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和信託有什麼區別?

長長長的街道和永遠


首先對問題進行下整理和聲明——既然和信託並列,那麼這資管的理解應該就是資管計劃了

它的區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辨別:

第一 發行主體不同

信託的產品主體只能是信託機構,全國有且僅有68家,從1978年成立第一家信託公司開始,40年來 經歷5次整頓,清理從1000多家精簡到至今的68家,背後實控人非富即貴。

資管計劃的發行主體——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期貨等金融機構,其主體背後股東實力也是十分強大。這一點2者區分度不大。

第二 監管不同

信託計劃受銀保監會監管,資管計劃受證監會監管(3家大佬為何是銀保監會,而不是別的銀證監會呢,)之前銀行和信託都是受銀保監會監管,一直以來潛規則就是剛性兌付,而證監會下風格一直是買者自負的,因而 對於穩健型投資者,信託計劃更有體制上的優勢。

第三 投資者數量

一般信託計劃 常態化都是300萬起,100-300萬都與小額資金 數量有限,現實中 一般在10名,而資管計劃數量上更有優勢一點。


信託包打聽


資管和信託,它們會有什麼區別呢?資管和信託又是啥?與其乾巴巴的去講它們的定義,到不如小白給大家舉個例子:

資管:某日,小c將自己的一筆錢買了一家叫“會賺”證券公司的資管產品,並且囑咐該公司的管理人要讓自己的錢產生收益,然後“會賺”證券公司的內部相關專業人士運用小c的錢進行投資,從而產生收益;產生收益的部分再分給小c,這樣小c就巧妙的避免了因自己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引起的投資風險,同時又取得了收益。

信託:一天,Z信託公司發佈了一個信託計劃,楊老Y拿自己儲蓄了好幾年的15萬塊錢買了Z信託公司的信託產品,還和Z信託公司簽訂了信託合同,然後Z信託公司把楊老Y和其他人投資人的所有資金集合起來,進行對外投資,投資產生了收益之後,Z信託公司再把收益的一部分分給投資人,當然包括楊老Y在內。

那麼同樣是作為金融產品的它們,會有什麼區別呢?小白分別從發行機構、報備、監管層、小額投資人限制量的角度給大家逐一分析:

一、從發行機構上

資管的發行主體為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來說就是募集資金的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信託的發行主體為信託公司,像是常見的信託公司:中光信託、光大信託、中泰信託等,另外,小白給大家拓展一下信託有哪些種類:貸款信託類、權益信託類、融資租賃信託、不動產信託。

二、從報備上

資管需要報備兩次,募集資金開始時一次,募集資金完成後一次,並且需要驗資兩天,方可成立,而信託只需要通過銀監會報備一次,募集滿資金後就可成立。

三、從監管層上

作為金融產品,那是免不了要被監管,資管是由證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而信託則由銀監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說明一下,銀監會主要監管全國商業銀行和信託,證監會主要監管全國證券和期貨市場,並保證合法運行。

四、從小額投資人限制量上

這裡的小額投資一般為300萬為標準。資管小額投資人最多可以有200人;信託小額投資人最多可以有50人。從數量上來說,資管對於小額投資人來說是優於信託的,畢竟資管可以容納的投資人數數量要比信託多許多。


小白讀財經


資管和信託都是投資者經常會接觸到的兩個理財專業名詞,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一、資管

資管,即是資金管理的意思,委託人將所持有的資金委託給託管人進行保值增值。一般的託管人是由獲得證監會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是證券公司。我們通常所見到的“XX資管計劃”就是典型的資管產品。

二、信託

信託,顧名思義就是信任託付的意思,這是基於信任而發生的理財行為。簡單來說,A有一筆錢,他並不會理財,但是想要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找到自己信任的會理財的B代其理財。

信託的起源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的遺囑制度。其正確的運行就是投資方找到自己信任的機構或人,讓其代為打理自己的資產。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的信託實際上是一種反向信託,一個真實項目的發起人(需要錢)找到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將這個項目打造成一個理財產品,包括資金怎麼分批投入、收益怎麼進行分配等,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XX信託計劃”,然後向大眾推介出去。

