可取。

10. 一天大便 3 次到一週大便 3 次,都是正常的。

只要便便的樣子正常,別糾結次數。

11. 不管有沒有高危因素,50 歲以上都應該去做一次腸鏡檢查。

一次檢查,排除危險。

12. 骨折的病人,反而不太適合喝骨頭湯。

因為它最補的不是鈣,而是脂肪。骨折了行動不便,吃胖了反而增加負擔。

想補鈣,多吃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和牛奶。

13. 吃「發物」不影響傷口癒合。

真正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是:年齡、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環狀況、吸菸……

各種「忌口」、不吃東西,容易營養不良,更會妨礙傷口癒合呢。

14. 要強健膝蓋,每天堅持做靠牆靜蹲。

<strong>

<strong>

就是像圖片中的動作。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也不要內扣。蹲的多低,以膝蓋不覺得痛為準。

堅持上半分鐘左右,重複五六次。覺得累了就站起來。

腫瘤科

15. 肥胖會增加腫瘤發病率。

研究證明,腫瘤發生的風險,會伴隨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幸運的是,和其它致癌因素相比,肥胖是一種可以逆轉的致癌因素。管住嘴,邁開腿,控制好體重。

16. 不存在能防癌抗癌的食物。

大蒜、綠茶、秋葵等能防癌抗癌的說法,都沒有經過科學考證,如果吃某種食物就能一勞永逸、遠離癌症,這樣醫院恐怕要開到菜場裡了……

17. 吃「發物」不會讓癌症復發。

現代醫學中,並沒有「發物」一說,所以基本不存在「忌口」的說法,而「一種食物就能讓癌的復發」的說法更是沒有科學依據。

實際上患者更應該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保證足夠的營養才有利於治療後的恢復。

婦產科

18. 宮頸糜爛不是病。

看到治宮頸糜爛的醫生,最好掉頭就走。因為「宮頸糜爛」不是病,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改變。

19. 傳統的「坐月子」有害

產後的媽媽的確需要護理,但絕對不要不洗頭、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門……

兒科

20. 6 個月之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1 歲以內的寶寶也不要吃鹽。

因為母乳和嬰兒配方食品裡都有了。

21. 不要給 1 歲以下的寶寶喂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狀桿菌,產生肉毒素。

小於 1 歲的寶寶腸道環境很脆弱,對毒素反應更敏感。吃了蜂蜜後容易中毒,出現嚴重症狀。

22.孩子也怕熱,不用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著。

有一種冷,叫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覺得你冷;有一種「病」,叫做「穿衣強迫症」。

23. 寶寶感冒發燒,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捂得太緊,熱壞了、脫水了,孩子只會病得更重。

口腔科

24. 80 歲的老人也能有 20 顆健康的牙。

不要再覺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你定期看牙醫,堅持護牙。

皮膚科

25. 吃再多膠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吃進去就成了氨基酸,並不能直接變成皮膚上的膠原蛋白。塗在臉上也沒用,因為皮膚吸收不了這種大分子物質(蛋白質)。

好好吃飯多喝水,這才是皮膚變好的基礎。

26. 防曬不僅能防止變黑,還能預防皮膚癌。

陽光中紫外線可能引發惡性皮膚腫瘤,所以,需要曬太陽,但別曬太狠。注意抹防曬霜。

五官科

27. 關燈玩手機、看電視、看電子書……對眼睛傷害更大。

既然關了燈,就安心睡覺吧。

28. 卡了魚刺不要吞飯。

試著咳出來、夾出來,不行就去看醫生。

29. 配一副合適的老花鏡。

上了年紀,眼睛生理調節功能下降,會出現「老花」。

提高環境亮度,把手機字體調大,避免長時間連續看書看電視,都對眼睛好。

建議去正規醫療機構驗光,配一副合適的老花鏡。

30. 不要用指甲、掏耳勺、火柴棍等掏耳朵。

用指甲、掏耳勺、火柴棍或其它細棒狀物,伸進耳道用力掏容易損傷耳道皮膚甚至鼓膜。

大部分人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看完這 30 條是不是覺得漲了不少知識?


北藍健康之家


用左手?用右手?

臨床中現在普遍以右手血壓為主。

正常人左右上臂的血壓會有 5~10 mmHg 的差異,同時約有 20% 的正常人,左右上臂血壓差別>10 mmHg(稱為臂間血壓差異)。

因此推薦第一次檢查時要測量左、右兩側的上臂血壓。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致時,以數值較高的血壓值為準。

不過,當左右胳膊的血壓差異持續>20 mmHg 時,這可能就是在提示血管病變,這個時候建議及時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坐著量?躺著量?

一般來說,坐著量和躺著量在理論上會有一定差值,主要是國內測量血壓,要求「三點一線」,即心臟、肱動脈和血壓計 0 點在同一水平,但是臥位時,為了保證「三點一線」,會使血壓計側彎,導致讀數有誤差。

有報道說:

坐位測量的舒張壓較仰臥位高 5 mmHg,收縮壓臥位高於直立位 8 mmHg。

不過現在各方報道不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現明確的、有意義的差異。

因此,目前指南中對血壓測量的體位也沒有明確規定。通常認為測量血壓時,只要病人測量的上臂放在心臟水平,就可以取坐位、臥位,甚至根據需要取站立位。

為了方便,臨床中大部分採取坐位。建議患者在量血壓時,也儘量以坐位的血壓為準。


貪生螻蟻


我們上班時,給患者測量血壓,無論男女和是否有高血壓病,一般會選擇測量右上臂血壓。因為血壓的標準制定也是根據右上臂血壓結果制定的,大多通過右側上臂進行測量。
另一方面,每次測量同一側血壓,能夠更好地進行對比,畢竟左右手的血壓值是有點區別的。
當然啦,如果有受傷的情況,例如說右上肢受傷了,則要選擇左手測量。
可能有人問:“萬一我左手的血壓比右手更高一些,怎麼辦?”
在臨床工作上,我也曾遇到過。這種患者,大多數可能是因為心臟、血管的變異或病變所致,比如右位心、右側肱動脈狹窄、脈管炎、主動脈夾層等原因。
因此,我可以建議大家第一次量血壓時,可以把左右手都測量一下,哪個高,以後就測量比較高那一側的上臂血壓,這樣也可以不會把一些外周血管病漏診了。
記住,血壓要測量多幾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