三、資管和信託的區別

1、從發行方資質和牌照優越性上面來講

信託因為起源比較早,所以國內大部分的信託公司都有十年以上的產品發行和運營經驗,經過銀監會數次整頓之後,僅剩下六十餘家牌照,經過多年競爭,實力普遍很強。

相反的,資管因為其起步較晚,所以目前大部分的資管公司都是2012年底成立的公司,基本均由公募基金控股,股東實力也都不弱,由證監會統一監管。

單就資產的安全性而言,信託因為起源比較早,基本上有一整套完整的賠付制度,而資管則是因為其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兌付歷史較短,一旦發生融資方無法按時還款等情況,資管公司會否兜底為客戶兌付本息,尚不可知。

但是,從投資範圍來說,資管還是比信託有優勢的。

資管的投資範圍限制較小,例如股指期貨、融資融券都可以開展。但就信託而言,目前只有少數信託公司可以開展股指期貨業務,融資融券還未對信託開放。

2、從融資費用角度看

通過券商資管發行產品的通道費用大概在1%,信託在1.5%左右;託管費方面,券商大概是在0.1%,信託在0.2%-0.25%這個範圍。

這個雙方都利弊參半,信託公司通道費用高,盈利豐厚,有足夠的資金為信託項目兜底,為剛兌提供了保障,但是費用過高會導致好的項目的流失;資管通道費用相對較低,對接項目而言更有優勢。

但是也不排除急用錢的融資方為了更快的融到資而選擇信託通道,因為就目前而言,信託通道融資速度要比資管快。

3、從監管層方面來看

這一點在我國很重要。資管計劃是由證監會統一監管的,而信託計劃則是由銀監會(現在是銀保會)統一監管的。銀監會的要求基本上都是無風險,保障客戶資金,而證監會監管的券商,基金向來都有著買者自負的理念。

4、從客戶角度來看

信託300萬以下的名額只有50個,而資管有200個,很充裕。這對小額客戶來說好很多,不怎麼需要考慮額度問題,同時因為通道費託管費中間費用的減少,同等融資費用的項目製作成產品,客戶的收益也會相應增加。

四、假如我是客戶,我會怎麼樣去選擇?

實際上,資管和信託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將資金託付給託管人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但是,考慮到二者的進入門檻,假如是小額客戶的話,可能會優先考慮資管,避免遇上拿不到小額額度的情況,又要重新選產品浪費時間,大額的話,資管和信託同時考慮,還是要根據公司,項目具體分析,尤其是資管產品,在公司註冊資本較低的情況下,抵押物的足值尤為重要,是首要考慮條件。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所謂“資管”也就是資產管理,本質上和信託類似,做的都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業務。

那“信託”和“資管”之間有啥區別呢?

一、發行機構不同

<strong>

信託只能是持有信託牌照的公司來發,信託牌照的小本本全國一共就只有68張。

而資管是遍地都有,比方說什麼券商資管啊,基金子公司資管啊,保險資管啊

二、監管機構不同

信託是受銀監會監管的,而資管是受證監會監管的。

“資管”怎麼聽著有點亂,好像誰都能分一杯羹呢?

且聽小參從頭講起。

2007年之前“代客理財”這種業務主要以公募基金為導向,投資的都是標準化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產品。

什麼是標準化呢?意思就是這類產品在銀行、股票交易所,有一套標準的定價和交易規則和流程,市場上價格已經給你標好了,想買賣的時候也不用發愁這價格應該怎麼定。

這一開始可是挺好的,投資者多省心,那是怎麼發展成現在這個亂糟糟的局面呢?當時的公募基金以股票型基金和偏重股票的混合型基金為主。

您想啊,2006年-2007年那會牛市多狠啊,嗖嗖往上漲,那時候以基金為主的“代客理財”(“資管”)業務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但是!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2008年來了!奧運會過後不久受美帝股災影響,偏重股票的公募基金顯得黯然失色。

此後2010年初央行為了限制一些前期擴張過快走的有點遠的商業銀行又準備了“拆別準備金率”和“限貸令”。

但是這樣依舊擋不住銀行家們一顆向錢看的心!

銀行一看老大發話說不讓走遠,那咱們換個法吧,於是紛紛借道信託,通過所謂的“表外”、“非標”進行信貸擴張,銀信合作一下子就火了,銀行理財和信託規模也蹭蹭的往上漲。

與此同時,廣大人民群眾手裡有錢了,都說居安思危,於是保險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在這個階段,“資管”類業務開始向所謂的“通道”型產品延伸。啥叫“通道”型產品呢?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借牌照。

比方說一個公司A想做點啥事,苦於沒有牌照,於是找到了有牌照的公司B說,大兄弟我想搞個事,你牌照借我使使唄。

公司B在研究了A公司想要搞的事之後說,我覺得你這個事嘛,可以搞,但是你不能白用我牌照啊。

這樣吧,你用我牌照可以,但是你要給我多少多少的費用。於是A公司就藉著B公司的名義把事給辦了。

2012年下半年進入“大資管”時代,資管行業監管進一步放鬆,行業門開接觸、牌照資源逐步開放。

這時候金融行業裡各個細分領域的公司一看,嚯,資管多賺錢啊,咱也得整一個。

於是不同類型、不同策略、不同標的、不同風險偏好的資管子公司紛紛成立以便搶佔市場份額,甚至好些個沒拿到資管牌照的公司也跟風開張辦業務。

各種資管為了利潤都動足了腦筋,諸如如多層嵌套、槓桿不清、名股實債、監管套利等問題逐漸顯現。至此,亂象已成。


投參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維度來回答。

第一個維度,如果資管是指的資管機構,信託指的信託公司,則可以理解為兩者是包容關係,資管機構包括資管公司、銀行、券商、基金、信託在內,從本質上來說,資管就是指的對資產的管理,信託屬於對資產的管理,同時也可以解釋為資金的受託管理,不同資管機構的資產管理方式有所不同,比如銀行有銀行理財、券商有集合計劃、基金有公募/私募基金、信託有信託計劃等等。

第二個維度,如果資管是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信託是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計劃,則可以理解為兩者是並列的關係,簡單說一下二者的區別,資產管理計劃一般是根據發行機構的持牌投資範圍投入有關標準化類別或某些非標類別,信託計劃不僅僅是主動做此類投資,一般信託計劃分為主動管理型和事務管理型,主動管理型又包括融資、投資兩種類別,事務管理型則主要是通道類業務,受託資產,聽從受託人指揮進行投資,而同時投融資類別下則不僅僅是投向二級市場,同時涉及貸款、上市股權及債務證券、私募股權、證券投資基金、資產管理計劃、有限合夥權益、信託計劃及貨幣資產等等方面,相應類別遠大於資管計劃,因此可以說信託的投資範圍極其廣泛。


孫建波


區別資管和信託,需要先明確資管和信託的定義,明確了二者的定義,自然也瞭解了其區別。

資管的定義可能包括:

(1)廣義的資產管理行業/業務。在國內,參照人民銀行資管新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包括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2)狹義的資產管理行業/業務。在國內,一般與實業投行、財富管理並列,著重於為投資者提供特定風險、收益、相關性特徵的資產管理產品,滿足投資者特定投資或資產配置需求,典型如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陽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VC、PE等。

(3)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

信託的定義則可能包括:

(1)法律關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規定,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2)信託行業。國內專指信託公司。不同於國內,國外一般不存在專業的信託公司,信託作為一種法律關係被廣為使用。

(3)信託產品,包括信託公司發行的單一信託、集合信託、財產權信託等,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情況。


陳米因


集合資產管理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業績優良、成長性高、流動性強的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

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發行機構不同:資管是基金子公司發行的,信託是信託公司發行的。監管部門不同:基金子公司由證監會監管,信託公司由銀監會監管。投資者數量限制不同:每個資管產品的小額投資人不超過200個,而每個信託產品小額投資人不超過50個。註冊資本金有差別:這點其實也沒有硬性規定,但實際中,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一般是10億級別,而基金子公司是幾千萬的級別。其他的一些區別是因為發展時間長短不同形成的,基金子公司2013年才開始逐漸成立並開展業務,所以在業務資源、風控經驗、投資者認可度等方面的積累要弱於信託公司。


彩貝股票APP


這個問題是比較常見的,既然推送給我,那我就回答一下。

信託當然是信託公司發行的,而資管是證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發行的,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只是通道不同,那麼通道的費率也不同,資管更低,所以收益率更高一點。

信託公司歷史更悠久,都十年以上,實力很強,註冊資金都在十億以上。

而資管公司都是12年之後成立的,註冊資金幾千萬,但是股東是公募基金,實力也很強。而且資管的投研能力,投資範圍,也是超過信託的,

市場上信託更受歡迎,那是因為,兩者的監管不同。

信託是銀監會監管,那麼要求是安全保本的,所以曾經有著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審核更嚴格,更穩健一些,而資管是證監會監管,而券商基金當然是要靈活一些。

對於客戶來說,信託300萬以下的名額只有50個,而資管有200個。所以資管更容易買,同時收益率比信託高1-2個點。

我們不去講產品的設計情況,因為雙方都是常專業的,所以產品設計都不會有問題,而且,信託和資管的牌照非常珍貴,利潤豐厚,沒有人敢冒風險砸了自己的牌子,所以信託和資管是市場上相對風險最小的理財產品,尤其是大公司發行,抵押物充分的產品。


一分鐘創業


比較幾個內容後,感覺這個比較靠譜,從內涵外延、本質與種類等方面比較周全準確。

信託即受人之託,代人管理財物。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信託照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委託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

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信託業務是由委託人依照契約或遺矚的規定,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將財產上的權利轉給受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按規定條件和範圍,佔有、管理、使用信託財產,並處理其收益。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資產管理可以定義為機構投資者所收集的資產被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實際過程。雖然概念上這兩方面經

常糾纏在一起,但事實上從法律觀點來看,資產管理者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實際上,資產管理可以是機構自己的內部事務,也可以是外部的。因此,資產管理是指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代理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在國內資產管理又稱作代客理財。


相同點:

1.項目發行方均為金融機構,都屬於投融資平臺,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

場等多個領域。

2.項目發行前必須報備相關監管單位,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發行的項目本質相同通道不同,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目前通過這兩種方式取得的投資收益均無需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不同點:

1.信託公司由銀監會監管,資產管理公司由證監會監管;

2.全國目前有68家信託公司持有銀監會頒發的信託牌照,資產管理公司(均為基金公司

旗下子公司,由證監會授予牌照)目前40餘家;

3.信託募集結束,款項交至託管銀行即可成立;資管計劃募集完畢後,需交由證監會驗資,驗資完畢方可成立;

4.未來資產管理計劃份額可通過交易所向其他投資者轉讓;信託份額轉讓需雙方同時去信

託公司辦理。

5.100萬-30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每個信託計劃只有50個,資管計劃可以有200個。

6.資管計劃為市場新產品,為做好品牌目前收取的通道費用較信託低,因此相對信託產品而言,讓渡給投資者的收益較信託高。


餘豐慧


發行機構不一樣,信託是通過信託公司通道發出來的,資管是通過資管通道發出來的。

信託的牌照只有68家,信託公司是僅次於銀行的金融機構,管理的規模也不是一個級別。而且信託公司的風控比資管要求更為嚴格。

資管分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資管和期貨資管。券商資管肯定是最好的,其次是基金子公司資管,期貨資管更次。

作為投資人來說,不管是信託還是資管,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項目本身,通道其次,也不一定信託產品就比資管好,都是相對的。還要結合市場環境,國家政策綜合來考量的。 想了解更多可以私信詳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